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眾史學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臺灣大眾史學協會辦理的活動,歡迎參加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Kaohsiung Museum of History 
「如何連結:108課綱高中歷史探究與實作的支援系統」研習工作坊
108課綱上路後,對於高中歷史課程最大衝擊為「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實施,高中歷史教師面對此一全新課程,能夠有何支援系統來共同協力?本次工作坊將以推動「高雄學」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為主,以及國立台灣圖書館、由全國大學歷史專業教師組成的大眾史學協會,分別提出對於108課綱可以協助高中歷史科教師的資源及構想,再與現場教師進行討論,如何應用於其教學現場。
▐ 舉辦時間▐ 111年6月11日(六) 10:00 (上午9:30 開始報到)
▐ 舉辦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鹽埕區中正路272號) 2樓多功能教室
▐ 報名名額▐ 30位 (另有線上直播)
❏ 因場地有限,報名自即日起至6月8日止或額滿為止,6月8日公佈與會名單。
❏ 直播資訊俟進行方式確認後再行公告。
▐ 講題講者▐
▪ 高史博與108課綱
李旭騏/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
▪ 大眾史學協會演講「團結真有力:108課綱的合作可能」
張弘毅/大眾史學協會理事長、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副教授
王御風/大眾史學協會監事、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
▪中山大學與108課綱
吳涵瑜/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國臺圖與108課綱
蔡蕙頻/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組長
周慧茹/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高市圖與108課綱
蔡昆奮/高雄市立圖書館李科永分館主任
▪綜合討論
潘宗億/東華大學大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
胡其瑞/彰化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圖書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圖書館、臺灣大眾史學協會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造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 航空城園區將有3座博物館

 

 

桃園航空城計畫進入建設階段,由於開發範圍包括前空軍桃園基地,有黑貓中隊使用過的機棚、宿舍等建築,桃園市府目前將這些設施列為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計畫打造3座博物館,保留空軍珍貴史料及記錄航空城開發演進過程。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主持市政會議時指出,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在2016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20年由桃園航空城推動委員會文化資產組依古蹟價值意義調整都市計畫,畫設了13公頃文化資產保留區,7處公園用地和古蹟保存區共有60多棟建築被保留下來。

 

鄭文燦表示,設施群中,黑貓中隊曾使用過的機棚已經修復,05警戒區的修復工程預計今年10月動工,拚明年底完工,接續還會有照相技術中隊、黑貓中隊飛行員宿舍、減壓室、耐爆氣象觀測站、指揮所及黑貓中隊機棚附屬設施等區域的修復工程,預計2025年底全數完成。

 

文化局指出,古蹟修復後,將分做四大區塊規畫使用,用途包括「航空城城市記憶博物館」、「空軍基地博物館」、「考古遺址博物館」和「促參(ROT)規劃區」,以保存航空城文化資產,再造國防教育歷史現場,以及記錄區域變遷與記憶,讓文化歷史保存與都市計畫並進。

 

此外,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與國防部的支持下,文化局也辦理了多項古蹟調查、口述記錄及紀錄片拍攝等工作,也在航空城聯合服務中心籌設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駐地工作站,預計於6月24日掛牌,屆時將提供解說服務,讓民眾瞭解航空城古蹟活化、文史保存的過程。

 

引用網址: 改造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 航空城園區將有3座博物館 | 桃竹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眾史學期末成果展開幕成功,看到同學們玩得這麼High,我就開心了。這學期帶兩班公眾史學(大眾史學),白天班的同學有三組選擇策展,碩專班的同學則有各種小說創作、桌遊、口述歷史、公共政策歷史分析的題目,相信大家都收穫不少。底下的照片是同學們策展的過程與開幕狀況,每天同學都來這邊顧攤位兼打歷史電玩,真的很有趣,吵吵鬧鬧的,真的很不像歷史系所的學生,哈哈。這個展覽證實了大眾史學的理論和知識是沒有吸引力的,物件和公眾的強烈互動性與參與感,才是策展最重要的部分。

