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寫一段中央大學歷史所的新簡介,以放在官網,已貼在這邊供大家參考
        中央大學歷史所前身最遠可追溯到清光緒28年(西元1902年)成立的三江師範學堂設立之歷史輿地科。自晚清至民初,校名屢有更替,從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到東南大學,直至1928年始更改校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30年(一說為1928年),文學院下史學系成立,由雷海宗先生主持,正式獨立成為完整的歷史教學研究單位。(南京高師時代是文史地學部,1938年則改史學系為歷史學系)。中日戰爭爆發後,高等教育因戰亂而凝聚力更加強烈,1938年,為培養國家高等研究人才,中央大學正式設置研究院制度,1939年先以5個研究所、7個學部公開招生。1941年,新設立了文科研究所和醫科研究所,文科研究所隸屬於文學院之下,已設立研究院歷史學部,主任為柳詒徵先生,即今日歷史研究所之碩士學制。 整體而言,中央歷史系所一系統,人才輩出,如史學方面有柳詒徵、羅家倫、張其昀、郭廷以、沈剛伯、繆鳳林、張貴永、金毓黻等人,多人被定位為「南高派」,與當時「北大派」齊名。民國51年(1962),中央大學在臺復校,民國82年(1993),歷史研究所在臺新創,並正式招生,首任所長為賴澤涵。在解嚴之後的自由化、本土化氛圍下,新創的歷史所一開始以發展臺灣史為主力,後期則採並重無偏之設計,追求平衡與匯整。 本所融合新舊學風、傳承紮實訓練,旨在培訓研究生從事明清以來的中國史以及臺灣史等領域之研究,包括明清史、近現代中國史、當代兩岸關係史、臺灣教育史、臺灣經濟史等課程。近年來,更融入公眾史學與應用史學的精神,研究方向也加以創新,強調理論與實作並重,既注重史學研究的基礎訓練,也培養學生對在地社會的認識與關懷,發展公眾史學特色。因此,本所畢業論文除了以研究論文為主外,也朝向多元的公眾史學方向改革,例如:口述歷史、歷史小說、紀錄片、桌遊、田野調查等應用類別,幫助研究生適性發展,訓練實作,以達到學術力與就業力並重之教育目標。(皮國立,書寫於2022.12.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