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術研討會 (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下個月要去發表論文,感謝主辦單位和丁威仁教授邀請,充數寫了一篇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在臺灣科技史上的研究開拓與貢獻。然後,評論人正是經歷這一切變化的傅大為老師,好緊張,但我想傅老師一定可以給我這篇文章最好的指正與補充,歡迎大家來新竹。

【會議日期】2023年11月10日 (五) ― 11日 (六)

【會議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行政大樓5F第三會議室

【現場人數】容納人數約80人(師長保留席約30人)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 11/1(三)12:00截止,報名額滿將提早截止!


【報名】https://forms.gle/QyynJkKD4FBYyuXP7
 

會議網址: 第六屆 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網站 (google.com)

 

 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航空城文化與軍事記憶:2022桃園學研討會」

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協辦,喆閎人文工作室承辦的「航空城文化與軍事記憶:2022桃園學研討會」,9/2-9/3在桃園市綜合會議廳舉行,一開始即由桃園市政府副市長李憲明以及國立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開場致詞。本次會議以「桃園航空城與軍事文化資產探討」為主軸,透過當前桃園至為重要的航空城建設,來深入討論在國家與地方建設之下,大園地方文化歷史的緣由與關聯性。除了五場主題共十五篇專題論文的深入探討外,本校校長周景揚、歷史所所長皮國立、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鄭政誠、客家學院榮譽教授吳學明、文學院學士班單維彰、中文系鄭芳祥等人都出席了這場盛會,發表論文或擔任主持人與評論人,其中還有三位歷史所的學生發表論文,展現本校對於地方文化和國家重大建設發展之關懷。

會議兩天也邀請到前國立歷史博物館張譽騰館長及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李君山教授,分別以「城市與博物館的對話」、「1950年代桃園的層峰行動辦公室」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在會議第二天,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一場「航空城的永續發展與文化記憶」的圓桌論壇,邀請目前幾個深耕於大園航空城的研究團體,共同來分享自身在大園進行各項文史調查的經歷,藉此展現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和本校對於航空城文化研究的成果。兩天以來,共有數十位跨縣市、跨校的專家學者參與,以「桃園航空城與軍事文化資產探討」為會議主軸,分別以五場主題:「桃園基地的軍事與歷史記憶」、「航空城的開發與文物檔案」、「航空城的產業與交通經濟」、「航空城的信仰與文化生活」、「航空城的教育與文化資產」,希望在匯集中央大學的學術單位、地方文史研究工作室與相關團體,能將地方學研究與時下桃園最為重要的航空城發展議題進行結合,以帶動更多本校對於桃園地方學的重視與關懷。

302189435_1148157815769096_7607675428086245912_n
DSC5353-1024x683 (1)DSC5301-1024x683DSC5386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李靜老師轉來訊息,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報名。 

e1a46043b2a01d1ffb60a3baab186209b4ac20315072a4751e982c3bb6270b

 

香港理工大學孔子學院   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港澳珠三角地區研究生中國歷史文化研修系列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獲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支持,與中國文化學系合辦港澳珠三角地區研究生中國歷史文化研修系列」,以鼓勵青年學者更有效和投入地研究中國歷史文化。本系列邀請到相關專家學者講論研究議題和研究方法、資料運用等,提供機會予碩博士研究生深造和參與討論,同時促進各院校間的交流。研修班結束後,學員將獲參與活動證書。

 

2022年春季研修班已定於611日(星期六)舉行,詳情請參閱下表,歡迎對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感興趣之研究生參加。由於疫情關係,是次研修班將會於本院現場及線上平台同步進行,歡迎現身處於香港的研究生來到現場參與討論,而香港以外的研究生則安排以線上形式參與活動。

如欲報名,請填妥報名表格,並於68 (星期三) 或之前,發送至香港孔子學院電郵cihk.notice@polyu.edu.hk。研修班學額有限,現場15人,線上30人,先到先得。

2022年春季研修班

線上及線下模式: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 (A204) 線上平台

時間

課程

2022611日(星期六)

上午10:00–12:00

講題:數字人文與文學研究

(以普通話演講)

講者:陳婧博士

下午2:30–4:30

講題:「小數點之謎」:兼論近代史料的收集、整理與鑒定

(以普通話演講)

講者:鄭會欣教授

 

數字人文與文學研究

陳婧博士

 

講題摘要:

