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史教學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版主:和麒方兄,昭庚老師先擬定一個大綱,再邀請學者來撰寫,預計6月初開審查工作方,10月中開完稿研討會,可以說,一開工就相當忙碌充實啊。

 

臺灣中醫藥通史(2022.01.18綱要版)

緒論

第一章 臺灣早期原住民的醫療

1.原住民的醫療觀念

2.歷史上對原住民草藥之調查與認識

3.常見原住民草藥的分析與療效

4.臺灣、南島原住民草藥之現代應用

5.小結

 

第二章 明清時期的臺灣中醫

1.閩臺傳統醫藥文化綜述

2.渡海來臺的中醫藥人士與事跡

3.早期臺灣疾病史概述

4.漢人之民俗與宗教醫療

5.小結

 

第三章 宗教醫療與藥籤文化

1. 藥籤與種類與形式

2. 宗教醫療中的乩童與巫者

3. 民俗信仰與疾病治療

4. 民間手抄本醫書內的歷史訊息

5. 小結

 

第四章 日治時期臺灣中醫藥發展

1. 日本殖民政府公共衛生建構

2. 漢醫藥管理制度

3. 日治時期的中醫藥文獻

4. 中醫藥學術團體與皇漢醫道復活運動

5. 各種史料中的臺灣中醫形像

6. 小結

 

第五章 日治時期的傳染病與學術研究

1. 黃玉階與日治初期的傳染病

2. 霍亂與其他傳染病

3. 杜聰明的志業

4. 中藥有效成份之研究

5. 1949年後的杜聰明

6. 小結

 

第六章 戰後臺灣中醫事業之發展

1. 遷台初期的兩岸賢達與中醫藥業之發展

2. 早期中醫藥書籍與期刊

3. 全國性醫藥團體及其貢獻

4. 小結

 

第七章 戰後中醫的教學、考試、學會、公會、保險

1. 民間學術團體的教學、學院體系的中醫藥課程

2. 中醫國家考試:從「檢考」、「特考」、「檢覈考」到「高考」

3. 百花齊放的醫學會

4. 地方公會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5. 從勞保、公保到全民健康保險中醫醫療服務

6. 小結

 

第八章 教育與研究機構之成立與運作

1. 中國醫藥學院之創立背景

2. 草創初期之波瀾與轉機

3. 現代中醫著作與教材之出版

4. 中醫學教育者群像

5. 教育與研究成果綜述

6. 小結

 

第九章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創立與科學研究

1. 大陸時期的中醫藥研究所

2. 臺灣創所過程與早期發展

3. 中醫藥典籍與出版品

4. 歷屆所長之貢獻與研究所改制

5. 小結

 

第十章 現代中西醫結合之開創

1. 主要倡議者

2. 相關學說之著作與研究

3. 藥材分析與治療方法之創新

4. 現代中醫與病理學之研究

5. 實際執行與發展中的困境

6. 小結

 

第十一章 陳立夫與李約瑟:科學史、醫學與中國文化的時代

1. 倡議復興中醫藥和「中西醫一元化」的時代背景

2. 陳立夫與李約瑟的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叢書

3. 新加坡西醫發現黃連毒性並禁用黃連,台灣中醫藥界的應對過程。

4. 油症(多氯聯苯中毒)的食安公害危機成為復興中醫藥的契機。

5. 陳立夫提倡「中西醫一元化」制度化。

6. 小結

 

第十二章 當傳統遇到現代性:科學中藥在臺灣(日治開始)

 

第十三章 科學中藥在台灣的研發、製造與使用

1. 1970年代後的科學中藥研發

2. 臺灣科學中藥廠的製造與行銷

3. 科學中藥的日常生活應用史

4. 科學中藥的製程技術與未來展望

5. 小結

 

第十四章 中醫現代物質文化新科技

1. 中醫看診模式的現代化轉型

2. 現代中醫的針刺技術與物質文化

3. 從工具到AI:診斷與治療的進步

4. 當代中醫院所的新式硬體設施建構

5. 臺灣清冠一號

6. 小結

 

第十五章 中醫藥政策展望與國際化事業

1. 中醫與全民健保

2. 國際東洋醫學會

3. 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臺灣醫師:林昭庚講座教授

4. 臺灣《中醫藥發展法》

5. 小結

 

第十六章 結論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0111日在《民生報》上的一篇文章,由醫學史在台灣發展的早期倡議者陳勝崑醫師撰寫:
 

