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散文、隨筆、新聞 (1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央大學法文系的同學張昌德為了訪問我,仔細閱讀了 《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並擬出以下訪綱,真的很感謝他,可見他讀得很仔細,真的很謝謝他。等一下會線上接受訪談。有些問題還有延伸性,也不是這麼好回應,但我一定盡力對談。

 

請您為讀者解說您著作此書的目的與過程。

 

1918-1920年的全球大流感在中國:

部分西方研究認為1918-1920年的全球大流感源自中國,可是就您的研究來看,事實並非如此

請您為讀者解說此部分內容。就您所做的研究,此次流感的源頭何在? 又為何會有人質疑此次疫情源頭來自中國?

 

1918-1920年的全球大流感傳入中國之後,當時為北洋政府時期。

請您為讀者解說當時北洋政府處理疫情的效率為何? 似乎還有南北方與城鄉差距?

 

此次流感傳入中國之後,可以發現在中國許多地方似乎並非由政府主導,而是由地方的有力人士配合醫療團體主導防疫。

請為讀者解說以上內容。地方有力人士與醫療團體在當時如何合作?

 

此次流感傳入中國之後,可以注意到當時有許多中西醫合作的案例,來自歐美的紅十字會在中國處理疫情的時候,也會使用中醫的藥物。

請為讀者解說此內容。當時中西醫有哪些合作?

 

在書中可以發現,是次疫情在全世界許多先進國家造成共計千萬人的死亡,然而在中國造成的災害似乎並不嚴重,甚至以人口比例而言,此次疫情在中國的死亡率小於當時許多先進國家。

請為讀者解說此內容。您認為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

 

近年來,COVID-19肆虐全球,目前已有超過600萬人過世,而您持續關注中國疫情,發現中國的中醫在此次疫情當中發揮良好的效果。

請為讀者解說此內容。中國的中醫在此次疫情的表現為何? 如何與西醫合作?

 

中西醫在中國的互動:

清末民初西力東漸,西醫也在當時大規模進入中國人的視野,當時許多中國人對於中醫轉而開始抱持不信任的態度,甚至有人認為中醫是騙術,無法醫治疾病。

請為讀者解說當時有中國人厭惡或不信任中醫的情況。

 

呈上題,然而當時亦有許多中醫接受西醫之後,試圖以西醫的理論來解釋中醫。

請您為讀者解說此內容。

 

呈上題,您在書中提到中醫習慣以氣候、季節等來辯證病人的疾病,與當時西醫直接以症狀診斷病人的疾病不同。

請您為讀者解說中醫與西醫診斷疾病的差異為何。您認為這似乎使得中醫在與西醫爭奪話語權時處於不利地位,為何您會有這樣的見解?

 

藥品在中國:

在您的書中提到在1918-1920年的全球大流感期間,有許多藥廠也會銷售許多藥方。

當時西藥的許多藥物在販售時,有很多會使用中醫的概念解說藥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

 

呈上題,當時許多藥品廣告都會宣稱自家藥品可以治療非常多的疾病。

請您為讀者解說此內容。此類誇大的廣告希望能達成什麼效果?

 

書中提到西醫在中國逐漸壓過中醫。

請您為讀者解說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西醫在宣傳的部分有哪些優於中醫?

 

中醫在台灣:

書中有一章專門講解台灣的中醫。

請為讀者解說台灣的中醫在日治時期的情況為何? 似乎在當時漢醫(當時的中醫)比西醫興盛?

 

呈上題。

請為讀者解說從1949年到COVID-19之前,台灣中醫在歷次重大疫情的表現與情況為何? 與西醫爭奪話語權方面似乎力不從心? 官方對中西醫的態度又是如何?

 

呈上題。此次COVID-19疫情,台灣的中醫研發出了「清冠一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狀。

請為讀者解說,以您的角度來看,此次台灣中醫在COVID-19疫情之下的表現為何? 是否優於以往?