    大家都來打歷史電動,連路過的小朋友、打掃阿姨都被吸引來打電動,實在是太歡樂了。還有美國海軍鋼盔可以戴,好多特殊錢幣可以看,辛苦各位同學了。

    對了,我最感到驕傲的,除了學生的創意與認真外,事實上我們不是整個學期都在搞策展這件事而已,我們絕對不能只流於形式主義,只有光鮮亮麗的展覽而已。整個學期,同學們輪流報告、討論,老師補充心得與看法,其實只要同學有投入,不到半年內僅一個課程就看了十幾本書和十幾篇文章,理論的灌輸是不會缺少的。感謝同學們熱情的參與,老師為了準備這堂課,每個禮拜也都在讀書,很多東西是我過去沒有讀過或讀完的,透過這堂課,我還紮紮實實讀了不少書,這是做老師的滿足,也是做老師最大的心靈饗宴和收穫。寥寥數語、紀念我們這堂課圓滿成功。

以下是我們課程所閱讀的書目與主題,礙於週次,無法面面俱到,但可提供參考就是。

 

大眾(公眾)史學的理論與實作

                                                                                                                                                                                                                                                                                           授課教師:皮國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為必讀

第一週    導論/概述

1.課程介紹。

2.大眾史學的意義與發展。
3.大眾的期末論文與報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週    大眾史學的理論與發展

*陳新,〈「公眾史學」的理論基礎與學科框架〉,《學術月刊》第2期(2012),頁117-123。
*王希,〈誰擁有歷史—美國公共史學的起源、發展與挑戰〉,《歷史研究》3期(2010),頁34-47。
周樑楷編,《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論集》第一冊,臺中:采玉出版社,2004。
皮國立,《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臺北:遠足,2020。
姜萌,《公共史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頁1-69。
錢茂偉,《中國公眾史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李娜 ,《公眾史學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討論期末想從事的史學實作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週    口述歷史及其應用

老師用PPT講述

許雪姬主編 ,《臺灣口述歷史的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中研院台史所,2010。

林德政,《口述歷史採訪的理論與實踐:新舊臺灣人的滄桑史》,臺北:五南,2018。

李向玉主編,《眾聲平等:華人社會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澳門:澳門理工學院,20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週   學術與社會關懷:臺灣公眾史學之面向

*康豹,陳熙遠,《研下知疫:COVID-19的人文社會省思》(臺北:中央研究院出版中心,2021),頁1-11;72-125。

*《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八期,張隆志主編,「大眾史學專題」,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4,頁83-133。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歷史學柑仔店1》,臺北:左岸文化,2020,「1.歷史與社會」部分。

劉紹華,《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臺北:春山出版,20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週   地方知識的書寫與再生產

*鄭政誠,〈戰後桃園縣各鄉鎮市志編纂的特色與侷限〉,《經緯桃園:2018桃園學》,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9,頁37-68。

*許雪姬,〈臺灣學.地方學.桃園學〉,《桃園文獻》2期(2016),頁9-24。

《大園鄉志》

《續修大園鄉志》

 洪健榮,《清代臺灣方志的知識學研究》,臺北:五南,2020。

許雪姬,《臺灣地方志研究(1999-2020)》,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週   地方知識的書寫與再生產

製作一本以地方為導向的公眾史學讀本(老師講述,想寫地方史的可以提一本,設想一本公眾地方知識的歷史內容)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臺北:行人文化,2015)。

鄭文燦,《流與變—打開故事的老街溪》三冊(桃園: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20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週   歷史漫畫與漫畫歷史

