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史書資訊 (2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版主:宗教醫療史的範圍還真是多元,特別是近代醫療與基督教的關係。


 


條約特權制度下的醫療事業:基督教在華醫療事業研究:1835~1937


作者:李傳斌


出版社:湖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書摘:


一、研究緣起
19世紀以來,世界日益從分散走向整體。在西方殖民主義的擴張和衝擊之下,中國等落後的非西方國家先後被納入世界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許多非西方國家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與此同時,這些國家在新的外來因素作用下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社會經濟的變化。許多國家在這種背景下開始了現代化的歷程。.
在諸多外來因素中,西方的傳教事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中國,由於近代特殊的傳教背景以及西方宗教思潮的變遷,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教事業是一個宗教與世俗相混合的事業,它由諸多部分組成。50多年前,鮑哲慶先生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假使以基督為首,教會為中心的話,可以說醫院與青年會是肢體的左右手,學校與慈善機構是肢體的左右足,佈道、教育與醫藥事業是在同一目標——宣教下相輔並進的。"
鮑先生的比喻相當貼切,但是他只提到了傳教事業中的佈道事業、教會教育事業、教會醫療事業@、慈善事業,忽略了教會文字事業。簡言之,基督教在華傳教事業是由佈道、教育、醫療、慈善、文字事業所組成的。這些事業有著統一的傳教目標,它們憑著西方列強和條約特權制度的庇護在近代中國得到廣泛發展,幾乎遍及中國各地,並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林治平先生指出:"越來越多新的研究證據顯示,自基督教傳入中國以來,即與中國現代化發生密切之關係。"……


 


目錄:


引言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狀況
三、 研究的範圍和方法
上篇教會醫療事業的發展變遷(1835—1937)
第一章教會醫療事業的產生和拓展
第一節教會醫療事業在近代中國產生、發展的原因
一、 基督教醫學傳教的傳統
二、 近代西方社會發展變遷的影響
三、 醫學傳教對中國社會的適應
第二節教會醫療事業的初創(1835—1860)
一、 教會醫療事業的肇始
二、 條約特權下的初步發展
第三節教會醫療事業在條約制度下的拓展(1861 —1900)……
一、 從沿海向內地的滲透
二、 中華博醫會初期的教會醫療事業
第二章教會醫療事業的巔峰及其轉變(1901 —1937)
第一節教會醫療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1901—1918)
一、 清末新政時期的教會醫療事業
二、 民初的教會醫療事業
第二節教會醫療事業的轉變(1919一1937)
一、 非基督教運動時期的教會醫療事業
二、 專業化和本土化的進程 第三節教會醫療事業的特徵分析
一、 發展特點
二、 結構關係特徵
下篇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社會
第三章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政治
第一節近代中國政府對教會醫療事業的態度和政策
一、 晚清政府的態度和政策
二、 民國歷屆政府的態度和政策
第二節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對外交涉
一、 教會醫療事業與晚清教案及中外交涉
二、 醫學傳教士與晚清外交
三、 教會醫療事業與民國對外交涉
第四章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節教會醫療事業與基督教文化傳播
一、 教會醫療事業在基督教傳播中的作用
二、 醫學傳教的客觀效果分析
第二節教會醫療事業與科學文化交流
一、 教會醫療事業與醫學文化交流
二、 醫學傳教士與非醫學科學文化的傳播
三、 醫學傳教士與近代中國科學翻譯名詞的確定和統一
第五章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變遷
第一節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的思想觀念變遷
一、 教會醫療事業對近代中國人文化觀變遷的影響
二、 近代中國人的教會醫療事業觀
第二節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風俗習慣變遷
……


 


http://www.xinhuabookstore.com/product/1533973/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靈魂·自然-中國基督教與醫療、社會事業研究


作者:劉天路編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社集團)


出版日期:2010/5/1


 


內容簡介:


《身體·靈魂·自然:中國基督教與醫療、社會事業研究》內容簡介:近十幾年來,出版界愈益為生計所累,純學術著作因印數較少,出版頗為困難。而在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高校招生的迅速擴大,整個社會的學術創造力大大增強,學術成果愈見豐厚。除學術專著以外,頻繁舉行的國內或國際學術會議,也形成了大量群體性的學術成果。有鑒於此,本社決定策劃出版《人文社科新論》叢書,意在給高品質的學術論文集的出版開闢一個新的園地,使廣大學者積年研究所得的學術心得能夠嘉惠學林,傳諸後世


本書輯選了20084月底在濟南山東大學召開的同名學術會議的相關論文。圍繞近代以來基督教對於中國醫療事業的作用與影響展開,包括基督教與晚清西方醫學的傳播、傳教士與中國醫療事業、基督教與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疾病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課題。


 


目錄


編者前言
基督教醫療事工的教理基礎
從保羅的兩個律看基督教的身體與靈魂觀
身體觀:從柏拉圖到基督教
生命的見證:近代基督教醫療事工平議——以武漢地區教會醫院為背景
福音、醫學與政治:近代中國的麻風救治
基督教與中國西部民族地區疾病研究——以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所作醫學研究為例
非基督教運動時期的教會醫療事業
傳教士護士在中國的早期活動研究
近代華人牧師席勝魔的主要傳教手段及其作用
福音與身體拯救:晚清基督教反鴉片運動
女子體育的宣導和開展——20世紀20年代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體育衛生事業為中心
性別模塑: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婦女的角色建構
從全體學到生理學:基督教傳教士與晚清時期西方人體生理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在華傳教運動的內部檢討:以《教務雜誌》(The Chinese Recorder1867-1941)的醫藥傳教士文章為據
骷髏頭?醫學標本?——從桂平醫院被焚看西醫傳教引發的中西觀念衝突(1885-1887)
浙江教會學校女生的身體規訓與國族建構

疾病的隱喻:清前期天主教傳播中的醫療文化
地緣與親緣:社會文化網路中的潮汕福音醫院(1864-1949)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Missions in China
Controversies and Historiographical Considerations
作者介紹


 


 


http://www.bookuu.com/kgsm/ts/ 2010/05/26 /1754588.s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昨天在秋水堂購得此書,發現挺有趣的,有時可以和學生談談這樣的內容(上學期有談一些,但總覺得太淺)。我在網上看到許多同類的書,而且這本書也不是新的,以前就出過了。我的老闆也是方術史的專家,我相信醫療與方術、巫醫這塊,一定還有值得鑽研之處,在已產出的眾多學術研究成果中,要能殺出自己的一條道路,真不容易。不知有人對這塊有興趣否,也可請教一下。對了,買這本書還「多花」了600元,因為貪圖方便,在羅斯福路上給他來個大迴轉,被警察「抓包」,警察杯杯放我一馬,「意思」罰個600,原說要罰2700的(紅燈左轉加穿越人行道),是自己偷懶(因處在痛風發作期,不是很方便行走,若機車用「牽」的就沒事啦),也怨不得人啊,嗚嗚。


 


 


中國古代巫術


    者:胡新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 2010/01/01


 


內容簡介:


夢兆迷信是世界古代各民族普遍流行的信仰。 古人都以為夢有重大的意義和實際價值,他們都從夢裡尋求將來的預兆。古代希臘人和其他東方民族出兵時必帶一詳夢者,好像今日出兵必定要帶偵察員來刺探敵情一樣。弗洛伊德的這段話用來說明中國古代的夢兆迷信也同樣合適。商代卜辭中有大量占夢的記錄。商王、王妃、近臣等夢見人物、鬼怪、走獸、天象或其他可怕的景象,都要實施占卜。他們認為噩夢的出現是由於先祖先妣暗中作祟,預示著某種災禍就要降臨。商代以後,占夢術日趨複雜和細密,成為術士經常使用的預測方法。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一 中國巫術的分類與典型巫術

