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今天受邀韓國慶熙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與全球文明交流研究中心邀請,來場線上演講,以下僅貼出頭尾的致詞。

                尊敬的各位韓國醫學史先進與專家們,大家好,我叫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在在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擔任副教授。謝謝大家的邀請,讓我能夠和韓國醫學史學界的朋友見面、交流,並分享我的研究,由衷的感謝大家與背後的邀請、工作人員,特別是俞蓮實教授,我和她在上海認識,我們有過很好的交流,我也希望未來能到韓國參訪、交流。這次演講的題目很有意義,因為傳統中醫和韓國古代的韓醫,有相當多的類似之處,許多理論可以互通,這是這次演講非常有意義的地方。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近代中國中西醫匯通歷史」,是綜合了我一本專書和幾篇文章的研究心得而成的,跨越的時代大概是從1850年至1960年,這100多年的時間是中醫受到西醫衝擊最大的時刻,從傳統中醫進化到現代中醫的歷程,是相當辛苦的。現在就為大家介紹,謝謝大家。由於我不會韓文,但大會很貼心地將我的演講稿翻譯成韓文,非常謝謝崔芝僖老師的協助,以方便大家閱讀,這一點我非常感謝她的翻譯,而那也將使我們的交流更加順暢,再次謝謝大家。...... 今天的演講即將告一段落,我非常開心與感謝,我知道韓國也有不少人關心傳統韓醫的發展,事實上,臺灣人對於韓醫的瞭解並不深,我認為應該可以加強交流,而近代東亞各地的傳統醫學命運,皆受到西醫的衝擊,這是我們擁有共同對話基礎之所在。研究醫學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它和現實生活與全球疫情、健康事務的關係密切,這使得研究醫學史有很強的現實感與公眾性,並不只有研讀古籍這件事而已,全球人類對於健康的追求是一致且古今相同的。這一點,研究醫學史的學者應該感到光榮與感動,因為他知道他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本次演講,主要是從匯通與論爭的角力之中,思索如何看待東亞傳統醫學的發展。在這100年左右的時間,西醫的理論與技術未嘗沒有正面刺激中醫學理的發展,而促使近代中醫們去思考、整理固有之學術,促使中醫不斷轉型。挑戰並不可怕,只要中醫之發展能有既定之步驟、系統,並預先規劃可行之戰略思考,則中醫之總體發展仍是樂觀的。學習西醫的知識與技術,如何內化成自己的體系,而不是入於他人體系,是很重要的,亦即要有自己獨立發展的特色。我認為,中醫之未來,必須在立法與行政體系上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先從自己國內做起,再拓展至世界各醫藥衛生組織之認可,必先從中醫之立法為根基,保障中醫藥發展之基本權利。只要能堅持一些中醫不能丟掉的傳統,在文獻和老中醫的經驗傳承、深化的基礎上,持續匯通西方醫學技術理論,開發各種新技術、藥品,這才是開放前進的態度,對中醫之進步必能產生正面之貢獻。以上,謝謝大家,並請大家多指教。

 

188702

NonamegggggNonameNNNNNonameQQQQNonameqqqqqqNonameHHHJJJNonameaaaa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皮 的頭像
    老皮

    歷史學X醫療史新時代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