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談話隨筆


    那天與大象見面吃個便飯,得其致贈:林政憲、蘇奕彰,〈余雲岫之中醫學術研究述評〉,《台灣中醫醫學雜誌》10.1(2011.03),頁37-43一篇,特此致謝。大象是我在讀博一時認識的中醫,轉眼間,他的第一個孩子也將出世,太恭喜他了。當初曾麻煩他幫我印了許多民國醫史的資料,這個恩情我還記得,他還幫我孩子介紹一位西醫,因為我孩子的心臟病必須中西合璧,某種程度可以視為是我自己亂搞,當中的甘苦談在《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的序言有談到。我孩子的病,真是一次中西醫大結合的例子啊。他平常在臺中看診,目前就讀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師從蘇奕彰教授進行博士論文之撰寫。他欲將目光著眼於民國時期的中西醫匯通歷史,希望能從較多的內史分析,來看當時中醫的轉變。當然,他也對臺灣1949年後的中西醫結合的歷史很有興趣,有在蒐集一些資料。上次和豐隆聊天,這次也和大象說,希望他們能好好訪談幾個老中醫,這樣台灣中醫史就更具雛形了。大象和我聊到中部研究醫史的狀況,說到蘇教授非常支持醫經醫史的研究,我聽了非常高興且振奮。我也和大象聊起醫史讀書會的事情,大象說他們中部由蘇教授帶領,已經有類似功能的組織,也有大約5位左右的研究生再這塊領域開拓,我聽了後更加高興,因為這樣經驗可以互相交流,在舉辦會議、讀書會形式、辦刊物等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經驗可供參考。他也和我談了許多臨床的故事,還有台灣科學中藥的問題,還有一些醫界的計畫,包括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將要歸衛生署管轄,所將導致的弊病等等。這些訊息讓我對臺灣中醫藥的發展有更深的認識,當然,其中是憂大於喜的。


    在臨床之外,醫者非常需要醫史或醫學人文的滋養,這也是大象跟我說他在臨床上看到許多生老病死後的體會,醫師也是人,有時要適度跳出醫療場域之外,你不能用機器的眼光來一直看待一個人的工作,是以培養人文素養真不是一句空話。我更希望能有一些研究歷史系的朋友加入,13日時,我至台中先和一位歷史系的學長聊到這個事情,他有辦讀書會的經驗,和我談到了許多申請經費、和實際執行上的甘苦談。很謝謝大家給了各方面的意見,我會好好思考計畫的,但願有一天真能成功。


 


                                           寫於201107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