    近年來,國內的現代醫學有長足的進步,由大型醫院不斷設立,以及醫學雜誌紛紛創刊,就可見一斑。面臨醫學技術的飛躍進步和鉅大變遷,我們在醫學人文方面卻落伍很多。若是任令這種情況繼續存在,勢將導致嚴重的危機。近年來,眾所詬病的「醫德問題」,就是這種危機的表現之一。要想提倡醫學人文的涵養,莫如透過研究醫學史來達成。 或許有人會說:醫學史所研究的不外是人類過去對醫學及疾病的知識,這些知識對於做一位現代醫師有什麼幫助呢?實則不然。歷史的回顧,是擴大人類心胸的捷徑,醫學史使我們明白醫師這門職業在歷史上是佔了多麼光榮的地位;在社會上是負了如何崇高的使命。這種歷史的透視能夠擴大我們的胸襟,使我們感到醫師不只是一個靠職業吃飯的人,而是一個要繼承歷史上無數偉大先輩的光榮遺風的人;後代的醫師千萬不可玷辱了這一遺風。 自十七世紀末年以來,西方對醫學史的研究可說名家輩出。他們除了研究醫學通史,更有各代、各人、各科的專史著作,而且有醫史學會、研究所及專業雜誌,更成立各項講座。有好幾位現代醫學大師也身兼醫學史家,如內科大師奧斯陸(Osler)、細菌學大師金賽(Zinsser)、瑞士醫學史家辛格里斯(Sigerist)且被美國學術界尊為近世最偉大思想家之一。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醫學史界--民國廿五年時,教育部通令全國醫學院把醫學史列為必修課程。那時候在上海有志於醫學史的醫師組織了一個醫史學會,是中華醫學會的一個支會,相當活躍。他們建了一個醫史博物館,出版醫史雜誌。這是中國醫學史的黃金時代。

    政府遷台以來,似乎只有李煥燊教授在國防醫學院開過醫史的課程。李教授過休之後,國內的醫學史便成絕響。教育部通令必修也就成為一紙具文,醫學生、醫師遂不知有醫學史的存在,以及其重要性。 現在醫學院低年級大多把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列為必修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初中、高中時略有涉獵的,與醫學院的專業課程無關,所以大多數學生學得不起勁。如果我們把這些課程改為中西醫學史、疾病史,就可使低年級醫學生早一點接觸到醫學人文,也可藉這些課程來擴大醫學生的心胸,幫助他們將來成為一個有文化、有見解、有歷史觀的傑出醫師。 一八八五年(日本明治十八年),對醫學史頗有研究的山科元忠從中國藥材麻黃中抽取麻黃鹼;長井長義繼起研究,命名為Ephedrine(麻黃素)。這是日本學者自生藥中提取的第一種生物鹼,轟動一時。經過很久的一段時期,它的利用價值僅止於調製眼藥。直到民國十三年,北平協和醫學院的陳克恢研究麻黃鹼的藥理作用,發現它具有治療氣喘的特殊效能;立即引起世界醫學界的廣泛注意,一躍而為世界的名藥,至今尚為醫界所樂用。山科元忠、長井長義、陳克恢三人都對中國醫學史有精深的造詣,所以能於古文獻中提煉出新藥。這是醫學史有助於今日醫學的一個例子。 無論從教育立場,或是從醫學立場來看,盼望教育部有鑑於此,重申前令:在醫學院開授醫學史課程;更盼醫學院長本此認識,樂為遵行。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感謝吳浩宇兄分享了 Harvard Yenching Library 的連結,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日本醫療史圖片。

 

 

宗田文庫 Sōda Archives at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http://db.nichibun.ac.jp/ja/category/soda.html

 

Mainly illustrations from the Sōda Archives of books and illustrations relating to the histories of ancient medicine and pharmacy in Japan, collected by the late Sōda Hajime (1921-1996), an authority o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medicine.

 

宗田文庫は、医史学者の故宗田一氏が収集された、医学史・薬学史に関する書籍、図版資料などを中心とする日本医療文化史の資料コレクションである。ここには、そのなかから主として図版資料を収録している。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醫學史課程基本課程綱領網頁已經上傳了,之前承蒙 李尚仁 老師贈送一本課綱。但網站的部分今天才瀏覽到,相關課程設計內文,歡迎大家上網參閱。


 



課綱網站簡介






 







  一、宗旨



 


隨著醫學人文教育的推展,做為其中核心一環的醫學史也日益受到重視,在國內各醫學院大多有相關課程開設。然而,由於醫學史在國內是較為新進發展的學術領域,相關的課程教材仍相當缺乏。雖然近年此一領域有不少的著作、論文與翻譯名著出版,可以作為醫學史教學的資源,但由於這些讀物的主題多樣而專門,需要透過仔細的選擇、有系統的整合和深入淺出的導讀介紹,才能成為適合醫學院醫學史教學使用的教材。基於上述考量,在教育部顧問室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支持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生命醫療研究室邀集國內醫學史學者,依據國內醫學院醫學史教學的需要撰寫課程教學綱領與教材,提供國內醫學史教師教學資源與學生學習材料。


 


 







