版主:恭喜學妹鄭宛鈞考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中醫醫史文獻組」博士班,學妹本為學文史,對醫療史極有興趣,師承中研院史語所劉增貴老師,對術數史、禮俗史亦略有涉獵。她大學時代向中醫師學習中醫長達五年,擔任中醫社社長,喜愛針灸、把脈、推拿、咒禁……等醫術,她期許能將中醫醫史研究匯入臨床應用,與我的理念也很契合。學妹喜歡的是「內史」,需要更專門的醫師來指導,她這樣的選擇是正確且具開創性的:「學文史的學生去向醫師學醫史」,內外史匯通,這還不有趣嗎?不過,說了這麼多,我對她的博論想要探討的針灸史是完全外行,期待那邊的專家,如林昭庚教授,能給予她更多的指導。謹貼出她的博論計劃摘要,供同道參考。

 

 

五輸針刺理論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五輸穴原理、五行屬性、配穴方法,藉由精讀古典醫籍,以文獻學與醫學史的研究方法,嘗試建構出五輸穴的歷史圖象。

穴(亦稱五俞穴、五腧穴),五臟的五穴為「井、滎、、經、合」,六腑的五輸穴為「井、滎、輸、原、經、合」,位置都在四肢末端到肘、膝之間,方便易取且具有多種治療功能。目前可見,五輸穴最早的名義出處,見於《黃帝內經靈樞‧九鍼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1] 意指「井、滎、俞、經、合」在什麼位置,有什麼作為。[2]

《難經六十四難》又更進一步地將五輸穴具分五行,並以陰陽經互相配偶,符合陰陽、剛柔的平衡與變化。「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到了明朝,徐鳳利用陰陽五行與干支組合,把十二經脈六十六個五輸穴按氣行所在,公定在十二時上,正式完成了子午流注的規律。

值得注意的是,黃帝取人身上的穴道有三百六十有五[3],因何唯有這「五輸穴」具有陰陽五行的屬性?當我們將注意力回到五輸穴的本身時,可發現許多有趣的問題。明代醫家張介賓非常強調五輸穴的部位特點及其與經絡的關係,想要理解經絡之妙,還必得要特別留意位於關節的交會處才行。[4]相對於其他穴道而言,《黃帝內經》和《難經》在各篇章中,亦特別專論其作用。

五輸穴的走向是單方向、向心性的,明顯與《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論述十二經脈的走向有順有逆、有向心性和離心性不同。此外,全身上下這麼多穴道,何獨位於手足關節及其下的五輸穴特別重要?隨著時代遞嬗,五輸針刺理論眾說紛紜,若能去蕪存菁、觀照其尚未被重視的深層底蘊,將對於中醫臨床施治上有莫大裨益。

 



[1] 《黃帝內經靈樞》卷一〈九鍼十二原第一〉,收入錢超塵主編《中華經典醫書》第一集(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頁271

[2] 請參閱:王志玲《《難經》鍼學研究:以文字考釋為核心觀點》(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頁49。「所」有「處所」或「所以」的意思。「為」引申有「作為」、「從事」的意思。講「所」和「為」的意義釐清,「所XX」一句四字,就表明了「在什麼位置,有什麼作為。」

[3] 《黃帝內經素問》卷十五〈氣穴論第五十八〉,收入《中華經典醫書》第一集,頁138-143

[4] 〔明〕張介賓《張氏類經圖翼》卷四〈經絡(二)〉(臺北:新文豐,19765月),頁87。「周身經絡,皆不出於四關,而十經之要穴,皆不離於手足,欲求經絡之妙者,必加意於關節之會焉。」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P_002322  

版主:知名作家焦桐昨天至中原大學演講「滇味龍岡」可惜當天晚上有課,無法去聽演講。但還是應向鴻全老師的邀請,去見一見他。我很喜歡他的《臺灣肚皮》、《台灣味道》等飲食史文化的散文。我和他說史學界也開始注意到飲食視覺、味覺乃至飲食添加物、調味的歷史(我上課時也和同學介紹了食品衛生的歷史,它牽涉到化學工業進入食品技術的科學史乃至日常生活史)。他覺得很有意思,說到:「你要不要寫一本這樣有關的歷史,有興趣來找我談一下。」自己也覺得很酷,但這件事讓我想了一個晚上,點子太多只恨時間太少。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李尚仁與劉士永兩位老師的新書與談會,歡迎參加。

 960249_721488491204384_539286023_n  

轉貼:【科技、醫療與社會(STM)新書系列活動】

李尚仁(中研院史語所)談《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代醫學的創建》⋯⋯
主持人暨與談人:許宏彬(中興大學歷史系)
時間:民國1021213()12:15-14:00
地點:中興大學綜合大樓622研討室

劉士永(中研院台史所)談《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
與談人:巫毓荃(中研院史語所)
主持人:許宏彬(中興大學歷史系)
時間:民國103115()10:10-12:00
地點:中興大學綜合大樓622研討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感謝王成勉老師的邀請,本次演講其實還牽涉中西醫碰撞後的「近代轉型」。但沒有空多做補充研究,所以僅能論及明清的部分、略略帶過近代而已

 

明清研究中心十一月份月會通知

時間:20131210(週二) 中午10:3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二館 C2-415會議室

議程:

一、業務報告

二、專題演講:明清江南「濕氣」的疾病觀、環境論述與日常應對
   主講人:皮國立(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三、臨時動議

 

 

http://mingqing.ncu.edu.tw/news_con.php?pn_no=56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感謝于賡哲教授提供演講訊息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星期四論壇第二講

 

《古典醫學的西學鏡像》

 

主講人:于賡哲教授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隋唐史的教學、研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在學術界產生一定反響,一些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光明日報》、《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或觀點摘編,研究課題《蓄蠱之家的傳說》2004年獲國家第三十六批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曾先後六次獲得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陝西省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三等獎項(截至2011年),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並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專案一項,參與橫向專案多項。出版有《唐代疾病、醫療史初探》。曾主講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

