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STS學會年會即將於3月23-24日於台大哲學系(水源校區)舉行, 年會網頁於今日起開放報名, 本次年會約有100篇論文發表,並規劃5場主題圓桌論壇, 3/23晚上還有輕鬆愉快的啤酒屋晚宴, 年會網址http://tw-sts.org/node/136, 請大家參考。
主辦單位: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EAST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推動辦公室
http://www.tw-sts.org/node/143
2013年STS學會年會即將於3月23-24日於台大哲學系(水源校區)舉行, 年會網頁於今日起開放報名, 本次年會約有100篇論文發表,並規劃5場主題圓桌論壇, 3/23晚上還有輕鬆愉快的啤酒屋晚宴, 年會網址http://tw-sts.org/node/136, 請大家參考。
主辦單位: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EAST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推動辦公室
http://www.tw-sts.org/node/143
第11屆性別與健康研討會議程表
主題:「臨床工作的激盪與再出發」
Theme:Revisioning Gender and Health: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緣起:
「性別與健康研討會」自2000年第一屆「性別與醫療工作坊」開始至今,已有10屆之久,從早期性別在醫療相關領域研究探討,逐漸延伸至性別與健康的範 疇,不僅受到醫學界與人文社會學界的重視,更是當今研究與行動的焦點。在2008年第八屆的籌備會議中將「性別與醫療」更名為「性別與健康」,希冀涵蓋的 範疇更加寬廣深入。2012年第十屆起將工作坊更名為研討會,導入當前新興醫學議題-如「性別醫學」,探討在生物、社會與文化的跨領域結合的可能性。
口頭論文發表入選之摘要題目
1.網路書寫對病人疾病經驗的影響:以乳癌病友的部落格為例
2.Prenatal Care Shopping: The Logic of Prenatal Care
and the Logic of Choice
3.手擠還是機器擠 --- 擠乳器對母乳哺育的影響
4.醫院實習經驗對醫學生選科意願影響之探討
5.台灣新移民女性醫療健康需求探討:運用關聯規則探勘
6.男同性間性行為者在社群網站中尋求伴侶時的性態度和行為研究
7.法令後,仍被媒體淹沒的聲音─2011年台灣愛滋新聞報導內容分析
8.小男丁格爾初次實習與父權社會的相遇-自由展演與框架
9.尋找失落的土地:女性城市農人的飲食建構與身體實踐
10.生命的呼召-護理教師在增能社群中性別意識覺醒的歷程
11.復健治療師、醫學與性別
海報展入選:
1.男女對性別角色疼痛的預期程度
2.性別角色及相關因素分析-年輕族群為例
3.Dilemma in Cultivating Male Nurse Leaders: Taiwan Female
Nurse Leaders’ Perspective
4.We Are Good Buddies—性別課程介入對提升大學校園同性戀正向態度的成效
5.就性別、法律與文化的角度探討性侵害議題
6.精神醫療機構性別空間的轉型--精神病患的性別剝削
7.學習益處對獨居和非獨居與不同性別高齡學習者生活滿意度之影響比較─ ─以高雄市長青學苑為例
8.以性別觀點論析社會資本的取得、累積與效益
9.主要癌症死因病患其臨終醫療費用與臨終照護的性別差異分析
10.我可能不夠成為成人性別學習的教學者:女性主義教育學認同與實踐的自我敘事研究
詳情請參考:http://rlsrl.pehl.ncku.edu.tw/CGH2013/hui_yi_yi_cheng.html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題計畫
「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1600-1949」
「轉變中的近代法庭檢驗:跨學科的觀點」工作坊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議程在此:http://www.mh.sinica.edu.tw/MHDocument/Event00/Event_324_File1.pdf
版主:感謝 李岳峰 醫師提供訊息
2012年閩台名老中醫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上午09:00至下午05:1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公園路15-2號‧台大景福館會議廳
主辦:中華民 國中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台灣中醫醫史文獻學會‧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福建中醫藥大學暨閩台中醫藥文化文獻研究中心
時間 |
研討主題 |
主講人 |
|
08:30~09:00 |
報到 |
||
09:00~09:20 |
開幕式 |
陳志芳理事長 |
|
09:20~10:20 |
黃維三教授中醫學術思想 |
中華民 國中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孫茂峰教授 |
|
10:20~11:20 |
俞慎初教授與閩台中醫藥研究 |
閩台中醫藥文化文獻研究中心 肖 林榕 教授 |
|
11:40~12:40 |
針灸研究進展與自閉症的針灸治療 |
福建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院長 吳 強 教授 |
|
12:40~13:30 |
午餐 |
||
13:30~14:20 |
黃玉階醫師行醫濟世精神 |
中國醫藥大學 張永賢教授 |
|
14:20~15:10 |
馬光亞教授中醫學術思想研究 |
中國醫藥大學 唐娜櫻教授 |
|
15:30~16:20 |
楊向輝教授中醫學術思想研究 |
中國醫藥大學 蘇奕彰教授 |
|
16:20~17:10 |
覃勤理事長與台灣中醫藥 |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李政育名譽理事長 |
|
【Professor Janet Browne 來台系列活動
|
|
Chair, Aramont Professor of the |
|
◎ Keynote Speech Chair: Dr. Shang-Jen Li (Associate |
|
◎ “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Chair: Dr. Ku-Ming (Kevin) Chang 1. Speaker: Dr. Heng-An Chen (Associate Prof. 2. Speaker: Dr. Yu-Chuan Wu (Attending 3. Speaker: Dr. Sean Hsiang-Lin Lei (Associate |
|
合辦單位:國科會、史語所人類學門、「世界史研究室」「生命醫療史研究室」、「醫療的物質文化」先期計畫
http://www.ihp.sinica.edu.tw/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National
History and Global History in the East Asian Context:
Newly
Attempts by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ebruary
24-25, 2012, Naha
Organizers
1)
Research Grant of Prof. IIJIMA by the Grant-in-Ai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y the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JSPS), Tokyo
2) Environmental History Group,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3) Environmental History Group,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4) Asian Society
for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ASSHM), Tokyo
Program
February 24
13:00-13:10 Opening
Address: IIJIMA Wataru ( Aoyama Gakuin University ,
Tokyo )
Session
1 (13:15-14:45)
Chair: LI
Yushang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China )
13:15-13:45 LIN Zhenglu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fellow, Changhua)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Law in Colonial Taiwan”
13:45-14:15 Shen Jiashan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Taipei )
“The study of Taiwan ’s human
vaccines system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14:15-14:45 ODA
Toshika (Waseda University, Tokyo)
“Missionary Medicine in Modern Korea :
Medicine,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4:45-15:15 Coffee
Break
Special
Lecture (15:15-16:45)
15:15-16:45
Chair: IIJIMA Wataru
Lecturer:
Prof. Christian Oberländer (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of Halle - Wittenberg ,
Halle )
“to be arranged”
February 25
Session
2 (9:00-10:00)
Chair: LIU
Shiyung
(Academia Sinica, Taipei )
9:00-9:30 CHEN Tzuchu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fellow, Changhua)
“Continuing with the Past and Opening up the Future: Tseng-Wen Reservoi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 Taiwan”
9:30-10:00 WU Zhaozong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Changhua )
“Eight Views of Taiwan
Ballot in 1927 and its Amazing Result of 360 million votes”
10:00-10:30 Coffee
Break
Session
3 (10:30-11:30)
Chair: ICHIKAWA Tomo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
10:30-11:00 Daniel W.L.