二 史前時代的巫術

三 最早的巫師

四陰陽五行學說及其對中國巫術的影響

五 巫術原理與施術術語

六 巫術舞蹈與禹步的起源

七 巫術靈物的形成及運用

八 咒語的起源及演變

九 符篆的起源及演變

 巫術效果與偽巫術

一一 巫術與民族心理

一二 史料略說

第二章古代巫術靈物與一般辟邪方法

一桃木辟邪術(上):相關神話與揮擊射擊方式

二桃木辟邪術(中):安置佩帶方式

三桃木辟邪術(下):衍生性靈物與醫方

 四 蘆葦荊棘的巫術用途

 五 桑樹崇拜與桑木辟邪術

 六 白茅的靈化原因和巫術用途

 七 蘭湯辟邪與祓禊禮的演變

 八 艾蒿茱萸的靈化及應用

 九 雞禳法術

 一 犬禳法術

 一一 先秦釁禮的巫術性質

 一二 青牛髯奴組合及其思想淵源

 一三 噗唾法術

 一四 名字信仰與呼名制鬼法術

一五穢物驅邪(上):五牲穢物與古代醫方

一六穢物驅邪(中):人體穢物與相關器物

一七穢物驅邪(下):女子穢物與厭鎮邪術

 一八 埋石鎮宅與石人辟邪風俗

 一九 灰土驅鬼與相關醫方

 新布、朱絲與五彩絲的巫術用途

 二一 剛卯與印章鎮術

 二二 銅鏡的靈化與照妖鏡信仰

 二三 厭勝錢的製作與運用

 二四 火炬與煙熏法術

 二五 爆竹與鼓譟法術

 二六 掘妖與鎮墓法術

 二七 鍾馗崇拜與相關禮俗

 二八 其他辟邪靈物與厭勝方法

第三章 控制自然與禁治疾病的巫術

一求雨(上):雩禮與龍蛇感應術

 二 求雨(下):焚燒罪人與旱魃

 三 相對貧乏的止雨術

 四 滅火法術

 五 救日救月禮俗

 六 禳除星雲與移禍法術

七驅疫(上):周秦儺禮及其演變

 八 驅疫(下):個體所施法術

 九 禳除噩夢

 一 禁治瘧鬼

 一一 分娩禁忌與催產巫術

 一二 禁治其他疾病

 一三 禳除龍蛇毒蟲

 一四 除蝗法術

 一五 滅鼠法術

 一六 禳除其他猛獸害蟲

第四章 控制人類行為和情感的巫術

一招魂(上):周代喪禮中的

二招魂(中):亡魂返形術及其表演性質

三 招魂(下):降神附體諸形式

四偶像祝詛術(上):典型形式及其影響

五偶像祝詛術(下):兩種變式和禳解方法

六 工匠魘魅術

七 蠱術(上):毒蠱性質及種類

八 蠱術(下):禳解方法

九 禦敵闢兵法術

 隱身法術

一一 厭盜捕亡法術

一二致愛(上):通用性攻擊魂魄方法

一三致愛(下):專用媚藥的形成及性能

 一四 止淫止妒法術

 一五 令人相憎與禳除憂思

 一六 生子巫術

 一七 令人孝順與禳除口舌

 一八 致富和如願法術

引用書目

修訂後記


http://www.waterlike.com.tw/bookdata.asp?NO=B 99C 104010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灸史話-英漢對照



作  者: 張立劍 主編


出 版 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4-1


 

 


內容簡介


 


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學習針灸,了解針灸發展的源流,因此,我們編撰了《針灸史話》一書。本書以200余幀圖片、百余個專題,按針灸發展的歷史主線形象地呈現了針灸數千年發展的概貌。
本書圖文并舉,明白如話,娓娓道來,集知識與趣味為一體,兼顧科普與學術,中英文對照,是了解和學習針灸發展史的重要參考書,可供國內外從事針灸教學、臨床、科研的工作者、各大專院校針灸學習者和廣大針灸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介紹


張立劍(1956-),從事針灸文獻與信息化研究。曾主持針灸數字博物館歷代針灸學成就多媒體展示系統建設等重點課題,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十余篇,擔任《針灸圖說》主編,《中國針灸經絡通鑒》《中國針灸穴位通鑒》《中國針灸證治通鑒》《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編委等。


 


目次


1.上古聖賢與針砭
2.
針砭灸的發源地
3.
從以石為針到針石并用
4.
火、艾與灸法
5.
戰國名醫扁鵲與《難經》
6.
最早的針灸醫案
7.
馬王堆、張家山出土經脈文獻
8.
《五十二病方))中的砭灸內容
9.
早期經脈腧穴模型
10.
《黃帝內經》與針灸學理論體系
11.
古代九針
12.
滿城漢墓金銀醫針
13.
漢畫像石針砭圖
14.
最早的腧穴專著《黃帝明堂經》
15.
武威醫簡中的針灸內容
16.
涪翁與郭玉
17.
漢末名醫華佗與針灸
18.
重視針藥結合的醫聖張仲景
19.
皇甫謐與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20.
葛洪與女灸法家鮑姑
21.
徐氏家族針灸派系
22.
針灸對外傳播之萌芽
23.
敦煌卷子灸療圖
24.
唐代針灸名醫甄權

25.
楊上善與《黃帝內經太素》
26.
藥王孫思邈與針灸
27.
官方最早的針灸專科
28.
王燾與《外臺秘要方》
29.
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中醫藥
30.“
四花穴灸法
31.
王懷隱《太平聖惠方》的針灸內容
32.
王惟一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33.
宋天聖針灸銅人
34.
北宋名醫楊介與經絡圖
35.
竇材與《扁鵲心書》
36.
《黃帝針經》北宋回歸
37.
宋太醫局針科考試
38.
南宋名醫王執中
39.
南宋李唐村醫灸背圖
40.“
騎竹馬灸法

41.
金元針灸大師竇漢卿
42.
席氏家傳針灸
43.
聞人耆年與《備急灸法》
44.
現存最早的子午流注專著
45.
竇氏針法傳人王國瑞
46.
滑壽與《十四經發揮》
47.
日本針灸銅人和銅人圖
48.
擅長針刺手法的陳會
49.
徐鳳與《針灸大全》
50.
明代針灸名醫凌云
51.
明代高武與《針灸聚英》
52.
汪機與《針灸問對》
53.
李時珍與《奇經八脈考》
54.
雷火神針與太乙神針
55.
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
56.
吳岜與《針方六集》
57.
張介賓與《類經圖翼》
58.
古代眼科針具
59.
針灸學傳人歐美
60.
吳謙與《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
61.
通俗易懂的《針灸易學》
62.
李學川與《針灸逢源》
63.
清代道光皇帝禁針詔
64.
清代灸具——灸盞
65.
《厘正按摩要術》耳背圖
66.
法國針灸之父蘇理
67.
近代傑出的針灸學家承澹盒
68.
中國針灸學研究社
69.
中國針灸講習所
70.
最早的針灸雜志
71.
針壇優秀女性朱璉與《新針灸學》
72.
首批來華學習針灸的外國專家
73.
第一家針灸研究機構
74.
針刺麻醉
75.
高等教育中醫專業統編教材《針灸學》
76.
高等教育針灸專業針灸統編教材
77.
第一部針灸對外培訓教材
78.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接受針灸治療
79.
尼克松訪華掀起美國針灸熱
80.
金針拔除白內障

81.
外國醫師針灸學習班
82.
最早建立的三所國際針灸培訓中心
83.
現代針灸刊物
84.
中國針灸學會
85.
我國第一所針灸學院
86.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87.
藏醫《四部醫典》與針灸
88.
蒙醫學與針灸
89.
現代針灸模型
90.
最常用的針具——毫針
91.
用途各異的現代針具
92.
現代電針儀
93.
現代灸療器具
94.
刺絡放血療法
95.
方便易行的拔罐療法
96.
民間常用的刮痧療法
97.
現代耳針療法
98.
頭針療法
99.
其他針刺療法
100.
延年益壽保健灸法
101.
針灸與美容美體
102.“
冬病夏治的天灸療法
103.
獸醫針灸與模型


 


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30171&pf_id=99X155K9y102s 52A 104e72k108h126WMExJIu 440L gW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逛書店的時候看到這本書,若對精神病學史及其文化有興趣者,不妨一讀。


 


 


崩潰邊緣-發瘋.創造力和人類的天性


 


者:(英國)丹尼爾·列托(Daniel Nettle)
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


 


內容簡介


發瘋是人類精神現象最核心的秘密。人類大腦的進化使人對現實產生真實的理解,使人得以融入社會,并使其行為適應周圍的環境。但是由于嚴重的精神病,大腦對現實的真實產生了相反的認知。精神病構筑起一座意識錯覺的城堡,使精神病患者不能適應現實,并因此成為人群中的異類。但精神病并非一種邊緣現象——無論何種社會和歷史時代中都有精神病人,而精神病的共同原因是基因及隱含于其中的問題。而且,醫學家發現,在正常的思維和情感中,識別精神病患者的特徵形式並不明顯。所以,從進化論和人類的觀點看,發瘋這一現象的存在,是一個可怕的謎。本書中,作者探討了精神病的性質及其中隱含的生物學機制,以及精神病與創造性天才之間的關係。


 


目次


譯序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從疾病到差異以及復原
第二章 從本性到養育以及復原
第三章 血統之恥
第四章 飄搖在風暴中的靈魂
第五章 理性沉睡后的夢魔
第六章 這種幻覺有豐富的想象力
第七章 瘋子、情人與詩人
第八章 文明及其不足
第九章 保持精神健康
結束語
補充讀物


 


 


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30170&pf_id=99E155q9K102i 39F 102p 73L 104g 126jHXqQLc188SxV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這本書,好想買。雖然有點貴,但我很喜歡波特的書,因為他談歷史都不會扯一些高深的理論,而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寫作,讓讀者讀起來很輕鬆。看來荷包又要縮水了,不,是乾癟了啊。


 


18世紀科學-劍橋科學史-第四卷


    者:(美)波特


精平裝/頁數: 精裝本 / 820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 99/03/01


內容簡介:


