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豐隆兄吃飯記要-兼談醫史讀書會構想


       


        6日,好不容易有時間碰面,能和老友豐隆兄吃飯。我在中壢寫論文,他也是半個中壢人,所以我們就約在中壢的一家義式餐廳。很不好意思,又讓豐隆兄請,他客氣的說,等我畢業後再請他一大頓即可!


       豐隆是著名的眼科中醫,平常診務頗忙碌。我們談論的許多話題,都圍繞在中醫看診和對醫學史研究的興趣上。我提出組醫史讀書會的構想(廣泛納入身體、疾病、科技STS等不同面向的內容),希望擬出一個計畫,它有幾個理念:第一、容納史家和醫者共同討論,進行一種內史和外史結合的可能。其次,我希望能夠一年出一到二本會刊,由於必須考慮到稿源的問題,以及容納不同聲音與想法的可能,所以不限於只徵求硬梆梆、動輒23萬字的論文,只要跟醫史、醫學文化、醫學人文有關,即使短小精幹也不排斥,但前提是必須符合學術規範和基本的註腳、參考書目即可。最後,希望每年能夠辦一個小型的工作坊或研討會,大家一起研討,也可以為會刊稿源打底。這方面,我曾與大陸做醫史的朋友有初步接觸,他們也在籌組類似的工作,並已開始進行閱讀文章的工作,而版主,卻只停留在構想,還未施行,實在慚愧,必思迎頭趕上,展現臺灣醫史研究力。日後也不排除和大家一起坐下來舉辦研討會,這一點,我仍會繼續和大家溝通、協調。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和經費。沒有熱情的人和充足的經費,這一切都只是空想,是吧?豐隆兄熱情、又帶些內斂的答應我,他會支持並加入,我真是開心,非常謝謝他。除了規劃一年一繳的會費外,這個讀書會還非常需要師長或機構的支持,包括生命醫療史研究室或中醫系所的力量或經驗傳授,必須有前輩給與指導和經費上的幫助、指引、管理之方法等等(如一旦收費,就必須有清楚的帳目與管理機制,不然很難讓會友們信任),這些問題,我希望我還可能有時間去請教一些老師或機構吧。還希望有老師輩的學者,是不是能出來擔任「領頭羊」的工作,或我負責打雜即可。總之,期待有更多對醫史有興趣的同好、前輩加入,並惠賜意見,可透過MAIL聯繫或提供意見:pipi.jordan@msa.hinet.net


        談點輕鬆的吧。豐隆兄最近頗注意日治時期中()醫史的歷史。他蒐集了一些當時臺灣中醫的抄本,也發現了不少中醫赴大陸學醫的歷史。例如謝觀在《中國醫學源流論》書前弟子名錄,就有臺灣人在其門生之列,他也注意到,新的點校本把這個部分拿掉了,很可惜,歷史線索往往就在書籍傳抄、反覆刻印中流失了。據我印象所及,當時也有臺生赴福建廈門國醫學校學習,這大概與日本殖民政府打壓漢醫的政策有關,導致不少想學中醫的臺人出走吧。同時,他也找到一些當時在大陸學醫,後來回到臺灣做事的中醫,及其後人的一些線索,只是很零碎,有待把它們拼湊起來。恰好,再過3年就是臺灣著名中醫馬光亞先生逝世10周年的紀念,豐隆兄為其弟子之一,希望能做出馬老師的回憶錄和醫案集,我鼓勵豐隆兄盡快進行口述歷史訪談,他跟我說,出類似回憶錄的東西,也是馬老師生前未完成的心願,一定要幫他達成!另外,包括臺灣中醫的歷史,由於文獻較少,也必須盡快進行相關人員的訪談,此點至關重要,特別是他與政憲等好朋友,都了解一些老中醫在何方,這些線索不能讓其流失啊。豐隆兄憑藉一己之力,已發現、購得不少臺灣中醫的抄本,彌足珍貴,當然花費也不少,他答應我8月要將他的構想整理一下,寫成一邊短文,先在我的部落格發表,我非常高興,希望他能將日治臺灣中醫的發展,理出一些新的脈絡出來,期待他的文章。


 


                                                                                     寫於  2011.07.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