 

主持人:李化成(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導)

時間:2013125(星期四)下午230

地點:長安校區圖書館報告廳

主辦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徵才啟事

徵才單位:國立陽明大學
職務名稱:博士後研究員一名
專長與條件:具醫療史、醫療與社會、性別與醫療等相關人文社會領域背景,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博士學位者⋯⋯
工作性質:協助本校科技與社會領域及中央研究院「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共同建立及發展「醫療史研究群」,實際工作內容包含規劃課程、編輯教材與辦理國內與國際學術活動等相關業務
工作時間:依本校相關規定
工作地點: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薪資與福利:依國科會相關規定
申請截止日期:2013年12月15日
起聘日期:2014年1月1日(或2013年12月下旬起)
聘期:一至二年
應徵文件:意者請將自傳、著作目錄、最高學位證書、研究成果與未來研究方向簡述、代表著作(含學位論文)及其他有利審查資料等文件之電子檔以光碟片儲存,掛號寄至本所洪均燊先生,並於信封註明「應徵博士後研究員」字樣。推薦信乙封,請推薦人直接寄至本所王文基所長處(若因時效考量,以電子郵件通訊亦可:wjwang@ym.edu.tw)。
聯絡人:助理洪均燊先生(fongjiunshen@gmail.com)
                所長王文基副教授(wjwang@ym.edu.tw)
聯絡地址:11221臺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155號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備註:初審未通過者恕不通知及退件;初審通過者另行電話通知複試時間與地點
相關網頁:http://sts.ym.edu.tw/http://www.rchss.sinica.edu.tw/hygiene/main.php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北京人民大學歷史系陳昊學兄轉來會議徵文通知。該校將與德國Rachel Carson中心合辦的環境史系列會議,現正徵集論文中,轉請諸學友參考。

 

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徵集通知

Call for Papers

 

斯土斯民: 環境歷史中的城市與鄉村

 

地點: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時間:2014529-61

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生態史研究中心、德國慕尼克大學蕾切爾·卡森環境與社會中心

會議召集人:唐納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中國人民大學生態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克裏斯多夫·毛赫(Christof Mauch 德國慕尼克大學蕾切爾·卡森中心主任)夏明方(Mingfang Xia中國人民大學生態史研究中心主任)

       鄉村之人是否在自然和彼此之間和諧地生活?城市之人是否與土地相疏離,並在其生態行為中充滿剝削性?諸如此類的問題,指向那些橫亙時空,或者跨越古代中國至今日非洲的文化迷思。本著英國著名文化批評家雷蒙德·威廉斯對“城市與鄉村”的探索旨趣,此次會議試圖審視對此一問題的文化認知,並探索長期以來將鄉村與城市棲息地維繫在一起的物質紐帶。我們尤為歡迎跨越國界的比較研究,假如這樣的研究將世界上那些被忽視的角落呈現于世人眼前,且在在時間維度上回溯到20世紀之前的思想視野。

         我們邀請學者就以下議題提交申請:在鄉村與城市中人們看待自然的文化觀念;食物的生產及其向城市的輸入;城市廢品在鄉村的處理;病菌的媒介與傳播;在不同地方,人們謀生的地方,不論大小,它們彼此之間由貿易、資本,以及國家所鑄造的關聯;在保護(自然保護與資源保護)的意義與實踐上,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衝突;“綠色”城市與“生態鄉村”;以及城市作為非人類物種棲息地的存在。

         此次會議向包括研究生和教授在內的所有學者開放。提交的會議申請材料包括:論文標題、摘要(英文300個單詞,中文500字左右),附加一至二頁的個人簡歷。申請截止日期為201411日,201421日公佈申請結果,201451日前提交論文全文(英文5000-7000單詞,中文15000餘字)及提要(英文600個單詞以上,中文1200字左右)。

         所有論文將事先在與會者中間傳閱,會議中不做論文宣讀。在作者許可情況下,會議將出版中文論文集。同時,我們也將邀請部分與會學者會後提供反思性短文,在蕾切爾·卡森中心系列出版物《視野》中結集發行。

會議不收取會務費。境外學者旅費將由蕾切爾·卡森中心承擔,中國人民大學生態史研究中心將負責與會學者在京會議期間食宿。會議最後一日將安排京郊鄉村考察。

中、英文申請請發往以下電郵地址:

Donald Worster, dworster@ku.edu

夏明方:xiamingfang2@vip.sina.com

Christof Mauch, mauch@lmu.de

 

相關事務性問題請詢問會議秘書:侯深(中國人民大學生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houshen414@gmail.com,或Agnes Kneitz(中國人民大學生態史研究中心成員) agnes.kneitz@email.de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史研究中心

                                   德國慕尼克大學蕾切爾·卡森環境與社會中心

                                                               2013/10/25

 

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Connecting People and Their Places

i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Beijing,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May 29-June 1, 2014

Co-Sponsored by the Rachel Cars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LMU Munich, and the Center for Ecological Histor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Do rural people live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nature? Are urban people alienated from the land and exploitative in their ecological behavior? These questions point to cultural myths that have persisted across time and space, from ancient China to modern Africa. This conference seeks to scrutinize such cultural perceptions, in the spirit of famed British cultural critic Raymond Williams, and at the same time examine the material connections that have long bound rural and urban habitats together. We a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comparative studies that 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in papers that bring neglected parts of the world into view, and in perspectives that extend back in time before the twentieth century.

We seek papers on such topics as the cultural views of nature on the farm and in the city; the production of food and its export to the city; the disposal of urban wastes in the countryside; vectors of disease; the links forged by trade, capital, and the state among the various places, big and small, where people make their living; urban-rural conflicts over the meaning and practice of conservation; “green” cities and “eco villages”; and the city as habitat for nonhuman species.

