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多線作戰,終於準備完成。這個月行程真的太緊,參加近史所研討會外,還跑去要禮物、要筆記本、東搞西搞,編排後會議手冊將近280頁,真是超出預算,但還是給它印下去。感謝所有助理幫忙,一次會議的準備工作真是不容易,希望真能給與會的後進一些鼓勵。
「2014生命醫療史與醫籍文獻」學術沙龍暨青年學者研討會議程
2014年8月15、16日(星期五、六) 地點: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村南棟618會議室
時 間 |
主 持 人 |
發表人 |
論 文 題 目 |
引言與主持人 |
||
08:30~09:00 |
報到(地點:全人教育村南棟618會議室) |
|||||
09:00~09:20 |
開幕式(地點:全人教育村南棟618會議室) 林賜德院長(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院長) 皮國立主任(中原大學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李信毅牧師(中原大學校牧室牧師)
|
|||||
09:20~10:00 |
主題演講 |
劉士永 |
從旁支到嫡系-對於臺灣發展醫學史的一點看法 |
中原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陳宏銘 |
||
10:10~10:30 |
中場休息、茶敘 |
|||||
10:30 | 12:00 |
第一場 醫療史研究與教學的多元視角 |
張哲嘉 |
日本醫學史教育考察管窺 |
中央研究院 台灣史研究所 劉士永 |
||
張勇安 |
毒品管制的政治學:關於美國毒品政策史研究路徑的思考 |
|||||
羅婉嫻 |
從殖民地部檔案資料研究殖民地醫療史——香港醫療史研究經驗談 |
|||||
12:00~13:30 |
午餐、休息 |
|||||
13:30 | 15:00 |
第二場 從醫史文獻談中醫學 |
陳建霖 |
中醫各家學說與文獻對臨床中醫師的重要性 |
中原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陳潮宗 |
||
楊仕哲 傅美華 |
朱丹溪陽有餘陰不足學說的闡述與溯源 |
|||||
鄭宛鈞 |
五輸穴之名義辨析 |
|||||
15:00~15:30 |
中場休息、茶敘 |
|||||
15:30 | 17:00 |
第三場 疾病與照護的歷史 |
吳靜芳 |
中國傳統醫書所見破傷風的概念與療法的變化 |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 張哲嘉 |
||
張淑卿 |
1950年代台灣護士形象的建構 |
|||||
趙中豪 |
西醫東漸對民初中醫學家的影響─ 以惲鐵樵論發熱為例 |
|||||
17:30~ |
歡迎晚宴 |
|||||
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 地點: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村南棟618會議室
時 間 |
主 持 人 |
發表人 |
論 文 題 目 |
引言與主持人 |
08:40~09:00 |
報到(地點:全人教育村南棟618會議室) |
|||
09:00 | 10:00 |
第四場 近代醫療與制度轉型 |
楊善堯 |
遷徙與籌組:抗戰時期軍醫教育體系的建立 |
上海大學 歷史系 張勇安 |
李欣璇 |
晚清海關檢疫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以廈門港為例 |
|||
10:00~10:20 |
中場休息、交誼時間 |
|||
10:20 | 11:50 |
第五場 從醫療史看見台灣 |
林文源 |
拓展中醫知識空間 |
清華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源 |
吳燕秋 |
眼見為真:戰後台灣婦女驗孕史(1945-1990s) |
|||
陳康芬 |
醫療與救國想像─論蔣渭水〈臨床講義〉的醫療隱喻與主體再現 |
|||
11:50~13:30 |
午餐時間 |
|||
13:30 | 15:00 |
第六場 古典醫療知識的擴展
|
張學謙 |
陰虛、補陰丸與明代的男性氣質 |
復旦大學 歷史系 張仲民 |
鄭宗賢 |
西漢時代對「毒」的認知、使用與管理 |
|||
林育辰 |
明代相士的望氣經驗與醫療人際網絡 |
|||
15:00~15:30 |
中場休息、交誼時間 |
|||
15:30 | 17:00 |
第七場 藥物的歷史 |
張仲民 |
近代中國的文人諛藥 |
中原大學 通識中心 皮國立 |
張嘉芮 |
道地vs.在地:台灣1960-1970年代當歸藥材的栽培與進口爭議 |
|||
皮國立 |
中國流感史研究之二:1919-1920年之疫情分析 |
|||
17:00~17:30 |
圓桌論壇 引言人:
|
|||
18:00~ |
結束晚宴、賦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