 

呈上題。

您對於台灣的中醫未來有何期許與展望?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清冠一號」研發歷程略論〉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醫中藥防疫之法常被歸入「偏方」之流,卻無專科之學,連帶讓許多中醫藥方被打成「偏方」、不科學,乃近代中醫難以承受之重,未實際參與防疫戰爭,當然是非戰之罪。但中醫藥有沒有辦法面對全臺灣和全世界重大的衛生醫療問題?「清冠一號」是中醫界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近十年來中醫藥界開發新藥中最受矚目的藥物,對我國中醫藥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

    20202月當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轉趨嚴重的時候,中醫藥司的司長黃怡超和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蘇奕彰所長,兩位皆曾見證臺灣SARS的爆發情形,從和平醫院淪陷、臺大淪陷到高雄也有醫院淪陷,很幸運的,疫情半年就消失了。但是當時就發覺SARS的時候,中醫能對防疫有何貢獻?現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分院的許中華、蘇奕彰都曾處理過,但是那種話語權並沒有那麼明顯。這次,20202月的時候,中醫藥司就召開會議討論,若疫情開始了,鑑於SARS,我們的話語權和參與度不夠,當時中醫藥司和中醫師全聯會、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還找了中醫界重要的四校五系系主任、醫院中醫科的科主任或部主任,還找了蘇益仁,一起來商議精進之辦法。

    中醫也要注意到國內外新冠肺炎的變化,了解它的變化和臨床特徵後,才有機會說那中醫到底可不可以介入、要怎麼介入?2月開完會以後,蘇奕彰就迅速與臺北的三軍總醫院和臺中榮總進行聯繫合作,有些病人直接進入所謂的隔離病房,就開始中西醫結合治療,大約有十幾個病人接受清冠一號水煎劑的治療。透過觀察,發覺服用水煎劑後,病毒PCR轉陰率是可以縮短的,後來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其他研究團體就把這些機轉,包括病毒之棘蛋白貼合至肺臟細胞時,正準備進入,這個過程,清冠一號可以讓這個貼附情形被阻斷。另外它有一些抗發炎Anti-TNF的效果。第三個當然就是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增生這個情形,這些機轉他們就刊登在國際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面。

    202045月份的時候,中醫界又在衛福部中醫藥司召開會議,討論中醫界對於新冠肺炎可不可以有自己的治療指引,擬出輕症、重症、恢復期等等,一開始定義清冠一號是應對一開始的輕症。當國外疫情愈來愈嚴重,蘇奕彰就覺得一定是要從水煎藥變成濃縮顆粒劑,當時就跟幾家藥廠,包括順天堂在內,就開始把這個原來用在三總和中榮病人的水煎劑變成濃縮顆粒劑。做出來以後,包括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在看,這個做成濃縮顆粒劑它的生物活性或化學指標有沒有確實效力?確認之後,在20209月科學中藥廠順天堂第一個拿到外銷中藥許可,緊接著第二家莊松榮的濃縮顆粒也拿到。

    20209月到202112月,半年以內,清冠一號的濃縮顆粒劑外銷訂單超過新臺幣1億,後來有8家有拿到外銷許可。當時立委關切說,新加坡和澳大利亞都已經用提供成藥的方式,那臺灣可不可以EUA?所以中醫界在去年45月有給EUA。後來這8家除了外銷,國內則可因應公衛和醫療緊急狀況內專案准許製造,疫情結束了就停。這個EUA就是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緊急使用授權,中醫藥司就給了這個EUA,準許國內擁有藥證的藥廠來製造販售。