This conference is open to all ranks and all scholars, from graduate students to senior professors. Paper proposals should be one-page long (or about 300 words) and include a title and a one- or two-page CV. The deadline for consideration is 1 January 2014. Successful proposals will be announced by 1 February, and complete drafts of papers (5,000-7,000 words in English or the equivalent in Chinese characters) will be required by 1 May.

All papers will be circulated to the participants in advance for careful reading and will not be orally presented during the conference. The organizers have no plans to publish a conference volume, although some of the papers may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for publication in China, with the authors’ full consent. Also, we may ask a few of the presenters to provide post-conference “thought pieces,” short reflections on the themes and issues that emerg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s series of the Rachel Carson Center.

Travel expenses for scholars living outside of China will be paid by the Rachel Cars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Scholars living within China should depend on their own universities for covering travel expenses.   For all participants, hotel expenses for four nights will be covered b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last day of the conference will be devoted to a field trip that will explore the links between Beijing and its hinterland in food, water, and energy.

Send proposals in Chinese or English to all of the conference organizers:

Mingfang Xia

xiamingfang2@vip.sina.com

Christof Mauch                     

mauch@lmu.de

Donald Worster

dworster@ku.edu

Mingfang Xia i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cological Histor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and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director of the Qing Institute. Christof Mauch is director of the Rachel Cars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and professor of American cultural history,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Munich, Germany. Donald Worster is Hall professor of history emeritus,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and distinguished foreign exper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also includes Professor Shen Hou,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cological History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conference secretary is Agnes Kneitz,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恭喜李尚仁老師獲獎。

 

牙醫轉研史學 專書獲獎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3.11.28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尚仁,20年前放棄牙醫身分,轉而投入史學研究,今天以《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專書,獲中研院第二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和牙醫相比,李尚仁說,在台灣當學者收入比行醫少很多,但他獲得精神上更大的滿足。

 

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今天舉行第二屆頒獎典禮,有五位學者獲獎,專書主題涵蓋文化史、醫療史、種族史、語言學、法律學,每人獲頒60萬元獎金及獎牌1面。

 

得獎人之一的李尚仁,大學讀台大牙醫系,畢業服完兵役後曾執業一年,但他毅然決定放棄牙醫的高薪與光環,前往英國攻讀醫學史,先後取得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碩博士學位。

 

李尚仁坦承,當年考進牙醫系,純粹是因為高中時不清楚自己的性向,依分數高低填志願進入牙醫系。他念大學時正逢解嚴,各種人文思潮進入校園,當時參加新思潮讀書會或電影研究社,反而比牙醫系課業更吸引他。

 

他說,比起同學們當牙醫,學術研究的收入確實少很多。但他從學生時代就對人文社會有興趣,累積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加上這幾年醫學史研究還算熱門,讓他的學術之路並不寂寞。

 

雖然轉換跑道改走人文領域研究,但李尚仁仍與醫學系保持密切關係,也會到台大醫、陽明醫、北醫、中國醫兼課、演講,希望帶給醫學生醫學專業外也很重要的人文素養。

 

李尚仁強調,「一本書的生命往往比作者還長」,科學論文總是要求越新越好,人文社會方面的專書,影響卻能更深遠。他希望台灣學術環境能提供更多資源,讓人文社會領域學者能安心創作。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3582812&fb_action_ids=640382029358949&fb_action_types=og.recommends&fb_source=other_multiline&action_object_map=%5B263073820509891%5D&action_type_map=%5B%22og.recommends%22%5D&action_ref_map=%5B%5D

 

附:中研院人文專書獎 5人獲選

 

中央研究院為鼓勵人文社會學者深入研究,自去年設立「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今年有67件申請,經評選有5位學者獲獎,每人可得60萬元獎金。

 

得獎者有中研院研究員呂妙芬,著「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中研院副研究員李尚仁,著「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中正大學特聘教授張寧,著「並列結構的句法研究」;台灣大學教授奇邁可,著「成為黃種人:種族思維簡史」;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永健,著「私有產權與徵收補償:理論架構與實證分析」等,共5位學者獲得殊榮。

 

(記者吳柏軒)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nov/29/today-life10.htm?Slots=Life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P_002267  

 

      清華大學林文源教授今晚來中原大學演講,他是STS方面的專業學者。
       社會學的視野和歷史學真是截然不同,歷史學念的幾乎都是死人,社會學則關心活著的事務,但兩者都可以使人變聰明。歷史學蘊含古人的經驗智慧,社會學則告訴我們:不要以為身邊的事物都是理所當然的,它有許多技術思維被安排在其中,它導致了今天的政治、社會現象。換句話說,改變政治和社會,不如改變社會上技術物的排列、生產與運作關係,就可以反過來改變社會。很高興得是,他跟我一樣關心中醫藥的文化,我關心醫療史、他則關心醫療社會與田野調查,我們一直聊到晚上快十點才離開寂靜的校園。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之前接下一個任務,即將要到期了,真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要撰寫中科院《百年中醫史》撰寫計畫的導言,也就是要用2萬字來敘述1912年至1949年中國醫學史發生的大事、衝擊與轉型。這種導論性的文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困難,因為很多歷史過去不都講過了嗎?要怎麼要論述出新意,展現出這部書的價值,這真是難倒我了。梁其姿老師曾說,好的專史一定要能和大的歷史背景結合,不能成為一種孤立的論述。所以這部專史為什麼和20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能有密切之關係?就是在導言中必須要說清楚的。現正努力撰寫中,希望可以按時交出初稿。謹貼出大綱和最前言初稿,讓大家參考、指正。

 

壹、1912-1949的中醫學之背景

一、社會文化的劇烈變革

(一)前言

(二)中醫與現代衛生防疫之衝擊

(三)西醫的科學、國醫的國學

(四)西醫東漸的衝擊-從社會教育與政策的觀點切入

(五)存醫廢藥的思維與衝擊

 