WONG (Waseda University, Tokyo)
“Goto-Shinpei
on Religion: Self-reflections in his later years”
11:00-11:30 Motomura Ikue (Aoyama Gakuin University, Tokyo)
“Migrant Workers from
Okinawa to Colonial Taiwan :
The Case Study of Miyakojima”
11:30-13:00 Lunch
time
Session
4 (13:15-14:45)
Chair: KU
Yawen (Academia Sinica, Taipei )
13:15-13:45 TSUCHIYA
Yuko (Chuo University, Tokyo)
“Palace Physicians during the Ming and Joseon Dynasties in
the 17th century”
13:45-14:15 GU Weifa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The Epidemic
History of Schistosomiasis in Yujiang County , in Jiangxi
Province”
14:15-14:45 CHE Qun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
“Research on Schistosomiasis Epidemic and
Schistosomiasis-related Population Decrease, a Case Study of Yuanjiang (沅江)
County, Hunan (湖南) Province”
15:00-16:00 General
Discussion (Chair: ICHIKAWA
Tomo)
16:00-16:10
Closing Address: LIU Shiyung (Academia Sinica, Taipei )
February 26
10:00-16:00 Excursion
Destination:
Okinawa Prefectural Archives (沖縄県公文書館)
Okinawa Prefectural Peace Memorial Museum (沖縄県平和祈念資料館)
Venue: Naha: 沖縄県青年会館 (http://www.okiseikan.or.jp/new/page.php?7)
Language: English
For
further details and question,
Please contact
IIJIMA Wataru (iijimaw@gmail.com) and ICHIKAWA Tomo
(t-ichikawa@sjtu.edu.cn)
訊息:http://history.sjtu.edu.cn/show.asp?id=191
版主:感謝張永賢教授副院長所提供的訊息,雖以臨床為主,但如果傳統醫學能為癌症治療注入新的可能,必定能夠創造新的歷史。
「癌症中西醫整合療法策略」研討會
Strategy about Integrative Therapy of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s for Cancer
Patients
司儀:廖涵寧 |
時間: 101年6月24日(星期日)08:00-17:30
Time: June 24, 2012 (Sunday) 08:00-17:30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一樓 101C會議室(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號)
Place: 101C 1F ,
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科
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
協辦單位:(一)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二)中華針灸醫學會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
中西整合醫學會
時間 Time 講題 Topics
(一)全球前瞻視野 Global Perspective Vision |
講者 Speakers |
座長 Moderators |
08:00-08:30 Registration 08:30-08:50 Opening Remarks
08:50-09:40 為何與如何進行中藥的全球化 Why and How to 09:40-10:20 癌症治療東西文化的比較 Comparison |
梁賡義校長 President, Dr. Kung-Yee Liang (陽明大學) 陳介甫教授 Prof.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前所長) 王人澍理事長 Prof. Jen-Shu (中西整合醫學會) 黃林煌主任委員 Chairperson Lin-huang Huang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鄭永齊院士 Prof. Yung-Chi Cheng (中央研究院) 閻 雲校長 Prof. Yun Yen (臺北醫學大學) |
蔡東湖教授 Prof. Tung-Hu Tsai (陽明大學傳醫所) 黃怡超所長 Prof. Yi-Tsau Huang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
10:20-10:30 Tea Break |
|
|
10:30-11:20 中醫數學化,針灸機制,及其在中西醫整合上的意義 Mathematization of 11:20-12:00 探討針灸用於癌症支持療法 Supportive Cancer Care with Acupuncture |
張 翔教授 Prof. Shyang Chang (清華大學電機系)
林昭庚教授 Prof. Jaung-Geng Lin (中國醫藥大學) |
邱仁輝教授 Prof. Jen-Hwey Chiu (陽明大學傳醫所)
林宜信所長 Prof. Yi-Hsin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 |
12:00-13:30 Lunch
(二)思維與實作 Thinking |
|
|
13:30-14:10 中西醫結合新趨勢 New Trend
14:10-14:55 腫瘤針灸學:當前的科學證據和安全性考量 Oncology Acupuncture: Current Evidence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s |
張永賢教授 Prof.Yung-Hsien Chang (中國醫藥大學) 陸衛東醫師 Dr. Weidong Lu (美國Dana-Farber |
賴榮年主任 Prof. Rong-Nian Lai (陽明大學傳醫所) 顏上惠教授 Prof. Sang - Hue Yen (台北榮總癌病中心)
|
14:55-15:10 Tea Break |
|
|
15:10-15:50 西方癌症醫學史與未來非傳統整體醫療法給癌症病患的機會 History of Western Medicine in Oncology and Future Opportunity 15:50-16:30 利用微型核磁共振監控肺癌患者身體狀況並利用藥物比對達到個人化醫療的目的 Using Micro MRI (IPP Metatron) to Monitor Lung 16:30-17:10 癌症整合醫療在台灣 Integrative therapies for 17:10-17:25 綜合討論與閉幕致詞 Discussion & Closing |
胡涵婷所長 Dr. Han-Ting Lin (美國Holy Family Hospital)
吳景崇主任 Dr. Jing-Chong Wu (高雄榮總傳統醫學中心)
邱仁輝教授 Prof. Jen-Hwey Chiu (陽明大學傳醫所) 黃信彰教授 Prof. Shinn-Jang Hwang (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 |
黃信彰教授 Prof. Shinn-Jang Hwang (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
季匡華教授 Prof. Kwan-Hwa Chi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
謝瑞坤主任 Dr. Ruey-Kuen Hsieh (台北馬偕醫院血液暨腫瘤科) 陳方佩主任 Dr. Fang-Pey Chen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科) |
台灣中醫醫史文獻學會成立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日期:民國 101 年 06 月 10 日(星期日)上午 08:20~中午 12:00
地點:中國醫藥大學(台中市北區學士路 91 號)
立夫大樓 105 講堂
主辦單位:台灣中醫醫史文獻學會籌備會、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大會議程:
議 題 |
主講人 |
主持人 |
|
08:20~08:50 |
報到 |
||
08:50~09:30 |
會員大會 |
||
09:30~10:10 |
理事、監事選舉投票 |
||
10:10~10:30 |
穴 位 針 刺 深 度 典 籍 研 究 |
林昭庚 教授 |
高尚德 教授 |
10:30~11:00 |
官桂名實考 |
李世滄 副教授 |
高尚德 教授 |
11:00~11:30 |
從菌與蟲談起:近代中醫的危 機、應對與轉型 |
皮國立 助理教授 |
蘇奕彰 教授 |
11:30~12:00 |
史 家 從 中 醫 文 獻 學 到 些 什 麼? |
張哲嘉 副研究員 |
蘇奕彰 教授 |
12:00~12:30 |
理監事聯席會議(林昭庚教授主持) 地點:立夫 11 樓討論室Ⅰ |
版主:感謝黃文儀小姐提供的訊息。
