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 師黃維三 教授學術特點探略


 


張永賢、林昭庚、 李育臣


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


※本文由 張永賢 教授提供,特此致謝。


一、前言


  在2008年中國大陸評選表彰30位「國醫大師」,由於條件應為省級名中醫或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或中藥工作至少55年以上,具有主 任 醫師或主任藥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經驗豐富,品德高尚,技術精湛,享有很高聲譽,以致當時年紀最輕74歲,最高年齡96歲,平均年齡85歲。由於表彰只有30位「國醫大師」,以致有人說「國醫大師」比貓熊更少。


  由於今年是中華民國100週年,我們也想台灣應有幾位「國醫大師」。在美 國李永明 醫師寫《美國針灸熱傳奇》(1972-2011)(40週年回顧),由於中國大陸在1966-1977年為文化大革命,以致早期,剛開始針灸熱潮前往中國學習針灸尚不多,許多人,特別台灣到美國移民者,紛紛前來台灣學習針灸。特別在1972-1980年期間,中國醫藥學院(現為中國醫藥大學)在1972年接受衛生署委託成立針灸研習班,訓練 國內外 醫師學習針灸, 黃維三 教授領導教授「針灸科學」,當時有不少 國外 醫師來學習針灸。而這針灸研習班為衛生署承認培訓針灸專業機構(台北榮民總醫院針灸科也曾舉辦針灸研習班)。 崔玖 教授及 黃民德 教授(1934-1995)在台北成立「中華針灸科學研究基金會」教授國外人學習針灸班。吳 惠平 醫師(1916-1992),1959年曾率團參加法國世界針灸學術大會第10屆大會,在1955年成立「中國針灸學會」也教授國內外針灸學習班。當時在美國的院士們推動國家科學委員會,在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及三軍總醫院成立「針灸研究委員會」。國科會在1975年也舉辦「國家科學委員會針灸研討會」。目前大家回顧歷史,想到知道過去針灸歷史。通常大家知道扁鵲、黃帝、歧伯、皇甫謐、王惟一、楊繼州等等較多,但是對早期台灣針灸貢獻者熟悉度不足,希望有心人來介紹,並發揚他們的學術思想。


  最近看到 陳擎文 介紹台灣針灸四大名家,董景昌、孫培榮、修養齊及王運安,並將他們學術特色,放在網路,我們希望更多人來作介紹。在「維基百科」(Wikipedia)看到陳立夫(1900-2001)、黃維三(1923-2001)、馬光亞(1914-2005)、董景昌(1916-1975)及修養齊等等的生平介紹及對中醫藥的貢獻及著作。《針灸科學》、《難經知要》、《難經發揮》、《難經新解》及《 黃維三 教授中醫論文集》。董景昌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修養齊有《修氏針灸全書》,有「飛經走氣派」。孫培榮《孫培榮增訂針灸驗案彙編》為「古典針灸學派」。王運安使用盤針,透刺華佗夾脊穴等等,希望更多針灸熱愛者或對醫學史熱愛者可作介紹。


 


二、 黃維三 教授生平


   黃維三 教授於1923年出生在山東省臨清縣,自小遵嚴命習醫書針灸,遵儒者知醫之訓,以備上療尊親之疾,下濟貧賤之厄。1940年畢業於天津中國國醫學院本科(天津中醫藥大學前身),於 1948年在南京,參加政府舉辦特考中醫師考試,榮獲第三名優等。後隨國立長白師範學院來台灣,就讀師範大學於1953年畢業後,駐堂看診。1958年中國醫藥大學(當時為中國醫藥學院)創立,即應聘講授「針灸科學」與「難經」,編篡教材講義,為台灣針灸啟蒙,可謂「台灣針灸教育之父」,出版《針灸科學》、《難經知要》、《難經發揮》、《難經新解》及《 黃維三 教授中醫論文集》。1985年出版《針灸科學》為針灸教科書的經典之作,為「教考用」重要典籍。針灸熱潮期,1973年應邀赴加拿大及美國講學,並為翻譯出版《針灸科學》英文版,1974年前往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開創針灸門診,待1974年美國於內華達州舉辦針灸師執照考試(內華達州是美國第一個州核發針灸 師及中 醫師執照),即前往應試,由於豐富針灸學識及經驗,考取針灸及傳統中醫師執照,即在拉斯維加斯執業數年。1977年並獲得加州及紐約州針灸師執照,1981年獲蒙大拿州針灸師執照。由於1972年陳立夫擔任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即邀請 黃維三 教授,於1986年由美返國回校任教,期間擔任中醫學系主任、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及副校長,暨附設醫院 顧問 醫師。在期間積極將傳統醫學傳播海內外,赴大陸、美、加、日、韓、澳洲、羅馬尼亞等地講學,並出席國際中醫針灸學術會議,發表專題報告,鼓勵學生參加,從事國際中醫針灸學術交流,也指導博士碩士研究論文,並將80篇研究論文彙集,出版《 黃維三 教授中醫論集》,其中醫針灸學術成就斐聲國際。


