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醫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文藏典叢書


作者:王鳳蘭   


系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藏典叢書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作者/譯者/編者.簡介:


王鳳蘭,女,1964年生人。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副研究員,中醫古籍整理與數位化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職從事醫史文獻研究與臨床工作近20餘年。作為著名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師從余瀛鼇教授。擅長于魏晉南北朝醫學著作的輯佚、考釋,並對該時期醫學史研究多有造詣。在文獻研究方法上主張結合電腦資訊技術,宣導"讀古籍,勤臨證"。
近年來,主要從事中醫古籍知識的電腦表示方法研究和知識挖掘研究。獨立負責或參與的研究課題有近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編撰著作7種。分別獲得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2005年始,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的文本起草專家,開展了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申報與研究工作,主要就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內容和存續的狀態以及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大量調研。在研究中提出"中醫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方法"等7項,進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案本身的提出既是對中醫知識的學術分類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展示,同時也蘊含著學術創新。2007年獲文化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內容簡介:


《中國醫道》內容簡介:文化是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部分構成的。由歷史上的文物古跡和現代物質文化創新而構成的物質文化,是讀者大眾所熟悉的。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哪些文化形態呢?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下達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 42號)作了如下闡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10月17日舉行第三十二屆會議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臚列了五項內容:"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寧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歸納起來,簡單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以民眾(一定群體)口傳心授的方式而代代相傳、綿延不絕的文化。在民眾中流傳、口傳心授、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目錄:


總序

緒論 中國醫道,仁心仁術
第一節 源遠流長
第二節 道術相依
第三節 醫乃仁術
第一章 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
第一節 對於生命的獨特認識
第二節 對於健康與疾病的認識
第三節 流派

第二章 中醫診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奧妙
第四節 四診

第三章 中藥炮製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藥物的產生與炮製的起源
第三節 原理
第四節 方法
第五節 流派

第四章 中醫製劑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與方的關係
第三節 起源與傳承
第四節 劑型與療效
第五節 方劑配伍

第五章 中醫針灸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經絡腧穴
第三節 治病
第四節 擇時與取穴

第六章 正骨療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醫家
第四節 發展
第五節 手法

第七章 藏醫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理論體系
第三節 藏醫與宗教
第四節 擅治的病症
後記
附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醫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資料:http://www.shanghaibooks.com.tw/basic/basic_cart_default.asp?ProductID=9787807333807&companyname=古吳軒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