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史視野下中國的生命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天津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會議議程(暫訂)
一、2012年7月25日上午
開幕式(8:00~8:15)
第一場:醫療史的日常生活視野(8:15~9:10)
主持人:鄭金生 評論人:劉士永
- 馮爾康 生命尊嚴和醫療觀念三題
- 蔣竹山 日常生活史視野下的中國醫療史研究再探
- 余新忠 回到人間 聚焦健康
——中國醫療社會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研究的融通芻議
合影和休息(9:10~9:40)
第二場:防疫實踐中的衛生、政治與日常生活(9:40~11:50)
主持人:Hinrichs, TJ 評論人:皮國立 方小平
- 許光秋 近代廣州的健康與衛生運動(1835-1935)
- 李玉尚 太平天國戰後蘇浙皖交界地區的移民與血吸蟲病——以長興、宜興和廣德為中心
- 路彩霞 溽暑下的衛生尋求——以近代漢口清涼飲料管理和消費為主的考察
- 胡勇 “衛生”的教化、啟蒙與營銷——民國時期的衛生展覽會研究
- 劉士永 戰爭與衛生——林可勝的戰時衛生勤務事業及其戰後衝擊
- 杜麗紅 滅蠅之戰——近代北京疾病預防知識的傳播
- 辛圭煥 日據時期北京的衛生改革與糞夫的日常生活(1937-1945)
- 王勝 疫情也躍進:1958-1965年傷寒流行視閾下的國家與鄉村社會
午餐(12:00~13:00)
二、2012年7月25日下午
第三場:日常生活中的保健與生命意識(2:00~3:50)
主持人:金仕起 評論人:陳昊 張淑卿
- 胡穎翀 宋代服食之風的轉變
- 朱建平 中國歷史上日常生活中的養生法——以明代《遵生八箋》為例
- 陳秀芬 明清時期民間療法與保健手冊:關於按摩與推拿
- 張笑川 《慎宜軒日記》所見清末士人的心性修養與健康維護
- 朱小田 生物屬性與女性角色:以陳望道的女權觀為中心
- 甄橙 從“王貝事件”看醫學組織在維護生命與健康中的作用
休息(3:50~4:10)
第四場:知識世界中的醫療認知與日常生活(4:10~6:00)
主持人:朱建平 評論人:陳明 于賡哲
- Hinrichs, TJ 宋代探訪病友之習俗
- 鄭金生 談古代民間抄本醫書中的墮胎現象與方法
- 陳昊 書寫的權力與生活的世界——唐代士人筆下醫者之諸面相
- 張海鵬 宋代士人對醫方的認識
- 肖榮 《內經》的數理系統及其醫史前景
- 紀征瀚 幾度輝煌——刮痧療法興衰錄
三、2012年7月26日上午
第五場:中外醫學交流中的社會心態、認知和生活(8:00~9:50)
主持人:許光秋 評論人:梁其姿 李玉尚
- 陳明 “醫藥反求之於東夷”—— 朝天使與燕行使旅程中的醫事交往
- 戶部健 近代中國鼠疫流行與中醫界——二十世紀初期天津鼠疫騷亂的背景、
- 皮國立 菌在氣中——民國時期中醫對西方細菌論的吸收、排拒與彙通
- 林政憲 從病名到病理:論惲鐵樵的中西醫彙通之路
- 馬金生 中西醫之爭與民國時期的西醫訴訟案
- 羅婉嫻 西藥在中國的傳播——以《良友畫報》(1926-1945年) 的醫藥廣告作研究個案
休息(9:50~10:10)
第六場:醫患關係與近代醫療方式的演進(2:00~3:50)
主持人:張志斌 評論人:朱小田 甄橙
- 于賡哲 “復原”與“回答”——中國中古醫患關係衍論
- 張華 清末民初的體格檢查論的興起及其實踐
- 趙婧 近代上海的分娩衛生——以分娩醫療化為中心
- 俞蓮實 20世紀30年代北平婦嬰保健會與其避孕醫療服務
- 方小平 從家到醫院——赤腳醫生時代的鄉村求醫行為與醫療體系演變
- 許三春 一根針、一把草:赤腳醫生的醫療方式考察
午餐(12:00~13:00)
四、2012年7月26日下午
第七場:日常生活中的疾病認知與體驗(2:00~4:05)
主持人:陳秀芬 評論人:肖榮 蔣竹山
- 金仕起 晚周秦漢的「癃」
- 張志斌 古代“夾陰傷寒”病名的由來與危害
- 鄭洪 瘴地難為老:“瘴氣”觀念下的嶺南古代生活
- 陳韻如 熏、蒸、溝渠、土地——宋代官員對都市疾疫成因的理解
- 張瑞 晚清日記中的疾病應對與體驗
- 佳宏偉 十九世紀後期東南港埠的疾病與醫療社會——基於《海關醫報》的分析
- 張淑卿 複健、輔具與臺灣小兒麻痹病患生活經驗(1950s—70s)
休息(4:05~4:25)
(二)圓桌會議與閉幕式(4:25~5:30)
主持人:常建華
引言人:馮爾康 鄭金生 鄭洪 胡大年 戶部健 辛圭煥 梁其姿
閉幕詞:余新忠
http://blog.sina.com.tw/ginseng/article.php?pbgid=66120&entryid=631043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