《劍橋科學史》第四卷,為一般讀者和專業人士提供18世紀科學發展的詳盡和全面的概述,探討17世紀的科學革命以及主要的新增長點,尤其是實驗科學的含意。這本書既是一本敘事性的書,也是一本解釋性的書,還可以當成參考工具書來用。其主要關注的是西方科學,也談到了一些傳統文明中的科學和殖民地的科學。所包含的范圍,既有對科學本身認知維度的分析,也有對其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意義的解釋,兩者兼顧。撰稿者大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世界領軍人物,他們既敘述了有關問題當前的不同研究成果以及方法論上的爭論,也給出了他們自己的觀點。


作者介紹:


羅伊·波特(19462002),倫敦大學學院韋爾科姆特拉斯特(Well come Trust)醫學史中心醫學社會 史榮休 教授,畢業于劍橋大學。他是200多本書和眾多文章的作者,其中包括《社會醫生:托馬斯貝多斯與啟蒙運動晚期英國的疾病生意》(Doctor of SocietyThomas Beddoes and the Sick Trade in Late Enlightenment England1991);《倫敦:社會史》(LondonA Sociaf History1994);《人類的最大利益:人類醫學史》(The Greatest Benefit to Mankind: A Medical History of Humanity1997)以及《身體政治:英國的疾病、死亡與醫生(16501900)》(Bodies Politic: DiseaseDeath and Doctors in Britain1650-19002001)。合著《貝特萊姆皇家醫院史》(The History of Bethlem1997)。


目次:


插圖目錄
撰稿人簡介
總主編前言
 1 導言
第一部分 科學和社會
 2 “科學革命的遺產:科學和啟蒙運動
 科學革命、機械論自然哲學和啟蒙運動
  18世紀中葉對機械論自然哲學的懷疑性批評
 有活力的自然:啟蒙運動晚期對懷疑論的回應
  結論:在啟蒙運動活力論與浪漫主義自然哲學之間
 3 科學、大學和其他公共領域:歐洲和美洲的科學教育
 1700年左右
  18世紀大學里的科學:創造空間
 18世紀大學里的科學:課程
  供應的擴大
 結論
 4 科學機構與科學組織
 詹姆斯·E.麥克萊倫三世
  17世紀的組織化革命
 科學院時代

  期刊
 大學和學院
  天文臺
 科學機構與歐洲的擴張
  植物園
 社會中的組織化科學
  19世紀的補遺
 5 科學與政府
 6 自然知識的探索:科學和大眾
 牛頓主義
  農學
 醫學
  植物學
  結論
 7 從事科學的男性形象
 史蒂文·夏平
  虔誠的博物學家
 品行端正的哲學家
  有教養的自然哲學家
 結論:文明專家和未來
 8 哲學家的胡須:科學研究中的女性與性別
 公共機構的圖景
……
第二部分 各門學科
第三部分 專題研究
第四部分 非西方傳統
專名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52182&pf_id=99E155q9K102i 52F 109p 74L 106g 122jHXqQLc1126SxV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從豐恩學弟部落格轉貼來的書訊喔!


 


Reproducing Women: Medicine, Metaphor, and Childbirth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uthor:吳一立Yi-Li Wu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Albion College
Hardcover, 357 pages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 edition (August 1, 2010)

Product Description
This innovative book uses the lens of cultural history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in Qing dynasty China . Focusing on the specialty of "medicine for women"(fuke), Yi-Li Wu explores the materi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childbearing in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She draws on a rich array of medical writings that circulated in seventeenth- to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to analyze the points of convergence and contention that shaped people's view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diseases. These points of contention touched on fundamental issues: How different were women's bodies from men's? What drugs were best for promoting conception and preventing miscarriage? Was childbirth inherently dangerous? And who was best qualified to judge? Wu shows that late imperial medicine approached these questions with a new, positive perspective, defining female and male illnesses as essentially alike and depicting childbirth as an inherently trouble-free process. In presenting this new view of the female body, Reproducing Women revi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Qing social relations of healing and attendant cultural assumptions about gender, the body, and nature.

From the Inside Flap
"This is a tremendously rich, exhaustively researched work. Reproducing Women is a pioneering study that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a standard reading on women's medicine in Chinese history."--Ruth Rogaski, author of Hygienic Modernity


資料來源:http://www.amazon.com/Reproducing-Women-Medicine-Metaphor-Childbirth/dp/0520260686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醫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文藏典叢書


作者:王鳳蘭   


系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藏典叢書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作者/譯者/編者.簡介:


王鳳蘭,女,1964年生人。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副研究員,中醫古籍整理與數位化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職從事醫史文獻研究與臨床工作近20餘年。作為著名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師從余瀛鼇教授。擅長于魏晉南北朝醫學著作的輯佚、考釋,並對該時期醫學史研究多有造詣。在文獻研究方法上主張結合電腦資訊技術,宣導"讀古籍,勤臨證"。
近年來,主要從事中醫古籍知識的電腦表示方法研究和知識挖掘研究。獨立負責或參與的研究課題有近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編撰著作7種。分別獲得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2005年始,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的文本起草專家,開展了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申報與研究工作,主要就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內容和存續的狀態以及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大量調研。在研究中提出"中醫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方法"等7項,進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案本身的提出既是對中醫知識的學術分類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展示,同時也蘊含著學術創新。2007年獲文化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內容簡介:


《中國醫道》內容簡介:文化是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部分構成的。由歷史上的文物古跡和現代物質文化創新而構成的物質文化,是讀者大眾所熟悉的。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哪些文化形態呢?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下達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 42號)作了如下闡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10月17日舉行第三十二屆會議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臚列了五項內容:"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寧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歸納起來,簡單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以民眾(一定群體)口傳心授的方式而代代相傳、綿延不絕的文化。在民眾中流傳、口傳心授、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目錄:


總序

緒論 中國醫道,仁心仁術
第一節 源遠流長
第二節 道術相依
第三節 醫乃仁術
第一章 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
第一節 對於生命的獨特認識
第二節 對於健康與疾病的認識
第三節 流派

第二章 中醫診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奧妙
第四節 四診

第三章 中藥炮製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藥物的產生與炮製的起源
第三節 原理
第四節 方法
第五節 流派

第四章 中醫製劑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與方的關係
第三節 起源與傳承
第四節 劑型與療效
第五節 方劑配伍

第五章 中醫針灸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經絡腧穴
第三節 治病
第四節 擇時與取穴

第六章 正骨療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醫家
第四節 發展
第五節 手法

第七章 藏醫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理論體系
第三節 藏醫與宗教
第四節 擅治的病症
後記
附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醫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資料:http://www.shanghaibooks.com.tw/basic/basic_cart_default.asp?ProductID=9787807333807&companyname=古吳軒出版社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體與國族:強國強種與近代中國的婦女衛生(1895-1949)


作者:周春燕 (本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出版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
        本書考察西元1895-1949年間,中國女性面對月經、懷孕、生產等生命歷程時,其相關的照護與知識逐漸走出傳統的過程,以及政府在婦女衛生推廣上的角色。
        傳統中國婦女,囿於「男女授受不親」的社會習俗,與中醫缺乏精確的解剖學、細菌學等相關知識,所受的健康保障較為侷限,尤其是涉及女性生殖器官的月經和孕產等方面更是如此;而大部分缺乏醫學知識的穩婆,亦得以獨覇傳統的生產場域。然而,甲午戰敗的刺激,以及西方醫學之大量傳入,意外地衝破中國婦女的身體界線,使婦女衛生在「強國強種」的風潮下得到改變的契機,以往較少公開談論的月經、分娩等知識,也大量透過報刊、雜誌傳播。此外,新式月經帶、西醫婦產科醫院及醫師,及受專業訓練的助產士,也逐漸滲入中國婦女的生活領域。
       1928
年以後,隨著北伐統一,政府決意介入攸關國力的婦嬰衛生改革。除了頒布相關法令外,也積極訓練舊穩婆,設立中央助產委員會,推廣西式助產教育,並實施公醫制度免費接生,以期有效預防產褥熱與新生兒破傷風,減少婦嬰死亡率。儘管在1949 年之前,中國仍有不少婦女尋求穩婆接生,但新式助產事業還是在八年抗戰、國共內戰期間逐步推展。中共政權建立後,即在此基礎上持續加以擴大。


 


訊息來源:http://www.mh.sinica.edu.tw/n/index-n1-06.asp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醫路上-台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叢書16


 


    者:謝博生


出版社: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出版日: 99/05/01


 


內容簡介:


    在本書第一至第三篇,我依循人文主義的思路,來考察文藝復興時期至近代時期醫學發展的脈絡;本書第四篇則是我在藝術學習方面的一些經驗。在本書各章中,我以「人」為主軸,簡述個人心儀人物的事蹟、他們的時代與環境,以及個人走訪他們生活足跡時在歷史現場或日後回顧時產生的感想。我將各章的影像資料所取材的地點,列示於該章的參訪城鎮欄中,以供參考。
本書內容及影像資料大致表達出我過去在習醫路上所做人文接觸的主要面向,也傳遞了個人進行體驗學習的一些心得,期盼它能有助於引介剛踏上習醫之路的同學,作為他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參考。