*鄭問,《刺客列傳》(臺北:大辣 ,2017)。
*鄭問,《始皇》(臺北:大辣 ,2012)。

*洪德麟,《台灣漫畫40年初探》(臺北:時報出版社,1994)。

*邱若龍,《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臺北:遠流,2011)。
鄭問,《東周英雄傳》(臺北:大辣 ,2012)。
鄭問,《萬歲》(臺北:大辣 ,2014)。

洪德麟,《台灣漫畫閱覽》(臺北:玉山社,2003)。

洪德麟,《傑出漫畫家/亞洲篇》(臺北:雄師美術,2000)。

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讀漫畫:讀者、漫畫家和漫畫產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週   教科書與公眾記憶

*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科領綱

*張隆志,〈戰爭記憶、認同政治與公共歷史:從當代東亞歷史教科書問題談起〉,《國史研究通訊》10期(2016),113-122。

陳建守、韓承樺、張育甄、萬雅筑,《歷史學的探究與實作操作手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21)。

林慈淑,〈證據概念──從高中歷史課綱到教學問題探析〉,《臺大歷史學報》58期(2016.12),頁249-2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週   國史館、檔案局與史政機構參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週   影視史學

*周樑楷 ,〈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臺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頁445-470。

*羅志平,〈影視史學用於歷史通識教育之思考〉,《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 2卷2期 (2013) ,頁1-25。

蔣竹山,《This Way 看電影:提煉電影裡的歷史味》,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16。

葉龍彥,《圖解台灣電影史(1895-2017年)》,臺北:晨星,2017。

 顏新珠,《打開新港人的相簿》,臺北:遠流,1995。

陳秋瑾,《尋找臺灣圖像:老照片的故事》,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週  紀錄片、史實與故事

*《大園基地空軍群英-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口述訪談》,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0年。

郭冠麟,《高空的勇者:黑貓中隊口述歷史》(臺北:國防部,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週(彈性週)  

邀請楊善堯博士演講:研究生應該知道的大眾史學

邀請彭啟原導演演講:歷史紀錄片的製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週   普及化書寫:從「史普」到「科普」

*蔣竹山,〈長時段的回歸與公眾歷史:近來臺灣出版市場的「全球史熱」〉《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6卷3期 (2018),頁271-303。

*林富士,《小歷史—歷史的邊陲》,臺北:三民書局,2000。

 梁秋虹、許宏彬、張曉旻、陳姃湲,《看不見的殖民邊緣:日治台灣邊緣史讀本》,臺北:玉山社,2012。

蔡承豪、李進億、陳慧先、莊勝全,《小的台灣史》,臺北:玉山社,20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週   遊戲歷史與歷史遊戲

 *陳介宇、陳芝婷,《臺灣老桌遊》,臺北:聯經,2021。 

 *(日)前田尋之,《家用遊戲機簡史》,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大瀧令嗣,陳彥夫、王姵嵐,《電子遊戲產業概論》,臺北:翰蘆,2014。

 Johnny I. Wilson, Rusel Demaria,《圖解電子遊戲史》,臺北:PCGamer,20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週   戰爭的公眾記憶

(擇一即可)

*蘇碩斌主編,《終戰那一天》,臺北:衛城,2019。

*埃德加‧波特(Edgar A. Porter)、冉瑩(Ran Ying Porter),《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臺北:臺灣商務,2021。

*陳力航,《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臺北:前衛 ,2021。

洪致文,《不沉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臺北:洪致文,2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週   地方眷村與歷史

黃秀端,《眷村裡的女人》,臺北:五南,2020。

張世瑛,《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2。

李廣均,《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19。

老師PPT講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七週     安排謝仕淵教授演講博物館歷史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八週     成果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書目(略)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眾史學期末微策展,分別有老電玩、軍史物件展和老錢幣,下週二10:00開展,就在歷史所外面的空間和走廊,歡迎大家沒事走過來看看。
硏究生們都很認真,除基本的歷史物件、海報、詮釋看板外,還有做導覽手冊喔,非常正式,辛苦大家了!
 