在過去二十年間,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興起、及數據分析工具的普及,「數字人文」迅速發展,已然成為人文學科的「顯學」。本講座將結合數字人文當下的發展,以「數字」與「人文」的三種關係為中心,討論「數字人文」作為一門學科的定義與演變。本講座也將聚焦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介紹目前海內外數字人文研究的新工具、新方法,以及學界以數字人文方法介入傳統文學研究的一些新成果。

 

講者簡介:

陳婧博士,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助理教授。曾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東亞研究系,獲得伊利諾伊大學東亞研究系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古典詩歌與詩學,中國傳統文學思想,印刷文化,以及數字人文。她曾參與合編題為「Digital Method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的期刊特刊,特刊主要探討了數字方法在中國傳統文學研究中的應用。目前主持兩項數字人文項目,一者探討中國歷代詩歌選集的引文關係,二者探討明清女詩人之間的詩歌唱遊網絡。

 

「小數點之謎」:兼論近代史料的收集、整理與鑒定

鄭會欣教授

講題摘要:

    歷史研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史料,然而有關近代史的史料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如何收集,特別是收集之後如何整理、校勘與鑒定,對於歷史學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講座通過對大量報刊、回憶錄、日記和檔案等多種史料的爬梳、鑒定和分析,反復對比,抽絲剝繭,最終對民國史上一樁謎案作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講者簡介:

    鄭會欣,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暨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兼任教授。長期以來專注於收集民國檔案及從事民國史的學術研究,撰寫及主編專書20餘部,代表作包括《改革與困擾》《從投資公司到「官辦商行」》《國民政府戰時統制經濟與貿易研究》《檔案中的民國政要》《讀檔閱史》《董浩雲與中國遠洋航運》《日記中的歷史》等,並在兩岸三地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

 

 

 

如欲報名,請填妥附件中的報名表格,並於 6月8日(星期三) 或之前,發送至香港孔子學院電郵 cihk.notice@polyu.edu.hk。

    中國歷史文化研修系列

2022年春季研修班 報名表

 

中文姓名:

*本院會以遞交報名表時所填寫的中文姓名製作證書              

英文姓名(如有):

手提電話:

電子郵箱:

參與模式:

 

☐ *現場 (香港孔子學院)        ☐ 線上

*現場只限於身處香港之研究生報名                                                                    

所屬大學:

所屬系/所:

年級:(碩士生/博士生)

學位論文題目:

推薦老師姓名:                          

 

 

報名注意事項

  1. 請填妥報名表,並發送至香港孔子學院電郵。
  2. 獲取錄之報名人士,必須都出席當天兩節研修班,才能獲發聽講證書。
  3. 參與現場研修班之人士,將獲發港幣捌拾元 (HKD80) 膳食費。
  4. 敬請屆時準備身份證明文件作身份核實。
  5. 現場研修班只限於身處香港之研究生報名。
  6. 本次研修班的截止報名日期為202268日(星期

 

本院信息

  1. 電話:(852) 3400 3620
  2. 傳真:(852) 2334 0607
  3. 電郵:cihk.notice@polyu.edu.hk
  4. 網址:http://www.cihk.org.hk
  5. 地址:香港九龍紅磡香港理工大學鍾士元樓AA204
  6.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00至下午5:45(中午12:45至下午2:00休息)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惡劣天氣安排

如香港天文台於當天活動開始前3小時懸掛三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發出紅/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天活動將會取消,屆時會另行通知。

 

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參加者提供的資料,只作香港孔子學院舉辦的報名事宜、聯絡之用途,亦只限獲本院授權人員方可查閱有關資料作前述目的之用,有關個人資料將於研修班結束後三個月內銷毀。我們未取得 閣下同意前,不會向第三者提供 閣下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或其他不相關用途。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透過電郵或致電本院查詢。

 

本院會於研修班中進行拍攝及錄影,以作紀錄,所拍攝的影像及錄影只會用作宣傳、教學之用途,而影像及錄影的肖像權乃歸本院所有。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中原大學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喆閎人文工作室
►會議地點: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講堂二樓,文二館C2-224
►活動日期與時間:
5月07日(週六)09:00 ~ 17:00
5月08日(週日)09:00 ~ 12:00
►活動前一周以電郵寄出行前通知