 


目錄:


《醫學人文叢書》出版旨意
二版序
初版序
前言  關於人文學體驗學習的一些看法
第一篇  追尋大師跡印
 
第一章  追尋文藝復興巨匠跡印 11
 
第二章  訪覓思想啟蒙巨人足跡
35
 
第三章  領會醫學史偉人心志
49
 
第四章  尋訪藝術大師足印
75
第二篇  人物學習體驗

 
第五章  醫師養成訓練 103
 
第六章  專業生涯營造
121
 
第七章  公共服務參與
147
 
第八章  生活觀的省思
165
附 錄

 1.
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 185
 2.
仰望人類群星閃耀 189


 


序文:


二版序
本書初版發行後不久,我應邀擔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工作小組召集人。醫學人文博物館座落的「二號館」是我在醫學院院長任內花了很大的心力將之保留、整修的古蹟建築,在這棟典雅且富人文氣息的博物館,我有機會推動以「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為核心的教育活動。
臺大醫學院「二號館」於19986月修復重新啟用後,改名「醫學人文館」,做為院內醫學文物展示空間並兼作人文與社會教育用途,200811月轉型為「醫學人文博物館」,成為一個可以讓參訪者從醫學面向來認識臺灣人的獨特、專門性場所,並做為醫學院師生探討人文學課題的討論、交流平台。這座醫學博物館的成立,為臺灣醫學人文領域的教育推廣,建立了里程碑。
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推動的「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旨在引導學生針對富有創意和富有思想的人物及其作品、思想、情感進行考察,讓學習者在優秀的人物及他們富含啟發能力的作品薰陶下,體會作品表達出來的精神意義,並跨越時空鴻溝,與這些人物進行心智上的交流,將獲得的體會,和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連結,再經由個人的反思及內省,產生新經驗,並將其融入於日常生活,內化於個人生命,成為提升人文素養的基礎。
我在醫學人文博物館規畫、試辦這一項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回顧個人半世紀來的體驗學習經驗,對自己的生命及人生進行反思,深切感激在習醫路上所獲種種機遇,由衷感謝長久以來所受前人恩惠。能夠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向許多傑出的偉人與優秀的前人學習,在個人的心靈上與他們產生交會,自他們不凡的生命歷程和睿智的思想火花獲得感悟,協助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實現理想,這是個人人生中最為珍貴的恩賜。我想,個人這樣的學習方式或許值得傳遞給年輕一代的學生,因而於本書再版時,增添自己在醫學生涯中,經由體驗學習而獲得教誨、啟發和導引的心得,以及自己內心最想告訴學生的話,重新再予以發行。本次再版的內容如能為年輕一代的醫生及醫學生在他們的習醫路上提供些微的參考,將是個人無上的榮幸。
感謝臺大醫學院楊泮池院長的支持,醫學系黃天祥主任、吳寬墩教授、 梁繼權 教授的協助,財團法人國範文教基金會 謝長宏 教授的指導,以及學習群諸位同學的參與,讓「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能夠順利推展。
謝博生


 


出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940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cultural history of pregnancy : pregnancy, medicine and culture, 1750-2000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懷孕文化史——懷孕、醫學和文化(17502000


作者:()克雷爾·漢森(Clare Hanson),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英語系教授,章梅芳譯


從書名: 同文館·小歷史系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10


 


內容:


本書利用英國兩百五十年間婦產科檔、懷孕指導手冊,文學作品,流行小說和視覺圖像,比如母嬰的相對權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醫療介入對於懷孕是可接受的等關鍵問題上態度的變化。醫學和社會變化對於懷孕的主體經驗帶來的影響。


 


目錄:


插圖清單(1)
致謝
(1)
關於拼字法的一條說明(1)導言

1
給女性的建議

懷孕代言:相互競爭的真理主張

興奮性/敏感性和母性印記

評價懷孕

預成論、漸成論與《弗蘭肯斯坦》

2
道德生理學

女性的本質

妊娠期精神病

接住你的兒子吧,先生!

3
生育種族

身體劣化與優生學女權主義

婦女權利與產前環境

分析懷孕

4
大規模生產

優生學與社會階級

人工培育

國家政策

自然分娩

5
生育未來

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浪潮與人口生育

作為個體的胎兒,作為病人的胎兒

新的生育技術

生育選擇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出自:http://cbs.pku.edu.cn/scrp/bookdetail.cfm?iBookNo=61676&sYc=1&sDirType=C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近現代史話


作者:曹東義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頁碼:432
出版日期:201004


 


內容簡介:


中醫學有過輝煌的幾千年歷史,也有過近代長達百年的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在外部還原論的科學觀、機械論的技術觀、新舊取代價值觀的擠壓下,中醫界內部發生自我改造而逐漸形成的。


 


目錄:


第一章 末法時期名人談中醫
俞樾因愛成恨廢中醫否中藥
章太炎提倡國學否定五行
魯迅當年隱姓埋名罵中醫
餘雲岫醫學革命滅中醫
梁啟超傅斯年等人瞧不起中醫
章次公難得高士也挨批
朱良春因病得救傳承中醫


 


第二章 毛澤東系列措施救中醫
餘雲岫壽終正寢真幸運
毛澤東撤職兩位副部長驚天下
要西醫學習中醫而不是中學西
中醫進醫院袖裏春秋大家看

成立中醫研究院科學殿堂說中醫
成立中醫學院優秀人才滾滾來

第三章 衛生部表彰中醫研究成果
郭可明治乙腦意義重大
氣功興衰沉浮值得深思
痔瘺牽扯著悠久的歷史
腹水草改寫無奈小蟲何
衛生部未能表彰的眾多成果


第四章 中西醫結合的成果舉隅
針刺麻醉的時代意義
中藥研究的成就與困惑
急腹症研究領域廣闊
小夾板治療骨折的成就
官外孕治療前景廣闊
活血化瘀研究獲國家大獎

第五章 中醫走出困境,奔向世界
結束文革成立中醫藥管理局
針灸帶領中醫走遍全球
愛滋病防治挑戰雞尾酒療法
中醫戰SARs震驚世衛專家

中醫的復興與複雜性科學研究


 


http://www.amazon.cn/%E4%B8%AD%E5% 8C %BB%E8%BF%91%E7%8E%B0%E4%BB%A3%E5% 8F %B2%E8%AF%9D-%E6%9B%B9%E4%B8% 9C %E4%B9%89/dp/B003HGGW06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洛伊德:幽微的心靈世界


作者:彼得.克拉瑪


譯者:連芯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0日


 


內容簡介


有眼有耳的人都會知道,一個人無法隱藏任何秘密。就算他的唇齒緘默,指尖也會喋喋不休,每個毛孔都會洩漏他的秘密。——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常被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他提倡「談話治療」,在人類心靈中賦予潛意識重要地位。他自比為哥白尼和達爾文,但身為一個醫師,他的背景卻充滿疑問。歷史學者判定佛洛伊德在病例報告中,經常修改治療的過程與結果,以符合他的理論,今日,佛洛伊德留下的貢獻飽受質疑,評論者分為兩大陣營:一派為忠實擁護者,另一派,是激烈的批判者。


  充滿智慧的佛洛伊德,對患病心靈的洞見,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人類的真實樣貌。在人類顯而易見的理性之下,包藏潛在的慾望、無理的渴求,其中甚至有一套模式,叫做「情結」。他向世人展示,文化、個人生活中潛藏許多符碼。此外,在人類的習俗與行為當中,與文明社會相悖的性驅力及攻擊驅力,時而暗地隱藏,時而明顯表露。他彷彿改編古老哲學,將我們的生活寫成精彩萬分的現代悲劇。佛洛伊德在當時極為轟動,就有如在他出現之前,人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過自己。


  但三十年前,許多遺忘的檔案陸續受到矚目。資料顯示,佛洛伊德公佈的理論發展過程和私人生活細節,經常錯誤百出,一代大師的地位從此開始轉變。其中最棘手的是證據透露,佛洛伊德發表臨床工作時,會為了符合理論而竄改事實。他巧妙地在治療中,將無趣的案例故事變得符合他的邏輯推論;對於某些失敗的案例,佛洛伊德更對外宣稱大獲成功。佛洛伊德對人類的貢獻如此深遠,這些新證據究竟能造成多大傷害?