  二、課綱設計與網站使用說明



醫學院醫學史教育的目標和一般歷史系不盡相同,必須和其專業教育以及目前重要的醫療課題有所關聯。因此醫學院的醫學史課程適合以主題單元作為編撰架構,一般歷史教學慣常採用的編年史架構則較不適用。再則,目前國內各醫學院校的醫學史課程的教學時間與形式不盡相同,有些學校是以一學期的專門課 程來 教授,也有些學校是將醫學史放在一般性的醫療人文課程當中。最後,台灣醫學史教學必須兼顧現代西方醫學的主要發展以及東亞社會與台灣本地的特殊歷史脈絡,其內容重點必然與國外一般醫學史課程有所差異。因此本課程綱領採用專題單元的架構,各院校教師可根據該校課程結構與教學需求,選擇合適的單元,做最有效的彈性利用。


 


本課綱主要是為醫學院大學部醫學人文教育中的醫學史課程所設計,我們的基本目標是為一學期的課程(十八週、上課約十五週、每週上課兩到三小時)提供參考課程單元,內容則涵蓋西方醫學史與台灣醫學史的重要主題;目前初步建置四大主題共計十六個單元:


 


一、醫學史縱觀:西方古典醫學、實驗醫學的興起、醫病關係、性別與醫療、東亞傳統醫療的現代轉化。


二、制度與專科:醫院、健保制度、精神醫學、護理。


三、環境與公共衛生:生態與疾病、公共衛生的興起。


四、台灣醫學史特殊脈絡:傳教醫療、殖民醫學、醫師的社會角色和政治參與、美援與台灣醫學、家庭計畫。


 


每個單元共分五大部份:


一、「宗旨與目標」:精要地介紹此一單元的主題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大綱」:以分節方式介紹本課程的結構與重點內容,可作為教師的授課指引,或是課程學習指南的參考。


三、「問題討論」:列出與本課程內容相關的重要議題,可做為學生在教師或助教引導下於課堂進行分組討論的主題,或是做為學生課後撰寫心得報告的題目。


四、「單元讀物」:內容或由單元負責人親自撰寫,或選取和單元主題最相關且沒有版權問題的史料與讀物並撰寫導讀。單元讀物或直接將PDF檔放置在課程網站上,或是將相關讀物的網站與課程網站做超連結,使用者可點入閱覽或下載,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與研習資源。


 


五、「參考讀物」:其中又分為「基本閱讀」和「進階閱讀」兩部份。「基本閱讀」是本課程內容最直接相關的著作,建議課程教師備課時閱讀這些著作,並可選擇其中內容最為相關且分量適中者,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後準備考試的教材。也可從中指定適合的著作讓學生撰寫讀書心得報告。「進階閱讀」則列舉和本單元內容所涉及之特定課題的進一步研究與討論,或是較為艱深相關專門著作。此一部分主要提供授課教師和對相關主題有興趣並作進一步閱讀研究的學生參考之用。課程綱領對這些讀物有簡單扼要的定位與介紹。


 

 


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medical/index.ht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這個協作網頁的STS課程,似乎是由 傅大為 教授所規劃的,課程內容很豐富,還有筆記、影音等內容呈現,上課方式活潑,值得參考,轉貼給大家,網址在最下面。


 


20100928關渡講座


從圖像看現代醫學分工與醫病關係


授課講師:李尚仁


感 謝王 老師的介紹,我以前是台大牙醫系的,當我在唸書的時候,那是台灣小劇場蓬勃發展的時候。那時我在台大參加了視聽社、開始接觸了聽古典樂,看電影、聽爵士樂,我那時有一個學長就是後來拍「父後七日」那部電影;可是後來發生了一個撿骨頭事件,就是以前有人上山喝酒去偷了骨頭,沒想到被發現,那時有一些人被退學了,也有一些人後來組個樂團叫做「濁水溪公社」。我畢業之後,就不太想念牙醫了,在那個叛逆的氛圍下,我到了英國唸醫學史,但是我一直跟藝文圈的人有所往來,甚至後來也有用定用筆名在發表影評。


 


今天來談這個醫病關係,就先從大家的看病經驗出發,大家覺得你們去看病的經驗怎麼樣?(同學:看診很草率、很客套但是感覺不是很真誠、講話很短、不太想聽病人說話)實際上,很多醫生在看診不是在看病人是在看電腦,或是草草聽診一下,就叫病患去作檢查。但這其實是晚近發展的狀況,我們來問一下,看病會去大一院的舉手?去診所的請舉舉受?很訝異大家都先去診所。實際上我們一般大部分的人事會選擇去醫院。


 


在我提供的閱讀資料裡,提供了十八世紀裡看診醫生的圖像,是會鉅細靡遺的詢問並診,包含家庭背景、飲食習慣等等,交待自己的生活行程等等。醫生會分析生活習慣在生活行程的交叉影響下,如何致病;西醫主要的處方之外,是排除體液積蓄,例如放血、或是給瀉藥,然後為了改善體質而給予的處方,並且給予生活習慣的經驗,並且會持續追蹤和調整。他們找藥師調藥、找技術人員來放血,醫生就是專門在問診的,從生病史,或是從尿液觀察、中醫有比較複雜的望聞問切,但是那時的西醫會有類似,例如看脈搏或是聞病人身上散發的味道。


