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轉貼這篇新聞並不奇怪,為什麼要關心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改革?我著眼的並非藍綠或中國、臺灣之爭,而是經過大家這段時間的吵吵鬧鬧,終於定案——高三的歷史專題消失了,而原來的醫療史專題,也宣告終結,以後高中課本也沒有醫療史了。也許,對高中老師來說,是一種輕鬆與解脫?但是對在台灣發展興盛的醫療、身體、性別、科技等歷史的成果而言,則是一項沈痛的打擊。說要國際化,就加重世界史的比例,有無仔細評估?基本上在台灣研究世界史的人,根本少之又少,國內研究世界史的一手資料不足,大環境也不好,我看還不如醫療史學者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吧。外國人會看我們做的醫療史,卻未必會看我們做的世界史,這很現實,你去做他們的歷史,他們不承認也不欣賞,只有我們一直在喊國際化,本土的世界史論述仍只有雛形而已(大學上世界史,幾乎都看外國著作,屬於自己本土史學家寫的專書,真是少之又少,甚至十幾年後了還在看那些老的教科書),妄自把有研究成果的專題廢除,已失歷史研究與討論之深意,又把研究上根本不上軌道的世界史加多兩倍,真是本末到置。版主贊成的是保存一學期專題,即便醫療史篇幅縮減一些也無妨、一學期世界文化史,這樣較平均,也較合理。
轉貼:高中歷史課綱 中國史加半學期
〔記者曾韋禎、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高中歷史科課綱修訂專案小組昨天第一次召開會議,原則上會將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維持丙案的一比一.五比一.五,也就是中國史加半學期,由現在的高一下學期開始上,直到高二上學期的前半。
台灣、中國、世界史 1比1.5比1.5
由於本報獨家報導,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質疑,九八課綱的中國史比例有可能倍增,讓世界史減半,台灣史還可能成為兩岸友好關係史,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昨天舉行的第一次歷史科課綱修訂會議,備受外界關注,但教育部要求課綱委員不可對外透露會議內容。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昨天會議由委員自行召開,教育部尊重專業,但希望小組在六月底前能提出修訂草案,以利後續公聽會等程序進行。
據透露,三小時的會議確定高一、高二的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比例,維持丙案的一比一.五比一.五;至於高三選修部分,原先規劃一學期世界文化史、一學期歷史專題,改為兩學期都教授世界文化史。
記者詢問力主中國史增為兩小時的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對修訂方向是否會感到失望。王曉波表示,教育部嚴禁對外透露會議內容。
學者:社會關注 保守派不敢亂來
政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則表示,新的課綱小組第一次討論就出現這樣的結果,證明歷史教育需要社會力的強烈關注,保守派才不致為所欲為。目前台灣史沒有減少,中國史增加半學期,世界史在高三的選修多了一學期,這樣的比例,還可以接受。
轉引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8/today-life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