Conference Announcement: Medicine,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Empire (corrected version)
On May 11th-12th, the Japan Committe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ill
sponsor the Tenth Japan at Chicago Conference on the theme of "Medicine,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Empire." The three panels will
explore the circula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personnel within the
empire, responses to infectious disease at the state and local levels,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medicine in the metropole
and empire.
For the conference schedule and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lucian.uchicago.edu/blogs/medicineandempire/
This event is free and open to the public. However, we do ask that you
preregister through the conference websit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Susan Burn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apanese History) at slburns@uchicago.edu.
2012第十屆性別與健康國際研討會
2012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der and Health
|
|||||||||||||||||||||||||||||||||||||||||||||
|
DATE: Friday-Saturday,
April 6-7, 2012
PLACE: 370
Dwinelle Hall, UC Berkeley
Description
The prevention, alleviation and cur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ills have been
central concerns of Buddhist traditions across Asia ,
as well as a major drive in the creation and promotion of healing rituals and
therapies. At the same time, monks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spread and
circula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and Buddhist
institutions have provided fertile groun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medical treatises and curative techniques.
The workshop Healing Texts, Healing Practices, Healing Bodies aims to be a
platform for scholars working in different fields of Buddhist studies to
explore the intersections of Buddhism and medical knowledg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papers will analyze diffe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merging
from textual sources and ritual practices; discuss how discourse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illness have been constructed, represented and embodied; and examine
how conceptions of pollution and filth have informed notions of disease as well
as their treatment.
Schedule
Friday, April 6,
2012
2:30: Welcome by CBS and CJS Chair
2:45–5:00 — Section 1: Buddhism and Medicine in Dialogue
2:45–3:15: Janet Gyatso (Harvard)
Values and Ways of Knowing: Conflicts (and Confluences) Between Buddhism and
Medicine in Tibet
3:15–3:45: Andrew Goble ( Oregon )
Faith in Medicine: The Emergence of a New Medicinal Culture in Medieval Japan
3:45–4:15: Laura Allen (Independent Researcher)
Pox-gods, Sacred Buckets, and Big Red Babies: Late Edo
Print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4:15–4:45: Discussion chaired by Robert Sharf ( Berkeley )
5:00–5:30: Refreshments
Saturday,
April 7, 2012
10:00–12:15 — Section 2: Monks, Healers and their Texts
10:00–10:30: Amy Langenberg ( Auburn )
Female Herbalists, Midwives, and their Clientele in Early Buddhist India : A View
from the Vinaya Tradition
10:30–11:00: C. Pierce Salguero ( Penn State )
Buddhist Medicine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Disease and Healing in the
Chinese Tripitaka
11:00–11:30: Paul Copp ( Chicago )
Buddhist Healers and their Handbooks: Scribal and Ritual Practice in
Manuscript Culture
11:30–12:00: Discussion chaired by Jake Dalton ( Berkeley )
12:00–1:30: Lunch Break
1:30–2:30 — Keynote Lecture
Shigehisa Kuriyama (Harvard)
The Buddhism of Western Medicine
2:30–2:45: Coffee Break
2:45–4:15 — Section 3: Illness, Pollution and Madness
2:45–3:15: Edward Drott ( Missouri )
The Meanings and Uses of Pollution in Late Heian Legends and Didactic Tales
3:15–3:45: Benedetta Lomi (Berkeley)
Healing Through the Six Syllables: Body and Medicine in the Rokujikyō-hō
3:45–4:15: James Robson (Harvard)
Monks, Monasteries and Mad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t
Monasteries and Mental Institutions in East Asia
4:15–4:45: Discussion, chaired by Regan Murphy ( Berkeley )
4:45–5:15: Plenary Discussion and Concluding Remarks
chaired by Benedetta Lomi
5:15: Reception
Please contact the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cjs@berkeley.edu, 510‑642‑3156) or Benedetta
Lomi (b.lomi@berkeley.edu)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ieas.berkeley.edu/cjs/events/2012.04.06w.html
版主: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的于賡哲教授提供的訊息,特此致謝。以上照片是他參與「中韓第四屆醫學史會議」的收穫與心得,轉貼供同道師友參考。(議程在第二、三張圖片,可以點下面「部落格相片」的「更多相片」,會比較清楚)