    大概十年前的時候,創新複方原來都是單味藥。壽美降脂一號是紅麴發酵,第二個,化療漾也從大豆的那個萃取物,在我任內拿到中藥新藥的那個腦得生,它是一個複方,對中風病人有一些中風以後的神經內科指標的改善。但是我們這兩、三年來,大家新聞比較清楚的就是清冠一號。清冠一號這十味藥,我應該這樣講,第一個我剛剛有講到中醫藥有沒有辦法面對全臺灣和全世界重大的衛生醫療問題?清冠一號至少我們有嘗試,這個已經影響全世界。黃怡超表示,西醫在全世界的Disease burden,或是面對重要醫療和公共衛生問題,他們的反應和團隊可以很快產生作用。疫苗主要開發都在西方,現在知道有AZModernaBNT,後來有Novavax,甚至後來還有一些抗COVID-19Drug,臺灣醫界很難和歐美之研發比速度。這次清冠一號所取得之成就,至少在落差感上,這個新藥顯然在速度上還稍微與歐美速度更同步一些。當然,未來能有更多對照組或做的實驗樣本數更多一點會更好,畢竟2022年前,臺灣還未大規模爆發疫情,而中醫藥界的努力還有確診了新冠肺炎後,如果病人同意,清冠一號的濃縮顆粒劑是可以由公務預算給付,這彰顯中醫藥界的努力和國家前所未有之重視,同樣是一個中藥新藥的里程碑。[2]

 

 

 

 

[1] 意義與中醫要界和歷次疫情之關係,參考皮國立,《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臺北:時報出版社,2022),頁347-354。

[2] 本段依據黃怡超口述,皮國立、蔡忠志、鄭宛鈞訪談,方慧芯紀錄,〈衛生福利發展史編纂計畫(第七章)〉,訪談時間:民國111年1月18日。以及衛生福利部編印,《中華民國110年版衛生福利年報》(臺北:衛生福利部,2021年),頁166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到一封邀稿信,我感到很開心,也很感動。雖然這間出版社不算大(不過夠老),但這位編輯做足了功夫,讀信即知,他對一位作者進行瞭解後,才慎重發信。故若有好的稿件,我一定會考慮這家出版社。

P教授道鑑:
 
展信愉快。過往中日戰爭時期醫療歷史的研究,多著重於衛生制度活疾病等層面,可惜對於醫者的作為與地位關注甚少
從科技部官網「學術補助獎勵查詢」得知,老師於「民國時期中醫救護隊與西醫知識之傳輸」專題計畫之成果報告中提及,目前正在規劃一本相關論述之專著。而大作未來定稿出版時,其影響力必不可輕忽,也希望公司有此榮幸能為老師服務。
由於公司很重視每位老師的學術成果,凡是通過公司審查機制的學術著作,皆會申請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出版補助,以凸顯大作的重要性。假如老師有意將書稿交與公司出版,煩請再聯繫,謝謝。
近來疫情嚴峻,懇請老師務必多加珍攝小心!敬此
恭請   道安
                                                                                                                                                                    NVF編輯K敬上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我博士畢業時已36歲,其實更加窘迫,博士一唸,即無退路,除非徹底斷念退出。當年都還有修教育學程,已經還算有一點退路,不過,博士去考國高中教甄,其實一樣碰壁,絕不輕鬆。除非是抱著極大的興趣或自身已有很棒的一技之長,乃至具備強大的經濟後盾兼心智健康健全,報考前務必三思。那些叫你去唸的老師,一定要檢視一下他的學歷,如果是西方名校畢業,那麼除非你能像他一樣,最好能超越他到更好的學校有更好的老師指導,只在臺灣唸一唸,翻身機率不高。

原標題:博士畢業已32歲,想當教授也沒學校要收!七年級的他賣命打零工,痛訴高學歷的無用(引自: 博士畢業已32歲,想當教授也沒學校要收!七年級的他賣命打零工,痛訴高學歷的無用-風傳媒 (storm.mg) )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謝臺大外文系陳重仁教授邀請,下週去臺灣大學演講。這門課是專談歷史上各種傳染病與感染症的書寫,主軸偏重英美文學,課程內也談到1918年大流感的各式解讀。陳教授得知我的《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出版,是以過去未見的方式來探究該次世界疫情,故邀請來和學生分享。陰錯陽差的機緣,聊一聊才發現陳教授算是我的學長,而且是一位極為優秀的學者,可以說獲獎無數,包括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學長很謙虛,還說我的書他幾乎都有買來看,我高興到快要跳起來了!有什麼是會比優秀學者欣賞自己的書還要來得開心的呢?這幾天好好構思一下要談什麼,因為一本書不可能一堂課說完,大概還是要依據學生的性質與興趣來設計要講的內容,這樣對學生才會有所啟發。

