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演講訊息 (2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ictures

所慶辦完,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還在繼續,南高中央歷史所是不會休止的。
本週請到婦女史巨擘游老師和臺灣史學界長得最像陳寅恪的老唐老師來為大家分別講述專題。兩個分場分別在輔大和中央舉行,看到臉書介紹算您幸運,請提早10分鐘登入,不然人數就會爆掉登不進來,屢試不爽,當然非常歡迎大家到現場。


第五場:「數大」便是美:近代中國女性史的研究
講者:游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時間:2023年5月17日(三)10:00-12:00
地點:輔仁大學文華樓LI-200教室

線上會議室軟體:Webex
會議鏈結:https://reurl.cc/LNYWWy
會議號:2553 086 5034
會議密碼:2023

第六場:「史實」與「神話」之間―「北洋外交」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講者:唐啟華(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2023年5月18日(四)10:00-12:0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三館LS-321

會議鏈結:https://reurl.cc/eXqzGx
會議號:2558 855 8414
會議密碼:2023

備註:線上會議室將於講座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啟,由於會議系統能容納的同時在線人數為150人,名額有限。
合辦兼技術支援:喆閎人文工作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亞課程演講宣傳】03/15 「全球大流感對近代東亞世界的衝擊與中國社會之應對」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

「東亞共同體下的歷史與文化」課程,係人文學院所開設之講座課程,本學期共計邀請14名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講論內容涵括東亞的歷史、文字、小說、宗教、律令、醫療史、博物館學、飲食文化等,以期帶領學生跳脫既有國家框架,以更寬廣的角度重新審視自身的歷史與文化,更藉此拓展學生國際視野,以因應二十一世紀的時代需求。

本週邀請到國立中央大學——皮國立教授,演講題目為「全球大流感對近代東亞世界的衝擊與中國社會之應對」。

歡迎有興趣的師生一同蒞臨聽講

讓我們一起踏進東亞地區,認識過去;探索現在;展望未來

時間:每周三 15:00-17:00

地點:人文大樓111教室

無需報名,自由入座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紀實】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第二場:黃克武──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文:方慧芯

image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無師」。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第二場,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黃克武特聘研究員以「如果把文本想像成一幅圖畫」,牽引學子們進入思想史領域,回望與追尋多重視角下不同層次的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

 

起點,由三位前輩師長對於黃克武老師的薰陶,逐步帶入其個人學思經驗分享。如李國祁先生曾告誡要「才大心細、勁氣內斂」,為學應有開闊的胸懷格局,當格局愈大,心思愈是要細緻縝密。這對於當時才華橫溢的他往後的求學之路乃至於人生體悟,從外發到內斂、廣博至深究,著實有著深遠的啟示。在師大求學時期,張朋園先生勉勵治學應「勤於動筆」,是其史學訓練的重要啟發。學歷史不僅是紙上閱讀、腦中思考,更是要將抽象凌亂的思想感受化為具邏輯理路的文字軌跡,而唯有筆耕不輟、精煉琢磨,才能在不斷地書寫中凝鍊出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寫日記」便是黃克武老師給予學生的入門之方。而在美國史丹佛攻讀期間,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先生手把手帶著他解讀《皇朝經世文編》,對其影響至深,從潛心研讀的過程中,逐步體會「耐煩」的深意。

 

回溯讀歷史系最大的挑戰,首先要能解讀不同的文本,第二則是能夠對於不同的文本加以分析,進而成文且具有水平。至於何謂好的史學方法?黃克武老師明言「史無定法」,但同時也不藏私分享「閱讀一流的史學著作」就是一種相當有效的訓練方式,如余英時、錢穆、梁啟超等人的著作,都是可作為思想史引路的經典作品。

image

進入到思想史研究的領域,黃克武老師以圖畫為喻,分層解析思想史研究的核心是「Man Thinking」的動態過程而非「Thought」的靜態內涵。思想史關注的不僅是事實(Fact),更在意人的主動性、經驗以及所思所想。人們如何看待現象?從何種視角出發?以及其問題意識的核心出發與終極關懷,即「思想是人們對環境意識性的反應」。

 