二、中西方醫學的碰撞

(一)生理與解剖學的碰撞

(二)病理學的碰撞

(三)新科技、治療與診斷(檢驗)學的碰撞

(四)從本草到成藥品觀念的碰撞

(五)小結

 

       總論:……凡是研究任何一種學問,都免不了回顧其過往之歷史,與當代學術發展、社會思潮之間的關係為何。關心中國醫藥學發展的廣大群眾,在迎接未來中醫藥發展的前景與挑戰時,必定要對過往的中醫歷史有所瞭解,才能掌握時代的脈動,並認識前人遺留下來須要珍惜的寶貴經驗,以及懸而未解的各種問題。對這些歷史事實與問題有所掌握之後,方能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與環境,而後對發展中醫藥事業產生一種切身的使命感,能真正為中醫藥做出一些貢獻,這是中國醫學史乃至本書最重要的命題所在。《百年中醫史》的編寫,其積極的學術意義也正在此。

       在前人研究的努力之下,吾人更應該思考撰寫出具有新意的中國醫學史,除了留下百年中醫寶貴的足跡與發展脈絡,要能給後繼的中醫更多歷史的啟發。中醫與西醫不同之處在於,中醫對古代典籍的重視,要較西醫為甚,從民國以來到今日都是如此,故本書主要從中醫各科別的發展史做細部的介紹,凸顯醫者的貢獻和一時代的重要醫書文獻,不但紀錄了歷史,也將發揮很好的指導功能,促使中醫臨床者能夠產生更進步的思維。歷史研究不能脫離時代背景,所有的歷史演進,都與大的社會背景相關,所以本書一開始首先論「社會文化的劇烈變革」,至於何以謂「劇烈」?則不得不檢視當時西醫的科學技術帶給中醫的衝擊,以及中醫如何回應之史事,故第二部分以「中西方醫學的碰撞」為題,做一個全面、初步的論述。……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台灣STS學會電子報,十一月份電子報,裡面有許多演講和會議資訊的介紹喔。

全報瀏覽:http://www.tw-sts.org/sites/default/files/11月份電子報1120-2_0.pdf

 

2014年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第六屆年會

主辦單位: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中心

舉辦時間:2014322()23()

舉辦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一號)

年會主題:創造適當科技,啟動社會轉型

詳細資訊:詳情請參見年會資訊請見臺灣STS學會網站:http://www.tw-sts.org/

科技與社會研究繼續教育研習營-實證醫學、藥物臨床試驗與檢驗技術

主辦單位: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東海大學社會系

舉辦時間:20131221()

舉辦地點:東海大學社科院SS525

報名日期:人數限制50人,127日或額滿截止

報名網址: http://tsrc2013.blogspot.tw/

STS出版新訊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3107.3期已出刊,目錄請見http://easts.dukejournals.org/content/early/recent#content-block

STS活動快訊

1.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執行主編 Sergio Sismondo 教授來台系列活動

<1>Sismondo教授來台系列演講一

· 時間:20131126日下午2:00-4:00

· 地點:陽明大學第二教學大樓人社中心會議室

· 主題:STS研究的多重未來

<2>Sismondo教授來台系列演講二

· 時間:20131127日下午2:00-5:00

· 地點:陽明大學活動中心第二會議室

· 主題:生技知識在製藥產業的角色

<3>Sismondo教授來台系列演講三

· 時間:20131128日下午2:00-5:00

· 地點:中正大學文學院144國際會議廳

· 主題:實在論與科技與社會工作坊:The Role of Truth in Science and Society

<4>Sismondo教授來台系列演講四

· 時間:20131129日下午4:30-5:30

· 地點:成功大學醫學院11樓研討室(82-1124)

· 主題:STS研究者如何介入製藥產業

2. 醫學的物質文化 - 歷史的考察計畫 Dr. Doogab Yi 來台系列專題演講

<1>場次一

· 時間:20131216()上午10:00-12:00

· 地點:政治大學歷史系季陶樓340423會議室

· 主題:Who owns w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1970s.

<2>場次二

· 時間:20131217()下午3:00-5:00

·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7701會議室

· 主題:Enemies within? Oncogenes and the Molecular War on Cancer in the 1970s

3. Transforming Public Engagement on Controversial Science & Technology

· 時間:2014217日到18

· 地點:University of Waikato, New Zealand

· 網址:http://www.waikato.ac.nz/fass/conference/sustcitconf/

4. INTERSECT: Network for Neuro-Cultures Graduate Conference

· 時間:2014221日到23

· 地點: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S

· 網址:http://mml241.wix.com/neuro-cultures

5. Inaugural AAS-in-Asia Conference-Asia in Motion:Heritage and Transformation

· 時間:2014717日到19

· 地點: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網址:http://www.aas-in-asia.org/index.htm

6. Gender, Bodies & Technology Conference

· 時間:201451-3

· 地點: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社會系

· 網址: http://www.cpe.vt.edu/gbt/index.html

7.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Communit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 時間:201494-6

· 地點: 葡萄牙里斯本大學

· 網址: http://www.eshs.org/content/1007

8. Seventh Meeting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Food and Health

· 時間:20141215-17

· 地點: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 網址:請參見大會網址
http://www.hkihss.hku.hk/filemanager/content/conference_site/Food&Health/index.html

9. Global STS Conference

· 時間:待定,論文投稿截止期限為2014115

· 地點: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

· 網址:請參見大會網址http://global-sts.org/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外牙醫史研究的介紹:"牙醫的誕生"
 

連結:http://ejournal.stpi.narl.org.tw/NSC_INDEX/Journal/EJ0001/10211/10211-14.pdf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剛完成的博士論文,昨天偶然看到,供大家參考。

 

研究生:

賴郁君

研究生(外文):

Yu-chun Lai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的臺灣漢醫藥

論文名稱(外文):

The Ha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指導教授:

許雪姬

口試委員:

朱德蘭范燕秋孟祥瀚

口試日期:

2013-07-25

學位類別:

博士

校院名稱:

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所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0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醫生漢醫漢藥藥種商廢醫存藥

外文關鍵詞:

Han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panese colonial periodDoctor of Han medicinepharmaceutical drug providersProhibited Han   doctors and allowed Han pharmacy.