 

感染與思想課程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桃園陽明高中演講,研究所同學葉狗與慧雯學妹一起來,真是開心。
準備幾本《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跟史家一起創作》當獎品,學生提問踴躍,他們對醫療史的興趣超乎我的想像。 有一位女學生直接對我書中推論的死亡人數提出質疑,很有深度,可見非常認真聽。我覺得自己的回應也不錯(自我感覺良好),提醒學生,這樣質疑是有可能成立的,但應該怎麼找資料來印證,希望透過這樣的問答可以提升他們對歷史探究之興趣。而且,他們剛上過108課綱選修的醫療史,而慧雯學妹也在校內開設「疾病如何改變歷史?」的多元選修課,真是太優秀了。
謝謝學妹邀請,中午還吃了一陣港式排骨飯和凍檸茶,演講完又有蛋塔和手搖飲當下午茶,這就是來同學和學妹學校的優點(大誤)。275830243_513088937064703_3568651811187739676_n277469573_317567900466513_7032328039594543065_n277052731_667554764577014_705468434113857684_n
230744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人文歷史沒未來?或是怎麼思考未來?其實,大部分的人的未來,都不是在某個過去的時間當下就已決定好了。一連串的意外、巧合與因緣,才造就了今天的你。所以你現在要做的,不是規劃未來,而是替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想像與機會,不要限制自己只能做一種夢,走向成功,往往不是只有一條路而已。(其實我當年也只是想當個國高中老師而已,我想當那種混吃死退休的老師,但是上課一定要好笑。當時很幼稚,現在看到那些為108課綱奮鬥的老師,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大家的工作都不輕鬆)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與我想的一模一樣,翻譯書比例這麼高,代表本土創作空間被嚴重壓縮。

原文與影音引自: 翻譯圖書占比攀高 恐壓縮本土創作能量 | 公視新聞網 PNN (pts.org.tw)

國家圖書館在今天發表110年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和趨勢報告,去年出版的新書,有5萬7千710種,比前一年成長超過6成,類型也更多元,但在這些出版新書當中,有近3成是翻譯圖書,可能也會壓縮到本土作家的創作空間。
 

疫情持續,圖書出版雖受衝擊,110年出書量卻大幅成長,根據國圖統計,110年的紙本書、電子書和有聲書共有57710種,較前一年成長64.69%,電子書占比30.24%,爆量成長。

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表示,「紙本書跟電子書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穩定健康共生的狀態。」

電子書出版量最高的主題是漫畫書,註記限制級占了13.01%,較一般圖書限制級占比6.37%高出許多,國圖認為,電子書服務落實分級註級及切實把關閱讀對象,益形重要。而以圖書館分類統計分析新書,出版量最高是語言及文學類;以出版業主題類型分析,考試用書占11.97%最高,成長幅度高達190.70%。

考試用書大增,國圖表示,這和110年起圖書免徵營業稅有關連。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因為過去可能是銷售管道不同的關係,所以出版社並不認為說教科書跟考試用書有必要申請ISBN。」

