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最近忙翻了,很抱歉較少更新訊息,PO這則訊息時,都還在趕這場會的稿子,實在不容易啊。
「身體、文化與社會﹕中國藥物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日期﹕2014年6月12-13日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浸會大學道校園
教學及行政大樓AAB 1312室及AAB 706室
程序表 (暫定)
6月12日
浸會大學道校園教學及行政大樓 AAB 1312室
8:30-9:00 註冊
9:00-9:30 開幕典禮 (詳情待定)
主持﹕陳家怡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9:30-11:30 主題演講
主持﹕麥勁生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主講學者﹕
9:30-10:00 劉士永 (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土茯苓、山歸來,與墨西哥菝葜:近代前期東西梅毒治療藥物之交流與反思
10:00-10:30 胡成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西洋醫生與華人醫藥——以在華基督教醫療傳教士為中心 (1825-1916)
10:30-11:00 余新忠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醫聖的層累造成(1065-1949年)——“仲景”與現代中醫知識建構系列研究之一
11:00-11:30 討 論
11:30-11:45 茶 點
11:45-13:00 第一組 中西醫藥的流傳 |
主持﹕劉士永教授 (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講者﹕
-
李玉尚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
中國歷史時期對於海洋藥物的利用
-
陳明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
從“阿勃參”到“拔爾撒摩”:全球史視野下近代中國的藥物交流之例證
-
劉世珣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一種萬能靈藥的再現與式微:康熙年間宮廷西藥德里鴉噶探析
13:00-14:15 午 膳
14:15-15:30 第二組 方藥的應用 |
主持﹕于賡哲教授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胡穎翀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秦漢時期方藥問題初探 ——以馬王堆漢墓方技書為中心的分析
-
肖榮 (深圳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精審亦輕脫——東晋南朝服餌風習考述
-
吳靜芳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子萬事足:明代男性的醫藥求子
15:30-15:45 茶 點
15:45-17:00 第三組 醫藥與香港醫療 |
主持﹕張勇安教授 (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
周佳榮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中醫藥在香港早期醫院的應用——東華三院及其發展
-
侯勵英 (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
打倒 “病” 夫﹕從《國醫砥柱月刊》看健康之道
-
姜鍾赫 (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
服西藥:大瘟疫對香港女性病患的影響(1887-1900)
17:00-18:00 第四組 防治與公共衛生 |
主持﹕李尚仁教授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
于賡哲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散落的衛生——以中國中古時期城市為中心
-
張淑卿 (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台灣威權文化下的小兒預防接種知識傳遞,1945~1980s
18:00-20:00 晚 膳
6月13日
浸會大學道校園教學及行政大樓AAB 706室
9:30-10:45 第五組 藥物與身體觀 |
主持﹕李玉尚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
-
陳秀芬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本草綱目》中的人藥、物性與身體宇宙論
-
張學謙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建構甘麥大棗湯的“神經病”療效——對中國醫學現代性的初步探討
-
趙婧 (上海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所)
催生針與分娩行為在近代的轉變
10:45-11:00 茶 點
11:00-12:45 第六組藥物與消費文化 |
主持﹕胡成教授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
蔣竹山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
藥、商業與消費文化﹕近來藥物的全球史研究的再思考
-
張仲民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
清末上海藥商的廣告造假現象探析
-
沈宇斌、范瑞 (美國喬治城大學歷史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民國時期醫學知識、身體與補血成藥的消費文化:以五洲大藥房“人造自來血”為中心的考察
-
羅婉嫻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民國時期「南洋」藥物在中國的流通﹕以「虎標萬金油」為研究個案
12:45-14:00 午 膳
14:00-15:15 第七組醫藥文本與藥物 |
主持﹕余新忠教授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
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從《洗冤集錄》到《洗冤錄》:宋明以來的法醫傳統及其對死亡的相關認知
-
趙中振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
Eric Brand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The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applications of aconite, asarum, and ephedra in Western herbal medicine
15:15-15:30 茶 點
15:30-17:15 第八組 中西醫藥的匯通 |
主持﹕黃文江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
李尚仁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十九世紀來華傳教醫療中的藥物
-
皮國立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致病的治療策略
-
張勇安 (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戒煙者的福地」﹕滬北戒煙醫院中的中藥與西醫 (1935-1937)
-
涂丰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西醫藥殊途同歸
17:15-17:45 大會總結 (詳情待定)
18:00-20:00 晚 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