  作者彼得.克拉瑪是執業精神科醫師,亦為美國心理衛生的重要權威,他對佛洛伊德這提出全新的解讀觀點,筆觸饒富批判意涵,誠摯貼切引人共鳴。他認為,雖然佛洛伊德多數的思想已經過時,但他制定的規則卻成為我們文化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改變人類看待自己的方式。


作者簡介


彼得.克拉瑪


  《紐約時報》稱他「全美最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著有心理暢銷書《神奇百憂解》、《你該離開嗎?》、《至上幸福》、《約定時刻》,以及最新著作《如果梵谷不再憂鬱》。除一般著作之外,他也為《紐約時報雜誌》、《紐約時報書評》、《華盛頓郵報》、《倫敦時報文學副刊》以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撰文。克拉瑪醫師目前於羅德島定居與執業,也於該地的布朗大學擔任教授。


譯者簡介


連芯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精神分析研究所畢(MA Psychoanalyt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Essex),熱愛精神分析思維,曾任編輯、文案。


目錄


第一章 掀起當代思潮
第二章 英雄出身
第三章 蹣跚起步
第四章 心理學的疑難
第五章 誘惑理論
第六章 夢
第七章 鞏固期
第八章 閹割焦慮
第九章 前進新大陸
第十章 密友與仇敵
第十一章 結構理論
第十二章 文化理論
第十三章 理論侷限
第十四章 終章
第十五章 偉人殞落


 



參考網站: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8225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爸教我的人生功課:一部關於人子之道與醫者之責的故事


作者:傑拉德.溫諾克


原文作者:Jerald Winakur


譯者:呂玉嬋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26日


 


內容簡介: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將仰賴我們,依靠我們強壯的臂膀、我們的耐性、我們的同情。


  如果我們可以在父母變老時學習如何對待他們,也許可以擺脫自己變老時的某些恐懼。


  那個強壯而慈愛的男人或女人,是我們的父親或母親,我們的養育者,我們的保護者。他們就像堅實的堡壘,為我們抵擋危險和死亡。我們幻想自己可以永遠被父母庇護,一如成長路上他們始終在我們身旁。


  直到有一天,你注視父親,第一次看見這個昔日喜歡把你高舉過肩的男人,臉龐已爬滿皺紋;而那個精明幹練、一手打理全家大小事務的母親,何時變成名副其實的「老媽」,六七十歲的年紀完全在身上展現。


  即使作者行醫三十載,日日協助病人及其家屬面對老化課題,卻無力阻止自己的父親步上衰老、失智之路。畢竟,和其他疾病不同的是,「老化」難以戰勝、永遠不敗。


  本書一部分是個人回憶,以細膩溫暖的筆觸,追憶父子相處點滴;另一部分則是身為醫者的觀察與省思——如何做一個紓解病人身心痛苦的「療癒者」,而不只是醫療技術的「執行者」——並提醒讀者,在全世界文明國家一致走向「高齡化」、「高離婚率」、「低生育率」的趨勢之際,如何以務實而不失悲憫的角度,面對父母與至親的老化、照護與死亡課題;因為,接下來要面對這個課題的就是我們自己。


本書特色


  1. 每個人都要面對父母、至親、配偶的老化與死亡課題。就算現在沒有,將來有一天一定會。這是人人必修的人生功課,因為,接下來要面對這個課題的就是我們自己。


  2. 一個真正的好醫生,是紓解病人身心痛苦的「療癒者」,而不只是醫療技術的「執行者」。


作者簡介


傑拉德.溫諾克 Jerald Winakur


  行醫逾三十載,專研內科與老年醫學。現為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臨床醫學教授,也是該校「醫學人文道德中心」副研究員。


  二○○五年,作者在醫學期刊發表專文〈我們要拿老爸怎麼辦?〉(“What Are We Going to Do With Dad?”),以老年醫學醫師觀點,記述自己父親逐步老化、罹患失智症的過程。這篇文章引起讀者熱烈迴響,許多讀者寫信詢問作者有關面對至親生病老化的問題,促使作者寫成本書。


目錄


有一天我們都會變老賴其萬 13
前言 身為人子,身為醫者 18


1 老族,老老族,超老族 22
2 替父親保管記憶 32
3 醫院初體驗 47
4 不傷害為先 62
5 醫生的墓園 73
6 「技術」與「服務」之間 93
7 生命的一課 112
8 記憶的傷痕 117
9 失控的心靈方向盤 133
10 父母是我們的孩子 143
11 掠奪記憶的元兇 154
12 「你有槍嗎?」 164
13 勇氣的一課 172
14 醫助自殺 182
15 品質照護 193
16 爸爸,你快樂嗎? 208
17 與上帝討價還價 224
18 沉重的白袍 230
19 和爸爸賞鳥 237
20 療癒的儀式 244
21 失足 257
22 不藥,能癒嗎? 273
23 熄燈的慈悲 294
24 夜巡人 313
25 最後的平靜 325
26 自然靈藥 336
27 人子的內疚 349
28 牢記不忘 362


致謝 366


推薦序


有一天我們都會變老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Memory Lessons: A Doctor’s Story,中文直譯是「記憶的課:一位醫師的故事」。作者是一位專攻老年醫學的內科醫師,書名的「記憶」一語雙關,一方面作者在書中穿插許多往事的追憶,另一方面重點是放在自己摯愛的父親晚年得到失智症,而失憶後對家人引起諸多影響,寫出面對家人的老、病、到最後死亡的充滿感性的紀實。作者在前言提到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寫出身為醫生的自己,如何面對父母的老化凋零,而最後學會接受的心路歷程,同時他也希望能夠引起讀者與其家屬的共鳴。


  作者由童年的追憶寫出與父親賞鳥、釣魚、打乒乓球的樂趣,而後在大學畢業後,決定進入醫學院,與父親當年因為家境關係無法完成高中學業形成強烈對比。作者的祖母早年喪夫,因為猶太人的背景而遭受歧視,含辛茹苦地獨立撫養子女,雖然她無法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未能讓作者的父親發揮藝術天分,但父親絲毫沒有怨尤。後來祖母經過幾次中風,而被送進養老院,每次父親帶作者去看祖母時,父親在歸程中都會因為祖母已認不出他是誰而泣不成聲。父親經營當鋪也經歷一番波折,後來總算兩個兒子都學有所成。不幸的是他晚年漸漸失智,導致脾氣暴躁,記憶混淆,帶給視力衰退的母親極大的負擔,但母親不忍心將父親送往養老院或醫療院所,而嚴重影響家庭生活。作者以其細膩的文筆,描繪出家人的痛苦以及身為醫者的無奈。


  作者一方面深知自己雖然身為醫生,應當「醫不醫親」,但有時也忍不住加入意見,另一方面因為自己整天照顧的就是與父母年紀相仿的年長病人,引起一些非常深入的反思。在許多地方他描述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的需求真是入木三分,使我體會出這位真正關懷病人的好醫生如何為病人設想。他提到一位他照顧多年的老夫妻無法面對另一半一天比一天衰老,最後丈夫舉槍射殺妻子,並舉槍自盡。這位關愛病人的作者說,悲劇發生以後,有時就忍不住會問病人,「你有槍嗎?」


  在這本書裡,作者也以專研老年醫學的醫療工作者身分,抒發他對當前醫療制度的隱憂。他毫不避諱地指出當今醫療保險給付注重高科技檢查與特別手術,導致年輕醫師都對次專科趨之若鶩,而忽視了觀察病人與家屬、探問病史、好好做身體檢查的醫者基本功。他指出對於老年病人,我們特別需要了解病人肉體與精神痛苦的差異,而時下許多病人動不動就是找只會看身體某一部位的「專家」,這種專家卻無法對不是只有一種病的老年病人做全身整體性的評估。同時他也提到醫生動不動就對老年人「對症下藥」,殊不知有些病人每天所服用的藥品數量驚人,而這些藥的副作用的加乘,對病人的傷害卻沒有人關心。書中有一段描述作者父親罹患前列腺癌,但因為他心臟也有問題,經過一番內心的交戰,作者堅持不讓父親開刀,引起一些醫師同事的不諒解,而這就是醫生需要以全人的考量,做出「以病人為中心」,對病人最有利的處理的最佳例子。


  作者不諱言自己曾經在病人生命末期因病痛而受苦時,因為病人拒絕再繼續使用各種儀器維生,而尊重病人的意志,以嗎啡注射使病人得以解除痛苦,但同時自己也深知這種做法有可能引起的「雙重效應」(double effects)。他也提到相反的一面,曾經有一位照顧多年的老病人進入生命末期時,雖經他與其家人苦口婆心的相勸,病人的女兒還是不為所動,執意要作者繼續使用高科技以延續病人痛苦的生命。最後病人的女兒憤而要求撤換醫師,使作者感觸良多。


  作者描述父親的葬禮的那一幕實在令人感傷,由此可以看出全家人如何深愛他們的父親,但也因為如此,每個家人都各有不同的自責,而作者尤其無法原諒自己。因為在父親過世的前一晚,弟弟打電話告訴作者,父親十分躁動,而他只在電話中建議弟弟給父親服用半顆給精神病患者使用的鎮靜劑,而未及時趕回去探視。作者坦言父親的死有可能與這鎮靜劑有關,因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最近還特別標明這藥對失智老人的危險性。作者在書中寫道,醫者有時明知治療可能會有危險,但碰到失智老人的衝動行為急需處理時,有時還是不得不使用,而因為這樣引起問題時,醫者,尤其本身又是病人的兒子時,其震撼衝擊可想而知。