原訊息:2012年2月24-27日,中韓第四屆醫學史研討會在韓國清州市舉行,本次會議由韓國handok醫藥集團(http://www.handok.co.kr/)和韓國延世大學聯合舉辦,中韓日多所大學多名學者參加,會議議題附後。這裏順便說一下,與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相對應,中國的企業似乎很少有興趣舉辦歷史學會議,又不來錢關注又少,只有國外大企業才對文化有興趣,handok醫藥集團把醫藥博物館建在廠區核心地帶,還建立了專門基金,經常舉辦學術會議,為此還建有一座高規格賓館,所作所為都透著一種大氣和雍容,中國企業(包括最大的國企)與之相比更像是粗鄙的小財主。韓國handok醫藥集團是韓國一流藥企,歷史悠久,原在首爾,後來搬遷至現址,廠區景色優美,而且非常注重環境建設,1964年建成一座醫藥博物館,據說是世界上企業級醫藥博物館中規格很高的,擁有藏品一萬件。每年有超過萬人來參觀。現將博物館介紹如下(圖片如下):
完整介紹請參考http://his.snnu.edu.cn:8000/forums/t/17409.aspx?PageIndex=1(引用請著明原網頁)
版主:感謝曾小姐提供最新的議程資訊,敬請參考。
當我們同在異起:同志與精神醫療研討會
日期: 101年3月25日星期日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1樓第三講堂
台南市大學路1號成杏校區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STM )研究中心
淡江大學國科會性別與科技規劃推動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學務處心輔組
國立成功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協辦單位:台灣精神醫學會
9:00~9:30 開幕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王浩威醫師致詞
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分處 林志勝醫師致詞
淡江大學化學系國科會性別與科技規劃推動計畫主持人 吳嘉麗教授致詞
9:30~10:20 性平教育納入同志教育爭議始末
主持人: 林志勝醫師 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分處
發表人: 王儷靜副教授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
卓耕宇理事長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10:30~12:00 同志與精神醫療發展史
主持人:徐畢卿 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特聘教授
吳易叡 英國牛津大學衛康醫學史研究所博士 戰後台灣精神醫療史中的同志
王秀雲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STM中心副教授 美國精神醫療史中的同志
陳質采 署立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
兒童發展與性別認同
12:00~13:30 午餐
紀錄片「愛的希望,愛的福阿」放映 柯乃熒 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吳孟姿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社工
13:30~14:50 圓桌論壇: 近觀與瞭望─當同志踏入診療間後
主持人: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楊延光醫師
與談人: 同志諮詢熱線(YOYO、金金、大西瓜) 陽光酷兒中心(阿智、詠瓏、大麥)
15:00~16:00 圓桌論壇: 同性戀與宗教─基督徒精神醫療工作者的對話
主持人: 高雄阮綜合醫院家醫部主任 黃志中醫師
與談人: 林成國醫師 南光神經精神科醫院院長
吳易澄醫師 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吳台齡醫師 台齡身心診所院長
16:10~17:30 圓桌論壇: 內省與外行─當診療間裡的精神科醫師遇見同志時
主持人: 賴其萬教授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醫學教育講座教授/神經學主治醫師
與談人:王浩威醫師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楊添圍醫師 台灣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
陳質采醫師 署立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
衛漢庭醫師 台北榮總精神科醫師
*成大醫學院教師繼續教育6學分
*醫事人員繼續教育積分:本活動申請醫事相關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將依場次主
題內容申請醫師公會、護理、心理諮商人員、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積分,各場次
實際授予積分數及積分類別將依各公會核定為準。
報名網址:http://goo.gl/kOLRc
報名截止日期:101年3月16日星期五
聯絡人:成功大學 醫學、科技與社會(STM )研究中心 曾若璇小姐
連絡電話:06-2353535 ext 6662
籌備委員:
王秀雲、王浩威、王儷靜、李佳燕、吳易澄、吳易叡、卓耕宇、柯乃熒、黃志中、楊添圍
版主:David Bratt提供一場有關佛教醫療史的工作坊訊息
Healing
Texts, Healing Practices, Healing Bodies: A Workshop on Medicine and Buddhism
Conference/Symposium: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 April 6 – 7, 2012 every
day | 370 Dwinelle Hall
Sponsors: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CJS),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The prevention,
alleviation and cure of diseases or physical ills has been a central concern to
religious traditions across East Asia, as well as a major drive in the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ritual and devotional practices. These practices not only
coexisted with, but also integrated (if not complemented) medical ones. Figures
of healers, physicians and ritual specialist have at times competed and at time
overlapped; religious institutions have consolidated, supported and even
presided over the transmission of medical treatises and healing practices;
Buddhist monks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spread and circula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as well a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edical doctrines well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Against this context, the present workshop wishes to be a platform to discuss
the intersections of ritual and medical practices in Tibet, China and Japan
(with a broad focus on medieval/pre-modern periods), by addressing the
following points:
- How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the body, and its place in the universe, inform
the notion sickness, impurity, disease and their treatments as well.
- How fluid are concepts of health and disease?
- How discourses on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have been
constructed, represented, performed
In bringing together experts on Chinese, Japanese and Tibetan religions and
medicine, the workshop wishes to attempt a multi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of health, disease and body.
-----
This conference is made possible by the generous donation from the Shinnyo-en
Foundation.