國圖表示,110年的出版機構,小型出版社仍為絕對多數,出版101種以上的大型出版社更活躍,帶動出版量能。但出版新書有近三成為翻譯圖書,且翻譯圖書占比不斷攀高,出版界和政府得共同面對,如何兼顧市場需求與提升本土創作能量。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集主題:「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介紹
訪問: 皮國立 教授
內容簡介:
全球第一本中國大流感史專書
揭露近代中國流感疫情之全貌,
探索疾病歷史上的「失語」,
重拾中醫於東亞醫療知識網絡內的發言權。
  1918-1920年的全球大流感被稱為「所有大流行病之母」,粗估全球至少五億人受到感染,死亡人數更上看五千萬,是人類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相對於眾聲嘈雜的西方,東亞世界對於這場奪去千萬人性命的瘟疫史研究,卻異常安靜。2019年底開始肆虐世界各地的新冠肺炎(COVID-19),與全球大流感有許多相似之處,引起人們再度關注這段幾乎要被遺忘的疾病史。
  今日的科學研究已經證實,1918年爆發的全球性流行瘟疫,其源頭正是H1N1型流感。這波疫情當時也衝擊到中國本土、日本、臺灣、東南亞等地。在許多既有的西方研究中,都未曾對中國的疫情做出全面的介紹與評估,反而多帶有偏見地認為,大流感造成中國難以估計的人口死亡與損害,而且該病的散播源頭正是中國,一如新冠肺炎爆發後那樣。
  過往史家在研究中,或多或少的指出1918年大流感的影響,但多偏重世界疫情的論述,對中國疫情則僅有片段之著墨,缺乏基礎、深入的研究,難窺疫情全貌。 日本學者飯島涉曾坦言:「我們對中國當時流感擴散的狀況並不太清楚。」 是以我們目前需要一個對當時疫情全面考察的研究。
  皮國立的這本《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在新冠肺炎仍肆虐不止的此刻,不僅「躬逢其盛」,得以和許多談論西方全球大流感歷史的名著對話,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中國與臺灣之歷史經驗,更為歷來僅從西醫角度討論或分析的書寫主流,另外開啟一扇中國醫學的視野,剪影這場流感大戲中許多過去未曾深究的細節,頗能讓人耳目一新,並體現了「疫病的危機其實就是轉機」,值得讀者省思。
作者簡介: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
  著有《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中醫抗菌史:近代中西醫的博弈》、《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等學術專書,並合編有《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藥品、疾病與社會》、《憶載航空城:大園落地生根的記憶》以及高中歷史教科書等等,另有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80餘篇。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晚要到中原大學演講「尋找地方的故事—我從事田野調查與訪談之經驗談」,感謝每一位願意受訪的大園鄉親,我們希望做得更多更好。上週末時謝謝老學弟,讓我們有機會口訪他們老家。原來,口述歷史不只是資料採集而已,還有釋放情緒與補上記憶缺口的功能。可以說接下來大園每天不一樣,現在大家上充滿了各種廢棄傢俱,人群陸續搬離,竹圍里的街上,空空蕩蕩,不再熱鬧,海口福元宮旁的建築,也拆除了一半,真是一片斷垣殘壁。在航空城緩步開發前,革新建設之前必有離散破壞。對人文學者來說,所要做的不是錦上添花去談政策,而是要幫助在地居民整理記憶,記得那故鄉原來的樣貌。

222888

222882

 

222884

 

222885

222886

22288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登上博客來網頁橫幅,我問了編輯,我不喜歡用錢去買廣告,但編輯說,這是博客來自己選的,我真的也要謝謝他們。然後......哥倫布發現新中國也在!!這兩天太紅了,風波不小,趕緊截圖留念,可惜後者已在今早被移除,實體書昨天就已下架,聽說不少人還要搶購呢。跟大家報告,目前《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精裝本賣比平裝好,出乎我意料,原以為訂價較高,讀者會以平裝本作為購買優先考量,沒想到是精裝本賣得更好。精裝和平裝分開計算,還有這樣的名次,深深鞠躬,謝謝大家支持。
 
#學術書不需要追銷量,但銷量太差對出版業是打擊,請大家支持本土創作
 

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限量精裝版)

 

AAS

fgh

SDF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最熱的歷史新聞:
哥倫布發現新中國? 作家怒批出版社亂改新書:「大陸」全被改「中國

 

    大陸作家曹雨昨(18)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自己的書《激辣中國》在台灣出版,但書中所有的「大陸」都被機械式替換成了「中國」,但他強調因書中所用的「大陸」其實都是continent,指的是新大陸、歐亞大陸之類的內容,如此一改,書中竟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是辣椒得以從美洲傳播到全世界的契機」等內容,相當詭異。

曹雨說,出現如此離譜的錯誤,明顯是出版方篡改了作者的原文後,連校對這樣基本的印前工作也懶得履行,結果就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怒批「這已經不是『疏忽』能夠解釋的了,這是根本沒有職業操守才做得出的事情!」

