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手執大園區地圖,新計畫展開囉。以出版《航空城人文變遷影像故事》專書為最重要目標

image

       桃園國際機場座落於桃園市大園區,鄰近大園海軍基地軍用機場舊營區,為 1970 年代之十大建設成果之一,於民國 68 年(1979)2 月 26 日正式落成啟用, 現今是東亞乃至國際上極具運輸規模的國際機場之一。桃園國際機場的規劃興建, 除了使臺灣的航空運輸業得以高度與快速發展外,同時亦帶動周圍地區各類商業、 倉儲業、運輸業、加工製造業及住宅等相關產業之發展。 隨著世界政經局勢的轉變、經濟自由化政策的調整,臺灣不斷朝向東亞轉運 樞紐的目標前進。因此,在發展目標與政府政策的規劃下,桃園國際機場為提高 旅客吞吐量以因應運量增加之需求,因此於民國 80 年(1991)3 月起開始動工, 興建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於 89 年(2000)7 月 29 日落成啟用,並於 104 年 (2015)擴建,107 年(2018)全面完工。在桃園國際機場規模不斷拓建的同時, 為了更有效利用機場周圍的土地,行政院於 98 年(2009)公布〈國際機場園區 發展條例〉。隔年,桃園縣政府為因應桃園國際機場的未來發展,亦根據〈國際 機場園區發展條例〉,公告「桃園航空城區域計劃」,包含機場專用區、自由貿易 港區、航空服務生活地區、機場相容產業區、經貿展覽園區、農產加值展銷地區、 濱海遊憩地區、生活機能地區等。100 年(2011),行政院正式核定「臺灣桃園國 際機場園區綱要計劃」,101 年(2012)正式宣布啟動「桃園航空城計畫」。希望 透過都市計畫的方式來調整機場周圍整體範圍達 4,564.32 公頃的土地利用。

       為提前保存即將拆遷之當地居民的歷史記憶及深化瞭解在地社區文化 意識認同等目標,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 110 年(2020)規劃「航空城人文變 遷故事影像紀錄計畫」(以下簡稱本委託研究案),預計以桃園航空城都市計劃變 遷區域(涵蓋桃園市大園區、蘆竹區)為蒐集範圍,希望透過進行田野調查與影 像紀錄的方式,緊扣「航空城」、「遷徙」與「大園在地故事」三大主軸,將航空 城遷徙範圍內在地居民的生活記憶、在地故事、宗教信仰、在地景觀、人文教育 等要素,以「史料採集與人文紀實」的角度切入,透過蒐集整理與紀實攝影來記 錄下有關當地社區聚落近百年來的發展變遷歷程。最後再將所蒐集之影像成果, 編輯排版成冊後發行出版,為將來即將消逝的航空城人文景觀留下永恆的記錄。 本工作團隊於民國 109 年時,曾經與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進行合作,執行「109 年桃園市國家文化記憶庫航空城遷徙故事蒐集案」,此案為有關保存航空城遷徙 範圍文史資料蒐集所規劃的第一個相關計畫。經過約七個多月的工作期程,本工 作團隊順利完成此案,提交 400 筆影像與聲音的文化資材,而工作團隊在過程中 亦密集的走訪此區域進行田野調查,蒐羅了超過上千筆的影像與聲音資材。田野 調查期間,儘管注意到當地居民最關心的是當下的迫遷與安置議題,但也是有相 當多的居民認同桃園市政府所積極進行的歷史與文化記憶保存工作,因此,工作 團隊也期盼藉由本次委託研究案再度前往當地進行工作的機會,能更有系統、更 貼近在地居民的生活,蒐集出更多有故事的影像。

       因此,本次的「航空城人文變遷故事影像紀錄計畫」,工作團隊預計將延續 去年之研究成果,除進一步再前往當地進行田野調查蒐集資材外,另也將委託專 業攝影從業人員以新聞紀實的角度,以「今日的新聞即明日的歷史」態度,前往 當地紀錄下未來即將拆遷消失的各式地景建物,最後再透過工作團隊中的史學專 業成員角度,以歷史研究方式,著重在長時間與近距離重新看待事物的發生、過程、結果與後續發展來撰寫詮釋內容,以期將來呈現出屬於航空城的人文影像故事。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桃園學、地方史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皮 的頭像
    老皮

    歷史學X醫療史新時代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