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以降醫藥與衛生知識的生產與傳播 」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研院人社中心與中原大學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將於2015年12月24-25日,於中研院人社中心聯合舉辦「近世以降醫藥與衛生知識的生產與傳播 」國際學術研討會。誠摯邀請各方專家、學者前來與會。本次國際學術會議將採工作坊的形式舉行,我們最終將以出版具主題性的學術專書為目標,但會議發表時不一定需要全文,當然您若有未發表的全文則更佳,或可運用PPT報告。如果您有意願參與,請您於:11月20前提交一論文題目,並於12月15日前提交摘要與全文(或PPT),以利論文手冊之製作。感謝您,敬祝您一切平安、順利,以下是會議主題與參考資料,敬請您指教。
「近世以降醫藥與衛生知識的生產與傳播 」國際學術研討會
古代醫學與養生知識,大多掌握在上層階級,以專業知識取得之不易,故可解為:「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但及至近世以降,日新月異的印刷技術開始為醫藥知識的生產與傳播帶來新的可能,多元的醫藥與衛生知識,透過方書、醫案、歌訣、養生書等,進入一般士人的日常生活中,與上層醫者解讀醫學經典的工作,可謂並行不悖。至晚清乃至民國時期,醫藥知識更透過報刊等各式大眾傳播媒介,展現出更多元的面貌,影響了芸芸眾生的「生命與醫療」歷史。本次研討會,即針對這些總體現象,探討上層醫學知識的傳衍,也探索下層醫藥知識之吸收與各方面之運用(如婦女、幼兒、保健、氣功)等;更重要的是,本次研討會希望看見醫療史的「中層」交通,亦即:下層醫藥知識如何影響上層經典之解讀?上層的醫者與經典醫書,又如何影響下層的醫藥知識,這些醫藥知識如何被生產?又如何傳播?在各階層流動時,又如何發生「轉型」而展現不同之風貌?這是舉辦這次研討會的主要目的。
一、會議主題參考
1.醫學文本的生產與傳播。
2.醫藥與衛生知識的內涵與思想。
3.養生與日常生活的實踐。
4.牽涉各階層醫藥養生知識的流動情形。
5.跨國醫藥衛生知識的交換。
6.消費與日常生活中的醫藥與衛生商品。
7.各類養生知識的呈現與傳播,如針灸、推拿、拔罐、刮痧、草藥、鈴醫等現象。
8.中西醫藥知識國際化的歷史展望與問題
Mail:pipi.jordan@msa.hinet.net
手機:0936099508
三、主辦: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畫」、中原大學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