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102學年度下學期新文藝復興閱讀計劃

4/28 週一 15:3017:20

演講地點為:綜合一館地下一樓 102

皮國立 先生主講

 

講題:古人的老老與養老:

《老老恆言》中的日常養生與物質文化

 

一、 講者簡介:

² 現職: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² 學歷:中華民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 博士

² 學術專長領域:中國近現代史、醫療史、身體史、疾病史生命醫療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史

二、 演講內容:

《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清曹庭棟撰

曹庭棟(1700-1785),字六圃,號楷人,自署慈山居士,浙江嘉善魏塘鎮人,生活於清代康熙、乾隆年間,享年八十六歲(見《曹庭棟自編年譜》)。《老老恆言》是曹在75歲時,所撰的一部自言其老年養生之道的專著。全書共五卷。末附粥譜一卷,借為調養治疾之需。書中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從老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引先人之“金玉”,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廣泛而深刻地講述了老年人的養生之法。全書所論,多有獨到之處,而又淺近易行,切於實用。我們從《老老恆言》中,可以看出曹庭棟的養生智慧,領悟其養生之精華。

他認為,飲食不節,脾胃乃傷,並指出「脾胃為後天之本,老年更宜調理脾胃為要。」還認為「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因此,節制飲食,調理脾胃有助於飲食和精微的正常消化及轉輸以保證人體各部分的營養而致健康長壽。

曹庭棟贊同華佗在《食論》中的論點,認為食物須經「三化」始易被消化吸收而供添營養。所謂三化:一是火化(須爛煮),二是口化(宜細嚼),三是腹化(依靠脾胃自動消化)。並強調「老年惟藉火化」,這是因為老年人齒牙多有脫落,口化力減低,脾胃功能漸弱,腹化力下降故大多依賴火化的煮爛蒸熟,使有利於消磨輸運,吸收較多的營養。

作者極其重視粥在養生中的作用及地位,其《老老恒言》卷五,是討論粥食的專篇,收有百首粥方,闡述其功用主治,對食粥強調擇米、擇水、火候、食候等。並說:「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陳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細」。其益處「竟日食粥,不計頓,饑即食,亦能體強健,享大壽。」認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這是因為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差,食粥除富含營養外,還宜於脾胃。

《老老恆言》被譽為“六十壽禮”的老年養生專著—— 全書共五卷︰前二卷敘起居動定之宜,如安寢、飲食、出門、防疾、慎藥、消遣、導引等;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物,如衣、帽、床、枕、被、褥、臥房等;末附粥譜一卷,列粥百種,借為調養治疾之需。本書從日常飲食起居入手,不標新立異,不涉旁門左道,而以儒家“不語怪力亂神”的態度談老年養生方法,且大都經作者親身體驗,細致入微,切實可行。

三、 演講綱要:

1. 書籍、作者背景介紹

2. 有關睡眠者

3. 清潔「衛生」

4. 住家環境

5. 飲食生活

6. 疾病與醫藥

7. 待人處事之道

8. 日常用品的物質文化

9. 餘論

 

 

下一次的文藝復興講座預告:

新文藝復興閱讀計劃-專家導讀與心得分享

5月12日星期一15:30~17:20pm,於綜合一館B102,

將由蔡明諺先生,為我們演講:

乘著噴射機離去:談夏宇的詩歌

歡迎全校師生與校外各界人士踴躍到場聆聽~ 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