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文講座|歷史是一種擴充心量之學
】

#歷史之用 #歷史書寫 #歷史哲學
...他注意到,近百年史學思潮中有一條若隱若現的主線,便是否定「人」在歷史中的地位。而且近代歷史學太過傾向於從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抽離出來,太受過度抽象的、哲學化的思潮左右。沒有了「人」的歷史,也使得歷史這一門學問日漸遠離了它原初的任務。
講座的系列講題,圍繞著「歷史」與「人」之間千絲萬纏不可分割的關係,不論是歷史中的人還是觀看歷史的人,人的回歸,以及對人與其所處歷史情境的同情的瞭解,是本講座關懷所在。如前輩史家陳寅恪所說,能夠「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而對於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之同情,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 」超越自我時空的限制,與歷史人物在六合之間同遊古今,歷史因此是一種擴充心量之學。
自從梁啟超提倡「新史學」以來,史學界關心的是歷史研究的問題:史料、方法、問題、工具,如何重建歷史,歷史書寫的對象是帝王將相,還是一般平民等問題。但是史學界較少人關注外部的問題,譬如歷史與現實社會人生究竟有何關係?當許多人不再認為,道德鑒戒或尋找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歷史的主要功用時,如何重新認識這個問題。主講人提出,「歷史是一種擴充心量之學」,並以這個思想基礎出發去論證讀史對於人生與社會的作用。此外,主講人也將在最後一講中,討論歷史的閱讀與歷史寫作方面的問題。
//講座資訊//
。講座場次:
【4/16】歷史與人生
過去指引未來?還是未來改變了過去?
【4/22】性格與歷史
「性格即是命運」,還是「性格不一定是命運」?
【4/23】閱讀、書寫歷史
用千經萬史去敲門,敲到門打開後,走出來的是你自己?
。演講者:王汎森 院士
。講座地點:國立成功大學 成功校區 格致堂
。講座時間:下午3點至5點30分
。詳細資訊及報名連結:https://sites.google.com/gs.ncku.edu.tw/chengkunghs2021
#即日起至4月12日截止
#名額有限,請把握時間報名
-----
👉本次講座將同時進行線上直播,詳細資訊將於報名成功後透過電子信件通知。
👉本講座開放通識認證,請於通識教育中心網站報名。
☝️通識認證與成大歷史系「史學專題講座」無法同時認證,請擇一報名。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