  本書的字裡行間使我感受到,作者實在是一位非常負責、勇於自省、能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篤行者。書中有幾段話特別感動我:「……努力不讓上漿的白袍成為面對人類痛苦的個人盔甲」、「如果我們可以在父母變老時學習如何尊重他們,也許可以擺脫自己變老時的某些恐懼」、「在我們漫長的職業生涯過程中,我們一起見證了一件事情:我們這一行,從最具聲望的大學附設醫院,到附近街角隨到隨看的醫生,在無數競賽場上,辭卻了替病人代言的堅忍角色」。有人問作者常常治療同樣的病是否會覺得無聊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我從來不覺得無聊,可是時時覺得焦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故事,許多故事是個謎」。


  看完這本書後,我忍不住想回應作者在前言所說希望能得到「讀者的共鳴」。我身為神經內科醫師,也照顧過不少老年病人,在長年定居美國之後,回國與摯愛的父親共度他生命的最後十年,而一年多前他老人家以一百零一的高齡病逝於家中。我對於書中所描述的父子之情,以及醫者對至親的父親生病時的「無力感」完全感同身受。唯一引以為慰的是,家父始終維持神智清楚,但也因為如此,他最後一年與生命的奮鬥尤其使我們不忍。


  最後我想說一句話:我們都有年長的父母或親友,我們自己也已變老或漸漸變老,而我們的兒女有一天也會看到我們的凋零,《爸爸教我的人生功課》對「老化」有深入觀照,有助於拓廣我們對人生的前瞻與後顧;同時對於關心老人福利、醫療政策,醫學教育的醫界同行也有所啟發,我在此鄭重推薦這本好書。


 


賴其萬(本文作者為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召集人)


 


來源網站: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7210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疾痛的故事:苦難,治癒與人的境況--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美)克萊曼著,方筱麗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4-1


 


作者/譯者/編者.簡介


亞瑟‧克萊曼(Arthur Kleinman,又名凱博文),1967年獲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擔任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部主任和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現任哈佛研究生院及醫學院終身教授。作為國際醫學人類學界和精神衛生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他於1980年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醫學人類學勳章。1983年起,任美國科學院醫藥學部終身委員、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社會科學委員會顧問、世界衛生組織(WHO)顧問和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資深顧問,並曾獲美國人類學學會的最高獎項——博厄斯獎。


 


內容簡介


鼻塞、腹痛、關節疼痛,這些對身體異常和不適反應的切身感受,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生命體驗。疾痛的主要問題,在於它給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難。腰酸背痛使我們分神,影響工作效率;頭痛會讓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下降;而有些疾病引發的性無能,甚至會導致婚姻破裂。對一位單身母親而言,高血壓不僅意味著要少吃鹽,還跟女兒的失學和早孕有關;而作為一位弱勢群體的成員,社會的歧視、不公以及孤立,或許才是其身體持續疼痛的根源。長期緊張的父子關係,會導致病患的雙腿突然麻痹癱瘓;而換一個壓力不那麼大的工作環境,也會使一度惡化的哮喘慢慢痊癒。然而,在大多數醫生眼中,疾病才是問題所在。現代醫療系統,將我們鮮活的疾痛經驗,解釋為一種生物結構或是生理功能的變異,僅僅與身體有關。 對此,哈佛精神病醫師與人類學家克萊曼博士,從其20年來的臨床治療和數百個真實病案中發現,疾痛不僅屬於身體,而且連接著自我與社會。講述這些疾痛故事,不但對於病患、家屬和醫護人員有著極大的使用價值,而且,對於認識醫患關係和人性化的醫療體系改革,意義深遠。
目錄: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症狀和異常的意義
第二章 疾痛的個人意義和社會意義
第三章 疼痛的脆弱和脆弱的痛苦
第四章 生活的痛苦
第五章 慢性疼痛:欲望之挫折
第六章 神經衰弱症:美國人和中國人的虛弱和疲憊
第七章 慢性病人治療中互相衝突的解釋模式
第八章 不氣餒和勝利:對付慢性疾痛
第九章 從疾痛到死亡
第十章 疾痛的烙印和羞恥
第十一章 慢性疾痛的社會環境
第十二章 製造疾病:人為的疾痛
第十三章 疑病症:具有諷刺意味的疾病
第十四章 醫治者:行醫的種種經驗
第十五章 一種治療慢性疾病的方法論
第十六章 意義中心模式對醫學教育和實踐的挑戰
參考資料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今日於問津堂購得此書,原本不想買,畢竟介紹古醫籍的書太多了,但瀏覽一下這本書的內涵,發現古典醫籍還真多線索可供挖掘,這方面文獻考證的功夫,顯現作者的用功。


 


跬步集——古醫籍整理序例與研究


作者:高文柱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9-12-01


 


內容大要:


這本集子選錄了作者自1983年至2003年二十年間整理古醫籍時所撰寫的前言、序例和書後附錄的研究文章,以整理書目計凡十種,分別是《小品方》、《外台秘要方》、《醫心方》、《藥王千金方》、《華佗遺書》、《歷代中醫名著文庫》、《醫經病源診法名著集成》、《諸病源候論》、《黃帝內經素問》、《藥王壽養集》;以所收篇目計凡二十五篇,大體反應了作者對不同性質的古籍整理研究的一些思考。


目錄:



前言
《小品方》(輯校)序例
《小品方》文獻研究
  
一、佚書輯複及《小品方》輯佚的意義
  
二、《小品方》成書及亡佚年代考略
  
三、《小品方》作者生平及學術淵源
  
四、《小品方》解題及基本內容
  
五、《小品方》學術思想及貢獻
  
六、《小品方》方證疏義舉隅
《外台秘要方》(校注)序例
《外台秘要方文獻研究》前言
《外台秘要方》作者世系、裏籍、生平及著述考證
  
一、關於王燾世系
  
二、關於王燾裏籍
  
三、關於王燾生平
  
四、關於王燾著述
《外台秘要方》成書因素、編纂方法及書名考辨
  
一、《外台秘要方》成書因素探討
  
二、《外台秘要方》編撰方法發微
  
三、《外台秘要方》書名解題
《外台秘要方》版本源流考察
  
一、宋政府刊刻前的抄本流傳
  
二、熙甯初刻及宋代的兩次翻刻
  
三、現存宋版刊刻年代及刊刻地點
  
四、國內外現存所見的幾部宋版
  
五、日本靜嘉堂文庫宋本版本現狀與收藏源流
  
六、書目文獻中所著錄的宋刻本
  
七、國內外現存幾部知見的影宋抄本
  
八、明末程衍道刻本及其系統
《外台秘要方》歷代整理研究諸家考評
  
一、宋代對《外台秘要方》的整理研究
  
二、明代對《外台秘要方》的整理研究
  
三、清代對《外台秘要方》的整理研究
  
四、日本對《外台秘要方》的整理研究
《外台秘要方》引用書目文獻考略
  
一、《外台秘要方》引用秦漢以前文獻
  
二、《外台秘要方》引用兩晉文獻
  
三、《外台秘要方》引用南北朝文獻
  
四、《外台秘要方》引用隋唐文獻
《外台秘要方》史料及文獻價值考述
  
一、《外台秘要方》是探討唐以前醫家不可忽視的資料
  
二、《外台秘要方》是研究唐代醫籍書目較好的素材
  
三、《外台秘要方》在醫籍校勘和輯佚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四、《外台秘要方》中蘊藏的醫學史料至為寶貴  
《醫心方》(校注)序例

