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16位人物的故事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特展 








 


 


  期:9986日 至1020
  點: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市寧夏路89號大同分局三樓)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日,9:00-12:0013:30-16:30


 


 



為了紀念 蔣渭水 先生逝世79周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特別策畫「開拓現代醫學與新文化教育——台灣總督府醫學校與新文化運動」特展。展示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栽培出來的知識份子,蔣渭水、賴和、杜聰明、韓石泉、王受祿、李應章等人對台灣新文化運動的貢獻。


19世紀中,西方傳教士以醫療傳教的方式,為台灣帶進了西方現代醫療。19世紀末,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由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所興辦的醫學教育系統,成為建立台灣近代醫學體系最重要的里程碑。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特展,共有三大單元:從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創立紀事篳路藍縷的建校之路鋪陳起,進而介紹醫學校時期三位日籍校長現代化思潮的引進與傳授,同時表彰13位醫學校友如何在台灣各角落推動台灣新文化運動引領台灣新文化啟蒙。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篳路藍縷的建校之路


18956月,台灣總督府在舉行「始政式」後第4天,便在台北大稻埕創辦 「大日本台灣病院」,從日本派來醫生10名、藥師9名、護士20名。院長山口秀高在院內創辦「醫學講習所」,以培養台灣本地醫師為目的,此時的學生大多還留著辮髮上學。1899年,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正式以「校」為名,仿效日本內地一年以三個學期為授課標準;學校課程則包括內外科、婦人科、產科、眼科、小兒科、精神科、法醫學、與梅毒學等。


1936年,台北帝國大學正式成立醫學部,醫學校失去獨立院校之身分,結束了「醫學校」時代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北帝國大學被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從1897年的醫學講習所起,台灣總督府醫學校陸續完成了它在殖民政府體制下,建立台灣醫學教育的各階段使命,成為台灣現代化歷史與新文化運動中極為重要的參與及見證者。


 


醫學校時期的三位校長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是台大醫學院的前身,歷任3位校長,山口秀高、高木友枝與堀內次雄,任內治校風格各異,各有建樹,對台灣現代醫學教育及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均有相當深遠的影響。主 張 醫師須終身學習的第一任校長山口秀高,創辦了台灣的第一本醫學專門學術刊物《台灣醫事雜誌》。


第二任校長的高木友枝,是日本知名細菌學者,1895年從傳染病研究所被延聘來台主持防疫大計。是推動台灣衛生醫學的耕耘者,有「衛生總督」之稱。他勉勵醫學校學生的名言:「要作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在任13年的高木友枝,1919年卸任醫學校校長後,即出任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電前身﹚首任社長,從此開始擘畫台灣電力事業,直到192972歲時退休返回東京。


最受學生愛戴推崇的第三任校長堀內次雄,從事細菌和免疫學的研究。其任內的1920年代是台灣人民族思潮洶湧澎湃時期,非武裝民族運動呼聲瀰漫,在此以新文化運動為濫觴的「自覺年代」中,醫學校的學生、校友常扮演「為民先鋒」的角色。作為一位高舉「自由主義」的學者,堀內校長對醫學校同學參加反殖民及新文化運動有著理智性諒解的鼓勵作用。


19211017,更以來賓身份參加「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大會,毫不避諱當局認為其和「異議份子」站在一起,顯見他對「子弟」關懷甚深,疼惜學生追求真理的醫學教育家風範。


主掌校務長達22年的堀內次雄,培育無數「台灣醫生」;醫學校改制後,他仍以「資深教授」身份執教。有人說:「台灣的醫學史如果不提他,那麼台灣醫學史的記述就無法成立」。


 


醫學校友與台灣新文化運動 


此單元介紹了13位畢業自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的健將。 蔣渭水在1920年代,即選擇以文化事業作為爭取台灣人民權利的主軸,一生倡立四大志業,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報、台灣民眾黨、台灣工友總聯盟,是台灣反殖民與新文化運動的最主要推動者。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的代表人物杜聰明,求學時,即時常關切並聲援中國的革命運動,是醫學校學生中實踐民族運動的靈魂人物。其致力於鴉片毒癮的勒戒及蛇毒研究,傲視國際。 


韓石泉與王受錄、蔡培火合稱為台南「文協鐵三角」,三人均先後擔任夏季學校講師。1926年臺南文化劇團成立,三位醫師除以金錢支持外,更經常參加演出,是南臺灣最知名的 文化 醫師。大稻埕的名醫李騰嶽是位亦醫亦儒的傑出文士,早年詩社「星社」中堅;他對台灣歷史、民俗、民謠、諺語亦深有研究,保存台灣傳統文化中的醫界代表人物。


台南麻豆名醫黃信國,與彰化開業的李應章,長期關懷底層民眾,對於爭取農民權力不遺餘力。與簡吉等農民運動領袖交往密切,是台灣農民團體中推行新文化運動的中堅領袖。


 


展出來自全台珍貴文物   


為了更生動呈現這段日據時期台灣人從事新文化運動的史實,文化局特別從全台各地收藏家手中商借了許多擁有近百年歷史的珍貴文物。其中包括1910年代醫學校學生書法抄寫工整的課堂筆記本、醫學校制服、醫學校教師配劍用腰帶和肩絆、19101940年代各個不同時期醫學校的修課卒業證書與學位證書、醫師與產婆執業許可證、醫校個人用石井式濾水機、1930年代的醫學院畢業紀念冊等數十項珍貴照片和收藏品;此外,還有一幅由杜聰明恩師——醫學校第二任校長高木友枝的親筆書法墨寶真跡,也將在塵封百年後首度展出。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特展,展期至1020日 ,展出地點在寧夏路89號的大同分局三樓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放時間每週二到週日,9:00-12:0013:30-16:30。洽詢電話2389722824;更多的展覽內容及時代故事,歡迎上網瀏覽http://ncm.culture.gov.tw


 


 



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ms/news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Detail&iscancel=true&contentId=NDY3MQ==&subMenuId=6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