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者揭中港麻風史獲獎


梁其姿教授說﹕「生、老、病、死屬人生必須經歷的階段,因此我對醫療史的研究抱有興趣。」(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有否想到1950年代初,偏遠的喜靈洲是怎樣的面貌?投身中國醫療史研究逾20年的中文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梁其姿,透過翻查文獻和實地明查暗訪,揭開中港兩地一幕幕淒然的麻風病史,揭示50年代初,港英政府將麻風病人送到喜靈洲建村隔離,內地的麻風村至今仍有身體殘障的麻風康復者聚居。她期望醫療史普及化,推動社會認識中國醫療面貌。


去年底台灣教育部頒發第53屆學術獎,中大歷史學講座教授梁其姿是得獎的香港學者之一,獲60萬新台幣(約14.7萬港元)獎金。她著有多本中國麻風和風土病史書籍,致力從事研究明、清社會史,以及中國醫療社會史。



喜靈洲原是麻風村 隔離患者



現時建有懲教所和戒毒所的喜靈洲,原來與香港的麻風病史息息相關。梁其姿發現,1949年前,香港政府將所有麻風病人送往中國東莞的麻風村,「1949年後,本港政府與內地斷交,便計劃於喜靈洲興建麻風村,將所有患者隔離」。


梁其姿指出,麻風病人一直遭受歧視,早於乾隆時代經常遭燒死、毆打,或遭趕出村莊,直至1919年,浸信會傳教士於廣東江門大衾島成立全國首個麻風村莊,麻風病人的生命才受到保障。


她表示,一般研究歷史的學者多「閉門造車」,參考歷史檔案為主,但她認為親身參觀麻風村有助她的研究。她去年到訪大衾島的麻風村,了解患者的生活。她指大衾島位處偏僻,先後乘車、坐街渡,需3小時才抵達,「僅得一種交通工具到該島,一般人亦未必能夠前往」。她稱,所有麻風病患者數十年均未離開該島。



粵殘障康復者仍與世隔絕



「由於患者所住的居所建於20年代,現已殘破不堪……食物亦需由外界送入村,由於路途遙遠,患者有時需進食一些變壞的食物。」她說部分康復者已喪失所有手指,或腿部裝上義肢等,慨嘆「患者已病癒逾50年,但僅可居於島上,與世隔絕」。她引述康復者說,當地政府應允今年內將康復者遷出島,重過正常生活。


梁其姿身兼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已將醫療史列入中學課程,唯本港的課程未有提及。她致力於中大推動醫療史的研究及培訓,爭取到本學年已將醫療史加入課程。


明報記者 楊曉楓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1483465/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