黃克武老師以孔恩(Thomas Kuhn)提出的「典範(Paradigm)轉移」切入思想史正題,此概念不僅帶給科學社群劇烈衝擊與迴響,對於人文社會學科的震撼乃至於思想史的觀點亦帶來深層的影響。黃克武老師認為孔恩的典範論具有「相對主義(Relativism)」的意涵(雖然孔恩自認非相對主義者),配合「後現代理論(Postmodernism)」的語境,當使用語言進行描寫,事實上是一個受到文化制約的「文字遊戲」。於是若從典範的觀念來看思想史研究,人們所仰賴的思想體系是歷史過程下的產物,一個命題反映的其實是主觀的立場,這個立場可能是從文化而生的思維模式,也可能是時代造就的意識形態。然而,縱使人類的思想具有歷史性,但仍具有思考普遍性問題的能力,於是思想史研究注意的是從典範概念而來的歷史語境(Historical Discourse),人們如何思考、人對於環境意識性的反應,以及這些反應背後的思想脈動。

 

談及思想史與哲學的區辨,黃克武老師也提出了簡要的看法,即「思想史研究前者(描寫與分析),哲學研究後者(評估),而一個更高的理想是結合兩者」。思想史透過仔細地「描寫」人的思維活動,進行徹底地「分析」,從而做出適當地「評估」,且必須注意此間的相對性;而哲學則是一個格義的工作,起始就是「評估」,出發點就是為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黃克武老師以數篇思想史大家與新秀的文章,回顧了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發展方向:

  1. 研究典範的反省:如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與馬若孟(Ramon H. Myers),《漢學的陰影:美國現代中國研究近況》;柯文(Paul A. Cohen),《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沙培德(Peter Zarrow),《西方學界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最新動向》等。
  2. 思想史研究的回顧:王爾敏、鄭宗義,《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特別是傅揚的《思想史與近代史研究:英語世界的若干新趨勢》,此文梳理了西方思想史研究的三個重要的趨勢──思想史的轉向(一個國家到全球思維)、知識實踐的歷史(在意動態的過程,閱讀史、出版史、讀者反映論),以及數位人文學(完整一套的系統性工具、社會網絡)。
  3. 日本學界的視野:《新編原典中国近代思想史》,承襲日本東洋史學的傳統,注重關鍵文本的解讀,進行全面翻譯並加以解析。
  4. 思想史的國際轉向:《思想史》專輯。

 

過去的思想史研究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學術傳統:

  1. 中國大陸:從馬克思主義的史學傳統到近年政治控制力衰退下的眾聲喧嘩,在後期面臨典範崩解的過程,只能追尋破碎單一的歷史事實而難以有宏觀的大敘事。在新典範尚未出現前,或許要在捱過碎片化衝擊後才能慢慢理出新方向。如侯外庐、熊月之,到葛兆光、罗志田、孙江、方维规等。
  2. 臺灣學界:最早自胡適開始(哲學史轉向思想史)、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到余英時《歷史與思想》、林毓生的反智論與《中國意識的危機》、張灝《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後者三人帶給臺灣思想史學界重要的發展方向。另一個路向則是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及《晚清政治思想史論》、陸寶千。
  3. 日本學界:延續東洋史的傳統,重視紮實的文獻解讀與翻譯,如島田虔次、溝口雄三、並木賴壽、村田雄二郎等著名學者,集大成是《新編原典中国近代思想史》
  4. 歐美研究典範:柯文(Paul A. Cohen)的典範變遷。從西方中心論(衝擊與反應)、帝國主義、現代化理論到中國中心論,即回到中國文化脈絡去理解中國人的想法。

 

這些學術傳統到後期受到建構論、詮釋學、後現代主義等深刻影響下逐漸轉向,對於歷史的變遷,需要綜合多元觀點來梳理。知識生產不再是靜態的學問內涵,而是置於社會脈絡下動態的實踐過程。

 

 
  image

 

「窮理亦當有漸,見物多,窮理多,如此可盡物之性」。思想史重視描寫、分析與評估,透過重構文本的歷史脈絡,從各種表現方式中,挖掘出深藏在表層文字底下的思想。在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近況以及前述四個傳統學派的衝擊下,黃克武老師以四個重要刊物分述臺灣學界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最新趨向:《思想史》、《東亞觀念史集刊》、《亞洲概念史研究》、《翻譯史研究》。此外,數位人文學亦是其認為重要的發展路線,它不再將資料庫視為找尋史料的工具,而是重新用統計的方法來觀察核心概念出現的頻率與人際網絡的分佈,透過新的史學方法套入技術面重新運用舊有資料,是一套值得關注的研究取徑。