曹雨批評,此行為不尊重作者、不尊重讀者,「徒為所謂的『政治正確』而做出一些貽笑後世的愚行」。

相關內容也在臉書、PTT引起數百則討論,網友紛紛表示「笑死,校稿的是在睡喔」、「直接取代,也太懶了吧」、「這也太不尊重作者了」、「在書店工作的我坐等出版社的下架通知」、「原先還以為這是出版社的行銷手法,但是越看越不對,這個已經不是行銷,這個是『行笑』了吧」、「講個笑話:台灣有言論自由」、「台灣終於也開始自我審查了」。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們 哥 倫 構, Đưય 後 第 發 辣 椒 原 産 美 洲 洲 九 大 約 在 十 六 世 年 節 椒 辣 就で 國 何 時 進 到 下 率 為 美 遺 é 的 機 知 衆 所 周 知 新 發 現 曆 將 香 哥 間 他 布」的圖像

 

引自曹雨FB:同一個世界,各自崩壞

上個月我的書《激辣中國》在臺灣出版,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雖然至今我還沒有收到樣書,但朋友發來的圖片實在令我震驚。

書中所有的大陸都被機械式替換成了中國,其實我在書裡並沒有用大陸來指代中國的用法,因為這樣的用法很不嚴謹,我是不會這樣寫的。書中所有的大陸,都是指continent的意思,new continent是新大陸,Eurasia continent是歐亞大陸,south Asia sub-continent是南亞次大陸。

結果臺灣出版方就改成了哥倫布發現新中國”“南亞次中國”“歐亞中國,出現如此離譜的錯誤,明顯是出版方在篡改了作者的原文以後,連校對這樣基本的印前工作也懶得履行,結果就成了現在這副模樣。這已經不是疏忽能夠解釋的了,這是根本沒有職業操守才做得出的事情。

我的書在中國出版時的書名為《中國食辣史》,原稿中有兩章,分別是辣椒與紅色革命(講辣椒與共產黨紅色文化之瓜葛)大破大立(講文化大革命時期飲食文化之破碎)都被中國出版方完全刪除,不予面世,爲此我曾憤懣不已。本以爲在言論自由的台灣,能夠讓作品以更理想的面貌問世,結果又是這麽一副殘樣

如今的海峽兩側,真是各有各的崩壞,壞得爭奇鬥艷,壞得讓人腦子被門夾了都想不出來。我曾聽人説過,如今的世界是一個比爛的世界,初問時還不敢盡信,這下我相信了。其實兩邊的行爲其實都有一點共同的地方,就是都不尊重作者,都不尊重讀者,都是徒為所謂的政治正確而做出一些貽笑後世的愚行。
 

引自: 哥倫布發現新中國? 作家怒批出版社亂改新書:「大陸」全被改「中國」 - 政治 - 中時新聞網 (chinatimes.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招開大園地區修纂方志的會議,中央歷史所除了我之外還有鄭政誠和吳學明兩位老師出席,在座還有地方耆老和區長、區公所人員等等,相當盛大隆重,大家都對新方志的編纂充滿期待,不過,整合之困難度還是有的,編纂之十的體例、規模和經費等等,仍在商議中,另外,史家所纂修的方志,有時和地方耆老的期待又不一樣,若邀集地方耆老一同撰寫,也不失為是一好方法,但是在筆法上,專業史家與民間寫史,畢竟有很大的不同,而政府標案,時間限制往往很嚴格、也偏短,這些都亟待整合與解決。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祈立峰教授這篇文章不錯,當然,我真的也不認為數學太難有什麼意義,畢竟高中已成國民教育,這麼難的題目已超過一般國民素養所需了。我認為,如果要給孩子有這樣的磨練,很好,但也要讓孩子有選擇權,可以選擇不考數學的權利,畢竟,用數學來吃飯的行業有限,題目出這麼難,不過便宜了補習班而已。



學測數A太難!師大教授:為了學習興趣而假裝肯定學生,將成就出失落的一代;學習本身就是困難的,甚至還可能無意義
就讓興趣回歸興趣吧。學習是困難的,有時還可能是無意義的。但你還是可以作自己有興趣的事,就算沒有人肯定,沒有人鼓勵。當興趣到達這樣的層次,這就是古人說的「道」了。