Event Contact: cjs-events@berkeley.edu, 510-642-3156
http://events.berkeley.edu/index.php/calendar/sn/ieas.html?event_ID=53235&date= 2012-04-06 &filter=Secondary+Event+Type&filterse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National
History and Global History in the East Asian Context:
Newly
Attempts by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ebruary
24-25, 2012, Naha
Organizers
1)
Research Grant of Prof. IIJIMA by the Grant-in-Ai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y the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JSPS), Tokyo
2)
Environmental History Group,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3)
Environmental History Group,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4) Asian Society for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ASSHM), Tokyo
Program
February 24
13:00-13:10 Opening
Address: IIJIMA Wataru ( Aoyama Gakuin University ,
Tokyo )
Session
1 (13:15-14:45)
Chair:
LI Yushang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China )
13:15-13:45 LIN Zhenglu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fellow, Changhua)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Law in Colonial Taiwan”
13:45-14:15 Shen Jiashan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Taipei )
“The
study of Taiwan ’s
human vaccines system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14:15-14:45 ODA Toshika
(Waseda University, Tokyo)
“Missionary Medicine in Modern Korea :
Medicine,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4:45-15:15 Coffee
Break
Special
Lecture (15:15-16:45)
15:15-16:45
Chair: IIJIMA Wataru
Lecturer:
Prof. Christian Oberländer ( 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of Halle - Wittenberg , Halle )
“to be
arranged”
February 25
Session
2 (9:00-10:00)
Chair:
LIU Shiyung (Academia
Sinica, Taipei )
9:00-9:30 CHEN
Tzuchu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fellow, Changhua)
“Continuing with the Past and Opening up the Future:
Tseng-Wen Reservoi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 Taiwan”
9:30-10:00 WU Zhaozong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Changhua )
“Eight
Views of Taiwan Ballot in 1927 and its Amazing Result of 360
million votes”
10:00-10:30 Coffee
Break
Session
3 (10:30-11:30)
Chair:
ICHIKAWA Tomo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
10:30-11:00 Daniel
W.L. WONG (Waseda University, Tokyo)
“Goto-Shinpei
on Religion: Self-reflections in his later years”
11:00-11:30 Motomura
Ikue (Aoyama Gakuin University, Tokyo)
“Migrant
Workers from Okinawa to Colonial Taiwan : The Case Study of
Miyakojima”
11:30-13:00 Lunch
time
Session
4 (13:15-14:45)
Chair:
KU Yawen (Academia Sinica, Taipei )
13:15-13:45 TSUCHIYA
Yuko (Chuo University, Tokyo)
“Palace Physicians during the Ming and Joseon
Dynasties in the 17th century”
13:45-14:15 GU
Weifa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The
Epidemic History of Schistosomiasis in Yujiang
County , in Jiangxi Province”
14:15-14:45 CHE Qun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
“Research on Schistosomiasis Epidemic and
Schistosomiasis-related Population Decrease, a Case Study of Yuanjiang (沅江)
County, Hunan (湖南) Province”
15:00-16:00 General
Discussion (Chair: ICHIKAWA
Tomo)
16:00-16:10 Closing Address: LIU Shiyung (Academia
Sinica, Taipei)
February 26
10:00-16:00 Excursion
Destination:
Okinawa Prefectural Archives (沖縄県公文書館)
Okinawa Prefectural Peace Memorial Museum (沖縄県平和祈念資料館)
Venue: Naha:
沖縄県青年会館 (http://www.okiseikan.or.jp/new/page.php?7)
Language:
English
For
further details and question,
Please contact
IIJIMA Wataru (iijimaw@gmail.com) and ICHIKAWA
Tomo (t-ichikawa@sjtu.edu.cn)
http://history.sjtu.edu.cn/show.asp?id=191
當我們同在異起:同志與精神醫療研討會
日期: 101年3月25日星期日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第三講堂