 


我們現在的醫生是怎麼來的?考試出來後,受醫學院的訓練,在進行實習和分科。但是在十八世紀中,醫療人員主要分為內科醫師、外科醫生和藥師;內科醫生必須擁有大學學位,他們需要讀古希臘羅馬的典籍,中國也是會讀古籍,像是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並非現在是要讀最新的醫學期刊;他們看病的病人是紳士階級,醫師也是紳士,紳士則是不動手勞動的有教養者──動手者是身份低下者。是故,外科醫生必須動手,反而士紳份比較低的,這我們後面再談;那時的醫生看診視很需要聆聽病人說話的,由於大家都是士紳階級,所以引經據典的說話來使病人對醫生信服,是很重要的。現在說名流名媛跑趴,最怕就是撞衫,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是獨特的,特別是中產階級,所以那時對於病人的生命史特別關注,也是基於這種自我意識獨特的想法,所以即便是同一種病徵,如果開同一種藥,就是庸醫,因為無法便是獨特的遺傳、體質等問題。由於醫生和病人都是少數的精英階級,所以特別針對病人的狀況,作客製化的診斷,也是籠絡醫病關係,因為那時幾乎每個人都是開業醫。


 


其實那時也有醫院,但是是給軍隊的,或是宗教給朝勝的人作義診。那時的有錢人是不進醫院的,因為那是救濟性質的,而且死亡率也高,所以hospital(醫院)與hospitality(好客的)他們是同屬一個字首。


 


那時的醫生不但是開業醫,而且還要有自己的馬車,以便到病人家裡看診。下次我們上課會說道醫生的形象與吸血鬼的形象,不過今天在這邊,我們先談醫生的形象,就是溫文儒雅的讀書人、善於推理、能言善道。不同於今天醫學院標準化的教學,十八世紀個個醫學院是獨立招生,也沒有同樣的診療方式,分成很多派別,就像中醫也會強調不同流派、有各自強調的重點。那時受到社會氛圍影響很多,例如牛頓力學之後,就會把身體與機器作一種連結比喻,然後再強調靈魂、思維等等,還牽涉到神學的爭論,那時對於動物會不會感到痛有不少爭論,因為有種說法是,牠們只是低等的機器,對於器官收縮性、有人講生命力,有各式各樣的醫學學說,每個醫學院都有不一樣的說法;因為病人所擁有的主動性,讓醫生不得不產生這種競爭,所以病人會挑醫生,會主導市場。


 


一般大眾只會找外科醫生,醫院比較便宜、或直接找藥師拿藥、不然就是找 牧師的 太太,或是走方醫,像是江湖郎中一樣。大家不要笑喔!那時的民間知識並不會比較差,巷那時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症狀,而那實在在坊間通用的草藥是後來近代醫學主要的治療藥物喔!那是一個分化的市場,不同階級的醫療者有不同的市場。以英國為例,至1540年的醫師公會是與理髮師是在一起的,那時的工會是用「公司」這個字,叫做「理髮師-外科醫師公司」,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動刀的;1745年改為皇 家外科 醫師公司、1800年幼改名為皇 家外科 醫師院。那時還沒有細菌的概念、也沒有麻醉劑,但是因為有戰爭的關係,已經有「斷尾求生」的概念,就是截肢手術。因為沒有麻醉劑,所以需要動作快、手藝需要很敏捷,每個醫生都很魁梧,像殺豬的一樣。看到投影片,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主題是放血,因為那時覺得催吐放血是種改善體質、加速排除毒物的方法,這種醫療概念與中醫強調「補」是很不一樣的。這從現代醫學來說,有加速代謝的說法,但其實對主要病徵是沒什麼用的;那時的外科醫生就是強調動手,舉凡刀傷箭傷狼牙棒打到都要找他們。


 


再來談最後一種醫療人員,藥師,Apothecary,來自Apotheca,指的是收藏酒、香料、與草要得地方。這個字後來演變成雜貨商,從1180成立胡椒商行會開始,也是師徒制的方式,要到很後來才會脫離、並且進入大學的專業訓練。那時的藥師也會學解剖,那時的解剖教室是用Theater這個字,圓形的空間,中間是展示台,周圍有座位,學生就像在看戲一樣。在看下一張投影片,這是解剖的圖畫,那時的大體都是從死刑犯來的,是一種很大的汙辱,先吊死在切開,這不同於現在還有人捐獻、稱作「大體老師」的社會氛圍。後來外科崛起的時候,英國一度醫學院缺屍體,很多中下階級的人都會怕屍體被偷,甚至出現偷屍幫派會開旅館,謀殺旅客送去醫學院來解剖,所以大家未來有機會去愛丁保別忘了去看一下,他們皇家醫學院的展覽,他們甚至有人皮皮包的產品。