 

 

引用: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QJstd/record?r1=5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的物質文化──歷史的考察計畫 Doogab Yi 教授 【來臺系列專題演講】

主講人:Doogab Yi 教授 (Department of Western History & Program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場次一
講 題:Who Owns W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1970s.
時 間:102年12月16日(一) 10:00-12:00
地 點: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季陶樓340423會議室

◎場次二
講 題:Enemies Within? Oncogenes and the Molecular War on Cancer in the 1970s.
時 間:102年12月17日(二) 15:00-17:00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1會議室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醫學的物質文化」計畫、「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協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政大文學院「身體與文明研究中心」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竹山教授的文章:全球轉向:全球視野下的醫療史研究初探

提供網上下載了。
出處

人文雜誌

2013年第10

陝西社會科學院雜誌社

 

文章全文下載請見附件


http://www.dhist.ndhu.edu.tw/~nchw/news/news.php?class=101

詳全文 蔣竹山,全球轉向:全球視野下的醫療史研究初探-新文化史部落格-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ginseng/article.php?pbgid=66120&entryid=634028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講座()()

講題:從人到非人:現代醫院裡理學檢驗的興起一個醫學史的考察


講者:劉士永  教授(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主持人:陳秀鳳  副教授(本系專任教師兼系主任)

時間:1021114日(四)1400-1600

地點:歷史系視聽教室(文學院勤4樓)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

 

講題:中國近代思想中對「未來」的想像

講者:王汎森院士(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主持人:陳秀鳳  副教授(本系專任教師兼系主任)

時間:1021128日(四)1400-1530

地點:歷史系視聽教室(文學院勤4樓)

 

http://www.his.ntnu.edu.tw/main.php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輔仁大學歷史學系102年度
世界史研習營——學術系列講座(第四場)

間:1021113日(星期三),13401530
點:文開樓三樓LE3A會議室
主講人:郭秀鈴先生
職: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題:健康概念與現代德國都會文化

閱讀資料下載網址: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36813524/1021113reading.pdf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歷史學系敬邀
業務承辦人:謝璧如
連絡電話:2905-2307
電子郵件:G051811@mail.fju.edu.tw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料館巡禮研討會A3  

 

版主:長榮大學周傳姜教授轉知的訊息。

台灣醫學機構醫學相關文物史料巡禮研討會

(一)時    間:102年11月23日(星期六)上午8:20至12:30

(二)地    點:臺大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103講堂

(三)截止報名:102年11月16日下午5時止(額滿為止)

(四)詳請參閱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kkppaction/

(五)主辦單位:台灣醫學史學會、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CZRPG計畫

(六)協辦單位:台杏文教基金會

聯絡人:周佩毅 (07)7314-7123 #3263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nameWP_002097  

2013年「醫學史與醫學人文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新議程

830—900

報到

900—910

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潘正德院長致開幕詞、祝禱

910—920

中原大學國際暨兩岸教育處胡威志副國際長致詞

920—940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陳宏銘主任致詞,介紹通識中心與教育理念

940—1020主題演講

演講者

講題

劉士永

中研院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之現況與展望

1020—1040

茶敘時間

1040—1140醫療史的研究回顧與展望

主持人

發表者與講題

陳宏銘

陳秀芬:歐美中國醫療史研究之近況

蔣竹山:醫療的全球史初探

1150—1300

午餐與校園自由參觀

1310—1430當醫生遇見醫學史

主持人

發表者與講題

金仕起

橙:大陸地區醫學史研究及北大醫學部醫學人文簡介

史慶璞:醫學與人權

林伯欣:築夢與踏實-淺談古典中醫的經史觀

1430—1450

茶敘時間

1450—1610

醫史研究與醫學教育

主持人

發表者與講題

蔣竹山

金仕起:閱讀古典醫學文本的兩個問題

許宏彬:醫學的時間:戰後初期台灣醫學教育與醫學史的初步觀察

皮國立:民國時期西方醫學史的引介與內涵

1610—1620

休息時間

1620—1650閉幕式       暨綜合討論

引言人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劉士永

1730—1900

晚宴

 

 

發表人與主持人一覽(依姓名筆劃次序)

史慶璞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兼人事室主任

皮國立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林伯欣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金仕起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胡威志     中原大學國際暨兩岸教育處副國際長、醫學工程系副教授

許宏彬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陳宏銘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陳秀芬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甄橙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教授兼主任

劉士永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

潘正德     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教授兼院長

蔣竹山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與會貴賓(依姓名筆劃次序)

尹秀雲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副教授

方舟     臺灣大學歷史系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江慧珠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講師

吳淑美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科講師

吳燕秋   交大科技與社會中心

李宜涯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李岳峰   承曄中醫診所院長

李柏勳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沈佳姍   政治大學台史所博士生

車慧蓮   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系講師

周湘雲   中興大學歷史系

周傳姜   長榮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林政憲   中國醫藥大學博士候選人、臨床中醫師

柯惠鈴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胡展榕   中國醫藥大學博士候選人、臨床中醫師

郎咏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唐文佩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副教授

秦先玉   振興醫院教學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翁瑞文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醫會訊》總編輯

高愷謙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張立德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研究生

張淑卿   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副教授

莊佳蓉   成大公衛

許峰源   輔大全人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陳昭宏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學生

陳韋宏   中央大學歷史所學生

陳琮淵   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

陳潮宗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楊善堯   政大歷史系博士生

葉永文   國防醫學院教授

劉世珣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劉有台   台北科技大學工程所博士生

劉杏元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劉芳瑜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顏俊秉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實習醫師

