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生理學在中國(1851-1926)
作者:袁媛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內容簡介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生理學方面的知識,基本上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這個移植過程,毫無疑問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個部分,也是我國近代生理學史、醫學史,乃至科學史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一直以來,這一段歷史很少有人問津,至今還沒有人進行過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書力圖還原生理學早期在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探討國人對生理學的接受過程。
本書所關注的是醫學的基礎學科——生理學早期在我國的傳播歷史。1851年,來華醫學傳教士合信在行醫之余,編撰了《全體新論》一書,向中國人首次介紹了西方的近代生理學。自此,生理學在我國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發展過程。經過各方人士多年的努力,1926年,在協和醫科大學內,成立了中國生理學會。這也標志著西方的近代生理學在我國正式建立了起來。這一段歷史,既包含了當時西方的醫學傳教土們在行醫之余進行基礎學科傳播的努力,也包含了國人從初識西洋生理到徹底接受的過程,更特別的是,它反映了近代中西醫在學理上的爭論與沖突,耐人尋味。
作者:
袁媛,女,1976年生。1997年畢業于湖北大學生物系生物工程專業。2003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科學哲學碩士學位。2007年于上海交通大學獲科學 史 博士學位。後在東華大學任教至今。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醫學史。已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各類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序
寫在前面
引言
一、選題的意義和研究的角度
二、學術史回顧
三、身體、靈魂和天主︰明末清初來華的西方生理學
四、嘗試融合與懷疑排斥︰當士大夫遇上蓋倫
五、15世紀到19世紀初的西方生理學
第一章 從《全體新論》到《體功學》︰精英層的交流與傳播
第一節 早期的“醫學傳教”
第二節 值得紀念的開拓者︰早期編譯生理學著作的醫學傳教士們
第三節 甲年之前的生理學著作
一、《全體新論》︰開山之作
二、《,省身指掌》︰教科書的範例
三、《身理啟蒙》︰生理學普及的先鋒
四、甲午之前生理學著作的特點
第四節 20世紀的生理學著作
一、《體功學》︰走向成熟的過渡
二、來自日本的《生理學》
第五節 我國早期生理學著作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一、我國早期生理學著作的發展歷程
二、實驗傳統的開闢
三、歐關、日本的著作影響之比較
四、早期生理學著作的影響
第二章 報刊︰走向大眾
第一節 實踐先行,理論滯後︰傳教士的嘗試
一、專業領域的交流︰《博醫會報》
二、初級生理學知識的普及︰《格致匯編》與《格致益聞匯報》
第二節 精英們的努力
一、從西醫到中醫︰《中華醫學雜志》、《醫學世界》和《中西醫學報》
二、從知識分子到大眾︰《廣益叢報》、《中國白話報》和《科學》
三、間接的影響︰出版于日本的報刊
第三節 大眾身體觀念的變革︰報刊的力量
第三章 專業建立的基石︰生理學人才的培養
第一節 早期的人才培養
第二節 南湘雅,北協和︰早期的教會醫學校
一、北京協和醫科大學
二、廣州夏葛女子醫學校
三、濟南協和醫學院
四、湖南湘雅醫學院
五、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六、華西醫科大學
七、教科書的煩惱
第三節 從京師同文館到軍醫學校
一、京師同文館︰初次講授
二、京師大學堂醫學館
三、軍醫學校
第四節 正式教育之發端︰天津總督醫學校
一、學校的成立︰中西合作
二、辦學︰優勢與困境共存
三、學校的地位和影響
第五節 從小學到中學︰生理學知識的普及教育
第六節 漂洋過海︰留學生教育
一、歐美留學生
二、留日學生
第七節 生理學建立的基石︰早期我國生理學人才培養的特點和作用
一、早期我國本土生理學教育的特點
二、早期我國留學生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 是中國生理,抑是外國生理
第一節 中醫生理
一、近代以前的中醫生理學
二、王清任︰《醫林改錯》
第二節 當中醫生理遇上西醫生理
一、初臨威脅︰中學為本——早期中醫對西方生理學的態度
二、正式踫撞︰甲午以後中醫對西方生理學的態度
第三節 近代中醫教育對生理學的接納和吸收
一、近代以前的中醫教育
二、近代的中醫教育概況
三、近代中醫學校中的生理學教育
第五章 我國早期生理學名詞的翻譯及演變
第一節 早期生理學名詞的翻譯
第二節 生理學名詞的統一工作
一、博醫會關于生理學名詞的討論
二、醫學名詞審查會和科學名詞審查會對生理學名詞的統一
第三節 我國早期生理學名詞的演變
結語
一、近代生理學在我國的建立過程
二、日本和英美的影響之比較
三、我國早期生理學名詞的翻譯和演變
四、後繼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69574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