 

承前所論及的思想史內涵,經常與政治哲學有交會之處,黃克武老師以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政治哲學史》的概念加以闡述。Leo Strauss特別強調的是思想能夠干預歷史,他不單是描寫思想,也嘗試為思想的發展進行評估,企圖為現代西方思想尋得一條解決的道路。而思想史研究試圖掌握的是表層底下的核心理念,無論是人、社會、國家,它關心的是脈絡化與流動性,以及觀念所造成的結果。思想史的用途在於不斷地剖析與反省當代意識形態的同時,挖掘出別樣的思考路徑,從而找出解決當代問題的另一種可能,前提是這樣的評估必須是立基於充分地描寫與分析。簡言之,思想史與政治哲學縱然有著相重的概念,但顯然後者更重視應然的部分。

 

 
   

 

「在這一時代和環境裡,我像一隻想乘風破萬里浪的船,可是現在卻成為一隻兩不靠岸的孤舟」。黃克武老師從殷海光寫給張灝的一封信談起,一一細數當代思想史大家的往來交遊、思想交鋒,從而窺見在浪潮中的思想史研究變遷,如殷海光、張灝、林毓生、杜維明等人,在激盪時代與典範轉移的過程中,投身於思想史研究試圖尋找靈魂。若是探討在臺灣的思想史研究新發展,則就要追溯到師大與臺大承繼了不同的學術傳統,師大承襲自南高中央學派,如柳詒徵、錢穆、朱際鎰、郭廷以、李國祁、張朋園;臺大則是傳承了北大系統,如胡適、傅斯年等延續五四精神。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所抱持的觀點是立足於肯定中國精神文化價值的基礎;後者則是為人熟知的追求民主科學與反傳統。由此,五四與反五四的辯論一直存在且深刻影響流轉於此學術傳統氛圍下的學子們。直到1980年代的思想史研究,余英時、林毓生、張灝等人在1960年代典範轉移衝擊之下,歷經思想的激盪與辯證,已經得以站在五四的基礎上,超越五四。林毓生提出的反傳統與傳統的辯證關係、張灝著名的轉型時代與幽暗意識,都可以見得在這些命題背後,存在五四與新儒家兩種典範的分歧與共識(假設終極目標都是民主與科學)。誠如張灝對於五四的反省,他認為五四思想其實具有兩極性,既在乎個人,也有集體主義;重視民族,也放眼世界;講求理性,同時也具有浪漫。

 

扣回黃克武老師自身的經世思想研究,當時在1980年代出現的學術脈絡其實是為了挑戰西方的衝擊反應說,回應西方學者有關中國文化與近代化的看法。從方法論而言,其師承系統是受到劍橋學派的影響,同時重視內在邏輯與思想脈絡。關於中國思想的激辯,黃克武老師也提供了許多經典著作得以參考與反芻,正如同其所言「思想是一個選擇的過程,也是肯定與否定的結合」。此外,對於嚴復與翻譯史的研究,使得黃克武老師開始關注到思想史的全球轉向,這也牽涉到語言學的轉向,即語言不再是媒介,語言形塑經驗,並且構成經驗,它打破了過去的對立,如大眾與菁英、創造與詮釋、生產與消費、再現與現實,與典範論、後現代主義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關新舊思想史研究的區別,呼應了黃克武老師在起初導引思想史研究時所提到的靜態內涵與動態過程,若以劍橋學派與德國概念史作為比較,其相近之處在於注意到語言的特性,然而劍橋學派更為重視文本置於社會脈絡下的語境,包含了語言經驗的形塑、文化內蘊的導引。

image

講座尾聲,黃克武老師綜述了思想史的價值、意義與挑戰,並分享他認為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心法。首先,思想史研究重視文本解讀,必須擁有紮實的功夫能夠閱讀不同類型的史料;其次則是培養自覺反省的精神,從文本比較之中去了解自身典範的長處與限制;再者,反省過去思想的經驗,並且凝聚批判的能量,回望過去如何讓我們去理解支離破碎的現在。思想史研究不僅是肯定思想在歷史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帶給歷史學研究從思想的面向切入而有更為豐富且具層次的認識,從而在歷史時空中檢視知性活動,減少目的論與時代錯置的謬誤。如同葛兆光先生所言:「專業研究與現實關懷的分與和,肯定純粹的知識追求,並通過歷史診斷當下的思想價值」。