以下貼出我幫手冊寫的序言,裡面也有我對公眾史學發展的一點反思

 

「曾經的記憶、交錯的軌跡—現代科技與日常生活中的電玩、軍事與錢幣」大眾史學課程期末微策展

序言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2021年上半年,接獲所長指示,開設大眾史學課程。當時心中尚感到一絲惶恐不安,原因是在國內傳統歷史學界的正規訓練中,從來沒有訓練我們這一塊知識,甚至學界普遍也看不起這一塊知識,常以「通俗」來冷眼評論,難用正規的「學問」來對待它。目前在國內各大學歷史相關科系中,該類課程多被放在大學部課程來操作,很少是被放在研究所課程內的,因研究所的課程更重視訓練寫論文的技術,大眾史學就彷彿像雞肋一般的存在。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是少數的例外,在研究所內開設大眾史學的研究課程,我在惶恐之外,卻又覺得這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在中文學界,Public History還會被翻成公眾史學或公共史學,指涉略有不同,此處乃以臺灣周樑楷教授最早提出的翻譯名詞為準。事實上,大眾史學一詞也有充滿臺灣味的一面,別的不多說,今年已正式成立的「臺灣大眾史學協會」,象徵大眾史學在國內學界已登堂入室成為一門學問,不少學校的老師都致力於這一塊的耕耘,想必未來會有更精彩的發展。在一場籌備會上,李宗信教授有感而發地指出:學界的老師們不應該只為了生產一己之著作而埋首書齋,而要去思考學生未來的發展。其實,在大學讀歷史系的學生,有九成以上都不會從事與研究相關的工作,這是驚人的數字,那麼,在歷史學系或研究所內授課的老師,怎麼還是只教一成不變的研究方法呢?此刻真的必須重新思索所謂研究與教學的務實意義了。所以,即使抱著惶恐的心,我仍一口答應,因為我可以在一己研究之外,幫助學生思考更多歷史的、在職涯發展上面的可能性。

    整個學期,我們師生透過共同研討,閱讀相關資料,從大眾史學的定義與研究,拓展到漫畫史、影視史學、電玩史、歷史紀錄片、田野調查、口述歷史、通俗寫作、常民歷史記憶等等主題。而除了研讀相關著作外,在博物館與策展方面,課程上著墨較為薄弱,而且一般大學文史老師如我,缺乏實務經驗,歷史學者的工作常常是「一人」埋首於書齋內,較少與他人合作,故常有紙上談兵之慨,怕也對學生沒有實質幫助。正是,在理論訓練之外,大眾史學還有一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歷史實作」的概念,這在國內的歷史研究所課程中更是少見,簡單說就是不以書寫學術論文來呈現學習成果,而改用策展或拍攝紀錄片、製作桌遊、歷史地圖,乃至非虛構寫作等模式來完成期末作業,該課程才能達到名實相符的意義。為此,我們在期末辦理了這樣一個微策展,主題是「曾經的記憶、交錯的軌跡—現代科技與日常生活中的電玩、軍事與錢幣」微策展,這三項看似不相關的事務與物件,其實都圍繞著二十世紀以來科技在日常生活中所發揮的三個代表影響事件,策展還必須考量物件的數量、性質和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不可能納入太多雜亂的訊息和橫生枝節的物件,我們也沒有多餘的經費去收購更多的物件,還需要考量展出空間等種種問題,所以還是以分類主題式的微型展覽為主。非常有意義的是,這個展覽幾乎都是學生利用課堂討論和課餘時間,完成撰寫展覽文案、設計背板、籌措展覽物件、編印手冊等等工作,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展,我為他們感到高興,因為這是學生透過集體實作來學習展示歷史知識的場域。這些展示的物件,看似不語而實際上卻眾聲喧嘩、熱鬧非凡。

