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兒童教育心理學:從「兒童學」到「兒童心理衛生學」


Socializing Children in Republican China :


From “Child Study” to “Child Mental Hygiene”


 


 Margaret Tillman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歷 史系 博士候選人
文史研究院訪問學者


 


時間:2010428日 (週三) 15001700


地點:復旦大學光華樓西主樓2801報告廳


主持:史明(Nicola Spakowski) 德國不來梅·雅各大學人文科學系教授、


         復旦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


 


 


報告人簡介


 


      田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是清朝到民國的中國史、歐美文化史中的兒童問題等,曾發表論文《魯迅與木刻運動》,目前專注于近現代中國兒童史的研究。


 


報告簡介


 


      兒童的社會教育體現了社會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報告人希望從這一角度,分析民國時期的幼稚教育制度和兒童教育學的內涵。辛亥革命以後,教育專家開始注重「兒童心理原則」,並希望用「科學方法」來影響兒童的家庭教育。幼稚園機構興起以後,兒童的教育從家長的私事逐漸變成由教育專家和學校決定的公事。儘管兩個概念很接近,但「兒童心理衛生學」因為更適合當時新生活運動,於是逐漸取代「兒童學」,成為這一領域的主流概念。


 


參考連結:http://www.iahs.fudan.edu.cn/NewsShow.asp?ID=332


轉貼自:http://www.dhist.ndhu.edu.tw/~nchw/app/news.php?Sn=6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皮 的頭像
    老皮

    歷史學X醫療史新時代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