        許多人文學科的學生擔心畢業之後,都擔心求職管道有限,皆因為現代史學訓練不強調應用所致。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以來,不乏遇到學生,無論是在課堂或私底下問:「讀歷史將來能做甚麼?」他們充滿對未來求職的困擾。綜觀整個大環境,由於科技通訊發達,許多歷史事件能從網路資源查到,包括學生最愛使用的維基百科或谷歌「大神」搜尋引擎的廣泛使用,資料蒐集更加便利,使得過往以背誦、記憶的學習方式迅速過時落伍。傳統歷史系的訓練,還是以知識、文獻傳授為主體,是以嚴謹之史學方法訓練學者之精神來設計課程,立意良善,但一個歷史系能夠成為真正學者的,往往不及百分之五,剩下的學生,我們是否要考慮一下不要讓他們自生自滅?只是,歷史學的方法難道不能在這個時代再談應用嗎?學生學習的史學方法,能否轉變成訓練整合判斷史事及解讀資料、發揮創意、產出實用可被消費的「成品」呢?例如挖掘各種歷史學就業與應用之可能,包括各種形式的出版業、公關媒體、文化行銷企劃、文創產業、博物館、地方創生等相關職務,乃至高中108課綱探究與實作教學等等。因此,我們辦理此次論壇,探討歷史學的各種可能性,為學生的學習探路,作為日後參考求職的基礎。由於應用史學、大眾史學,在台灣已有不少先進加以闡述,相關課程也有先行者開始施行,我們不敢掠美,僅提供一些想法,尋找更多可能,與學界與學子共同分享,故不曰研討會,而談「玩」應用是也。

報名填表:https://docs.google.com/forms/u/1/d/e/1FAIpQLSd55VjSVv2qjGimKKn3ouR0VM0U3nSrXFbYv0xBS3tMYS_yJg/viewform?usp=send_form

image
image
image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月26-27日第十二屆科學史研討會:跨文化歷史中的科學、技術與醫療

檢傳本所與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合會科學史組中華民國委員會合辦第十二屆科學史研討會:跨文化歷史中的科學、技術與醫療活動訊息,
歡迎師生踴躍報名參加。謝謝。

時間:2021年3月26-27日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A202會議室


image

學術構想與宗旨:
作為文明史的重要的面向之一,科學史(涵蓋科學、技術與醫療)的研究吸引越來 越多學者的關注。科技史的研究與探討從考察科學、技術與醫療知識、技術的累積 與發展的所謂「內史」的研究,逐漸擴展為關注科學、技術發展與國家、社會間的 互動與連結的,所謂「外史」的探討。 十九世紀末以降,中亞地區的諸多考古發現揭示,數千年前歐亞大陸的不同族 群即已藉由遷徙、移民、物物交換,甚至戰爭的人口與財物掠奪等途徑,促成不同 文化族群間的科學、技術與醫療知識、技術的交流;有些學者將之定名為「偽科學」 (protoscience),以與現代科技區分。跨文化的科學技術交流,最引起學者們注意的當 數大航海時代以降,特別是由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開啟的中西交流:明末 士人對歐洲輿圖、科學與技術的好奇與興趣,成為利氏帶領的耶穌會士接近士大夫 的途徑,西學引進中國的同時,中國的知識與技術亦傳入歐洲。十七世紀末,中西 間的跨文化科學與技術交流,在路易十四派遣來華的「國王的數學家」的積極耕耘 下達到高峰,可謂是中西交流的「黃金時期」。十九世紀中葉,清廷和英、美、法 各國陸續簽訂的通商條約,再度為中西交流打開通道,然而多以西方現代科技、醫 學的引進為核心,以至十九世紀下半葉對歐美,以及後來的俄、日戰爭的連連失利, 更加速了中國對西方科技的推崇與依賴。 然而,在長達數千年不同文化間的科學、技術與醫學知識、技術的交流中,如 何界定學者們筆下的「中國的」、「歐洲的」、「東亞的」,或「伊斯蘭的」科學 與技術呢?也就是近年來學界關注的「身分認同」(identity)問題,外來的科學又如何 被接受與融入亦即「在地化」或「本土化」(localization)呢?除了傳教士、僧侶在 科技交流中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學者們亦注意到商人、擔任翻譯的通事、軍人、 外交官,甚至商品在科技傳播中的重要性其中,作為知識載體的書籍更成為研究 的焦點:書籍如何被書寫、被閱讀、被理解而達到科學、技術傳播的目的?然而在 科學、技術與醫療知識、學科的形成與傳播過程中,教育體系與機構的角色和作用 值得學者們投入更多的關注與探討。 本研討會為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合會科學史組中華民國委員會三年一度的 國際研討會,主要關注科學、技術與醫療在不同文化(不同區域間、異族、異國, 乃至不同的科技領域)的接觸與碰撞下的發展與演變,及其與國家、社會、宗族間 的互動,以及與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面向的相互影響。藉由新史料(文獻、 文物、圖像、口述歷史等)的發掘,以及新視野、新角度的觀察,形成更完善、更多 元的研究方法,以豐富科學、技術與醫療史的研究內容與成果。藉由會議的舉辦, 提供學者們交流、切磋的平台。