  


三、 黃維三 教授學術特點:


(一)桃李滿天下,鼓勵青出於藍


  中國醫藥大學創立之時,只有醫學系及藥學系,醫學系必修中醫學分, 黃 教授自第1-13屆教授針灸科學及難經學,中醫學系1-5屆的針灸科學及難經學。由於出國期間中斷,1986年返國,繼續擔任教學,培養相當多優秀針灸及中醫人才, 黃 教授曾獲教育部 80學年度大學暨獨立學院教學特優教師表揚。在中醫師公會經常獲邀專題演講,啟迪後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會長 張金達 教授,張副會長也是加拿大中醫藥針灸學會創會會長,世界針灸相關醫學會(ICMART)秘書長 白晏士 醫師,比利時人,前法 國針灸 醫師聯合會副會長 柯羅德 醫師,前美國佛羅里達針灸學會會長 蔡惠民 醫師等皆是他的學生。


  指導博士有 林昭庚 博士「電腦斷層掃描照相術探討人體胸背部各穴位安全深度之研究」, 高尚德 博士「中醫對支氣管氣喘之微量元素與免疫學之研究」, 張修誠 博士「以脈搏諧波頻譜分析探討中醫臟象學說與器官共振理論之相關性研究」, 呂明進 博士「升陽除濕湯對濕阻證病理造型療效之研究」及 王敏弘 博士「《黃帝內經》有關神的研究」等,而碩士生有30餘人。桃李滿天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在中國醫藥學院榮退之時,成立「 黃維三 教授獎學基金」愛護學子,鼓勵學生認真學習中醫藥針灸,並積極研究且發揚光大。


(二)重視經脈醫學


  《靈樞‧經脈篇》「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重視經脈醫學,「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臨症施行針灸治療法,選用腧穴,遵照經脈之分類取穴,稱為「循經取穴」。在有病之本經,或於該經有關之他經選取腧穴,必須如此,始能發揮針灸之高級療效。否則,何部有病,即在何部下針,如刺經筋法,如取阿是法,則針灸學術將永遠滯留在「以痛為輸」之階段,絶無進步可言。


  臨症時選穴適當,因為重要,但取穴不正,亦足以影響針灸治療之效果。不過,穴位雖然不正,倘下針之部位,仍在該穴所屬之經脈上,則尚無大誤,仍可達成預期之目的,乃有「寧失其穴,毋失其經」之說。


(三)重視標準十四經穴


  歷代針灸書籍記載經穴,古書《黃帝內經》有163個穴名,晉《針灸甲乙經》(280年)有349個穴名,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1680)348個,宋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1026年)354個,宋王執中《針灸資生經》(1220年)357個,元滑壽《十四經發揮》(1341年)354個,清《針灸逢源》361個。1985年世界衛生組(WHO)通過《針灸穴名標準化》,十四經名採用361個。現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標準針灸經穴定位》也採取361個穴位定位。


  而歷代有關奇穴,唐孫思邈《備急千金方》奇穴即有158穴,《千金翼方》244個,張介賓《類經圖翼》(1624年)85個,郝金凱《針灸經外奇圖譜》(1963年)588個,郝金凱《針灸經外奇穴圖譜》(續集)增加至1,007個。而世界衛生組織只採用48穴為標準經外穴名方針。