 

 
   

 

黃克武老師從一幅圖畫的啟示,接引學子們由文本表層的現象,進一步探索文本底層的思維脈動,在行雲流水的言談之中層次分明地述說思想史發展的跌宕與思想史價值的精深。同時,不忘分享自身學思養成的經歷,提點學子們在無涯學海中靠岸的途徑。

 

黃克武老師的翩翩風采,無疑地展現大師的豐厚內蘊及謙和有度,在細膩地分說中流露出做思想史研究的魅力與其善用的語言文字總是迷人且意味深長。然而如何把盤旋的思想透過閃現的光點串聯成線,轉化為清晰可循的筆墨,確實是一門深厚的學問與功夫。從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首場至本場精彩的演講,兩位大師無不推崇「勤於動筆」之工,或許,唯有在「學寫字」的過程中,才能漸漸在玄妙的空轉中抓住落地的實感。如果將歷史置於時間之流而言,我們往往是逆流回顧、順流成章,歷史書寫的起點,至末,反而是終點,且未完待續。而終究,顧盼反覆或許都是在追尋安放靈魂之處。

文字引自: 大師系列:民國史系列講座――黃克武「把文本想像成一幅圖畫: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 史學玩應用 (zhehong.tw)

 
  image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之風,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首場,邀請到民國史研究巨擘,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林桶法名譽教授,為有志踏上學術之路的莘莘學子們
分享其豐富閱歷與深厚學養。

本場講座開宗明義即提點研究者在使用日記與書信的重點與觀點權衡,在閱讀研究材料時,雖不免融入其境,仍須謹記無論是
史料的選取、日記的抄寫、書信的再現,皆有人為選擇的因子存在,其中有諸多複雜因素交織而成,需要通盤了解撰主本身的
性格習慣、探究脈絡背景的變化、通曉其範圍與侷限,以及洞察細節所透露的重要引線。

林桶法教授深入淺出地將日記與書信的運用及研究方法,以恰如其分的歷史人物事例一一向同學們說明分析,同時不忘靈活
應用現代語言與實例相互印證,於談笑風生中不時嶄露一代大師風采。

講座中,林桶法教授對於日記與書信的種類及性質做了系統性地歸納及梳理,包含日記的六大作用:

  • 撰主的人際網絡

  • 情感網絡及家庭關係

  • 當時社會民生及物價

  • 綜合議題

  • 個人身體史及習慣

  • 閱讀史

書信的五大特點:

  • 私密性

  • 情感性

  • 真實性

  • 時間性

  • 個別性

八大作用:

  • 人際網絡

  • 思想交流

  • 客套

  • 保薦

  • 生活及社會史

  • 書法價值

  • 信件傳達思想

  • 郵政的信息

而謂具有參考價值之日記,正如林桶法教授引鄭天挺所言:「傳記善者應盡記時、記人、記事、記言四者」
即便是瑣碎的生活片段,如有詳實的記載,無論是作為撰主個人的回顧反省,抑或是作為後人探尋過去的
歷史素材,皆可從中推敲一二。至於書信則經常揭露了人與人的情感關係、階層及角色定位,其中的用途及
情境更是多元且複雜,需要層層剖析與對照,避免片面地望文生義,方得較為合理之詮釋。

全知難以企及,然而不停歇地追尋是我們可以做得努力,這點在林桶法教授的身上表露無遺。

林桶法教授分享了閱歷無數日記與書信後所見之普遍問題,一是文本本身的困境,因其為個人記述,
具有強烈的主觀性、片面性及隱諱性,也不免時而出現偽造或被有意無意缺漏之情事;其次,大部分
學者會因個人興趣所好而強化某些題材內容;再者則是史料的選取往往具有人為因子,取材單一容易
囿於一家之言,必須內外考證、多加比對,以求貼近真實;承前取材問題,尚須留意整體書寫脈絡,
避免斷章取義而錯估各種因素在大的背景底下的輕重。

