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在大陸就已知道,但回來才能貼到部落格,網管實在嚴啊。
醫書文化與身體經驗之間的身份認同:「探索中國醫學史基本問題的新路徑」國際研討會議程
會議時間:2010年11月20-22 日
會議地點: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主辦方: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11月20日 星期六
9:00-3:00 會議發言人和評議人報到
2:30-3:30 註冊的旁聽者報到
3:30-4:30 開幕
3:30-4:00 致辭 榮新江 (北京大學)
4:00-4:30 導論 陳昊 (北京大學) 左婭 (普林斯頓大學)
4:00-6:00 Panel 1 Framing Madness: Location and Dialogue
James Robson (哈佛大學): Monasteries and Madness: Evidence on the Place of Mental Illnes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Buddhism
Fabien Simonis (普林斯頓大學): “‘You must rely on that chatty three-inch tongue’: dialogical identities in two nineteenth-century physicians’ encounters with mad patients”
評議人: 陳秀芬 (臺灣政治大學)
6:30 歡迎晚宴
11月21日 星期日
9:30-12:00 Panel 2 讀寫之間的「醫者之意」——宋代的醫學身份認同
T J Hinrichs (康奈爾): The Ru-ness and Yi-ness of Zhang Gao
Zuo Ya (普林斯頓大學): Paper Title TBD
李淑慧 (北京大學):《「夫為醫者,在讀醫書耳」——宋人尚讀醫書風氣的形成》
評議人:待定
1:30-5:00 Panel 3: 醫者的世界(一)——醫理與醫書
肖榮 (深圳大學) 《命門學説淵源考論》
陳明 (北京大學):《結構、傳遞與選擇:中古時期的域外醫學知識及其文本》
胡穎翀(中醫科學院):《對宋以前醫方的另一種理解——以淋病方為例》
評議人: 余新忠 (南開大學)
茶點時間 : 3:20-3:40
11月22日 星期一
9:00-12:00 Panel 4: 醫者的世界(二)——制度、行政與個人選擇
陳昊 (北京大學):《家國之間——南北朝末期到唐代初期醫術世家的嬗變與身份認同》
程錦:唐代地方醫療的行政運行及其中的政務關係
Sare Aricanli (普林斯頓大學) Identity of a Medical Figure: Self-fashioning and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評議人: 金仕起 (臺灣政治大學)
12:00-1:30 午餐
2:00-4:00 圓桌會議:唐宋抑或明清:變化時代與醫學身份
參與者: 余新忠、金仕起、TBD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