    展覽的意義,不是單聽老師一人獨奏的殿堂,謝謝學生們本學期的陪伴,在與碩士班和碩專班同學的課堂討論中,彼此教學相長,這對我這樣一位訓練單一的學院派學者來說,絕對是一次全新的學習,並希望此時此刻的學生們,同樣也感受到從課程中獲益良多,並學得展示歷史知識的可能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此乃這門課程最大的創新與意義之所在。

 

                                             落筆於20211225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感謝邀請,忙到忘了回信,真是抱歉,但這個展非常有意義,推薦大家前去參觀。
 

image001
國立臺灣博物館即將於110927日,於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舉辦「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開幕活動,

本展覽聚焦於近代臺灣防疫與公衛經驗,揭示臺灣社會現代轉型的複雜歷程。藉由日治時期以來臺博館藏的文物,搭配戰前戰後衛生檢疫史料(報紙、影像、檔案),以及民眾訪談、防疫物品等素材,串聯臺灣社會如何從清代以來的瘴癘之島,轉型為今的美麗寶島的現代化經驗。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時間|110.9.28(二)~111.11.6(日) (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廳(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展覽簡介|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12217&request_locale=tw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提供相片說明。

 

2021大眾史學工作坊

議程表

時間:2021年9月24日(五)至 9月25日(六)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文學院學術演講廳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高教深耕計畫「探尋鳳凰魂——成大『心』人文再現:歷史田野與當代社會」

時間

時程內容(敬稱略)

9:30-10:00

報到

10:00-10:30

開幕式、來賓致詞、與會來賓攝影紀念

10:30-10:40

休息

10:40-11:30

主題演講  周樑楷 (大衆史學與歷史文化評論)

11:30-13:00

午餐

第一天(9月24日)(五)

 

場次

主持人

報告人

題目

13:00-14:10

第一場次

「歷史田野」

李宗信

陳文松

蘇峯楠

 

 

李文良

歷史田野與當代歷史教學

歷史.物件.現場:從臺史博「走入歷史田野工作坊」談起

走入田野的歷史學研究

14:20-15:30

第二場次

「歷史知識公眾化(數位)」

潘宗億

許宏彬

 

李宗信

 

王政文

歷史知識公共化的嘗試:維基融入歷史教學

大眾史學的數位工具應用案例分享

大眾史學方法的對話與公眾化

15:40-16:50

第三場次

「博物館」

陳恒安

謝仕淵

(*二十而立工作隊)

 

黃貞燕

 

 

 

王御風

大眾史學的實踐與成大白恐地圖繪製行動

 

 

公眾參與歷史書寫與博物館的可能性:以馬祖民俗文物館「昨日新聞社」計畫為例

 

博物館與地方歷史

17:00-18:30

第四場次

「圖像、影視與史學」

陳登武

張弘毅

 

 

劉維瑛

 

李育霖

梁秋虹

透南風:「海角七號」、「斯卡羅」及當代的台灣文化想像

按圖索驥:談臺灣漫畫史料在博物館

歷史影像與文化記憶

影像台灣史的加法與減法

晚餐

第二天(9月25日)(六)

8:30-9:00

報到

 

場次

主持人

報告人

題目

9:00-10:10

第五場次

「如何教『大眾史學』?」

劉靜貞

蔣竹山

 

 

陳識仁

 

 

楊尹瑄

公眾史學、SDGS與地方知識的教學

 

歷史主題密室脫逃遊戲在教學上的經驗談

 

期末作業裡的大眾史學

10:20-11:50

圓桌論壇 :

疫情下歷史教學的挑戰與可能性

陳文松

洪健榮

王政文

楊俊峰

張隆志

 

 

 

# 每場次發表人20分鐘,10分鐘主持與討論

*「二十而立工作隊」(成大歷史系大二至大四同學) :

  許哲兢、陳浥潔、林柏旭、陳致豪、黃卉嬨、謝宜樺、劉欣儒、吳希勻、陳

  喆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