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即將舉辦之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STS年會。
主辦單位: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中區技職校院區域教學教學資源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教學卓越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所
舉辦時間:2012年4月14日(六)與15日(日)
舉辦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
4月14日(六) | |||
時 間 | 活 動 | ||
09:00~10:00 (共60min) | 報到(地點:人文大樓1館1F) 1. 年會與會人員報到 2. STS學會會員會費繳交及理監事投票劵領取 (投票到中午.提醒早點到) | ||
10:00~10:10 (共10min) | 開幕典禮(地點:人文大樓1館DH123教室) 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侯副校長春看致詞 2. 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林理事長崇熙致詞 | ||
10:10~10:45 (共35min) | 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頒獎典禮(地點:人文大樓DH123教室) 1. STM期刊 陳主編瑞麟致詞 10min 2. 「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頒獎典禮 5min 3. 「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發表 20min | ||
10:45-10:50 | 休息、移動 | ||
| 場地A DH123教室 | 場地B DH113教室 | 場地C DS120教室 |
10:50~12:10 (共80min) 15min*3篇 15min評論 20min綜討 | A1 健康知識的建構 1. 江順楠:“健康不是用來討論的”:使用中的健康飲食知識初探 2. 鄭斐文:批判的肥胖研究、能量說(energy ratio)與身體政治 3. 林奕志:想像中的強壯與脆弱─臺灣棒球投手調度與保護觀念之演進 | B1 設計與社會(一) 1. 鄭陸霖:What is "the Social" 2. 邱大昕:下個百年如何才能沒有障礙? 3. 翁注重:建立設計與社會的連結—從STS看設計研究 | C1 醫療知識的身體治理 1. 沈佳姍:日治時期臺灣對人用疫苗感受的轉換~以1916-1920霍亂預防注射為核心 2. 簡羽君:實習醫師過勞之爭議研究 3. 許宏彬:發現過敏:戰後初期臺灣的過敏病診斷與治療 |
12:10~13:10 (共60min) | 午餐 (播放鹿野忠雄紀錄片) 13:10投票結束立即開票(人文大樓2館DS203) | ||
13:10~14:30 (共80min) 15min*3篇 15min評論 20min綜討 | A2 科技知識的在地性 1. 顏彩妮:全盲夫妻家用科技的使用經驗與性別關係 2. 林靖修:供水系統、在地知識與地方社會:以當代陳有蘭溪流域的布農族社區的簡易自來水系統建置的民族志研究為例 3. 周湘雲:看見熱帶南國:日治時期椰子樹的種植與臺灣熱帶意象的形塑 | B2 設計與社會(二) 1. 張志源:淡水鼻仔頭地區殼牌倉庫、水上機場、氣象測候所工業遺產保存再利用之論述 2. 黃書緯:設計一種夜生活:新加坡全球城市策略的空間營造與社會效應 3. 李士傑:急難回應行動中的軟體與行動者/使用者:以Sahana災難協調軟體系統為例 | C2 科技公民的實踐 1. 陳恒安、陳佳欣、翁裕峰:公民參與環評 2. 林子倫、郭士筠、蕭新煌:In experts we trust? Public 3. 李明穎:科技公民的社會實驗:網路公眾參與環境運動的行動網路 |
14:30~15:00 (共30min) | 茶敘 | ||
15:00~16:40 (共100min) 15min*4篇 20min評論 20min綜討 | A3 石化業的環境健康風險爭議:檢視台塑石化王國 1. 杜文苓、施佳良:環境影響評估中的「科學事實」建構:檢視台塑六輕健康風險評估爭議 2. 胡瑋元:中科三期環評爭議中的風險溝通─風險社會學的觀點 3. 邱花妹、蔡卉荀:環境影響評估中的「科學事實」建構:檢視台塑六輕健康風險評估爭議 4. 林宜平:從六輕到八輕:回顧臺灣石化業空氣污染的健康效應研究與政策 | B3 安全與風險認知 1. 劉清耿:個人造業個人擔:臺灣汽車安全的認知與想像 2. 鐘培軒:環境安全的「安全化/反安全化」對話~以國光石化為例 3. 張瑜倩: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4. 林政佑、施琮仁:How Do Different Presentation | C3 空間權力的STS論述 1. 周佳靜:物質.性別.家屋—臺灣現當代飲食散文中的廚務場域新詮 2. 易俊宏:空間權力、都會索驥:機車道路空間的科技與社會觀點分析 3. 洪朝貴:「我可能不會害你」-你身邊的道德無感數位內容員警 |
16:40-16:50 | 休息 | ||
16:50~17:30 | STS學會會員大會、第三屆理監事當選名單公告(人文大樓DH123教室) | ||
18:00-20:00 | 新任理監事選舉新任理事長 |
※4月14日,共計29篇發表
4月15日 (日) | ||||||
時 間 | 活 動 | |||||
08:30~09:30 (共30min) | 報到處(地點:人文大樓1館1F) 1. 年會與會人員報到 | |||||
| 場地A DH123教室 | 場地B DH113教室 | 場地C DS120教室 | |||
09:30~10:50 (共80min) 15min*3篇 15min評論 20min綜討 | A4 技術的社會生成 1. 陳政宏:臺灣遊艇業早期的技術擴散 2. 賴曉黎:資通科技的工具面向─從科技決定論談起 3. 林孟琪:叫我第一名?奈米標章的產官學分析 | B4 復原、流離、遷徙裏「家」科技觀與地方災變志 1. 胡正恒:評價歷史災變的部落復原意識:從達悟語地名隱喻談起 2. 高婉如:移動的家園:南投縣神木村遷村的民族志研究 3. 林怡資: 誰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