顏筱瑩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學生

蘇奕彰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教授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2精神醫學在東亞世界的差異性」工作坊

時間:1021122
地點:中研院台史所802會議室

邀請學者:
Akihito Suziki(
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
Izumi Nakayama(
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
John P. DoMoia(
新加坡大學)
王文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吳易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巫毓荃(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劉士永(中研院人社中心/台史所)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報名網址:http://goo.gl/u8XHhf,即日起至11/15日,額滿為止
聯絡人:盧詩婷 886-2-27898124  hygiene@gate.sinica.edu.tw 

 

 

網址:http://www.rchss.sinica.edu.tw/hygiene/app/news.php?Sn=1062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陝師大于賡哲教授微博訊息:

請大家關注2013年第10期《人文雜誌》,內中有三篇醫療社會史文章,分別是蔣竹山《全球轉向——全球視野下的醫療史研究初探》,余新忠《醫療史研究中的生態視角芻議》,於賡哲《古典醫學的西學鏡像》,談的都是現代化視角下的醫療社會史研究展望。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衛生組織和醫療衛生史

國際學術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Health Organisations and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Medicine’

 

 

會議議程手冊

 

主辦單位: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月刊》社

上海大學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

英國格拉斯哥衛生和醫療保健社會史中心

 

20131018日-20

中國·上海

 

20131018日(週五)

 

10:00-17:00

報到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2號樓]

 


18:00-20:00

歡迎晚宴

[上海大學爾美餐廳]

 


20131019日(週六)

 

9:00-9:15

開幕式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9:15-9:30

茶歇及合影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大廳]


9:30-10:30

主旨演講

 

William H. Schneider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輸血和二十世紀的國際衛生組織

[思源廳]


10:30-12:00

學術研討會1: 國際衛生組織歷史上的重要議題

主持人: Slawomir Lotysz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衛生體系構建:國際衛生組織和衛生體系比較研究緣起,1891-1969

Martin Gorsky, 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病學院

 

激素干擾:作為國際組織日漸關注主題的衛生和現代性

Iris Borowy, 德國羅斯托克大學

 

作為行動者的國際衛生組織:以大麻和《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為例

James Mills, 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

 

美國醫藥援華局(ABMAC):現代中國軍醫美式教育的推手

劉士永, 臺灣中央研究院

 


12:15-13:15

Lunch 午餐

[上海大學爾美餐廳]


13:30-14:45

平行學術研討會 2.1: 作為國際衛生組織的殖民地衛生服務機構

主持人: James Mills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國際還是法國?:早期國際衛生大會(1851-1866)和法國對地中海衛生霸權的爭奪  

Francisco Javier Martinez Antonio, 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

 

麻風病治療:殖民地比哈爾邦對麻風病的認知和挑戰

Krishna Manmohan, 印度德里大學

 

18801945年間肯雅的殖民地醫療事業:政府衛生機構的種族政治

Anna Greenwood, 寧波諾丁漢大學


13:30-14:45

平行學術研討會 2.2: 全球視野下的醫學傳教事業

主持人: 郭 紅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上善廳]

 

基督教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衛生建設(1927-1937

李傳斌, 湖南師範大學

 

印度殖民地時代的醫學:倫敦傳道會與南特拉凡哥爾的醫學傳教(1838-1947

Sam Raj Nesamony, 印度尼赫魯大學

 

從慈善到發展:基督教與20世紀5070年代的國際衛生保健

Walter Bruchhausen,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波恩大學

 


15:00-16:15

平行學術研討會 3.1: 國際聯盟

主持人: Iris Borowy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日本和國聯衛生組織,1925-1938:國際衛生與國際政治

Kayo Yasuda, 日本大阪關西外國語大學

 

國際衛生的邊緣:澳大利亞及國際聯盟衛生組織在太平洋島國的角色分析

Alexander Cameron Smith,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

 

國聯衛生組織和上海公共衛生, 1922-1937

張勇安, 上海大學


15:00-16:15

平行學術研討會 3.2: 紅十字協會和公共衛生

主持人: Martin Gorsky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上善廳]

 

以人道主義之名:東方紅十字大會與20世紀20年代亞洲公共衛生的殖民化  

Yoshiya Makita, 日本東京一橋大學

 

探尋世界衛生和印度紅十字會(1920-1939

Adrian P. Ruprecht, 英國劍橋大學

 

作為國際衛生組織和地方醫療機構的紅十字會在菲律賓的艱難歲月:

Arnel E.Joven, 菲律賓亞洲和太平洋大學


16:15-16:30

茶歇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大廳]


16:30-17:30

主旨演講

 

Sanjoy Bhattacharya 英國約克大學

從“國際”衛生到“全球”衛生抑或“跨國、國際和全球”衛生?:

審視醫學史編撰的分類與轉型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18:00-20:00

晚宴


20131020日(周日)

 

9:00-10:00

主旨演講

 

Nitsan Chorev 美國布朗大學

南北之間的世界衛生組織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10:00-10:15   茶歇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大廳]


10:15-11:45

平行學術研討會4.1. 洛克菲勒基金會

主持人: Mandisa Mbali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殖民地發展西方醫學教育的困境:洛克莫勒基金會與香港大學醫學院  

羅婉嫻, 香港浸會大學

 

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下的滅蚊行動:豪爾赫烏維科將軍在瓜地馬拉南部1918年爆發黃熱病期間的事業

Talia Rebeca Haro Barón, 瑞典林雪平大學

 

20世紀204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中國公共衛生的發展

馬秋莎, 美國奧柏林學院


10:15-11:45

平行學術研討會 4.2: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

主持人: Nitsan Chorev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上善廳]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關係及梅爾維爾·麥肯齊(1889-1972)和盧德維克·拉西曼(1881-1965)的事業互動

David Macfadyen,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

 

衛生、治安、經濟抑或是社會福利問題?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的創建(1944-1946

