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之中國
內容簡介
關於1930年代中國的學術研究不在少數,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知識的流通,以及資料的大量開放,現階段對於1930年代中國的研究,有著較以往更佳的條件與環境。
收錄在這本論文集中的各篇論文,雖然議題各異,但是所呈現出的是青年學者對於1930年代中國研究的成果,與年輕世代對於1930年中國的認識。當然論文集中的議題無法含括1930年代中國的所有面相,但是立基於前輩學者以往的研究成果,若干議題,可以說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與學術貢獻。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近代中國與東亞研究群近年來每年邀請國內、外青年學者共同參與,透過每年不同議題的研討,成員間的切磋與交流,一步一步前進,創造出豐碩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劉維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呂芳上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
蕭李居
國史館簡任協修
許慈佑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許峰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研究員
張智瑋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講師
許惠文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林威杰
上海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姜 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金之夏
牛津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皮國立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陳晧昕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目錄
導言:30年代中國知識界對國家現代化走向的探索/呂芳上
1 國民政府對德日「防共協定」的因應/蕭李居
2 中日戰爭初期周佛海對中日關係與附日政權解讀的轉變/許慈佑
3 國際氣象合作:中國與香港遠東氣象會議(1930)/許峰源
4 行政刷新:行政效率研究會與行政革新之研究/張智瑋
5 重探1930年代之廣西公共造產/許惠文
6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前後的黨內路線分歧/林威杰
7 抗戰前南京國民政府兵役制的討論與定調(1927-1937)/姜濤
8 抗戰軍事史口述回憶的「蔽」與「弊」:以台兒莊戰役為中心的考察/金之夏
9 抗戰前夕醫療技術變革的故事:中西醫急救、護理與外傷知識的初步匯通/皮國立
10 經營學術:1930年代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經費運作探析/陳晧昕
1 國民政府對德日「防共協定」的因應/蕭李居
2 中日戰爭初期周佛海對中日關係與附日政權解讀的轉變/許慈佑
3 國際氣象合作:中國與香港遠東氣象會議(1930)/許峰源
4 行政刷新:行政效率研究會與行政革新之研究/張智瑋
5 重探1930年代之廣西公共造產/許惠文
6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前後的黨內路線分歧/林威杰
7 抗戰前南京國民政府兵役制的討論與定調(1927-1937)/姜濤
8 抗戰軍事史口述回憶的「蔽」與「弊」:以台兒莊戰役為中心的考察/金之夏
9 抗戰前夕醫療技術變革的故事:中西醫急救、護理與外傷知識的初步匯通/皮國立
10 經營學術:1930年代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經費運作探析/陳晧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