議程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3 月 26 日(星期五)

08:00-09:00

報到

09:00-09:10

開幕與大合影

【1-1 場】  數學史與數學應用        主持人:張澔

09:10-10:40

Alexei Volkov(琅元):Mathematical treatises from Dunhuang

英家銘:大眾數學知識的意外載體—日本寺社中的算額

鄧崇林:中華古科技之指南車的跨領域研究

【1-2 場】中西交流下的現代科學          主持人:雷祥麟

10:40-12:10

 

邱韻如:幾何光學的學習與理論創建—以鄭復光《鏡鏡詅癡》

              為例

孫飛龍:「師夷長技」與「科技啟蒙」—《醒獅》月刊中的科

               技傳播研究

張林:民國時期「科學中國化」思潮及其影響

12:10-13:00

午餐

【大會演講】

13:00-14:00

洪萬生:從圭竇形談起:《測量全義》初探

【1-3 場】博物學史          主持人:傅大為

14:00-15:30

張澔:金石識別與其底本—從化學開始

賴伯琦:中西文化思想中自然觀之辨析─以生物的物種概念為例

陳德勤:中文古籍鰭腳類動物圖像探究

15:30-16:00

茶敘

【1-4 場】天文史         主持人:王憲群

16:30-18:00

歐陽亮:鄭和航海圖之傘型導航星官「華蓋」

Jiang Zhaozhong:Gold Stake Impaling the Heaven—Turkic North

Pole Star Terminology Influencing Chinese Astronomy

D. P. Morgan(墨子涵):Cultural Drift and Cultural Contact in

Astronomy within a Divided China, 317–618 CE

18:00-19:30

晚宴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3

月 27 日(星期六)

09:00-09:30

報到

 

【2-1 場】科學文獻分析

主持人:張哲嘉

09:30-11:00

韓學宏:由動物學角度探索《山海經》的動物

劉韋廷:道教醫療知識探究—以元明《仙傳外科秘方》為例

郭幼為:出土醫藥文獻所見植物藥的歷史文化因素蠡測

11:00-11:15

茶敘

 

【2-2 場】疫病與保健

主持人:李尚仁

11:15-12:45

 

林秀玉:細菌與益生菌概念「行腳」到臺灣在地

劉昭民:自古以來的冷期氣候和瘟疫大流行之關係

王微、郭幼為:屢值疫癘 當得藥物—中古時期戰「疫」的良藥

佳方

12:45-14:30

午餐(一般參加者)

科技史委員會議

 

【2-3 場】近代醫學體系

主持人:郭文華

14:30-16:00

何邦立:論林可勝的研究精神態度與影響

丁澤麗:近代中國紅十字會婦幼衛生事業的變遷特點

龐境怡:近代中國的新藥傳播與治療市場——以「606」上市前

後的性藥廣告為視角

 

【2-4 場】農業與手工業

主持人:林聰益

16:00-17:30

毛傳慧:世界進化中的蠶桑絲織─發明、傳播與在地化

張凱清:美濃客家與記憶所繫之處——烤菸技術史的媒介研究

李招瑩:以《御制耕織圖》為主題的中國風茶盤-貝爾丹的珍奇

室對當時陶瓷風格的影響所提供模型

17:30-18:00

閉幕及綜合座談

18:00-19:30

晚宴

 

 

主辦單位: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合會科學史組中華民國委員會 中央研究院、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承辦單位: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移轉與質化—桃園閩南文化論集新書發表會」海報出爐了!!
歡迎各位在3月19日當天一同參與!!
報名連結如下,有意參加者可先進入連結報名。
報名連結:
image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活動日期:110年3月19日(週五)

►主辦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二館國際會議廳A-302

►活動議程:

09:00~09:30—報到
09:30~10:00—主席致詞、長官致詞、大合照
10:00~10:20—茶敘時間
10:20~12:00—桃園閩南移墾、禮俗、信仰與文物
12:00~13:30—午餐時間
13:30~15:10—桃園書房、郊商、水利與交通
15:10~15:30—茶敘時間
15:30~17:10—桃園文藝、歌星與閩南飲食
17:10~17:30—閉幕式(鄭政誠、吳學明、羅炤月)

►活動講者:

桃園閩南移墾、禮俗、信仰與文物
主持人—黃秀政(續修臺北市志總纂)
專家學者—吳學明(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李建緯(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世榮(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編輯)

