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這是去年的老新聞了,但是最近又有一些消息出來,覺得還是很有意思,有沒有人認識的,可以組織考察一下老官山漢墓、看看醫簡啊?
成都漢墓出土史上最多數量醫簡
920支竹簡、人體經穴髹漆人像,隨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通報對成都老官山漢墓考古研究初步成果,我國醫學史上迄今數量最多、最集中的醫學文獻考古發現呈現在公眾面前(本報12月19日二版刊發相關圖片報導)。這批醫簡是否為“扁鵲學派失傳經典”?醫簡的發現將對中醫學產生何種影響?人們何時能一睹廬山真面目?12月22日,參與研究醫簡的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研究員和中浚等醫史文獻專家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扁鵲學派失傳經典”說法不準確
和中浚介紹,此次老官山漢墓考古始於去年7月,發現這批醫簡後,先送到荊州市博物館進行專業的文物保護。今年年初,荊州市當地考古專業人員根據竹簡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將這些醫簡分為9部醫書。其中除《五色脈診》之外,都沒有書名,考古人員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
和中浚說,這批文物近期才轉回成都市博物院收藏,成都中醫藥大學相關醫史文獻研究人員也是不久前剛收到相關材料,因此,對於醫簡內容是否確為失傳經典,是否都是扁鵲相關醫簡,醫簡暫定分部、名稱是否準確,現在下結論都為時過早。
“從目前成都方面公佈的資訊看,我認同有一部分醫簡是講扁鵲醫學的說法。”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柳長華解釋說,依據有兩條,一是脈診、經絡、針灸都是扁鵲醫學的主要內容和突出特色,二是竹簡上已辨識出的“敝昔”二字,在古時確實與“扁鵲”通假。“這種通假字的情況在醫簡尤其是漢代醫簡中相當常見。馬王堆漢墓醫簡研究時也發現了相同的特點。但‘扁鵲學派’或‘扁鵲醫派’的說法不準確,中醫學中沒有這種叫法。”
價值主要在醫史文化
柳長華介紹,此前,馬王堆、張家山漢墓也曾出土過醫學文獻,但數量都不及老官山漢墓。他判斷,老官山漢墓主人很可能生前從事醫官等相關職業。
更讓柳長華、和中浚等興奮的是,從現有出土文物看,西漢時中醫學在理論、臨床等方面都已成系統,因此這一時期的醫書價值相對較高。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針灸學最發達的歷史時期,此次出土的醫簡恰恰為該領域文獻,因此,對這批醫簡的整理、釋文、研究,對於瞭解我國中醫學尤其是針灸學發展脈絡,意義重大。
多位受訪專家還表示,公眾關注是好事,但如果因對扁鵲的神醫印象而對這些醫簡抱有太高期待,指望其應用臨床後產生奇效,則極可能要失望。
部分醫簡明年將公開展出
和中浚介紹,近期,成都中醫藥大學已經與成都市博物院達成合作協定,聯合對這批醫簡進行整理研究。
採訪中,多位非成都當地醫史文獻專家表示希望儘快參與對這批醫簡的整理研究,同時希望醫簡完整影印版儘早出版。“醫學文物研究在我國還是薄弱領域,需要歷史、醫學、文字學、考古學多方面專家深度合作,建議讓更多相關領域的高水準專家參與其中。”柳長華說。
而對於普通中醫學、醫史文獻人員和愛好者來說,近距離觀看這些醫簡也指日可待。“成都市博物院計畫明年年初對部分醫簡進行展出。”和中浚透露。
http://www.ggsgg.com/comnews/1846/359155.shtml
扁鵲學派失傳醫書成都出土價值超馬王堆醫書
竹簡上依稀可見的文字
老官山出土的醫簡,介於早期的馬王堆醫書和中國首部醫學典籍《內經》之間,而且9部醫書都和人體醫學有關,既涉及病基,又有症候治療以及針灸、脈象等,涉及到醫學各方面,學術價值極高。——中醫歷史文獻研究員和中浚
此次出土的《敝昔醫論》《五色脈診》等醫書,應該就是扁鵲學派的經典。扁鵲是醫方祖師,且以診脈聞名。“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鵲”的通假字,因此極可能就是指脈診法的創始人扁鵲。——荊州文保中心研究員武家璧
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920余支竹簡和50枚木牘(共約兩萬字),作為西漢時期簡牘是四川地區首次發現,“老官山”漢墓的這批醫學文物及價值,已引起多方關注。負責此次簡牘識讀工作的荊州文保中心研究員武家璧、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歷史文獻研究員和中浚等專家,昨日對這批簡牘內容進行了初步解讀:從出土的竹簡內容來看,涉及到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傷科等,還有重點醫治馬匹的獸醫書。武家璧特別指出,此次出土的《敝昔醫論》《五色脈診》等醫書,應該就是扁鵲學派的經典。和中浚則表示,從出土的經穴漆人像以及部分藥方中發現,這批醫簡在醫學史上的價值,遠高於馬王堆醫書。
紅外線“讀”取西漢竹木簡