台南市大學路1號成杏校區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學務處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 (STM ) 中心
淡江大學國科會性別與科技規劃推動計畫
協辦單位:台灣精神醫學會
9:00~9:30 開幕
精神科醫學會理事長 周煌智醫師致詞
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分處 林志勝醫師致詞
9:30~10:20 性平教育納入同志教育爭議始末
主持人: 林志勝醫師 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分處
發表人: 王儷靜教授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
卓耕宇理事長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10:30~12:00 同志與精神醫療發展史
主持人: 楊倍昌 成功大學醫學院 STM中心主任
吳易叡: 戰後台灣精神醫療史中的同志 英國牛津大學衛康醫學史研究所博士
王秀雲: 美國精神醫療史中的同志 成功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陳質采醫師:兒童發展與性別認同 署立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
12:00~13:00 午餐
13:00~14:20 圓桌論壇I:近觀與遼望:當同志踏入診療間後
主持人:成大醫院精神科主任 楊延光醫師
與談人:諮詢熱線(妖妖、金金) 陽光酷兒(阿智、詠瓏、大麥)
14:30~15:30 同性戀與宗教
主持人: 精神科醫學會理事長 周煌智醫師
與談人: 林成國醫師
南光神經精神科醫院院長
吳易澄醫師 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吳台齡醫師
台齡身心診所院長
15:40~17:00 圓桌論壇II:內省與外行:當診療間裡的精神科醫師遇見同志時
主持人: 賴其萬教授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醫學教育講座教授/神經學主治醫師
與談人: 王浩威醫師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楊添圍醫師 精神醫師學會理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
徐淑婷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
衛漢庭醫師 台北榮總精神科醫師
*成大醫學院教師繼續教育6學分
*醫事人員繼續教育積分:本活動申請醫事相關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將依場次主
題內容申請醫師公會、護理、心理諮商人員積分,各場次實際授予積分數及積
分類別將依各公會核定為準。
報名網址:建置中
報名截止日期:101年3月16日星期五
聯絡人:成功大學 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 (STM ) 中心 曾若璇小姐
連絡電話:06-2353535 ext 6662
email:tsengjh8@gmail.com
http://www2.tku.edu.tw/~tfstnet/index.php?node=activities&content_id=1672
版主:即將舉辦之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STS年會。
主辦單位: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中區技職校院區域教學教學資源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教學卓越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所
舉辦時間:2012年4月14日(六)與15日(日)
舉辦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
4月14日(六) |
|||
時 間 |
活 動 |
||
09:00~10:00 (共60min) |
報到(地點:人文大樓1館1F) 1. 年會與會人員報到 2. STS學會會員會費繳交及理監事投票劵領取 (投票到中午.提醒早點到) |
||
10:00~10:10 (共10min) |
開幕典禮(地點:人文大樓1館DH123教室) 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侯副校長春看致詞 2. 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林理事長崇熙致詞 |
||
10:10~10:45 (共35min) |
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頒獎典禮(地點:人文大樓DH123教室) 1. STM期刊 陳主編瑞麟致詞 10min 2. 「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頒獎典禮 5min 3. 「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發表 20min |
||
10:45-10:50 |
休息、移動 |
||
|
場地A DH123教室 |
場地B DH113教室 |
場地C DS120教室 |
10:50~12:10 (共80min) 15min*3篇 15min評論 20min綜討 |
A1 健康知識的建構 1. 江順楠:“健康不是用來討論的”:使用中的健康飲食知識初探 2. 鄭斐文:批判的肥胖研究、能量說(energy ratio)與身體政治 3. 林奕志:想像中的強壯與脆弱─臺灣棒球投手調度與保護觀念之演進 |
B1 設計與社會(一) 1. 鄭陸霖:What is "the Social" 2. 邱大昕:下個百年如何才能沒有障礙? 3. 翁注重:建立設計與社會的連結—從STS看設計研究 |
C1 醫療知識的身體治理 1. 沈佳姍:日治時期臺灣對人用疫苗感受的轉換~以1916-1920霍亂預防注射為核心 2. 簡羽君:實習醫師過勞之爭議研究 3. 許宏彬:發現過敏:戰後初期臺灣的過敏病診斷與治療 |
12:10~13:10 (共60min) |
午餐 (播放鹿野忠雄紀錄片) 13:10投票結束立即開票(人文大樓2館DS203) |
||
13:10~14:30 (共80min) 15min*3篇 15min評論 20min綜討 |
A2 科技知識的在地性 1. 顏彩妮:全盲夫妻家用科技的使用經驗與性別關係 2. 林靖修:供水系統、在地知識與地方社會:以當代陳有蘭溪流域的布農族社區的簡易自來水系統建置的民族志研究為例 3. 周湘雲:看見熱帶南國:日治時期椰子樹的種植與臺灣熱帶意象的形塑 |
B2 設計與社會(二) 1. 張志源:淡水鼻仔頭地區殼牌倉庫、水上機場、氣象測候所工業遺產保存再利用之論述 2. 黃書緯:設計一種夜生活:新加坡全球城市策略的空間營造與社會效應 3. 李士傑:急難回應行動中的軟體與行動者/使用者:以Sahana災難協調軟體系統為例 |
C2 科技公民的實踐 1. 陳恒安、陳佳欣、翁裕峰:公民參與環評 2. 林子倫、郭士筠、蕭新煌:In experts we trust? Public 3. 李明穎:科技公民的社會實驗:網路公眾參與環境運動的行動網路 |
14:30~15:00 (共30min) |
茶敘 |
||
15:00~16:40 (共100min) 15min*4篇 20min評論 20min綜討 |
A3 石化業的環境健康風險爭議:檢視台塑石化王國 1. 杜文苓、施佳良:環境影響評估中的「科學事實」建構:檢視台塑六輕健康風險評估爭議 2. 胡瑋元:中科三期環評爭議中的風險溝通─風險社會學的觀點 3. 邱花妹、蔡卉荀:環境影響評估中的「科學事實」建構:檢視台塑六輕健康風險評估爭議 4. 林宜平:從六輕到八輕:回顧臺灣石化業空氣污染的健康效應研究與政策 |
B3 安全與風險認知 1. 劉清耿:個人造業個人擔:臺灣汽車安全的認知與想像 2. 鐘培軒:環境安全的「安全化/反安全化」對話~以國光石化為例 3. 張瑜倩: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4. 林政佑、施琮仁:How Do Different Presentation |