林桶法教授更提醒書信經常受限於單向而無法全面性地了解,且內容多為私人對話默契不容易為外
人所知。書信往往會基於特定原因被公開,甚至商品化,但是人際網絡的變化需要深入地爬梳,
逕自推測未必符合真實。

講座的最後,林桶法教授綜整其日記與書信的使用要點,「現象與真相往往是不斷辯證的過程」
史料的完整,可遇不可求,而唯有長時間的閱讀、多方面的考證、拋開預設立場的偏見,或可從
中撥雲見日。

作育無數英才的林桶法教授更大方提供許多研究方向及素材給在場同學,對於未來有志投入民國史或
歷史研究者而言實為一大福音。

講座的尾聲,林桶法教授提及自己師承蔣永敬教授,蔣教授為學首重
「嚴(嚴謹考證)、明(清楚明瞭問題意識)、勤(勤快書寫閱讀)」
這使他至今仍孜孜矻矻於學術研究,不敢懈怠。而如此的大師風範,正是今日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首場
的精神典範,勉勵後生晚輩勤學努力,日後方得一番天地。


活動預告

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第二場
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喆閎人文工作室

📌講座主題:黃克武「把文本想像成一幅圖畫: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活動時間:111年12月20日(星期二)18:30-20-30

📌活動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活動詳情:「南高中央‧喆閎人文:民國史大師系列講座」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而立了吧,就在今朝。昔日的歲月!堅強的師資!培育出優秀的中大所友,乘載歷史榮光。在中央歷史所創所三十年週年紀念的前夕,一次呈現。讓你聽取中央大學名師、所友的學思經驗,分享過往從師習史的研究歲月。每一場饗宴都讓你打通任督二脈、研究功力倍增喔。謝謝湯欽安同學製作海報,竟然說為了所上不用收費,讓所長感動到無法言語XD。話說,新一波報考中央歷史所碩士班,正是時候,明年進來,就是30週年第一屆,太感動了。

 

5B1FDDE2-3BFF-408F-801D-0FA4BB0B5734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之演講,資訊如下:

時間:1110917日(六)15:30-17:30

地點:清大人社院A302研討室

講題:《格體全錄》與康熙宮廷的西洋醫學翻譯

滿文《西洋藥書》與其中的知識引介策略

講者:張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名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報名網址:http://reurl.cc/YXqrVo

活動網址:https://his.site.nthu.edu.tw/p/406-1397-234653,r7046.php?Lang=zh-tw
 

1662616720270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眾史學與桃園學的交會:南崁與大溪之雙城人文論壇】
📌論壇主題:
一、南崁溪與大嵙崁溪的河流故事
二、南崁與大溪的歷史人文發展
三、南崁與大溪的未來期許
📌活動時間:2022年8月5日(五),詳細議程請見報名網頁之說明
📌活動地點: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樓107電影院
📌活動與報名方式:
本論壇採實體與線上直播方式進行,因疫情關係,現場參加名額有限,除邀請之貴賓外,另提供30個名額(額滿為止),凡有意者,可至下列網址報名:https://forms.gle/QZMoTYRMG9hTt9oTA
🔗無法現場與會者,可透過以下連結參與線上論壇:https://meet.google.com/mmc-rcri-rez
📌主辦單位:臺灣大眾史學協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桃園學研究中心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究與實作課程」教案分享講座
臺灣大眾史學協會(TAPH)將於7/2與7/16主辦兩場「高中歷史教師線上工作坊」進行「探究與實作課程」教案講座,主講、與談和主持陣容堅強,歡迎踴躍參加討論。
7/2(六)14:00-16:00
主講:吳一晉老師(國立花蓮女中)
與談:葉芳如老師(台北市立陽明高中)
主持:張弘毅老師(台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7/16(六)14:00-16:00
主講:張肇祥老師(新北市立板橋高中)
與談:蔡佳純老師(國立羅東高中)
主持:柯景棋老師(台北市立中山女中)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常謝謝宏融院長於百忙之中邀請演講,而且是在癌症中心,讓我特別緊張。(汗)
醫師們都很忙,應該是配合醫院工作的節奏,所以排一大早演講,前一天就會先入住臺中。而且演講時間一小時,我覺得蠻好的,因為一般學術演講都排兩小時,其實稍微有點長,很難專心聽完全場,而且我發現大家轉貼的專題演講,現在若是沒有遠距,其實很少人會到現場,不知是疫情的影響,還是現在大家已慢慢習慣遠距、更無法在現場坐兩個小時了?值得後續觀察。疫情改變了好多事,有些或許已不能完全回復疫情前了,這是醫療社會史觀察的好題目。

