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史書資訊 (2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版主:另一本沒有適合的圖,暫時不貼。看到大陸積極研究臺灣中藥藥文化,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臺灣文化與閩南移民社會的結,比較會扯到政治爭議,版主已將下面書介的部分內容刪除)。喜的是臺灣中醫藥文化被重視,憂的則是本土研究中醫藥文化的文史學者,反而較少。據吳文星老師說,在日治以前有關中醫藥的資料確實比較少,不好下手,日治時代較多,至於在清領與明鄭或更早之前,有關中醫藥的歷史可真的是一頁空白。所以至今仍未看到一本具深度的《臺灣中醫藥通史》出現(之前有一本類似的,但不甚滿意,不過交代臺灣各地醫藥團體或公會的沿革而已),希望將來有本土臺灣史學者或中西醫可以寫出來一本「醫者與史家都滿意」的上乘著作出來。


 



福建民俗與中醫藥文化


作  者:編者:肖林榕、林端宜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03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人文與醫學的視野,通過福建民俗這一文化平臺,分別從福建人生禮俗、福建歲時民俗、福建諺語三方面,對福建民俗與中醫藥文化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交融,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敍述其淵源、發展與傳承,闡述福建民俗中所包含的豐富醫學內涵,使我們認識到福建民俗不僅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映,也是和人的生命活動及與之相適應的醫藥衛生保健知識密切相關的,從而使得人們在舉辦這些習俗禮儀或相互交流時,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醫藥衛生知識的影響和滲透,進而深刻影響著福建民眾千百年來對於健康繁衍、興旺益壽、防病治病等的追求。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福建人生禮俗與中醫藥文化
第一章 緒論
一、福建人生禮俗的內涵
二、研究福建人生禮俗與中醫藥文化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章 福建人生禮俗的淵源
一、福建早期的社會、地理、人文環境
二、福建原始醫學知識的積累
三、中醫藥學理論和臨床體系的確立
四、唐代之前的福建中醫藥

第三章 福建人生禮俗的確立和傳承
一、唐五代福建社會的發展
二、兩宋時期福建社會的發展
三、中醫藥學術體系的發展和豐富,為福建人生禮俗傳播與傳承提供了科學的內涵
四、福建中醫藥的發展,凸顯福建人生禮俗的地方特色

第四章 福建人生禮俗與中醫藥文化
一、孕婦習俗與中醫藥文化
二、分娩習俗與中醫藥文化
三、嬰幼兒養育習俗與中醫藥文化
四、成人禮俗與中醫藥文化
五、俚俗用藥與中醫藥文化
六、祈壽、祝壽習俗與中醫藥文化
七、喪葬習俗與中醫藥文化

第五章 福建人生禮俗與中醫藥文化的現代發展之思考
一、福建人生禮俗是傳播、普及中醫學知識的載體
二、中醫藥知識的普及是福建人生禮俗發展的基礎
三、領引民族健康文化

第二篇 福建歲時民俗與中醫藥文化
第一章 總論
一、歲時民俗的概念
二、福建歲時民俗的淵源與簡要內容
三、福建歲時民俗與中醫藥文化的關係
四、研究歲時民俗與中醫藥文化的現實意義

第二章 各論
一、福建歲時飲食民俗與中醫藥
二、福建歲時藥物防病民俗與中醫藥文化
三、福建歲時除害滅病民俗與中醫藥文化
四、福建歲時衛生民俗與中醫藥文化
五、福建歲時文體活動民俗與中醫藥文化

第三篇 福建諺語與中醫藥文化
第一章 福建諺語概況
一、諺語與福建諺語
二、福建諺語的產生與特徵

第二章 福建諺語與中醫藥文化
一、語言與文化
二、福建諺語與中醫藥

第三章 福建諺語與中醫飲食養生保健
一、福建諺語與中醫“食補”、“食療”文化
二、福建諺語與中醫的飲食原則
三、福建諺語與中醫飲食行為的宜忌
四、福建諺語與福建歲時飲食保健習俗