 


那時的解剖是與美術結合在一起,這裡有點衝突,因為解剖一方面要彰顯上帝造人的神奇奧妙、一方面卻又是很社會污名的作為。到了十八世紀開始發展出分類法,那時的因為有林奈(Linnaeus,Carl 1707-1778)針對生物分類提出「二名法」,而醫生也開始針對病徵做分類。在法國,有很多大醫院,醫生有些不滿,認為醫院管理不良、收了太多人,但是對於開醫院的教會卻又莫可奈何;法國大革命之後,這些教會財產都被沒收了!他們開始廢除皇家特權,醫學知識開始對平民開放,大家都可以學醫、行醫,一如當時革命口號「自由、平等、博愛」,然後接下來就出現密醫橫行,而且因為戰爭需要許多軍醫,是故終於恢復醫學院的體制,只是改良了教學,讓內外科合一、並且把從教會末收來的醫院作為練習教學的地方,並且開始拿國家薪水,這都不同於以往開業醫的競爭。近代醫學院的雛型肇始於法國;於是開始有能力作疾病分類、並且受到洛克的學思想,強調經驗主義,從人感官刺激、經驗累積成知識,反對人有天生的知識,這很迎合大革命的思潮;所以分類學從感官刺激,外觀等等開始,開始拆解複雜的感受,剛好先前的醫院是基於救濟、有很多孤苦無依的人,所以屍體的觀禮也有讓渡到醫院,他們開始拆解各種疾病對身體的影響,也開始了現代並理解剖學。在當時,雖然各國之間都有戰爭,但是仍有不少人到巴黎學醫,因為巴黎已經成為當時的醫學中心──聽診器也是在這邊發明出來的,雷奈克(René Laennec)是一個對音樂、聽覺相當敏銳的人,他也界定了許多聲音診斷的方式。


 


現代醫學的權力關係就開始改變了,醫生成為政府的雇員,現在在台灣是財團或企業的雇員,升遷變成同儕評價,所以越來越不願意聽病人說話,因為病人身上的徵狀才是他們分類的依據。當然也有一些,像是精神科,是變得和以前醫生很像,但並非都是這樣。


 


接下來讓大家看一些醫師的形象,這裡有牙醫、精神科的醫師,外科醫師總是出現英雄的形象,病人則常以女人被搶救的形象出現,不同於讀書士紳的形象。另外這是傳教醫學,白內障手術很具有戲劇性、有重建光明的宗教啟蒙意謂,有一種解舊的隱喻,所以傳教醫學對於外科手術出現了這種形象,但是也有反對的狀況,接下來這幾張中國圖像「豬叫剜眼圖」、「豬叫取胎圖」等,就是反對這種殖民醫學、傳教醫學等等;針對白內障手術,說法是說,眼睛挖掉就會盲從追隨傳教士。


 


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從圖像看現代醫學分工與醫病關係」,謝謝大家!有問題的話可以隨時與我聯絡,我們接下來還會有一堂課會談吸血鬼的形象與醫病關係,我們還會有機會見面喔!


 


 


https://sites.google.com/site/tnuasts/ke-cheng-bi-ji-note/ 9-28-c ong-tu-xiang-kan-xian-dai-yi-xue-fen-gong-yu-yi-bing-guan-xi-yan-bian-li-shang-ren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版主:今日教科書課綱公聽會,聽一位好朋友說「很熱鬧」。政治上的紛紛擾擾就不管了,來看看醫療史吧。目前看來,「高三專題」已死,在場有人反對,認為高三又回到舊課綱的文化史思維,而且與前幾冊內容多有重複,沒有新意。我自己看了一下課綱,有關醫療史的部分大概有這些綱目:


 


1.高三上東亞文化圈→二、秦漢至隋唐的文明開展 →()學術思想與宗教→2.佛教與道教→2-4討論道教的生死、問卜、畫符、念咒、神仙、醫療、養生等觀念對大眾生活的影響。


2.高三上東亞文化圈→二、秦漢至隋唐的文明開展→()文化發展與中外交流→1.科技的發展→ 1-1簡介秦漢至隋唐科技發展的時代背景與主要項目,如醫學、天文、數學、造紙、農耕技術、礦冶等。


3. 高三上東亞文化圈→三、唐末至宋代的文明新貌 →()科技與物質文明的發展 →2.科技發明與醫學發展→2-2簡述唐宋醫學的發展及其影響,與醫


療制度的概要。


 