桃園書房、郊商、水利與交通
主持人—吳文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專家學者—張素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陳鴻圖(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家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副研究員)

桃園文藝、歌星與閩南飲食
主持人—張弘毅(臺北市立大學圖書館館長)
專家學者—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賴明珠(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劉國煒(華風文化事業公司總經理)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中央歷史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暨校友回娘家
吳學明教授榮退演講
時間:2020/1/8(週五) 14:00 ~ 21:00
地點:中央大學文學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A-302

活動議程:
14:00-14:10 開幕致詞:蔣竹山副教授兼所長
14:10-14:50 移地計畫分享會
主持/與談人:皮國立副教授
張業祥,朱元璋自我形塑之研究
陳偉汛,港英時代的師培重鎮:羅富國教育學院之研究(1939-1994)
15:00-16:20 
論文及研究計畫發表會
主持/與談人:蔣竹山副教授兼所長
程安鯖,日治時期大溪煤礦產業與地方互動
吳晶,上山下鄉運動中知青與農民婚姻考察(1968-1980)
許惠敏,飢餓與生存:列寧格勒圍城時期女性的飲食生活
16:30-17:20 校友回娘家座談會
梁世佑(U-ACG創辦人,2002畢業)
鄭仲烜(新北市立明德高中歷史教師,2010畢業)
吳柏岳(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助理,2012畢業)
17:30-18:30 歷史所期末餐會(會議廳旁會議室)
18:40-19:40 
吳學明教授榮退演講
主持人:鄭政誠教授
講題:土地、人民:臺灣移民的故事
19:40-21:00
「地方學、地方知識與歷史記憶的建構座談會」
與談人:張弘毅副教授、陳志豪助理教授、彭啟原導演
報名截止日期:2020/1/6(周三)

聯絡人:呂承叡
郵箱:lu.elson091185@gmail.com


相關連結: 2021中央歷史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暨校友回娘家 (google.com)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題,今日看到許多硏究大眾史學的前輩與學長,我來與談,不如說來學習吧,謝謝王政文學長邀請。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東海大學歷史系老王學長辦理的大眾史學工作坊,歡迎參加

原訊息: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謹訂於2020年12月25日至26日,於人文大樓展學廳,舉辦「HAI大眾史學工作坊」,歡迎您報名一同參與。
報名網址:https://ithu.tw/7ea
 
image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受楊俊峰主任邀請,擔任會議最後綜合討論,嗯嗯嗯,雖然沒發表,但我還是很緊張,這個總結怎麼總結,不簡單啊。

2020年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史轍》學術研討會

日期:2020 年 11 月 28 日(星期六)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 G101 會議室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4mlOpD (Google表單)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image

image

image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亞文化意象的動物書寫」工作坊

日期: 2020/12/08

時間: 10:30~17:40

地點: 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近代史研究所「知識史研究群」

報名網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image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李秉奎教授邀請,參與第一屆「身體與 20 世紀中國」研討會,發表1950年代中醫與微生物關係的幾點思考,慢慢在寫《中醫抗菌史》續集了。

image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現代史上的人物與動物」工作坊

(2020117)

議程表(暫定)

 

時間

場次

主持人

論文

0930-1000

報到

 

歡迎搭乘華岡校友返校日專車,0830從火車站東三門發車,或0850自劍潭捷運發車

1000-1140

開幕式暨

第一場

發表會

倪仲俊

陳立文:閱讀人物與動物

皮國立:華佗有何奈小蟲?一一從論「蟲」到治「血吸蟲」的中醫現代史

趙席夐:民國知識份子的動物觀與生命觀-以呂碧城為個案的探討

1200-1330

午餐

 

參加華岡校友返校日大聚餐,席設體育館(大孝館)2樓,屆時一同前往

1340-1500

第二場

發表會

洪玉儒

沈佳姍:1919-1945臺灣獸醫教育制度的變局

龍緣之:「獅吼虎嘯」在中國-- 上海銀幕中的動物(1930年代)

龔玉玲:簡介1930年代初上海「明善書局」出版的動物圖文善書《蓮池大師戒殺放生圖說》

1500-1520

茶歇

 

 

1520-1650

第三場

發表會

暨閉幕式

陳立文

鄭麗榕:臺灣犬的誕生:從近代品種觀看其調查與命名歷史

陳祖立:戰後台灣的作家與他們的貓

李一泓:擎天崗的人牛衝突

1700

賦歸

 

搭乘校友返校日專車至劍潭

image

文章標籤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64538_10214740074404036_8973117579119733801_n.jpg