 

主題:1918-1920年全球大流感疫情下的中醫

活動日期:2022-06-16 ()

演講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皮國立副教授

主持人:中醫學院院長、中西醫結合科主任   顏宏融教授

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一樓階梯會議室

活動時間:07:20~08:20

 

引自:1918-1920年全球大流感疫情下的中醫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cmu.edu.tw)

 

281599125_394171282623703_3917654209234323844_n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謝大家厚愛,未來三場演講都是講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聽眾不同,可能也要稍微設計一下,還加一場電視TVBS製播的T觀點訪談,謝謝大家一直不斷幫我介紹和安排,每個人,在你生命中給你與支持你的,都是貴人吧。

279682680_1761872610816778_7818356280680980114_n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專題
講者:皮國立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講題:東方疾病史的對照:全球大流感疫情下的藥品與衛生策略
時間:2022年5月17日(二)15:00-17:00
*本次活動以線上演講形式進行。
google meet網址:meet.google.com/jjs-rupr-csc
*跨域時數若未事先線上報名則不接受事後認證。
*當天線上登入請用學校信箱,並使用本名+學號(無法辨識亦不接受事後認證)。
*跨域時數2周內登錄,若未被登錄請再來信詢問。
*線上遲到或早退合計超過30分鐘將不計入跨域時數。
這場演講當然要謝謝潘宗億老師了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上專題演講公告】
講 題:專業、國家、美援與民間社會:1945–1970年台灣的精神醫療
講 者:巫毓荃 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主持人:王文基 特聘教授兼人社院院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時 間:111年4月29日(五)下午1:00~3:00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思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對研究台灣環境史的啟發
主講人: 劉士永教授(美國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sian Studies Center, Global Professor)
主持人: 蔣竹山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時間: 2022 年 04 月 21 日(四)下午 6:30 至 下午 8:30
地點: 視訊會議

引自: 活動資訊 反思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 對研究台灣環境史的啟發 |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2022041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醫療史研究室專題演講】


講題: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百年前的疫情分析與疾病應對

講者:皮國立博士(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主持人:陳韻如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時 間:2022年5月4日 (三)15:00~17:00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1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研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本場演講需事先報名,額滿為止,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dnsjzzArcys8xhw68
❈配合防疫敬請: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 錄表,5.梅花座。


220504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流感疫情不能只在北部吹,南部也要來流行一下,謝謝成大歷史系邀請,雖然雖然,最終疫情又把演講變成線上舉行了。


史學專題講座85

字體大小調整   

講師:皮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講題: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百年前人們對傳染病認識的變與常


時間:111年4月12日(二)19:00~21:00

地點: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

本演講採線上簽到退,請先上網報名,並攜帶學生證,現場刷簽到退。
https://activity.ncku.edu.tw/index.php?c=apply&no=11734