這樣看來,元明清的中國醫療史是一片空白,斷裂得厲害。在課綱中有「2-1敘述明末清初耶穌會教士的東來、傳教活動及歐洲科技之輸入與影響」,難道只有耶穌會士的著作,號稱中外科技交流的東西值得重視嗎。這些教士的著作會比《瘟疫論》、《溫病條辨》影響當時中國人大嗎?後者又怎麼會一片空白呢。照這樣看來,也不用奢言醫療史的現代性會被關注,在此綱要指導下,我想近代西醫的篇幅應該也不會太多,整個破碎掉了。


過去的專題雖難,但是有 高中 老師認為稍微修簡單一點即可,不用全刪。版主自己的淺見是:不是伊斯蘭、南美、印度文化圈不重要,對高中生來說,訓練讀歷史,專題還是比較好的選擇,這些外國文化圈,請問國內有幾個人研究,有沒有原始文獻可供高中生解讀?換句話說,「解讀資料」這個最重要的史學訓練,在這些外國史的範疇中,沒有原始資料,是難以施行的。最後,就是只能回到「背起來,準備考試」的模式中啊。


 


 


請參閱:http://203.68.236.92/news/990913.pdf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現在我也在擬課程大綱,網站上無意間看到開設有關西方醫學史的課程,目前搜索到 劉士永 老師,PO上來做為代表。還有像身體史(陽明、王文基)、世界醫學史(長庚、張淑卿)等相關課程,大家可以上學校網站去看(如果有學友看見好的課程,也歡迎貼過來)。看看前輩的課程大綱,其實也是一種學習。就像某老師說的,國內的史研所都在培養研究人才,但其實教學才是歷史系畢業生最重要的一塊專業領域(現實狀況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要進、能進研究機構),但很多史研所都忽略了這一訓練。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必(選)修科目課程簡介


課目名稱:西洋醫學史 (History of Western Medicine)


授課老師:劉士永 學 分 數:2 學分(選修)


一、課程目標:


儘管生老病死是人類普遍的共同經驗,但人們面對這些情況時,


卻會因文化、社會等時空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本課程將以講述和討


論為主軸,析探西方醫學從希臘羅馬的古典時代以迄今日的發展,特


別著重於19-20 世紀西方醫學經驗裡的受難與療癒現象。


本課程將研討以下幾個主題:醫學理論與治療間的關係、醫療操


作者與機構的角色變遷,以及醫學科學的影響,和公衛技術在人口健


康及社會福利上的意義。此外,本課程亦將討論病因學(etiology)


的演變、健康照護系統的轉型、與公衛及醫療相關之政策演進。在讀


本與閱讀資料的選擇時,盡力兼顧醫療專業者與病人間的平衡,並旁


徵相應的時空條件變化。為深化學生對現代醫學歷史的了解與感受,


本課程會引導學生進行主題討論,並要求學生深入閱讀參考資料。


二、課程內容:


週次 授課主題或內容 備註


1 Introduction PPT 講授


2 Disease and doctorsFocus on humoral theory and


Galens impacts to the range of learned and


unlearned healers in traditional Europe .


PPT 講授


3 The evolution of medical science: Focus on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nd medical gaze.


PPT 講授


4 Healing-therapeutics and surgery: Revolutions


in surgery and internal medicine


PPT 講授


5 Hospitals and modern medicine: Changes on


utilization and perception of hospitals


PPT 講授


6 Healthcare in early western world: The 18th


century medicine


PPT 講授


7 The consolidation o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PPT 講授


8 Modern hospitals and public health PPT 講授


9 The rising of private professional medicine PPT 講授


10 Social medicine vs. state medicine PPT 講授


11 The rising of germ theory PPT 講授


12 Germ, TB, and housekeeping PPT 講授


13 Popular media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ransforming working-class


PPT 講授


14 Health, medicine, and people: Where should we go


from here?


PPT 講授


15 Final 報告或考試


三、授課方式: 講解為主,報告為輔。


四、成績評量:(含考核方式與評分辦法)


1、課前準備及閱讀資料


2、期末考或5 頁左右的學期報告


五、閱讀資料:


Roy Porter, Blood and Guts: A Short History of Medicine (New


York and London : W.W. Norton, 2002).


Selections: Laurel Thatcher Ulrich, A Midwifes Tale: The Life


of Martha Ballard, Based on her Diary (New York: Vintage, 1990).


Paul Starr,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Medicine


(Basic Books, 1982).


