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史主流的醫學史


 



2012-01-17 18:15:50

  來自: fateface (伏帝魔)

 


    梁其姿的這本書其實是論文集,搜集了她20多年來散見各處的論文,根據內容分成三編。第一編是醫學知識的建構與傳播,主要說宋、元、明、清中醫知識構建和流傳機制的社會史分析,以及晚清以來中西醫學知識接觸後的衝突和交流。第二編講宋、元、明、清醫療制度和資源的發展,討論民間和官方的醫療資源和醫生訓練,更像是社會史的研究。第三編以麻風病(或癩症)為中心,討論特定疾病觀念的產生和流變,以及與之相聯繫的治療和治理方式,從概念入手討論實踐,更接近于新文化史的做法。
  具體的醫療史內容,對宋以來中國醫療史有興趣的朋友應該還挺有幫助的。梁其姿寫得清楚明白,翻譯的也都是水準很高的學者,梁還做了校對,文字非常流暢。我讀過之後長了很多見識。想到現在古裝電視劇那麼多,其實這本書可以為以古代醫生為背景的小說或連續劇提供很有用的背景資料。
  給我幫助最大的是書中兩篇討論方法論的綜述,一是代序為中國醫療史研究請命,一是第五章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梁其姿在這兩篇文字中提出,醫學史(history of medicine)並不是中國史研究的邊緣,不是所謂的專門史,而是對中國史主流敍事有巨大衝擊作用的社會文化史研究。
  正如今天我們還在激烈討論的中西醫問題,在中國史領域裏也一直都有激烈的傳統和現代性的討論。是否只有唯一一條通往近代化的道路呢?西方的近代性是否近代的唯一標準?到底什麼才算是近代化?這個問題從晚清開始就困擾著中國人,到現在還沒有答案。梁其姿是從醫學的角度切入這個問題的。她的研究表明,在中國接觸西方醫學知識之前,已經有自己的一套醫學知識系統,以及醫療服務體系,這套系統在西醫進入之前已經相當成熟理性,使中國人免于疾病的困擾。梁以種痘預防天花和隔離治療麻風病的中國前近代實踐證明中國有著與西歐近代化不同的路徑和經驗,這些本土經驗甚至在西方知識傳入時提供了很好的基石,有助於西方知識順利嫁接進本土實踐中。
  梁其姿在這裏採用了查特拉巴提的外地化歐洲(provincializing Europe的說法,認為我們不應該把歐洲想像成中心,把非歐洲的近代發展想像成向歐洲這個中心模仿學習的過程。相反,對於每個本土文化而言,歐洲都是一種外地資源,需要整合進既有的本土實踐中,用本土的知識框架來理解。梁對地方性醫學傳播和醫療機構的社會史研究更使她進一步提出外地化中國的說法,避免中國這個大概念遮蓋了具體而多樣的地方史和地方社會微觀結構。(123
  傳統中國史的主流一向是奉政治史為正宗,其他都是細枝末節的小道。梁其姿20多年的努力,就一直想證明,如果有足夠的整體史觀,醫學社會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不僅能做出專門史以外的意味來,更可以推動我們對整個歷史進程的理解。


 


 


轉引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726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