因應防疫需求,本演講活動不開放校外人士參加


https://his.ncku.edu.tw/p/406-1190-234447,r3066.php?Lang=zh-tw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天要新書發表,這幾天有空都在看自己的書。很妙的是,愈看愈有心得,感覺又可以寫點什麼。當我變成讀者時,好像又想告訴身為作者的我,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定義、可以那樣解讀。
1918年大流感在中國的故事,其實是二十世紀初年中醫的第一場防疫戰爭,不過很可惜的,它也是中醫在上一個世紀最後一場全國性的防疫戰。自此之後,中醫幾乎全面被排除在公共衛生、防疫工作的領域之外,這是我最後一章談臺灣流感小史的用意。(1949年之後的中國中醫,有另外一些發展,需要另一本書來交代,特別是現在正談論的,要將中醫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現在很多所謂的新書發表會,都是找一些不是該書作者的專家來解讀,解讀這件事,既然有書,應該讓讀者自己去體會,而非找一些人一直講書內的內容,除非是很難讀的書,不然應該讀者要自己去體會,才會有閱讀的快樂。新書發表會時間不長,故不宜全部談內容,還是應該尊重讀者的閱讀權利,反而應該談一談整本書寫作的動機和過程,大概對想從事疾病史書寫的讀者,會更有幫助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66309901833966?acontext=%7B%22event_action_history%22%3A[%7B%22mechanism%22%3A%22search_results%22%2C%22surface%22%3A%22search%22%7D]%2C%22ref_notif_type%22%3Anull%7
 
221081221281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術演講:從世界軍事發展史看中國抗日戰爭

日期:2022/01/17 (週一)
時間:10:00~12:00
地點: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主講人:滕昕雲研究員(中華戰略前瞻協會)
主辦單位:胡適研究群、蔣介石研究群

摘要:
中華民國八年對日抗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中的重要部分。長久以來,在西方的二次大戰戰史中,對中國戰場的描述往往過於簡略。這點長期受到華人世界的近代史研究者的批評,認為西方人秉持著本位主義,往往刻意忽略中國在二次大戰中的地位及其對同盟國的貢獻。固然由於語言上的隔閡,造成西方學者長期未能關注中國抗戰的史料,然而撇開西方學者自覺或不自覺的本位主義,這個現象同樣也有客觀因素條件上的成因。本專題即是以當代世界軍事戰略發展的主幹為架構,來檢視八年抗戰在二次大戰中的位置及價值,期望能在如是的探索中,找出八年抗戰史的獨特性,進而釐清一個華人世界最期望得到的答案:究竟中國抗戰是否對二次大戰盟國的勝利有具體的貢獻。


引自:https://mhchiangkaishek.wordpress.com/2022/01/08/%e5%ad%b8%e8%a1%93%e6%bc%94%e8%ac%9b%ef%bc%9a%e5%be%9e%e4%b8%96%e7%95%8c%e8%bb%8d%e4%ba%8b%e7%99%bc%e5%b1%95%e5%8f%b2%e7%9c%8b%e4%b8%ad%e5%9c%8b%e6%8a%97%e6%97%a5%e6%88%b0/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轉貼自蔣竹山教授臉書

故宮新做的線上演講公告,就在8/20下周五。

直接按網站連結就行,webex沒有人數上限。


236816855_4568051959900310_595361090243188283_n

【專題講座】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專題講座】
講題: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講者:蔣竹山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時間: 8/20(五)14:00~16:00
線上講座網址:https://tinyurl.com/tree08201400

演講大綱 :
2018年11月9日,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有篇報導題為「在印度森林深處,一場爭奪中國珍貴木材的致命戰」。文中提到,近年來,數千噸紫檀原木從印度南部廣闊而連綿起伏的叢林非法運出,走私商人為此建構起一條從波斯灣到中國的全球販運網絡。 本次演講以此作為楔子,將從當代拍賣市場高價成交的兩件明清家具(海南黃花梨屏風及清乾隆御製紫檀百寶嵌屏風)談起,以全球史的視角,探討明、清帝國與世界的跨文化交流,從植物與帝國出發,述說人參、蘇木等植物的博物學故事。重點特別集中在16至19世紀,蘇木、黃花梨木、紫檀木與檀香木作為全球商品的貿易過程。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版主:敲碗敲碗,恩師和前輩跑到附近來,當然要去聽了,整班帶過去。


第一場:

● 時間:110年5月19日(三)15:10-17:00(約14:45開放入場)

● 地點: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一樓秀德廳

● 講題:大學校長與大學理念:以蔡元培、羅家倫、傅斯年為例

● 講員:呂芳上

● 講員介紹: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曾任中研院近史所所長、國史館館長,臺師大、台大、政大兼任教授。著有《革命之再起》、《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1919-1929》、《民國史論》等專書。研究範圍以民國政治史、近代中國學運史、近代中國婦女史為主。

 

第二場:

● 時間:110年6月9日(三)15:10-17:00(約14:45開放入場)