Nancy Tomes, The Gospel of Germs: Men, Women, and the Microbe


in American Lif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六、所需教具:電腦、投影器。


 


http://www1.ndmctsgh.edu.tw/hum/ch/class/4-social-11.PDF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這應算是新版的,醫療史也有在其中,但是科學史、性別、身體等歷史好像不包括在內,倒是還有環境史列入,很特別。但它仍不足以反映新課綱可能的模樣,因為還在修訂啊。


 


高級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專門課程一般科目對照表


99/02/08修正


 


資料:http://cte.acad.ncku.edu.tw/ezfiles/60/1060/img/1000/3.doc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永明老師文史系列講座(二)由大稻埕看臺灣醫療史

活動日期:2010-06-19

活動說明



時間:99/06/19 10:00-12:00
講題:由大稻埕看臺灣醫療史
地點: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7號(原仁安醫院)
報名網址:http://www.beclass.com/default.php?name=ShowList&op=regist&registid=132b59b4be39855eeac5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科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計畫


第十九場 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


 


「敘事醫學」師資培育工作坊


 


 


主辦單位:  教育部顧問室「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


承辦單位:臺灣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科


補助暨指導單位:教育部顧問室


會議時間:99年6月2627日(週六、日)


會議地點: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4樓貴賓廳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30號)


 


參加對象:醫學院教師或教學醫院之教師/醫師、與關心醫學教育之人士


報名方式:即日起至99年6月11日截止,請以網路報名。


報名網址: http://faculty.mc.ntu.edu.tw/home/
         


敬愛的教授、醫師,您好:


 


教育部顧問室於「96-99年度人文社科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中程綱要計畫」下推動「醫學專業教育革新師資培育計畫」,「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於今年繼續推出一系列之師資培育工作坊。本計畫辦公室謹訂於99年6月26日27日,假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敘事醫學師資培育工作坊


本工作坊很榮幸邀請「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開創始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Rita Charon (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來台講授如何訓練醫學生聆聽病人敘事,並且透過寫作、閱讀等方式培養醫師同理心,經營相互尊重之醫病關係。「敘事醫學」為時下醫學的新興觀念,現已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AMA, Lancet,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主要醫學刊物及英美醫學院校日漸重視。Dr. Charon目前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敘事醫學學程主任和英語文學系教授,為當前「敘事醫學」之領先倡議學者,專精於健康照護工作者的敘事訓練,並領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之醫學社會科學及行為科學教學計畫。


我們誠摯邀請各醫學院校從事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及研究工作之教師、醫師們,齊聚交流以激盪提升醫學教學的智慧火花,希望能藉此良機,協助推動國內的醫學教育革新。


 


敬祝  教安


 


教育部顧問室「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謹啟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m Qua的醫學史繪畫資料庫


原網站介紹:耶魯大學醫學圖書館收藏的有關伯駕Peter Parker醫生助手Lam Qua的外科手術繪畫資料庫


請參閱:http://cushing.med.yale.edu/gsdl/cgi-bin/library?e=d-00000-00---off-0ppdcdot--00-0--0-10-0---0---0prompt-10---4-------0-1l--11-en-Zz-1---500-about---00-0-1-00-0-0-11-1-0utfZz-8-00&a=d&cl=CL1


出自:http://blog.sina.com.tw/ginseng/article.php?pbgid=66120&entryid=60703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年度醫學專業教育教學發展計畫徵件公告




  教育部為提升國內醫學院校「人文社會」及「倫理法律」教育之品質及成效,建立國內醫學人文社會、倫理法律之學術社群,鼓勵推動醫學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領域課程及教材發展,以培育醫學院校學生之人文素養、社會意識及公民知能,依據本部補助推動人文及科技教育先導型計畫要點,公告徵求大學校院推動醫學專業教 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計畫執行期程自9981日至100731日止,歡迎踴躍提出申請。


  徵求事宜教育部辦理補助醫學專業教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徵求事宜(99.2.12)


       教育部辦理補助醫學專業教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徵求事宜(p.1-5)


       附件一:計畫經費編列標準(包括核定經費支用原則)(p.6-9)


       附件二:計畫申請書撰寫說明(p.10-20)


  申請日期:自本部公告之日起至 99 3 31 止。


  計畫申請程序


  一、網站線上申請:http://hss.edu.tw/join_form.php?project_id=214


  二、計畫書電子檔傳送至 mhpo@mail.moe.gov.tw hss.mhpo@gmail.com 電子信箱


  三、紙本計畫書一式十份,信封註明所申請計畫名稱郵寄至:


    100 臺北市仁愛路一段一號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


    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蔡甫昌副教授收


  本辦公室收件成功將以電子郵件回覆告知,以上三步驟完成始為申請程序完備。


  其他相關資訊


  (一)歷年醫學專業教育教學發展計畫獲補助名單、審查意見總評及計畫網站請點選此


  (二) 經費核撥結報作業要點、經費經費編列基準表請點選此下載檔案


  


  承辦單位:教育部顧問室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計畫辦公室主持人: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蔡甫昌副教授


  計畫辦公室聯絡人:賴姵瑜助理


  聯絡電話:(02)2356-0029#10


  電子郵件信箱:mhpo@mail.moe.gov.tw hss.mhpo@gmail.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科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計畫

第十八場 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


「教學評估及策略工作坊」


 




主辦單位:1. 教育部顧問室「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

          2. 中山醫學大學             

承辦單位:臺灣大學醫學院共同教育室、社會醫學科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暨教師成長中心            