《醫心方》(半井家本)書寫符號及校改標記研究
  
一、重文符號
  
二、省文符號
  
三、校刪標記
  
四、校改標記
  
五、校補標記
  
六、乙轉標記
  
七、移位元標記
  
八、連接標記
  
九、提示標記
《醫心方》編撰方法概述
  
一、引用書目廣征博采
  
二、效仿《千金》,首為緒論
  
三、循例《外台》,部類有序
  
四、《病源》理論,列於篇首
  
五、引用文獻,標記出處
  
六、章節附註同書,藉存古籍
《醫心方》引用文獻考略
  
一、醫經病源類
  
二、明堂針灸類
  
三、本草食療類
  
四、綜合方書類
  
五、各科專著類
  
六、服食養生類
  
七、房中導引類
  
八、方術雜錄類
  
九、佛經道藏類
  
十、經史藝文類
《醫心方》文獻史料價值研究
  
一、研究古代醫籍書目的重要素材
  
二、在古籍校勘輯佚方面的突出功用
  
三、探討房中文獻的資料淵藪
  
四、保存的服石文獻為世人矚目
《藥王千金方》敘例
《醫經病源診法名著集成》前言
  
一、關於醫經
  
二、關於病源
  
三、關於診法
《華佗遺書》敘錄
  
一、《華氏中藏經》
  
二、《 華佗 先生玄門脈訣內照圖》
  
三、《華佗佚書輯存》
  
四、《華佗神醫秘傳》
  
五、《華佗授廣陵吳普太上老君養生訣》
《歷代中醫名著文庫》序
《諸病源候論》點校說明
《黃帝內經素問》的著作時代
《黃帝內經素問》的書名、卷數及版本源流
  
一、《黃帝內經》的編輯與命名  
  
二、《黃帝內經》與《素問》的關係
  
  
三、《素問》的含義、卷數及版本源流

歷代校勘、注釋《黃帝內經素問》概況
  
一、漢代劉向、李柱國對《黃帝內經》的編校整理
  
二、六朝全元起對《黃帝內經素問》的注釋訓解  
  
三、隋唐時期楊上善《太素》注與王冰《素問》次注

  
四、宋代林億等對《黃帝內經素問》的補注校正  
  
五、明代馬蒔、吳、張介賓對《素問》的發微、注釋與類解

  
六、清代醫、儒兩家對《素問》的注釋與校勘
校注整理《素問》的方法、特點及體會
  
一、精心選擇底本,廣泛儲備副本,充分利用各種資料
  
二、合理運用四校,校經校注並舉,力求校文全面精審
  
三、注釋廣征博引,訓詁必有書證,力爭解決疑義
《藥王壽養集》序言、目錄及編寫說明
  
一、《藥王壽養集》序言
  
二、《藥王壽養集》目錄
  
三、《藥王壽養集》編寫說明


網站:http://www.bookuu.com/kgsm/ts/ 2010/04/15 /1725345.s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按:這是一部文獻價值很高的書,自己也很好奇中醫在大陸,1949年之後有什麼樣的發展,與臺灣的狀況有何不同?可以先追個十年、二十年吧,很有意思,但困擾的是:臺灣目前並沒有能力作一個這樣的文獻書目,中醫界大概也不重視吧,所以要掌握臺灣的書目狀況,難矣;其次,這本書真的蠻貴的,版主實在買不起,就看那個研究單位願意買,普濟眾生,最近實在太窮了……。


 


新中國六十年中醫圖書總目(1949-2008)


    者:裘儉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 99/01/01


 


內容簡介


新聞辦消息《新中國六十年中醫圖書總目》是一部大型中醫文獻檢索工具書,共收錄新中國成立60年(19492008)來全國各地出版的中醫圖書37572種,是迄今為止收錄數量最大、收集范圍最廣的一部中醫圖書目錄。該書目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歷時5年編纂而成。本書目所收集的圖書內容涉及中醫藥學的各個領域,不僅記載了古醫籍的發掘、整理、再版的脈絡,更集中反映了中醫藥事業在科研、臨床、教育以及管理等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六十年中醫圖書總目》的問世,填補了當代中醫書目編纂的空白,堪稱2007年出版的《中國古籍目錄》之姊妹篇。該書目計400余萬字,涵括的內容縱貫古今,既收錄流傳至今的經典古代醫籍,也收錄現代中醫藥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特別設立了少數民族醫學類目,專門收錄用漢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著述的民族醫藥書籍。此舉為以往各類中醫書目所罕見,可謂本書的一大創新點和亮點。
全書以《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為著錄指導,著錄項目包括正書名、其他書名信息、責任者朝代、國別、責任者、版次以及ISBN、價格等10余項;以《醫學專業分類表》為分類標準,增設類目多達30余類。書末附有書名筆畫索引與著者筆畫索引,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查閱。作為一部新中國成立60年來所出版的中醫書籍的目錄總匯,全書內容豐富翔實,數據準確可靠,著錄嚴謹明晰,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檢索實用價值。


 


目次



 【總論】
  理論與方法
  醫論
  各家學說
  中西醫結合
  方法論
  實驗
  相關學科
  中醫文化
  管理
   統計
   概況與發展
   法規
   工作文件
  教育
   教材
   教輔、習題
   通俗讀物
  典籍
   叢書
   綜合性著作
   個人著作
   資料匯編、論文集
   古佚醫籍
  工具書
   辭典
   手冊
   年鑒
  文獻學
   文獻信息檢索
   目錄
   索引
  語言
   漢語
   外語
   歷史
  地方
 單位
 傳記資料
 【預防、衛生學】
  養生
   古籍
   時令
   宗教
   花卉
   美容
   中老年保健
  亞健康
  性衛生
【基礎理論】
  內經
   素問
   靈樞
   素問、靈樞分類合編
   難經
  傷寒、金匱(傷寒雜病論)
   傷寒論

   金匱
  生理學
   臟腑學說
  ……
下冊


網頁: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824594&pf_id=99E155q9K102i 63F 102p 66L 108g 128jHXqQLc188SxV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bert A. Hahn, Sickness and Healing: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c1995。中譯本出版


 


疾病與治療:人類學怎麼看


作者:羅伯特·漢著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003


 


 


內容簡介:


《疾病與治療:人類學怎麼看》內容簡介:疾病只是生理功能不正常嗎?治療只需要吃藥就能解決問題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在看待和治療疾病時有什麼差別?社會地位、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性別、年齡……甚至細小的生活習慣又會怎樣影響到流行病傳播的範圍?——醫生開出的藥方,再加上人類學家給出的解釋也許才是,關於你的健康問題的,更為完滿的答案!


作者簡介:


羅伯特·漢(Robert Hahn),人類學家、流行病學家,長期任職於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在社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響患病和相應治療措施,以及流行病預防與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


目錄:



致謝
導言
上編 人類學如何看待疾病與治療
1
.疾病萬象
2
.所謂受文化限定的綜合征並無限定
3
.三種有關疾病與治療的理論
4
.社會與文化對患病與治療的影響
5
.人類學與流行病學:一種還是兩種邏輯?
下編 剖析生物醫學

6
.作為文化體系的生物醫學
7
.內科醫學的世界:一位內科醫生的肖像
8
.從《威廉姆斯產科學》(1903-1989)各版本分析分娩中的分工:產科醫生、產婦與社會
9
.在兩個世界之間:生病的醫生
10
.從醫學人類學到人類學化的醫學
參考文獻
索引


資料來源:http://www.amazon.cn/%E7%96%BE%E7%97%85%E4%B8%8E%E6%B2%BB%E7%96%97-%E4%BA%BA%E7%B1%BB%E5%AD%A6%E6%80%8E%E4%B9%88%E7% 9C %8B-%E7%BD%97%E4%BC%AF%E7%89%B9%C2%B7%E6%B1%89%E8%91%97/dp/B003E371HK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最近幾年大陸的醫史研究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地方醫史的興起。 梁其姿 老師曾說過,研究醫史要看地方的特色,深入地方社會,瞭解當地醫藥文化,做出來的醫史才會貼切(最好還能實際實地考察),我覺得很對。過去中醫的通史已經很多,但分省、具地方特色的醫史還欠缺研究,前陣子購得一些上海、浙江等地的醫藥史書籍,加上之前部落格貼的福建地區的中醫藥文化,可見地方醫史研究盛行。另外,以往鄧鐵濤有呼籲民國初年中醫的教材很值得注意,我最近在整理民初中醫的外感熱病文獻,發現有大半是教材;民初中醫並沒有統一的課程綱要與統編教科書,每個中醫院校或函授學校都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教材,很有價值,但在臺灣要蒐集這些材料,困難度提升不少,而且許多教材只是講義,沒有出版,甚至只有一版而已,很難取得,也頗遺憾。或許,這些分省的醫史撰寫可以漸漸將它們挖出來?(這本沒有,因為這個任務真的很艱難吧)





嶺南醫學史(上) (嶺南中醫藥文庫‧文獻研究系列)


編者: 劉小斌、鄭洪、靳士英
出 版 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01


內容簡介:


《嶺南醫學史()》是記述嶺南地區醫學的起源、形成、發展過程和發展規律以及歷史成就的專業性書籍,它不僅僅是一部地域性醫學史學的書籍,同時也是延綿數千年的中國醫學史組成部分。《嶺南醫學史》編寫更注重其學術性,它的延伸可拓展為嶺南中醫理論學術源流、嶺南中醫臨床各學科特點、嶺南中草藥及名醫驗方運用等,因此它的意義又不僅僅限於一部地域性醫學史的書籍。
《嶺南醫學史》仿照《中國醫學通史》成書體例,全書擬訂分為四冊。上冊為古代卷,從遠古至清代中葉(鴉片戰爭以前);中冊為近代卷,從晚清至民國:下冊為現代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圖譜卷另為一冊。四卷冊之《嶺南醫學史》全方位記述嶺南地區醫學史事,嶺南歷代醫學著作、醫案、醫話、醫論以及醫事將成為史書永恆的主題,《嶺南醫學史》將相關的學術產品支撐中醫藥學科的建設,並使之成為社會其他學科受益的著述。
  
《嶺南醫學史()》主編者在中醫醫史文獻領域有較深造詣,同時有堅實中醫臨床基礎。全書史料翔實,可讀性強,內容觀點正確,足以啟迪後學。《嶺南醫學史()》可供科學研究機構、醫藥行政管理人員、臨床工作者以及中醫院校學生參考使用。


