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版主:這是我9月在北京時參與的一場小行學術研討會,我沒想到出席的人竟然出乎意料的多。這個研討會是由北大、人大、南開等大學和中醫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所組成的,主要多是年輕人,也有一些醫生參與。他們對醫史研究很有熱情,打算以「讀書班」的型式延續下去,一年將舉辦一至兩次的研討會,這次的會是他們繼去年成立以來的第二次。這個會持續將邀請一些學者與會,主要就是這些學校和機構的教授們,希望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例如余新忠先生就很支持他們,帶了他的子弟兵來參與,張大慶、朱建平等教授也都表支持並受邀與會。主辦人之一的胡兄指出,臺灣「生命醫療史」當年的模式,對他們而言是個典範,他們非常樂意學習,並且覺得這是一個延續學術生命、開發新課題的好方法。並且,他們多有科研經費支持,希望以經費設計一個網絡平台,讓大家可以互通訊息、分享資料。所以像是我的食宿,他們也能以經費支付,研討會的雜支,也可以做到「不求人」,這可能是我在臺灣想要一頭熱辦個讀書會的最大不及之處吧。謹記於此,他們的動態我會持續掌握報導,供臺灣師友參考。





 





 





後浪醫史論壇(第二期)





 





「疾病史研究的反思與嘗試」研討會議程





地點:北京中青記者之家賓館(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海運倉胡同2號,近東直門醫院)8層會議室





時間:2011923
(週五)





1300- 1320 歡迎與開場





1320- 1500 主題發言





余新忠   日常生活史中的疾病及其社會文化意涵





陳昊   疾病類別與歷史研究路徑:歐美疾病史研究的問題意識與





困境





胡穎翀   中國古代疾病觀念的形塑





張海鵬    中醫疾病研究與中醫疾病史研究的比較





皮國立   「氣化」與「物質」——近代中西醫匯通視野下疾病史





的解讀





(每位發言人的發言時間為15分鐘,聽眾自由提問時間為5





鐘。)





1500- 1530 茶歇





1530- 1700 圓桌會議:疾病史研究的方法 主持人:朱建平、余新忠、張大慶





討論主題:





中國疾病史研究中病名(疾病)對應的合理性與可能性。(古今對應、





西對應)





西醫疾病史與中醫疾病史研究之間的差異。





現代科學(或中醫)語境下古代疾病史研究的反思。





疾病史研究的前景與意義(疾病社會史、疾病文化史、疾病生活史、疾病政





治史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