補助暨指導單位:教育部顧問室


I、臺北場次


會議時間:9958日 (週六)9:001200


會議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01(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


II、臺中場次


會議時間:9959日 (週日)9:001700


會議地點:中山醫學大學行政大樓十二樓國際會議廳(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參加對象:醫學院教師或教學醫院之教師/醫師、與關心醫學教育之人士


報名方式:即日起至99423截止,請以網路報名。


  報名網址:


          臺北場次 http://faculty.mc.ntu.edu.tw/home/
          
臺中場次 http://cmfd.csmu.edu.tw/front/bin/form.phtml?Nbr=11
          


 



敬愛的教授、醫師,您好:


 


教育部顧問室於「96-99年度人文社科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中程綱要計畫」下推動「醫學專業教育革新師資培育計畫」,「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今年持續推出一系列之師資培育工作坊。本計畫辦公室將於20100508-9日,舉辦「教學評估及策略工作坊」。


臺北場工作坊很榮幸邀請到美國醫學教育頂尖學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及量測學系(Bio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名譽教授Ronald A. Berk (Professor Emeritu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講授如何評估教學及分享教導e-世代學生之策略。Ronald A. Berk教授專精於教育領域,曾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教學副院長,並榮獲多項優良教學獎項。


臺中場除了Prof. Berk演講並主持工作坊「A Tribute to Teaching: Humor and Multimedia as Teaching Tools for The Net Generation」外,並邀請到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醫學院病理科教授Peter G. Anderson (Professor & Director of Patholog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演講「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及主持工作坊「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Enhanced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Prof. Andersont長期致力於如何應用科技促進病理學教學及醫學教育,並榮獲多項優良教學獎項。


我們誠摯邀請各醫學院校從事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及研究工作之教師、醫師們,齊聚交流以激盪提升醫學教學的智慧火花,希望能藉此良機,協助推動國內的醫學教育革新。


敬祝  教安


 


教育部顧問室「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


中山醫學大學  謹啟


2010 05 08~09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轉貼這篇新聞並不奇怪,為什麼要關心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改革?我著眼的並非藍綠或中國、臺灣之爭,而是經過大家這段時間的吵吵鬧鬧,終於定案——高三的歷史專題消失了,而原來的醫療史專題,也宣告終結,以後高中課本也沒有醫療史了。也許,對高中老師來說,是一種輕鬆與解脫?但是對在台灣發展興盛的醫療、身體、性別、科技等歷史的成果而言,則是一項沈痛的打擊。說要國際化,就加重世界史的比例,有無仔細評估?基本上在台灣研究世界史的人,根本少之又少,國內研究世界史的一手資料不足,大環境也不好,我看還不如醫療史學者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吧。外國人會看我們做的醫療史,卻未必會看我們做的世界史,這很現實,你去做他們的歷史,他們不承認也不欣賞,只有我們一直在喊國際化,本土的世界史論述仍只有雛形而已(大學上世界史,幾乎都看外國著作,屬於自己本土史學家寫的專書,真是少之又少,甚至十幾年後了還在看那些老的教科書),妄自把有研究成果的專題廢除,已失歷史研究與討論之深意,又把研究上根本不上軌道的世界史加多兩倍,真是本末到置。版主贊成的是保存一學期專題,即便醫療史篇幅縮減一些也無妨、一學期世界文化史,這樣較平均,也較合理。


轉貼:高中歷史課綱 中國史加半學期


〔記者曾韋禎、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高中歷史科課綱修訂專案小組昨天第一次召開會議,原則上會將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維持丙案的一比一.五比一.五,也就是中國史加半學期,由現在的高一下學期開始上,直到高二上學期的前半。


台灣、中國、世界史 1比1.5比1.5


由於本報獨家報導,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質疑,九八課綱的中國史比例有可能倍增,讓世界史減半,台灣史還可能成為兩岸友好關係史,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昨天舉行的第一次歷史科課綱修訂會議,備受外界關注,但教育部要求課綱委員不可對外透露會議內容。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昨天會議由委員自行召開,教育部尊重專業,但希望小組在六月底前能提出修訂草案,以利後續公聽會等程序進行。


據透露,三小時的會議確定高一、高二的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比例,維持丙案的一比一.五比一.五;至於高三選修部分,原先規劃一學期世界文化史、一學期歷史專題,改為兩學期都教授世界文化史。


記者詢問力主中國史增為兩小時的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對修訂方向是否會感到失望。王曉波表示,教育部嚴禁對外透露會議內容。


學者:社會關注 保守派不敢亂來


政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則表示,新的課綱小組第一次討論就出現這樣的結果,證明歷史教育需要社會力的強烈關注,保守派才不致為所欲為。目前台灣史沒有減少,中國史增加半學期,世界史在高三的選修多了一學期,這樣的比例,還可以接受。
轉引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8/today-life8.ht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