目錄:
第一章 嶺南醫藥起源及早期發展
(遠古至三國,即遠古至西元265年)
第一節 嶺南醫藥的起源及萌芽
一、嶺南遠古時代的社會發展
二、關於醫藥起源的認識
三、夏商周時期的嶺南醫藥衛生文化
第二節 秦漢時期嶺南的醫藥發展
一、嶺南地區的發展
二、嶺南與中原的物產交流
三、漢代對嶺南藥材的認識
第三節 秦漢方士與早期嶺南醫藥
一、秦代來嶺南的方士
二、漢代來嶺南的方士與醫藥養生活動
第四節 嶺南漢墓出土醫藥衛生文物
一、嶺南漢墓出土的衛生文物
二、嶺南漢墓出土的醫藥文物
三、南越王墓出土醫藥衛生文物
第五節 三國時期的嶺南醫藥
一、嶺南醫事
二、嶺南的藥材與海外交流

第二章 晉唐時期嶺南醫藥開發
(兩晉至五代,即西元265-960年)
第一節 嶺南地區的開發與醫政發展
一、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
二、嶺南的疾病與醫藥狀況
第二節 醫學人物與醫學成就
一、主要嶺南醫家及其成就
二、道教醫藥人物
第三節 嶺南醫方與疾病記載
一、“嶺南方”著作
二、晉唐醫籍對嶺南疾病的認識
第四節 嶺南藥物學的發展
一、晉唐志異筆記中的嶺南藥物
二、晉唐本草及醫著中的嶺南藥材
三、南方本草專著《南海藥譜》與《海藥本草》
第五節 嶺南與海外醫藥文化交流
一、晉唐時期嶺南與海外的藥材交流
二、嶺南佛教與醫藥文化交流

第三章 宋金元嶺南醫藥學進步
(宋代至元代,即西元9601368年)
第一節 醫藥發展概況
一、宋代嶺南醫學事業的發展
二、元代嶺南的醫政藥政
第二節 醫學人物與學術成就
一、陳昭遇與《開寶本草》、《太平聖惠方》
二、吳簡與《歐希範五臟圖》
三、劉昉與《幼幼新書》
四、宋慈與《洗集錄》
第三節 宋元嶺南瘴病研究及《嶺南衛生方》的成就
一、兩宋醫書對瘴病的探討
二、《嶺南衛生方》內容與成就
第四節 嶺南藥物學的發展及海外交流
一、《體草圖經》對嶺南藥物的記載
二、有關嶺南藥物的單篇記載
三、嶺南與海外的藥物交流
第五節 嶺南道教內丹養生術
一、蘇軾在嶺南交遊的道者及其養生術
二、道教南宗祖師陳楠與白玉蟾

第四章 明清廣東中醫之崛起
(明代至至清代中葉,即西元1368-1840年)
第一節 明清廣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一、明清廣東社會政治
二、明清廣東經濟貿易
三、明清廣東文化教育
第二節 醫政與藥政的發展
一、明清地方醫政和藥政的興廢
二、嶺南地方醫藥機構概況
第三節 明代嶺南醫學人物與學術成就
一、盛端明與《程齋醫抄密本》、《程齋醫抄撮要》
二、熊宗立
三、王綸《明醫雜著·擬治嶺南諸病》
四、瓊台丘溶
五、張繼科與《三合集》
六、文人梁有譽論醫理
第四節 清代嶺南醫家學術爭鳴及成就
一、《景嶽全書》與嶺南醫學
二、謝完卿與《會經闡義》
三、劉淵與《醫學纂要》
四、黃岩與《醫學精要》、《眼科纂要》
五、郭元峰與《脈如》、《傷寒論》
六、嶺南名醫何夢瑤
第五章 明清時期嶺南與海外醫藥文化交流


……


 


資料來源:http://www.laimaishu.com/shu70729315.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嶺南醫學與文化(嶺南中醫藥文庫·文獻研究系列)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科技出版社


編者: 劉小斌、鄭洪


頁碼:378


出版日期:200910


內容簡介:


《嶺南醫學與文化》內容簡介:古代嶺南號稱「瘴癘」之鄉,疾病對該地區的開發和發展有較突出的影響。文化發展和醫學進步的雙重力量,最終驅散了嶺南「瘴鄉」的陰影。在此過程中,嶺南醫學還形成了有特色的學術理論,成為中醫學地域流派的重要一支。《嶺南醫學與文化》回顧了嶺南古代醫藥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從歷史、社會和學術層面闡述了中醫學在嶺南傳播的情況及其對嶺南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揭示了醫藥文化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並且對中醫地域醫學的區分以及嶺南地域醫學的特色作了深入的分析。


目錄:
第一章 中醫地域醫學與嶺南醫學
第一節 現代醫學對地域因素的認識
一、現代醫學中與地理、氣象相關的分支學科
二、嶺南區域的疾病特點
第二節 傳統中醫對地域因素的論述
一、中國傳統醫學的天、地、人關係
二、地域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
第三節 中醫地域醫學理論
一、中醫地域醫學的概念、界定及其意義
二、中醫地域醫學的理論內涵
三、地域醫學分區的探索
第四節 嶺南醫學的研究
一、嶺南醫學的研究歷程
二、嶺南醫學研究概況
三、嶺南醫學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醫學文化視野中的嶺南意象
第一節 古代嶺南的疾病及其意象
一、嶺南疾病的歷史影響
二、唐宋詩文中的嶺南疾病
三、明清時期疾病意象的祛魅
第二節 嶺南異物的意象與藥用
一、嶺南異物的意象
二、嶺南異物與藥用
第三節 巫蔔風俗
一、巫卜求醫傳統
二、禳生求疾神靈

第三章 疾病、醫藥與嶺南開發
第一節 疾病對嶺南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影響
一、唐宋對嶺南任官與駐軍的優恤制度
二、明清嶺南的任官政策與流放制度
第二節 嶺南的醫學進步與社會發展
一、歷朝政府的普及與發展醫學舉措
二、入嶺士人的集方與興醫
三、嶺南醫學的發展軌跡
第三節 嶺南醫學文化的傳播與推動
一、道教、佛教與醫藥傳播
二、唐宋人粵士人與嶺南醫藥

第四章 嶺南瘴氣的醫學考察
第一節 瘴氣:嶺南地域環境影響因素的綜合概括
一、瘴氣概念的分析
二、瘴氣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三、瘴氣的病機與致病條件
第二節 瘴病的種類及其分析
一、瘴病的名稱與命名
二、對瘴病實質的現代研究
三、從中醫角度對瘴病的分析
第三節 瘴病證治的演變
一、晉唐時期的瘴病證治
二、宋元時期的瘴病證治的發展
三、明清時期的瘴病證治的演變

第五章 嶺南醫學的內涵與特色
第一節 嶺南的自然風土
一、嶺南的自然環境特點
二、傳統理論對嶺南風土的認識
第二節 嶺南的常見病因特點與病機特質
一、外界致病因素
二、內在的病理體質
第三節 嶺南疾病證治特色的形成雜病證治
二、溫病與傷寒在嶺南的發展
三、嶺南醫藥特點及其運用
第四節 嶺南生活與養生防病
一、嶺南起居與飲食調攝
二、食治與藥膳
三、醫藥保健經驗

第六章 嶺南中藥經濟文化
第一節 嶺南的藥材
一、歷代嶺南藥材進貢概況
二、部分貢品藥材的發展
第二節 海外藥物的輸入
一、唐以前嶺南的藥材進口
二、宋元時期廣州藥材進口情況
三、明清廣東的藥材海外貿易
第三節 嶺南藥業的發展
一、1840年以前的嶺南藥業
二、近代的廣藥產業
後記
……


後記:


近年「嶺南醫學」越來越多為人們提起。這是 鄧鐵濤 教授等老一輩中醫藥專家發起相關研究近30年後形成的可喜局面。由於受地理環境氣候的影響,中醫藥在嶺南的運用有著明顯不同于中原內地的特點。這是中醫因地制宜原則的體現,也是開展嶺南醫學研究的出發點。不過如果具體問嶺南醫學的特點到底是什麼,目前似乎還缺乏一個公認和精准的表達。這或許說明嶺南醫學作為一個中醫學術流派,其理論還未定型,仍處在總結和提高的階段。
由於在2002年承擔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嶺南醫學文化史研究」,本書作者有機會對嶺南醫學文獻作了一次較系統的涉獵。課題的初衷,只是想對嶺南醫學文化作一次歷史疏理,但在進行中越來越感到醫學文化研究不同於其他,它離不開對醫學問題的理解。也就是說,繞不過嶺南醫學的核心問題——如何概括和表達嶺南醫學的特色?通常人們認為嶺南文化有著求實、開放、致用等特點,這幾點放在嶺南醫學上固然也適用,但畢竟只是一種外在的、文化角度的觀察與評判。作為一種醫學流派,它的特色應該主要指醫學理論的某種特質或個性。


 


資料來源:http://www.amazon.cn/%E5%B2%AD%E5%8D%97%E5%8C%BB%E5%AD%A6%E4%B8%8E%E6%96%87%E5%8C%96/dp/B003D3MMF2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