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轉貼自沈宇斌兄的博文。


 


醫療身體史資格考試準備 第一次討論   11-03-2011


 


今天去見班老師,討論我的書單的第一部份專題,關於西方醫療史的學術史回顧。


重點討論的問題是


1.Rosenbergframe disease 的重要性:balance the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biological and social-constructist 1980年代整體而言,歷史學所面臨的挑戰;文化轉向的問題


2. 實驗室醫學的重要性,特別是以鼠疫為例。關鍵的問題是在實驗室醫學之前,歷史上的X症狀是無法完全等同于現在的Y病。所以,這之間有斷裂。實驗室是一種全新的思維和觀看方式。雷的文章;最近要出版的一本東南亞殖民醫學史中也有討論實驗室的文章。


3.班老師回憶自己寫第一本書的緣由:原先的興趣一在於人口死亡率,背景是1970-80年代社會科學化的歷史學;二在於導師之一施堅雅的方法論影響,這體現在該書關於鼠疫傳播的那一章。不過隨著研究深入,她的興趣也逐漸轉移到社會文化方面,這也契合了文化轉向;三是這個題目,之前沒有人做,這是最實際的原因(當然,她的父母都是醫生,也提供了家庭背景)


4. 爲什麽近期來,醫療史的熱點大多是疾病史,而不是醫生、病人。或許因為20世紀以來,生物醫學的關注點是疾病控制。那麼疾病史和醫療史有什麼區別?班老師說,自己一直都自稱為疾病史學家,因為中國醫療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傳統中醫史,這個領域不能用現代西方醫學的知識和術語去研究,必須要從中醫本身出發。這種研究,對她而言問題有兩個:一是沒有傳統中醫的訓練,這方面韓嵩是特例;二是,因為問題意識和知識話語不同,中醫史的研究無法與其他現代西方醫療史家對話。然後,她認為自己不是醫療史家,而是歷史學家,或社會文化史家。什麽有意思,就做什麽。所以她的第二本書做菸草。我不失時機的引了Roy Porter的名言:I am not a medical historian, but a social historian of 18th century.


5. 她要自己先歸納下近代中國醫療史研究的發展脈絡。。。。還是受到歷史學整體發展的影響


6. Harrison的書是很好的教材


7. 關於資格考試的準備,圍繞每個專題,要自己列出一些問題。不能單獨看一本書的細節,要從整體上把握。這個和米老師的要求一樣。這是他們當年在斯坦福的訓練。


 


引自http://www.douban.com/note/1825783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