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李岳峰醫師是我的好朋友,當年我們一起修李建民老師的醫經醫史課,那時都在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上課,那段日子是我收穫很大的一段時間。岳峰兄很熱心,幫了大家很多忙,他的碩士論文選擇撰寫有關台灣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史,顯見他關心台灣中醫發展的熱情。其論文也被大陸醫史專家馬伯英看上,目前正修改中,準備刊出。最近更令人開心的事,就是他經過馮曄醫師那邊的臨床磨練,終於自己出來開業,成立自己的中醫診所。很羨慕他,我們學歷史的,除了教書、少數的研究工作外,無法「開業」,用技術(或說史家的技藝)來服務人群(還是有啦,檔案館,博物館、編輯也算一號,但是也不是純史家的專業,社會上並沒有[歷史師]這樣的專業工作,僅於此呻吟一下,希望讀歷史的師生們能思考、開拓更多出路)。醫師比歷史學家更貼近廣大的社會文化,是以更需要有好的人文素養吧。謹於此介紹他的論文、學經歷與診所,祝賀他開業成功,也希望他繼續保有熱情,繼續支持醫史研究,也祝福他開業順利。


 


李岳峰醫師


基本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業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碩士


            馮曄中醫診所資深主治醫師


            馮曄中醫診所教學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住院醫師


            大大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台灣中醫診斷學會會員


            現任承曄中醫診所院長


院址:桃園市中正路734

預約專線:03-3577996


 


台灣近五十年中西醫結合之發展:1958-2008


中文摘要 中西醫的交流由來已久,比較有史料可稽的,第一次是明末清初,第二次是鴉片戰爭之後。清朝末年,中西匯通派在醫界逐漸形成。民國肇始,中醫被排除於政府體制之外,在西化的潮流中,中醫並未受到重視,台灣的中西醫結合,直到私立中國醫藥學院成立以後,才有了實際的進展。
本文探討中國醫藥學院成立 (1958) 之後,台灣近五十年來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以學校-醫院-醫家為論述的軸心,旁及大陸、日本和台灣的中西醫交流史,來增加對於此軸心的理解。
中國醫藥學院的創設,被視為中西醫結合發展的里程碑。在中西醫雙軌並行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們對於這兩種醫學有了實際的認知,但「結合」上仍有許多不足。初期的醫學系實際上是中西醫雙主修,此時期培養出中西醫結合的代表性醫家為惲子愉。他認為中西醫結合的中心在傷寒論,並透過不斷進步的西醫,來理解傷寒論。在臨床場域,能夠真正開始執行中西醫結合的,就要等到1980年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的成立。該院成立三十年來,從「中西合作醫院」到「中西合作醫療中心」,到「中西醫結合科」,中西醫結合的架構層級不斷下降。但台灣各公私立教學醫院設立中醫部門越
來越普遍,中西醫的交流互動,主要是透過會診及研究工作來進行。


關鍵字:中西醫結合、台灣、中醫


關鍵字:中西醫結合、台灣、中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