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要新書發表,這幾天有空都在看自己的書。很妙的是,愈看愈有心得,感覺又可以寫點什麼。當我變成讀者時,好像又想告訴身為作者的我,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定義、可以那樣解讀。
1918年大流感在中國的故事,其實是二十世紀初年中醫的第一場防疫戰爭,不過很可惜的,它也是中醫在上一個世紀最後一場全國性的防疫戰。自此之後,中醫幾乎全面被排除在公共衛生、防疫工作的領域之外,這是我最後一章談臺灣流感小史的用意。(1949年之後的中國中醫,有另外一些發展,需要另一本書來交代,特別是現在正談論的,要將中醫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現在很多所謂的新書發表會,都是找一些不是該書作者的專家來解讀,解讀這件事,既然有書,應該讓讀者自己去體會,而非找一些人一直講書內的內容,除非是很難讀的書,不然應該讀者要自己去體會,才會有閱讀的快樂。新書發表會時間不長,故不宜全部談內容,還是應該尊重讀者的閱讀權利,反而應該談一談整本書寫作的動機和過程,大概對想從事疾病史書寫的讀者,會更有幫助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66309901833966?acontext=%7B%22event_action_history%22%3A[%7B%22mechanism%22%3A%22search_results%22%2C%22surface%22%3A%22search%22%7D]%2C%22ref_notif_type%22%3Anull%7
 
2210812212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