C3 空間權力的STS論述 1. 周佳靜:物質.性別.家屋—臺灣現當代飲食散文中的廚務場域新詮 2. 易俊宏:空間權力、都會索驥:機車道路空間的科技與社會觀點分析 3. 洪朝貴:「我可能不會害你」-你身邊的道德無感數位內容員警 |
16:40-16:50 |
休息 |
||
16:50~17:30 |
STS學會會員大會、第三屆理監事當選名單公告(人文大樓DH123教室) |
||
18:00-20:00 |
新任理監事選舉新任理事長 |
※4月14日,共計29篇發表
4月15日 (日) |
||||||
時 間 |
活 動 |
|||||
08:30~09:30 (共30min) |
報到處(地點:人文大樓1館1F) 1. 年會與會人員報到 |
|||||
|
場地A DH123教室 |
場地B DH113教室 |
場地C DS120教室 |
|||
09:30~10:50 (共80min) 15min*3篇 15min評論 20min綜討 |
A4 技術的社會生成 1. 陳政宏:臺灣遊艇業早期的技術擴散 2. 賴曉黎:資通科技的工具面向─從科技決定論談起 3. 林孟琪:叫我第一名?奈米標章的產官學分析 |
B4 復原、流離、遷徙裏「家」科技觀與地方災變志 1. 胡正恒:評價歷史災變的部落復原意識:從達悟語地名隱喻談起 2. 高婉如:移動的家園:南投縣神木村遷村的民族志研究 3. 林怡資: 誰要 |
版主:特此感 謝張澔 教授和周維強研究員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合會科學史組
中華民國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
義守大學國際會議廳 十一月十日 (星期四) |
|
08:20-09:00 |
報到 |
09:00-09:10 |
開幕 |
09:10-09:20 |
義守大學洪萬隆校長致詞 |
專題演講 |
|
09:20-10:20 |
洪萬生(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 從李善蘭(1811-1882)研究看中算史學展望:紀念李善蘭200週年誕辰 |
10:20-10:40 |
茶敘 |
【1-1場】主題:天文學史 議程主持人:胡化凱 |
|
10:40-11:40 |
徐鳳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考古發現與中國天文學早期發展研究:一些新思路 陳 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望遠鏡及其對17-18世紀中國人宇宙觀的影響:以《璿璣遺述》為例 周維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 北京古觀象臺天文儀器被劫璧還記 |
11:40-13:30 |
午餐 |
【1-2場】主題:數學史與物理學史 議程主持人:李國偉 |
|
13:30-14:30 |
城地茂(日本國立大阪教育大學教授) 劉伯雯(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教授) 日本算盤製作技術的保存 劉昭民(本會委員、中華科技史學會理事) 臺灣日據時代(1895-1945)電力工程之發展 尹曉冬(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中央大學物理系的教授們 |
14:30-14:50 |
茶敘 |
【1-3場】主題:醫學史 議程主持人:徐鳳先 |
|
14:50-15:50 |
韓 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宋代官方對針灸的規範化管理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皮國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學系 博士生) 中醫文獻與學術轉型—以熱病醫籍為中心的考察(1912-1949) 魏嘉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學系 博士生) 國民政府與傳統中醫存廢論爭之探討 |
15:50-16:10 |
休息 |
【1-4場】主題:科學思想與科學教育 議程主持人:張耀祖 |
|
16:10-17:30 |
胡化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論先秦諸子的工匠技術管理思想 任玉鳳(內蒙 古大學 教授) 地方性知識觀念對科學技術史研究的影響 陳正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趙金祁 教授的生命史:釐清生平經歷如何影響其科教哲學 李 昂(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誰來為公共數據庫買單?BIND數據庫的興衰 |
17:30-19:30 |
晚宴 |
義守大學國際會議廳 十一月十一日 (星期五) |
|
【2-1場】主題:技術史 議程主持人:任玉鳳 |
|
09:10-10:30 |
關曉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傳統水輪之考察 林聰益(南台科技大學機械系副教授) 顏鴻森(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 程學系 教授) 林彣峰(南台科技大學機械系博士生) 蘇頌水輪秤漏裝置與近代鐘錶擒縱調速器之比較研究 劉益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從創意產業的發展看傳統工藝的復興 陳 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生) 中世紀阿拉伯技術史概覽 |
10:30-10:50 |
茶敘 |
【2-2場】主題:生物學史與地質學史 議程主持人:林聰益 |
|
10:50-12:10 |
賴伯琦(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邁爾(Ernst Mayr) 在物種概念史中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李學勇(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系退休教授) 達爾文「進化論」使人信服的原因 沈建東(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助理研究員) 山海圖像:十七、八世紀朝鮮天下圖初探 林明聖(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與生物資源學系) 臺灣歷史海嘯資料考證 |
12:10-13:30 |
午餐 |
【2-3場】主題:化學史 議程主持人:關曉武 |
|
13:30-14:10 |
張 澔(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化學闡原─發現其原本 鄭康妮(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碩士生) 中央陶瓷試驗場與《中央陶瓷試驗場工作報告》初步研究 |
14:10-14:30 |
茶敘 |
【2-4場】主題:軍事技術史I:戰船 議程主持人:曾琪淑 |
|
14:30-15:10 |
李其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明清戰船樣式的改變 黃宇暘(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薄甲反不如無甲:清季外購巡洋艦的防禦設計論爭 |
【2-5場】主題:軍事技術史II:火砲 議程主持人:張澔 |
|
15:10-16:10 |
鄭巍巍(日本同志社大學 Institute of Global Studies) 洪武十年大砲淺析:兼析明代的火炮技術及其制度 鄭 誠(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生) 明末五種西法火攻著作之關係 孫 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晚清火炮仿製技術的演變 |
16:10-17:00 |
座談會及閉幕 |
17:30-19:30 |
晚宴 |
賦歸 |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會議室,9月18日(周日)