 

保「衛生」命無所不在—東亞日常生活中的醫藥知識與健康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主旨:

    古人如何應對生、老、病、死的人生百態?早已為新史學的重點。而在生命醫療史的研究內,人們保衛生命、追求健康、對抗疾病的各種行為,乃應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而產生,是以從宗教、禮俗、性別中,都不難見到醫療史的研究實例。但近代以來,隨著中醫與西醫經歷各種「專業化」的洗禮,以致醫藥衛生知識的話語權,逐漸為專業化醫者和醫療機構(醫院)所掌控,芸芸眾生遂彷彿禁聲莫語,只能聽憑醫者專業的建議。然而,探究其理所不當然之處,仍不難發現當今一般人在追求健康實踐的時候,仍有其自主而為的部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依舊充斥著各種藥物、保健食品、養生法的實作。它們未必來自專業醫者的建議,更不見得是專業醫學期刊的成熟研究,甚至很多醫者也不知其所謂何來,只能歸咎於偏方、迷信或大眾傳播媒體的誤導。所以,我們希望藉由這次會議,來探索歷史上無所不在的保「衛生」命實踐,從藥品、養生、飲食、運動、甚至是民眾獲取醫學知識、保健知識的來源,這些管道如何與醫學的專業化呈現一種緊張的存在,而專業化的醫療、衛生知識,醫者如何生產、傳播,又是如何地和人們既有的生活、民俗衝撞、融合,而產生各種新的、與原始專業知識不同的面貌?深化既有醫療史的研究,探索細微的、卻對我們生活產生各種影響的醫藥衛生知識,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要目的。

 

會議徵文方向:

1.歷史上醫療專業知識與普及衛生知識之間的生成與各種存在面向

2.醫療衛生知識的傳播,如何解釋或呈現「專業」與「日常」間的各種關係

3.解讀歷史中養生知識的日常表現

4.醫者與一般大眾對所謂日常衛生知識的解讀、實踐等看法

5.醫藥衛生教科書的歷史研究

6.近代以來中西醫在衛生、養生知識上的差異與碰撞

7.近代東亞保健食品、藥品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

8.其他相關議題

 

說明:

1. 請有意與會發表的學者,在2017年831日前通過電子郵件回覆姓名、工作單位、論文的標題與中文或英文摘要(300-500)

2. 201711日前,提供論文全文,以便收入會議論文集。

3. 請將稿件傳至:pipi.jordan@msa.hinet.net

4. 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聯繫。

會議日期:201711月23-2420264538_10214740074404036_8973117579119733801_n.jpg

會議地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中原大學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為了準備蔣竹山老師籌辦的「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熱門與前瞻議題」工作坊,要發表一篇〈新史學之再維新——中國醫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1-2016)〉,特別先整理了一份〈2011-2017年中國醫療史研究書目〉,再進行分析。實在是中國醫療史遷涉的範圍太廣,只用區區兩萬字表達,實顯不足,所以才做點笨功夫,先整理整理書目。

 

以下是根據出版書籍的類型初步進行的分類。若方家有建議的新書,也可跟我說。畢竟再怎麼好的書目,仍可能會有遺珠之憾,但總希望盡量呈現整個學界研究的風貌。

 


〈2011-2017年中國醫療史研究書目〉


一、通史通論類
二、歷代醫療與社會史專題(依朝代序)
三、中國醫學流派與學說史
四、醫學文獻考證與編纂
五、中國各區域及城市醫療史
六、醫療與社團、機構史
七、醫者傳記及思想研究
八、醫學分科史
九、近代以來中西醫療史
十、戰爭、防疫與救護
十一、疾病、藥品與物質文化
十二、身體、性別與國家
十三、圖譜、影像與文物
十四、醫學史主題論文集與研究論集類
 

另附「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熱門與前瞻議題」工作坊相關資訊之網站:

http://blog.sina.com.tw/ginseng/article.php?pbgid=66120&entryid=642819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言必有物:近現代中國的物與物質文化

 

工作坊

 

排程

 

 

 

主辦單位: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舉辦時間:2015516-17

 

工作坊地點:復旦大學光華樓西主樓2001會議室

 

 

 

516日,星期六

 

9:00-10:30 主持人:鄒振環(復旦大學)

 

皮國立(臺灣中原大學):《大流感時期(1918-1920)的物質文化:基於身體、防病與藥品的考察》

 

胡悅晗(杭州師範大學):《服飾、身體與現代性:以民國時期上海知識群體為例(1927-1937)》

 