John Collins,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在殖民地改革和全球公共衛生之間: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地區辦公室的建立

Jessica Pearson-Patel, 美國紐約大學

 

世界衛生組織與臺灣結核病藥物治療與病患管理發展歷程, 1950-1971

張淑卿, 臺灣長庚大學


12:00-13:00

午餐

[上海大學爾美餐廳]


 

13:30-15:00

平行學術研討會 5.1:國際衛生組織和國家衛生事業

主持人: Kayo Yasuda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國際勞工組織與鉛白問題:一個古老的職業健康與安全問題如何升級成為跨國問題(1920-1926

Judith Rainhorn, 法國瓦朗謝訥里爾諾德大學

 

國際衛生組織(IHOs),小兒麻痹疫情和以色列的殘障兒童康復服務的發展(1950-1956

Nava Blum, 以色列胡士泰穀學院

 

兩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與萊茵河水手的健康問題

Slawomir Lotysz,波蘭綠山大學


13:30-14:45

平行研討會 5.2: 國際衛生組織和知識傳播

主持人: 馬秋莎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上善廳]

 

“突破壓迫”:國內激進派對南非重新加入世界醫學協會的反對(19811985

Mandisa Mbali, 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

 

疾病分類學的全球化、人道主義與跨文化問題:以精神病理學為例    

Guilherme Sanches de Oliveira, 巴西聖保羅大學

 

我們為什麼需要國際衛生組織?:基於歷史學與瘟疫學的分析

閔凡祥, 南京大學歷史學


15:00-16:30

平行學術研討會 6: 國際衛生組織和亞洲

主持人: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講道理——民國時期西方衛生觀的傳播與醫療傳教

皮國立, 臺灣中原大學

 

國際組織和廣東牛瘟的防治(1946-1948

劉芳瑜, 臺灣師範大學

 

獨守千秋紙上塵——陸淵雷之中西醫學匯通學說淵源探微

林政憲,蘇奕彰, 臺灣台中中國醫藥大學

 

“衛生”的商業建構——以晚清的“衛生”商品廣告為中心

張仲民, 復旦大學


16:30-16:45

茶歇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大廳]


17:00-18:00

閉幕式

主持:陶飛亞

 

[上海大學樂乎新樓二號樓思源廳]


18:30-20:30

晚宴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研院史語所近年雖被挖角不少,優良學術氛圍仍吸引許多傑出人才放棄高薪前來。原本是牙醫的副研究員李尚仁、明年初將到任的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巫毓荃,都是其中佼佼者。

今年四十八歲的李尚仁,就讀台大牙醫系時活躍於視聽社,並加入精神醫師王浩威的讀書會,頻在文星、當代、電影欣賞等雜誌發表論述,在知識青年圈早有名氣。

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年牙醫,李尚仁「不想下輩子都在看牙齒」,由於喜愛的哲學家傅柯也關注醫學領域,決定赴英念醫學史,一路拿到倫敦大學醫學史博士;首次聽說史語所,他本以為都是老先生研究古史,進所後才知所內也積極開拓醫學史等新領域,天寬地闊。

「這裡不講師門派系,沒有複雜人際關係,學術討論開放;傅斯年圖書館更是世界級圖書館。」李尚仁說,學術研究者最在意的是學術環境,並非只看薪水;他認識的牛津、劍橋大學教授,薪水雖不高,卻都因喜愛學院環境、豐富藏書而久留校園。

不少重量級研究員被挖角,史語所學術地位似受影響,但李尚仁說,台灣仍保有相當優勢,以研究中國史來說,大陸雖有錢、有資源,但台灣社會開放,能深入探討在大陸政治環境下較敏感的學術議題,「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8210997-3170191  

全文網址: 醫師改當研究員…「好的學術環境勝高薪」 | 史語所人才流失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210997.shtml#ixzz2h5DgYPLj
Power By udn.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中研院衛生與東亞社會計畫的網頁訊息也更新了,助理詩婷也把海報改好了,幫我把漏掉的學者加上去,謝謝她。所以再重貼一次網址和海報給大家參考了。



http://www.rchss.sinica.edu.tw/hygiene/app/news.php?Sn=1057

 

 

圖片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海報終於設計好了。 

報名系統網址:http://www.beclass.com/showregist.php?regist_id=MTYzMmM3MTUyNDgyMzhjNTFlZDQ6U2hvd0Zvcm0

 

醫療史海報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歡迎有興趣的好朋友前來報名與會!

 

「2013年醫學史與醫學人文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

 

一、緣起:

       杜聰明在《中西醫學史略》的序言中曾說:「余讀醫學史時,感覺醫學之發達,均由傳統連綿而生,又由於有偉大醫學者,以其發明與發見,促進一時代之劃期的進展,而且其高潔之人格,常能感化門生後學之治學精神不鮮。」可見醫學史的教研對醫療從業人員的重要性,除了專業知識的啟發外,更為了陶冶高尚之精神與人格。專業技術一旦脫離人文,剩下的僅是知識的堆砌。醫師、醫療從業人員乃至廣大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員,其生產知識的背後,要服務的對象其實最終還是具有生命與意識的芸芸眾生,而非冷冰冰的數字與器械,是以醫學人文教育是整體醫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塊,需要更多的醫者與史家來共同關心。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衛生史計畫」,長期致力於東亞醫療史、公共衛生史的研究,在整合不同時期與地域的歷史學者、社會學者、公衛學者的研究成果上,已有重大的收獲。我們需要更多醫者、史學研究者與從事醫學人文教育人士的關注與投入,才能培養出更多具備醫學人文素養的醫療從業人員、研究者與教師。中原大學素重全人教育,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培養出具備人文素養的專技人才,適逢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系教師來訪,藉著這次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的合作,希望能透過討論,尋求在專史與醫學通識教育內,有關醫學史各個面向的研究與教學,同時開放各界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士前來報名與會,以激盪出更多教研之新方向。