   黃維三 教授臨床使用十四經穴,重視十四經重要腧穴,井榮俞原經合穴,起止穴,十六郄穴,十五絡穴,募俞穴,八會穴及六府合穴。


(四)建立「針灸處方學」


  遍觀古今中外針灸書籍,於治療部門,每病條下均有適用本病之腧穴若干,稱為「針灸處方」,但對處方之規律,處方之法則,與方義之說明,尚乏專論述及,為發揮針灸功能,提高針灸療效,提出「處方規律」,依其性能及作用,分為君臣佐使,「君穴」用以治療主要證狀。「臣穴」用以加 強 君穴之療效或解除次要證狀。「佐穴」之作用有二,一為恐君穴之力量太過,用以監制其產生之副作用;二為協助君穴或臣穴,加強其療效,「使穴」為響導,引導諸穴之針力速達於病所。在同一方中,君穴只用一穴,臣穴可用一至三穴,佐穴之多寡可無限制,佐穴仍可再用佐穴佐之。配穴與處方之法則,是在中醫整體觀念之下,慎選腧穴,組合成方,使方中諸穴,發揮個別功能,並產生共同之功能,以提高針灸之療效。


(五)重視針灸手法


  整理針灸大成書中載有下手八法,楊氏十二法,金針賦一十四法,為便利學習,特綜合諸法,刪減重覆,並依照用針程序,分為下針、行針、出針三部敍述。(1)下針基本手法,有揣法切法爪法進法。(2)行針基本手法,有捻法搓法提法按法彈法刮法循法攝法努法盤法動法留法。(3)出針基本手法,有搖法退法拔法捫法。對於各種手法解釋清楚,使醫學便利學習,不痛易扎針,中穴得氣,得到好的針灸療效。


(六)重視實證


  《難經》第一難,提到「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近代生理學,與成人呼吸次數相差懸殊,古今註者,從無對本句懷疑。通常成人呼吸頻率每分鐘16-18次,成人脈搏跳動次數,每分鐘65-85次,以致每次呼吸時,脈搏跳動4-5次。依據《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內經之說與生理學相符,可見是由實驗統計而言,此為「自然呼吸」。


  而《難經》「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若以一日一夜1,440分鐘來計算,1,440×17次呼吸/=24,480息,兩者相差10,980息。 黃 教授即親自實驗結果,認為這呼吸換算,不是「自然呼吸」,而是「使然呼吸」,即針灸醫師進針時,為計算時間,每令病人吸幾口,呼幾口,或留針幾呼時用之。「使然呼吸」(即深呼吸),平均每分鐘約為9.5次,以一日一夜1,440分鐘來計算,為13,680息,與「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之數頗為相近,可見內難兩經之言,都是由實驗中得來。


(七)整理中醫典籍


  中醫書籍,浩如瀚海,昔時太醫院為培養醫學學生,考試醫官,每指定若干著作,作為必讀之範本,諸如《黃帝內經》,扁鵲《難經》,仲聖《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皇甫謐《甲乙經》,王叔和《脈經》等書,莫不視同經典,奉為圭臬,歷代相襲,無不皆然,即今考選部所訂之應試必修書目中,仍舊大部採用。


  由於古書,上古文字詞義深奧,言簡意賅,故向有難讀,難解,難用之苦,故以整理中醫典籍工作,實屬刻不容緩之事,進行整理中醫典籍之步驟與方法,採分工合作制。中醫典籍整理工作完竣後,堪供中醫學院及自修中醫之學生,當作該科目之教材,可供考選部選為中醫師考試之必讀書籍。承先起後,溫故知新,實踐發揚中醫學術者,其在斯乎。 黃 教授獲第一屆「立夫中醫藥著作獎」。


  台灣中醫藥教材編輯由中國醫藥大學歷屆校長及 黃維三 教授當主持人,由 林昭庚 教授 當協同主持人,負責規劃編輯中醫藥教材書,目前已陸續出版。


(八)挑戰臨床疑難雜病


   黃維三 教授是針灸大師,但也是會開中藥處 方的中 醫師,對於疑難雜病有特殊觀點及經驗,如對中風、閉證脫證,甚至舉凡昏倒不省人事,所謂休克之證,輕者,速以三稜針刺人中、中衝,重者加刺十二井穴、百會及四陽九針。對病後之復健工作,針灸療法易於收效。甚至對於愛滋病,也提出傳統中醫辨證論治及中西醫學結合。認為愛滋病與中醫《溫病學》由上焦(心肺),而中焦(脾胃),而下焦(肝腎)的傳變過程相同。症狀與《難經‧第十四難》,所謂五損證相近。 黃 教授提出潛伏期、急性期、慢性期、衰竭期及恢復期的辨證治法、方劑及針灸療法,以調理血氣,提高免疫機能。