王建偉(北京社科院):《民國北京城市消費的等級與階層(1912-1937)》

 

 

 

10:50-11:50 主持人:馮賢亮(復旦大學)

 

王建革(復旦大學):《從人與環境角度看傳統社會晚期江南人文風格的變化》

 

林秋雲(復旦大學):《交遊、品鑒與重塑——試論清代中後期北京的梨園花譜熱》

 

 

 

14:00-15:30 主持人:高晞(復旦大學)

 

張淑卿(臺灣長庚大學):《1950-70年代臺灣醫藥廣告中的結核病再現》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從“鳳仙花”到“指甲油”:民國時期中國婦女染指習慣的轉變》

 

張仲民(復旦大學):《“補”的生意經——燕窩糖精的文化史》

 

 

 

15:50-17:50 主持人:周奇(上海社聯)

 

何愛國(復旦大學):《晚清外交官對西方物質文明的觀察與思考》

 

葛濤(上海社科院):《大東放送局與戰時日本的宣傳政策》

 

於賡哲(陝西師範大學):《分層與融合——關於醫療史研究的若干回顧與展望》

 

陳家怡(香港浸會大學):《地標、生活與記憶——鐘樓的香港故事》

 

 

 

517日,星期日

 

9:00-10:30 主持人:王建革(復旦大學)

 

皇甫秋實(復旦大學):《禁忌與誘惑:中國近代未成年人的捲煙消費》

 

婁貴品(雲南大學):《民國時期中央與西南地方族群互動中的禮物和政治(19351948)》

 

潘瑋琳、章可(上海社科院、復旦大學):《中西宗教觀念碰撞下的紙錢消費》

 

 

 

10:50-11:50 主持人:張哲嘉(中央研究院)

 

林日杖(福建師範大學):《近代以來大黃形象的變遷》

 

劉文楠(中國社科院):《晚清上海日常生活中的爆竹》

 

 

 

 

 

14:00-15:30 主持人:張淑卿(臺灣長庚大學)

 

曹南屏(復旦大學):《明清時期中國的玻璃製造與民眾的日常生活》

 

江文君(上海社科院):《交通的現代性:汽車與近代上海的物質進步》

 

徐濤(上海社科院):《自行車王國:自行車與毛時代的中國(1949-1976年)》

 

 

 

15:50-16:50 主持人:皮國立(臺灣中原大學)

 

鄒振環(復旦大學):《〈獸譜〉中的“異國獸”與清代博物畫傳統》

 

張哲嘉(中央研究院):《〈洗冤錄〉中的毒物論述》

 

 

 

16:50-17:40圓桌討論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第七屆年會

主辦單位: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中央研究院

舉辦時間:

2015年327()28()

舉辦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年會主題:

正常與異常:我們從未正常過?

在醫學、科學、乃至於日用生活的範疇中,人們經常需要做正常和異常之區別,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兩者有著實質性的差異,不能不加以區分。但是,在現實人類的歷史發展與社會變遷中,卻很難找到一個固定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絕對標準,正常和異常的界限經常隨時代的變遷與社會文化的差異而變動。據此,本次大會主題旨在從STS的角度,透過對於當代社會議題之解析、歷史現象的陳述,乃至於現代科技的反省等方向,徵求相關研究論文的發表,以闡釋或澄清「正常與異常」此一二元對立概念的相對不穩定性,乃至於其間區隔界線在不同時空條件下的演變與被詮釋特徵為何。
議程:http://www.tw-sts.org/node/264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史教案寫作工作坊

 

近年來醫學史已經成為醫學院醫學人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醫學史課程基本課程綱領編撰計畫」自99年開始發展彈性較高的基本課程綱要(core curriculum),彙整各個醫學史重要主題建置教學單元,供各科醫學教師採用。完成後放置於計畫所建置的網站上(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medical/index.htm

近年來PBL 教學法在醫學人文課程中的運用極受重視,相較而言,醫學史領域則較少採用這方面做法,是個有待嘗試拓展的領域。基於以上考量,教育部支持的「醫學史PBL教案發展與線上課綱教學實作計畫」,擬於1213日舉辦教案寫作工作坊,邀請國內外醫學人文及醫學史專家學者分享其教案寫作與實際教學經驗。歡迎與會,相關訊息如下。

 

主題:醫學史教案寫作工作坊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教育部資訊科技司醫學專業教育改進延續計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日期:1031213日(星期六)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06

報名網址 :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cNX-BEtVuHRngL8kcxHduZglT19rT4n3FseMD63sNZI/viewform