 

 

二、主題與目的:

1、回顧醫學史的研究與教育。

2、醫學史課程放在專史或通識教育中的屬性與功能。

3、廣泛醫學史(衛生史、疾病史、身體史、醫學科技與社會、各家學說等)研究新視角之討論。

4、醫學人文與醫學倫理、社會學、法律面面觀。

5、其他有關醫學史與醫學人文之回顧與展望。

 

三、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四、地點:中原大學 全人村南棟 人育學院618大會議室

 

五、報名系統開放與截止時間:10月2日∕10月25日

 

 

六、預定議程

──────────────────────────────────

830—900   報到

900—940   校長、院長、通識中心主任致辭、演講

──────────────────────────────────

940—1020 主題演講

               劉士永:中研院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之現況與展望

──────────────────────────────────

1020—1040 上午茶敘時間

──────────────────────────────────

1040—1140 醫療史的研究回顧與展望

               陳秀芬:歐美中國醫療史研究之近況

               蔣竹山:醫療的全球史初探

──────────────────────────────────

1150—1300 午餐與校園自由參觀

1310—1430 當醫生遇見醫學史

             甄橙:大陸地區醫學史研究及北大醫學部醫學人文簡介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部教師分享教學與研究經驗)

            史慶璞:醫學與人權問題。

                  林伯欣:築夢與踏實-淺談醫經醫史的教研與實踐

──────────────────────────────────

14:30—14:50 小休息(點心時間)

──────────────────────────────────

1450—15:50近代醫史研究與醫學教育

               許宏彬:醫學的時間:戰後初期台灣醫學教育與醫學史的初步

                       觀察

               皮國立:民國時期西方醫學史的引介與內涵

──────────────────────────────────

1550—16:50文本、身體與療癒

               向鴻全:文學中的醫療史:儒家的身體觀和意義治療

               金仕起:閱讀古典醫學文本的兩個問題

──────────────────────────────────

16:50—17:00 閉幕

1700—1900 晚宴

 

七、與談人與發表者(依姓名筆劃次序)

尹秀雲(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副教授)

史慶璞(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兼人事室主任)

皮國立(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向鴻全(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金仕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林伯欣(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唐文佩(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副教授)

許宏彬(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陳宏銘(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陳秀芬(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楊海燕(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副教授)

甄橙(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教授兼主任)

劉士永(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劉瑞爽(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人文系副教授)

潘正德(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教授兼院長)

蔣竹山(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八、主辦單位:

1.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

2. 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聯絡人:皮國立 pipi.jordan@msa.hinet.net

 

 

報名請點   報名系統

 

或這裡:http://www.beclass.com/showregist.php?regist_id=MTYzMmM3MTUyNDgyMzhjNTFlZDQ6U2hvd0Zvcm0=

 

欲參加的朋友與先進,煩請於102年10月25日前完成報名,謝謝!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講海報   

醫學的物質文化──歷史的考察計畫 Christoph Gradmann教授【來臺系列專題演講】
 
主講人:Christoph Gradmann 教授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Society, University of Oslo)
 
場次一
講 題:Of Men and Cattle: Robert Koch, Tropical Medicine and Epidemiology. 
時 間:102年10月25日(五) 14:30-16:30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1會議室
 
場次二
講 題:Sensitive Matter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Testing 1945-1975.
時 間:102年10月30日(三) 12:30-14:30
地 點:國立陽明大學人社中心大樓人社202室
 
 
主辦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研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醫學的物質文化計畫
協辦單位: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不發文,先福祝各位好朋友中秋節快樂、家平安囉。

 

老皮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劉佳祐醫師是我以前一起修醫學史的同學,很高興看到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一者是從歷史來看,中醫科學化有了很大的進展,另外,以前我自己有時也有肝指數升高的問題,人胖,有脂肪肝嘛,看了西醫,西醫跟我說,世界上沒有一種保肝藥產品有確實根據可以降低肝指數,他說,要保肝唯一的方法,就是少吃藥和健康食品。不過,我後來偷跑去看中醫,短暫服用龍膽瀉肝湯或加味逍遙散,都可以降低我的肝指數,不過,這畢竟是我的個人「經驗」或中醫的「經驗」,近代醫療史可以倒著看:現在有了科學「實驗」證據,百年前西醫抨擊中醫僅是經驗之學,經不起「實驗」的那些反中醫言論,該如何看待此事呢?最後我要說的是:不懂真的不要亂講,看醫生要多看幾個啊,多方參考,這可是苦口婆心的病人經。

 

原新聞:

中藥「寬心飲」治肝炎登國際期刊

 

北市聯合醫院和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研發出中藥複方「寬心飲」,可改善肝炎患者功能異常,成果並已刊登於7月的SCI國際知名期刊中。

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主治醫師劉佳祐說,寬心飲是以「扶正」理論來改善肝功能異常的B肝患者,進而降低血清病毒量。組成藥材包括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等七味中藥組成。

林森院區於20112月至12月間,共有57名受試者完成全程試驗。經6周治療後,寬心飲組在肝功能上有顯著改善,它能降低25%血清丙酮酸轉氨酶(GPT)與降低18%血清麩草酸轉氨酶(GOT)。

在北市衛生局經費贊助下,目前研究團隊正針對C型肝炎患者進行寬心飲改善肝功能異常的臨床試驗,有興趣參加的民眾請向該院聯絡。


全文網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160581.shtml#ixzz2evAaMYLU
Power By udn.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部落格很安靜,原因是「醫療史新時代」為因應臺灣Yahoo奇摩部落格停止服務,遂進行了搬家。在幾位好朋友的建議下,決定搬至痞客邦,新網址為:http://pikuoli.pixnet.net/blog 請大家繼續給予指教。初步看了一下,我在背景方面不是很會設計,所以總感覺這個版型怪怪的,如果有甚麼建議,也歡迎給版主老皮建議。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