   黃維三 教授雖是由傳統教育養成,但勇於挑戰難題,如教授《難經》,明知「難經之難」,難讀,難解及難用,但認為「難經」為習中醫必讀之書,即細心研讀並親自教授,且著作《針灸科學》、《難經知要》、《難經發揮》、《難經新解》及《 黃維三 教授中醫論文集》,甚至提出《難經校釋》異議十三條。


(九)促進海峽兩岸及推動國際中醫藥學術交流


    在美國行醫之時,19855-8月獲邀前往山東中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湖南中醫藥研究所、湖南中醫學院、湖北中醫學院及黑龍江中醫學院等分別講學及舉行中醫學術交流座談。黃維三提出針灸教科書有主要問題是尚未建立針灸處方學等8個問題。


  對於國際發展中醫藥針灸擔任美國Bernadean大學健康學院針灸學主 任 教授(1995),美國佛羅里達州針灸學會顧問(1996),澳洲維多利亞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1996),澳洲國立維多利亞大學針灸客座教授(1996),羅馬尼亞國立Oradea大學客座教授及羅馬尼亞Vasile Goldis大學客座教授(1997)。經常海外講學行醫,接受新的機遇與挑戰,猶如唐「過海大師」鑑真大師。


  曾赴世界多國針灸講學,出席國際針灸學術會議,發表專題報告,攜帶學生林昭庚、 張成國 、 張永賢 、陳必誠、 李育臣 等參加國際針灸學術會議。出席中國大陸、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澳洲及羅馬尼亞等國。在國際學術會議自己製作幻燈片,以國際語言英語發表。


    積極參加世界針灸學術聯合會,體會國內要成立針灸醫學會,在 黃維三 教授登高一呼,使得中醫成立專科醫學會前驅。在1997年成立「 中華針灸醫學會 」,本來 黃維三 教授應為創辦理事長,但 黃維三 教授謙虛指導只願意擔任榮譽理事長,而由 張永賢 教授擔任首任及第二任理事長, 林昭庚 教授 擔任第三、四任理事長,目前理事長為陳必誠副教授,秘書長為 李育臣 助理教授,現會員共有逾2千位醫師。


 


(十)推廣太極拳養生


   黃 教授每天早晨在學校鍛練太極拳,並且教授。太極拳傳明洪武年間武當山道士張三豐所創。河南溫州守備陳王廷,於明亡後隱居家園,結合戚繼光拳經32式,練成太極拳五路,長拳108勢一路,炮捶一路,教授陳家溝子弟。楊露蟬(1799-1872)從陳家溝學拳,回河北永年教拳,咸豐年間至北京教拳大內。民國以後,其 孫楊證甫 老師廣授門徒,遍全國南北。


  在台灣師範大學鄧時海傳授簡化稱「簡易太極拳」。太極拳要領,據《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雙足立定,收腹歛臀,尾閭中正,頭頂虛領,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全身全鬆」。


 


四、結語


   黃維三 教授為孔子家鄉山東儒醫,一生行醫濟世,著作等身,立德立言,作育英才,有「台灣針灸教育之父」之稱號,發揚針灸及中醫藥學,桃李滿天下。積極促進海峽兩岸針灸中醫藥學術交流及推動國際中醫藥學術交流,為中醫界楷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令人景仰及學習,寫出針灸一代歷史,為台灣「國醫大師」。


 


參考文獻:


1.      黃維三: 黃維三 教授中醫論文集,知音出版社,1997


2.      黃維三:針灸科學,正中書局,1985


3.      黃維三:難經發揮,正中書局,1994


4.      林昭庚:台灣中醫發展史,中華民 國中 醫師公會全聯會,2004


5.      林昭庚、鄢良:針灸醫學史,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皮 的頭像
    老皮

    歷史學X醫療史新時代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