9:30-9:45 歡迎與開場
9:45-10:30 解讀的方式:路徑與綜述
胡穎翀(中醫科學院中醫文獻研究所) 中古醫方研究的路徑與目的
陳 昊(中國人民大學) 中古醫方:書籍史和閲讀史的路徑
論文發表 主持人:胡穎翀
10:40-12:20 中古醫方與書籍的物質性
范家偉(香港城市大學) 北宋監本醫書與習醫方式初論
評議人:史睿 (北京大學)
左婭 (喬治亞大學)
陳明(北京大學) 書寫與屬性:再論大谷文書中的醫學殘片
評議人:胡穎翀
12:30-13:30 午餐
13:40-14:30 中古醫方與信仰
Catherine Despeux(INALCO) Animal Excrements Based Recipes in Medieval China :Foreign and Religious Influences
評議人:陳明
14:40-16:30 中古醫方與疾病史
肖 榮(深圳大學) 中古時期腳氣學術的發展歷程:從張仲景到吳昇
評議人:范家偉
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傳抄整理還是意欲創新——魏晉時“傷寒”的方書脈絡與疾病觀
評議人:肖 榮
16:40-17:50 圓桌討論:重讀方書:中古醫史的再出發 主持人:陳昊
王淑民(中醫科學院中醫文獻研究所)
Catherine Despeux
范家偉
18:00 晚餐
每位發表人發表論文的時間是20-25分鐘,每位評議人的評議時間是10-15分鐘,之後開放聽衆提問,最後每位發言人有10分鐘時間回應評議人和聽衆提出的問題。
台灣百年醫學與護理人物傳記學術研討會
活動簡章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建會、行政院教育部、行政院衛生署。
※主辦單位:台灣醫學史學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
一、活動主旨
台灣現代醫療的歷史,自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傳教士,如南部的 馬雅各 醫師、中部的蘭大 衛 醫師以及北部的馬偕牧師等人,先後藉由醫療傳教的門道,建立醫館與醫院,將西方醫療帶入台灣以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一百多年中,台灣自身的歷史,也歷經了清治、日治、國府治台等幾個不同政權的統治時期,從歷史時間縱向的發展與醫療史恆亙數個不同政權與歷史時空的橫向發展,交會出台灣醫遼史的多樣而豐富的樣貌,使得台灣成為少數華人世界中,兼具中醫、西醫與各種原始民俗療法,皆能並存共榮的地區,綻放出美麗的醫療花朵,在世界醫療史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世界醫療史,台灣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在台灣醫療史的發展歷程中,有許多為這塊土地付出畢生心力、努力奉獻熱情與專長的醫療界人物,他們有的是醫師,有的是護理人員,有的是助產士,有的是醫學技術人員,或者其他醫療專長者,因為有他們的付出與貢獻,台灣的醫療技術與水平,才能在世界醫界佔有一席之地,醫界也才能贏得台灣社會人心的信任與支持。
比較可惜的是,在台灣的醫界文化裡,向來對於醫療史研究或醫療相關史料的收集工作,做得相當有限,醫療人物的傳記和資料存留,亦復如此。多數醫界人數多忙於每天的醫療工作,鮮有時間紀錄自己的人生軌跡,以致許多精彩的醫療人物故事,往往隨著人的往生而隨之湮滅於塵土之中,沒能為後世帶來更多的楷模與啟發,殊為可惜。
事實上,良好醫療人物傳記,不僅僅是為傳記人物講故事而已,因為有著那樣令人敬佩的人物典範,無形中可以讓醫護人員認識醫護專業的尊嚴與價值,增加醫護人員認知醫護發展與社會文明間的互動,提升醫療保健倫理與人文精神的層次,更可以使醫護教育融入久遠的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洪流,讓醫護人員成為繼往開來傳承醫護理優良傳統、發揮關懷社會的優秀專業人員。
任何一個民族長期發展下來,都會累積自己的歷史及人物,這中間有許多令人動容的事蹟和故事,透過這些人的事蹟和故事,後人得以緬懷並獲得激勵,產生追隨前人的動力,甚而學習前人的智慧、勇氣、愛心和毅力。這也是醫療人物傳記的可貴之處。過去我們閱讀西醫如史懷哲的傳記,讓許多年輕學子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學習精神,成為醫界的一股清流,至今不墜,這就是傳記的潛在力量。
最近這幾年來,台灣的醫界、文化界與學術界,也開始注意到保存自身醫療人物或醫療機構傳記的重要性,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問世,開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訴說我們自己的醫療故事。可惜這些作品多半零落出版,還沒有能夠形成一種影響社會的巨大力量。有鑑於此,此次研討會將安排進行相關研究的人士,前來講述在台灣醫療史中,對台灣這塊土地和人民付出重大貢獻的醫護人物,透過此次盛會,讓寫過醫療人物傳記的作者們,可以齊聚一堂,共同討論彼此作引的得失,讓與會者知道,我們也有屬於台灣人自己的醫療人物故事,要師法前輩,不一定要遠赴異地,在台灣社會的許多角落裡,就有很多可供學習的醫療典範人物。希望能為台灣醫護人物傳記的寫作與研究,播下種子,將來開出更多更美的花朵,也讓與會者藉由研討會的啟發,體認到醫界先輩的努力與奉獻事蹟,進一步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典範,繼續發揚醫護人員對病人與社會的奉獻之心。
※參與對象:對台灣醫學、護理人物研究或對醫護歷史有興趣者。
※活動報名:請上網填表http://www.myregie.tw/registration!page.htm?id=961。
※活動時間:2011年9月17日(星期六),AM9:00-PM5:00。
※活動地點:台大醫學院301講堂(台北市仁愛路一段一號)。
※教育積分:繼續教育積分 包括西 醫師、護理師及護士正申請中。。
※活動費用:全程免費,限額150名,額滿為止。活動包含午餐、茶點、研習手冊。
※聯絡人: 陸銘澤 先生,手機0919105632。
二、活動議程:
2011台灣百年醫學護理人物傳記學術研討會 議程表
時間:2011年9月17日(星期六) 地點:台大醫學院301講堂
地點 時間 |
台灣大學醫學院 |
|
08:30-09:00 |
報到 |
|
09:00-09:10 |
開幕式:主持人/ 陳順勝理事長 |
|
09:10-10:30 |
Keynote Speech 1: 歷史軌跡的重現─日治台灣公衛醫療紀實 主講人:張秀蓉教授 |
|
10:30-10:40 |
Coffee Break |
|
10:40-12:00 |
Keynote Speech 2: 護理人物傳記(暫定) 主講人:鍾信心教授 |
|
12:00-13:30 |
午餐(台灣醫學史學會會員大會) |
|
地點 時間 |
場地1 |
場地2 |
13:30-14:00
|
專題討論(醫學組) 主持人:林衡哲 報告人:蔡篤堅 主題:醫學傳記概念的演變與專業意涵 |
專題討論(護理組) 主持人:張李淑女教授(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學系) 報告人:周照芳 主題: 護理人物對護理精神的發揚 |
14:00-14:20 |
回應人:范燕秋 |
回應人:蔡淑鳳 |
14:20-14:30 |
與會者發問與討論 |
與會者發問與討論 |
14:30-14:40 |
Coffee Break |
Coffee Break |
14:40-15:10 |
報告人:曾秋美 主題:杜聰明的醫學貢獻(暫定) |
報告人:郭素珍 主題:由口述歷史見證臺灣婦女的生產照護 |
15:10-15:30 |
回應人:鄭志敏 |
回應人: 周傳姜 教授(長榮大學 護理系) |
15:30-15:40 |
與會者發問與討論 |
與會者發問與討論 |
15:40-16:00 |
綜合討論與閉幕式 陳永興 院長 |
|
16:00-17:00 |
參觀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
三、預期效益:
1.透過對醫療暨護理人文的瞭解,知道先人所做過的事蹟及努力,增進相關人士在醫療道德及倫理的實踐。
2.此次研討會預計邀請的師資皆具醫護人文背景,且為人表率,將這些人士齊聚是難得的機會,可感受其深切的人格魅力,而所提出之報告論文亦將成為推動醫護人文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