報名截止日期:128日(星期一)

 


 

議程

時間

主題

發表人

主持人

9:40-10:00

報到

10:00-10:10

開幕式

蔡甫昌教授

台大醫學院

李尚仁副研究員

中研院史語所

10:10-12:10

醫學人文教案的推動與脈絡化:以新加坡為例

吳易叡助理教授

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

蔡甫昌教授

台大醫學院

12:10-13:00

午餐

13:00-14:30

穿越時空的希波克拉底斯

PBL運用於歷史教學之Q&A

郭莉娟助理教授

慈大醫學院

李尚仁副研究員

中研院史語所

14:30-15:00

給誰看的歷史?為誰學的歷史?醫學史融入PBL的一些想法

郭文華副教授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張淑卿副教授

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15:00-15:20

茶敘

15:20-15:50

病例討論書寫~以醫學倫理為例

蔡甫昌教授

台大醫學院

蔡景仁教授

成大醫學院

15:50-16:50

圓桌座談

與談人:李尚仁副研究員、張淑卿副教授、林益仁副教授、邱大昕副教授、王秀雲副教授、陳恒安副教授

蔡甫昌教授

台大醫學院

16:50~17:00

閉幕式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好不容易,就在最終再也無法拖延下去的截稿日前,把論文交出去了,終於可以喘口氣。

 

 

“看圖說史:近代中國的身體、政治與視覺再現”

工作坊議程

主辦單位: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時間:20141025-26

工作坊地點:復旦大學光華樓西主樓2001會議室

注意事項:每位發言人發表時間為二十分鐘,剩餘時間討論,請主持人把握好時間。

 

20141025

9:0010:20 主持人:鄒振環(復旦大學)

皮國立(臺灣中原大學):《日常政治的圖像化——新生活運動新論》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美麗有罪?”:從民國時期的化妝品廣告看上海女性化妝與國家政策的衝突》

 

10:4011:50 主持人:張哲嘉(中研院近代史所)

鄒振環(復旦大學):《殊方異獸與中西對話: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動物圖文》

張曉川(四川師範大學):《畫冊上的忠武人生——〈楊忠武侯宣勤積慶圖〉研究》

 

14:0015:40 主持人:皮國立(臺灣中原大學)

李公明(廣州美術學院):《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宣傳畫中的身體與政治敘事》

王海洲(南京大學):《新中國女性的國家認同構建——基於女民兵宣傳畫(1949-1984)的圖像政治學分析》

姚霏(上海師範大學):《“文革”時期的標語口號及其視覺呈現》

 

16:0017:10 主持人:李公明(廣州美術學院)

蔣竹山(臺灣東華大學):《感官、身體與圖像:近代東亞味素的物質文化史初探》

張仲民(復旦大學):《近代中國“東亞病夫”形象的視覺再現和敘述政治》

 

20141026

9:0010:10 主持人:蔣竹山(臺灣東華大學)

張哲嘉(中研院近代史所):《清代檢驗典範的轉型:人身骨節論辨所反映的清代知識地圖》

張淑卿(臺灣長庚大學):《圖像與臺灣醫學生的解剖知識學習經驗,1950-80年代》

 

10:3011:40 主持人:周奇(上海社聯)

侯豔興(華東師範大學):《哈哈鏡中的社會相:民國時期的自殺漫畫研究》

周飛強(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與中國人物畫的現代轉型——對一組人物畫的圖像解析》

 

14:0015:40 主持人:曹南屏(復旦大學)

劉亦師(清華大學):《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中圖像資料之類型與運用概述》

劉文楠(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圖像史料的可能性——介紹MIT Visualizing Cultures網站及相關研究和教學》

黃健(華中科技大學):《政治宣傳畫的觀看之道——1949-1978年間大陸宣傳畫的視覺呈現形式與政治社會效應》

 

16:0017:00

圓桌討論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報12    
 
科技部「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建立紮跟性的研究合作-主題計畫C:醫療史研究群的建構與發展」

 
醫療史與醫學人文教學研討會


時間:
20141018()

 

地點: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
科技部「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中心 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

報名資訊:103年9月15日起至103年10月3日,額滿為止
報名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medhiseducation2014/bao-ming

聯絡人:
陳奕橋 asymmh@gate.sinica.edu.tw TEL:02-27898124
洪均燊 fongjiunshen@gamil.com TEL:02-28267000#6305

 

網頁:http://www.rchss.sinica.edu.tw/hygiene/page2/news.php?Sn=1302#.VAliCOLO5Dg.facebook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