 

文/ 祈立峰

 

昨天有一篇新聞說:今年學測「數A」難度過高,老師呼籲題目要簡化,保留高中生對數學的興趣;剛剛又看到顏聖紘老師發文:高中老師希望大學端不要用過高的標準檢視高中生的小論文,有看到學生用心就好。

此處沒有要討論考招制度的標準。但我覺得這幾年教育現場瀰漫的「學習動機」,「引發興趣」或「快樂學習」,已經有點誇張了。

「學習動機」有很多種。小學時爸媽說,你如果考前三名我們家就買一台Switch,這叫學習動機。長大後當了社畜,公司規定在職進修可以請公假、加俸加薪,這也叫學習動機。

學習當然有樂趣,但也建立在成就感與物質報酬。大部分人學習都不只出於純粹的興趣,而是外在的驅動力。獎品、獎狀、加薪、升職,或「我比別人好」的成就感。

現在的狀況是:老師被要求得呵護學生微小的「學習熱情」火苗。考試不能太難,上課不能無聊;寫出小論文就算毫無學術價值,但很厲害了要肯定;寫的作品就算絕無可能得文學獎,就很有心了要讚美。考題好簡單,學習好Easy,上課就像谷阿莫五分鐘說電影輕鬆愉快。

但高中生有可能寫出投頂尖期刊的論文嗎? 有可能寫出得大報文學獎的作品嗎? 不是沒有這樣的天才,但機率很低。但老師仍應該用高標準來檢視並指導學生。

你說可是這樣學生會挫折,還可能會放棄。但那又如何? 我們不都是慢慢放棄一些什麼,最後成為了這樣的大人嗎?

為了所謂學習興趣,老師假裝鼓勵假裝肯定,最後就是成就了失落的一代。他們自以為天選之人,寫論文好簡單,讀經典好輕鬆,只因為看過「五分鐘說完世界經典」,「十分鐘學會寫小論文」這些速成廢片。

有大學生跟我說:高中老師說他文章寫很好,可以當專職作家;有研究生跟我說:大學老師說他在這領域的能力已經可以當獨立研究者了。事實上他們連校內文學獎都投不上,連研究生的期刊都刊不了。

我覺得就讓興趣回歸興趣吧。學習是困難的,有時還可能是無意義的,就像我們終歸虛空的人生。但你還是可以作自己有興趣的事。就算沒有人肯定,沒有人鼓勵。當興趣到達這樣的層次,這就是古人說的「道」了。痛苦,孤獨,毫無成就感,最後還可能什麼都不是,但所謂的求道之路,不就是如此這般嗎?

 

轉引自: 學測數A太難!師大教授:為了學習興趣而假裝肯定學生,將成就出失落的一代;學習本身就是困難的,甚至還可能無意義-未來Family (cwgv.com.tw)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明野史》曾記載一則外科史的軼事,書載:

九月朔,(李)定國等兵出曲靖,屯於三岔;與可望接戰連北,退守曲靖,堅壁不出。十四日,文選抵交水,距三岔二十里;輕騎奔定國軍,且言人心內向,可一戰走也。可望聞變欲還,馬寶洋為切齒曰:『吾乃為跛賊所欺,要當手縛之,生食其肉;且一人去,何足重輕而廢大事耶』?(白)文選前為賊時,嘗戰傷足,醫者生截他人足以接之;雖愈而跛,故寶呼「跛賊」云。

記得上課時老師曾給我們看過一則隋唐的醫案,也是一則縫合接肢的手術,不過古人因為只能接河斷肢,卻無法接合神經和微血管,故導致肢體功能喪失,跟這則野史是一樣的道理,可見古人寫史,仍有一定的真實與合理之處。

 

 