本次考古現場負責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濤介紹,考古人員進行發掘時,編號M1和M3的墓葬分別出土了50枚木牘和920余支竹簡,文保專家正在對此次出土的漢簡進行保護修復,預計歷時兩年。由於年代久遠,竹簡上的文字肉眼難以識別,考古人員將竹簡浸泡在蒸餾水中,並通過專業紅外線掃描成像,解讀出其中部分內容。
從M1墓葬中出土的50枚木牘,根據內容初步分為官府文書和巫術兩大類。這批木牘中,有寫“……隴西左右內史一□……”“……賜者眾,《算令》曰:諸……”“……皆益加朱十錢以均之……”等,涉及內容應與漢高祖時繳納賦稅的法令和漢武帝時“算緡錢”有關,這為研究西漢時期賦稅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解謎1
西漢早期醫術巫術已分家
除了文書,還有專門記錄巫術類木牘。例如,在木牘上刻有“女子視欲得男者,禹步三,□□□取□”、“□遣使告天工下□□□□□三而更為七,皆以□□曰東方□□鄉七次,以□死。”等文字。據專家分析,涉及內容應與婦女求子術和禳災術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刻有巫術的木牘,與M3墓葬中出土的專門醫學論著的竹簡是分開的。在日前舉行的專家論證會上,專家們認為,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醫簡中,基本沒有巫術,這也證明西漢早中期“醫”“巫”已分家,標誌著中醫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解謎2
“敝昔”即“扁鵲” 確是扁鵲學派醫書
這批出土竹木簡中,最閃亮的當屬醫學部分。在M3墓葬中出土的920余支竹簡分兩處存放,其中一處共有736支(含殘簡),根據竹簡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可分為9部醫書。其中,除《五色脈診》外都沒有書名。專家根據竹簡內容,為其餘8本進行了初步命名。如《敝昔醫論》講五色脈、《脈死侯》講脈象與疾病以及死亡的關係、《六十病方》所涉病名包括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傷科等疾病,《病源》則涉及病理學,《諸病症候》包括經脈和病症部分……還有一部《醫馬書》,是迄今我國出土的首部獸醫書。
武家璧特別指出,《敝昔醫論》《五色脈診》等醫書,應該就是扁鵲學派經典。他認為,扁鵲是醫方祖師,且以診脈聞名。“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鵲” 的通假字,因此極可能就是指脈診法的創始人扁鵲。而東漢時期廣漢出現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脈診為特色的醫學派別,就是扁鵲派的繼承人所創。和中浚說, “如果能進一步證明這批醫簡是扁鵲的醫學理論,意義相當重大。”
解謎3
藥方多比馬王堆醫書更先進
此次出土的竹簡醫書的最大特色就是藥方和醫病理論數量都很大。其中,在《六十病方》中包括有“題名簡”“藥方簡”,有藥方60條,內容豐富。從其中所列病名來看,更是涉及到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傷科等疾病。專家分析,《六十病方》中大部分可識別藥材具有去風、祛寒、去濕的作用,很可能是治外風的藥方。
此次老官山醫簡,在和中浚看來,是醫學史上數量最大、最集中和醫學關係最密切的。“從醫簡數量來說,920余支簡,字數和馬王堆醫書的兩萬多字大體相當。從內容來說,馬王堆醫書的內容有很多原始、巫術的成分,醫方也以單方為主,經驗的成分較大。老官山出土的醫簡,介於早期的馬王堆醫書和中國第一部醫學典籍《內經》之間,9部醫書都和人體醫學有關,既涉及病基、又有症候治療,以及針灸、脈象等,涉及到醫學的各個方面,學術價值極高。”老官山醫簡的藥方也比馬王堆醫書更加成熟,“不僅每個藥方的藥味增加了,經常有四五味、七八味,相比馬王堆醫書的一兩味藥更有中醫方劑的特點,很多藥現在仍在臨床上使用。”
成都晚報記者滕楊攝影王浩儒
部分簡文解讀
《敝昔醫論》:“敝昔曰:人有九徼五臧十二節,皆鼂於氣”、“敝昔曰:所胃五色者,脈之主”。
專家分析:關於五色脈與臟腑和疾病關係的論述;
《諸病症候》:“女子紅痭,赤白半”、“腸癉,食多善饑而少氣,得之饑”。
專家分析:與婦科病和腸胃病有關;
《脈死侯》:“脈絕如□□,不過二日而死,煩心與腹倀□則死”;“[一曰]刑死,二曰氣死,三曰心死,四曰志死,五曰神”。
專家分析:論述脈象與疾病及死亡的關係;
《醫馬書》:“盡入馬鼻…以藥灌鼻中”
專家分析:是治療馬病的獸醫書,涉及豐富醫馬內容。此外還有“馬舞”(即“馬操”)的記載,可能與相馬術有關。
記載的部分藥方
“治穨山十六治鮮卅一治消渴卌六”、“八治風: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風、細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陳朱臾一分,圭十分,薑六分,皆冶合”
http://www.sjqw.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id=44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