● 地點: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一樓秀德廳

● 講題:棋子與棄子──從歷史看國際現實與中美關係

● 講員:王成勉

● 講員介紹:國內知名研究中美關係史學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博士。曾任中央大學特聘教授兼歷史研究所所長,現為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曾擔任荷蘭萊頓大學「歐洲漢學講座教授」,及國外著名學府客座研究員。出版《馬歇爾使華調處日誌》,及相關著述二十餘冊。

 

報名:

(教師教學研習)(通識認證)(通識自主學習)(高教深耕)5/19全人博雅講壇呂芳上 - 活動報名系統 (cycu.edu.tw)

(教師教學研習)(通識認證)(通識自主學習)(高教深耕)6/9全人博雅講壇王成勉 - 活動報名系統 (cycu.edu.tw)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自民國學社臉書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四月份的【民國TALK系列講座】,我們敦請社長,不是鯊魚先生,是正牌社長☆㊣↙煞氣a呂芳上↗㊣☆,來跟大家聊一聊蔣經國時代。
大家可能還記得,我們去年11月邀請了從美國回來的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郭岱君研究員,也是談蔣經國時代。郭老師曾經在總統府擔任重要職務,後來升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第一局掌理法令、文告之宣達,文書之撰擬、保管,印信之典守,會議紀錄等事項),從親身觀察蔣經國總統的角度,跟大家解密蔣經國日記。
這次,社長會從歷史研究者的角度,也會從生活在蔣經國時代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那個時代的種種。
可以這麼說,蔣經國的政治生涯,是從台灣開始的。
他在蘇聯學習,在贛南歷練,在上海打老虎。到台灣,才開始接手政工、國安、軍隊體系,再進入行政院掌握行政大權,1972年擔任行政院院長,1978年被選舉為總統。
從行政院院長到總統到逝世,這最後十六年的光陰,他奉獻給了台澎金馬。
面對兩次石油危機,中日斷交,中美斷交,他該怎麼做?
一面穩定民心,推動十大建設、國家六年經建計畫;一面進行政治改革,包括繼續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任用台籍菁英,開放黨禁、報禁,解除戒嚴。
這些做法,對台灣後來的影響是什麼?
每個歷史人物都有不同的評價,選擇這個主題,並不是單純要頌揚,而是要讓大家更全面地、平實地看待這個我們一起生活過的時代。
【民國TALK系列講座第八場】
主題➡關鍵年代.關鍵人物:台灣的「蔣經國時代」
時間➡4月23日(五)19:00-20:30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號
主講➡呂芳上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前國史館館長
那麼,在「蔣經國日記」能夠出版以前,或是大家能夠買機票到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去看日記以前,有沒有其他可以參考的第一手史料呢?
《蔣經國大事日記(1972)》,定價350元
《蔣經國大事日記(1973)》,定價350元
《蔣經國大事日記(1974)》,定價380元
《蔣經國大事日記(1975-1976)》,定價380元
《蔣經國大事日記(1977)》,定價380元
《蔣經國大事日記(1978)》,定價380元
即將上市。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提供相片說明。

各位夥伴平安:
以下是新北市高中歷史科課發中心110年4-6月研習資訊,請參考,歡迎報名。
1.110年4月7日周三08:10~09:40,加深加廣選修單元增能研習(一),主題:乘著歷史想像的翅膀看藝術史,主講人:日本山口大學東亞研究博士張雅晴。研習代碼:3012375,地點:板橋高中會議室
2.110年4月7日周三10:10~12:10,加深加廣選修單元增能研習(二), 主題:在臺灣講授科技與醫療史的困境與策略,主講人: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皮國立副教授。研習代碼:3012378,地點:板橋高中會議室
3.110年5月5日周三10-12時,歷史科數位探究增能研習(一),主題:在數位時代閱讀歷史,主講人:故事網創辦人、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研習代碼:3044876,地點:板橋高中會議室
4.110年6月2日周三10-12時,高中大考學測歷史科試題命題工作坊,主題:歷史科素養導向之命題方向及示例─以學測、指考及111參考試卷試題為例,主講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周惠民教授,研習代碼:3037488,地點:板橋高中會議室
謝謝大家



轉貼自Facebook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