南明野史•卷下永曆皇帝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頁228。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帶研究生回顧抗戰史研究,參考了以下文章,並帶他們認識一些抗戰史的資料。包括了劉維開,〈2019年臺灣出版抗戰史籍介紹〉、亞•羅曼諾夫,〈21世紀以來俄羅斯研究中國抗日戰爭史的新趨勢〉;蔣杰,〈2000年以來法國的中國抗戰史研究述略〉;葉銘,〈新世紀以來臺灣地區抗日戰爭史研究述評〉(上文皆2020年刊出)。現在抗戰史研究較過去更為多元,研究者紛紛從國民政府對當時國際局勢的重視與理解,大陸學界也不斷呼籲將抗戰史放到世界大戰史中來尋求琪國際意義,頗符合抗戰史的新趨勢。

         另外,蘇聖雄的二篇回顧也相當詳細,值得參考:〈從軍方到學界:抗戰軍事史研究在臺灣〉,〈世變與史學:臺灣學界抗戰史研究的興起與發展〉,聖雄的研究回顧做得非常紮實,鳥瞰了臺灣自戰後至今的整個抗戰史研究,以及軍事史從軍方轉向民間的歷程。我跟學生說,過去我都研究醫療史居多,原本不應碰抗戰史,但因為我的老師呂芳上一直鼓勵我要從大處著眼,政治、軍事史還是骨幹,不可偏廢,所以我很感謝老師當年的鼓勵,以至於我現在可以、敢於談一些不那麼醫療史、疾病史的東西,畢竟要教研究生,視角還是廣一點比較好。聖雄還把我的幾篇文章訂為「新軍事史」風格,很感謝他。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台中好好園館餐加敘事力計劃研習,會上認識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的鄭富春教授,她說我的每本著作她都有買來看,包括《跟史家一起創作》和《虛弱史》,還有很久以前的《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等書,真是感動,趕緊合照留念。另外,成大的楊佳翰教授會後也來相認,說看了我的書很有啟發,《跟史家一起創作》內提到的「祖孫的方法」,其實就是設計思考的原理,真讓我非常開心,書有知己讀,有產生幫助,是作者最大的欣慰。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隨筆:
老婆大人最近苦惱於高中歷史科108課綱「探究與實作」的地獄中,常常苦思解決之道。某日睡前,老婆正靠在床邊看《跟史家一起創作》,吸收一些教導學生閱讀寫作的靈感。
我說:已經很晚了,差不多要睡覺囉!
老婆:啊,怎麼作者就睡在旁邊?很奇妙,現在要來跟史家一起睡覺了。
嗯嗯嗯,好耶,《跟史家一起睡覺》列為下一本要寫的書......史家不但會講故事,還可以陪你睡覺喔。(歪樓了)


image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旅讀or》雜誌到手了,封面很美。本期貢獻小文一篇,談近代中國追求衛生的故事,特別在亞洲人普遍被認為骯髒、身上帶病菌,具備不衛生形象時,特別要來好好談談這個問題。另外,下一期的文章也排版好了,主要談論近代中醫治療癌症的歷史,中醫抗癌、治癌是真實還是神話?有必要好好思考,特別是先從疾病史中找尋線索。我現在覺得,寫這些小文有些訣竅,每篇大概要寫得長一點,因為一般講求給廣大讀者群閱讀的讀物,大概都不希望太長,但是若要完整交代一個問題,或是未來考慮出版一本大眾歷史的讀物,則每一篇文章花點小功夫,稍微增加一點篇幅,把史料註釋、來源等都處理好,有助於日後集結成書,有點像是傳統學人做個扎記,一方面累積史料,也能訓練自己的史識,如此一來,寫這樣的短篇文章才會有積極的意義。
 

image

image

image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謝信二老師邀請至通識講座課上,分享歷史學的訓練及其價值。這題目是被指定的,看似通俗,卻很難講,但講完後發現,對非歷史系的學生來說,講專業的、一己的專題研究,反而對學生的啟發不大,因為學生並未對相關資料有所理解,更遑論閱讀,所以只能是鴨子聽雷。反觀這樣的通俗演講,卻更能吸引一般學生注意,促進他們對歷史學的認識與興趣,當場有一位學生說她爸媽阻止她念歷史系,但她研究所想要繼續去念歷史研究所,圓人生的一個夢。聽到這個,就覺得這場演講沒有白說,很有價值。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