第四章 福建諺語與其他中醫養生保健
一、福建諺語與中醫保暖養生
二、福建諺語與中醫睡眠養生保健
三、福建諺語與中醫運動養生保健
四、福建諺語與中醫調暢情志養生
五、福建諺語與日常起居衛生

第五章 福建諺語與中醫診治和用藥
一、福建諺語與中醫病因學說
二、福建諺語與中醫診斷疾病
三、福建諺語與中醫治療疾病的認識
四、福建諺語與中醫方藥

第六章 福建諺語與中醫藥人文
一、福建諺語與民眾的健康觀與疾病觀
二、福建諺語與醫術評價
三、福建諺語與機體生長發育的認識

第七章 與中醫藥相關的福建諺語的現實價值
一、福建醫藥養生諺語的傳承情況
二、研究與中醫藥相關的福建諺語的現實意義
……


資料來源:http://www.laimaishu.com/shu70723632.html


 




臺灣地區中醫藥概覽(1990-2008)


作 者: 肖林榕、林端宜 主編
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03-01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19902008年臺灣地區中醫藥發展的現況,客觀地進行綜述與總結,其內容涵蓋臺灣地區中醫藥的:醫政管理、藥政管理、科研管理、中醫科研(涵蓋基礎與臨床)、中醫教育、中醫健保、兩岸中醫藥交流等方面,以及臺灣地區中醫藥發展過程中的大事、學術團體、中藥廠家等。


目錄:


編寫說明
臺灣地區中醫醫事管理
臺灣地區中醫藥事管理
臺灣地區中醫藥科研管理
臺灣地區中醫基礎研究
臺灣地區中藥研究
臺灣地區方劑研究
臺灣地區中醫臨床研究
臺灣地區針灸康復研究
臺灣地區中醫藥教育
臺灣地區推動兩岸中醫藥交流的現況
臺灣地區全民健保
參考文獻


資料來源: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2-1e3d 590f c0b9dc58df 5a 7963e5e84b62.ht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勾勒姆醫生‧作為科學的醫學與作為救助手段的醫學





  作  者:



()哈里柯林斯/()特雷弗平奇



  出版單位:



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日期:



2009.12



內容簡介:


      《勾勒姆醫生》在考察科學研究固有的難題及凸顯其異想天開之處的同時,對醫學中存在的謎團和復雜性進行了探索。柯林斯和平奇審視了醫學中相抵觸的幾個方面的衝突:作為科學的醫學和作為救助手段的醫學,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成功率。對面對醫學的可錯性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勾勒姆醫生》建議對醫學科學給出的說明和論述採取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在本書關於現代醫學的案例研究中,柯林斯和平奇講述了扁桃體切除術的盛行、安慰劑效應和隨機對照試驗、冒牌醫生問題、心肺復蘇術、維生素C在抗癌過程中的功效、慢性疲勞綜合徵、艾滋病治療及疫苗接種等內容。全書由頭至尾,柯林斯和平奇始終提醒讀者: 醫學科學同時處於社會背景和經濟背景之下,這促使醫學科學的創始者們在永無止境的奮鬥中,尋找大部分人的身體健康和小部分人的犧牲之間的平衡,例如疫苗接種會使大部分人受益,但也有小部分人會產生不良反應。
        在這樣一個被試者的死亡、臨床試驗的提前終止及乾細胞的研究準則都成了頭條新聞的時代,《勾勒姆醫生》對醫學中存在的局限性進行了及時的分析,同時也從未否定醫學的力量。






目錄:


對本書的評價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序言和致謝

導論:作為科學的醫學與作為救助手段的醫學

第一章 醫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安慰劑效應

第二章 以假亂真——冒牌醫生

第三章 扁桃體——診療及其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

第四章 替代醫學——以維生素C和癌症為例

第五章 雅皮士流感、纖維肌痛以及其他有爭議的疾病

第六章 對抗死亡——心肺復蘇術

第七章 艾滋病激進主義分子

第八章 疫苗接種與父母的權利——麻疹、腮腺炎、風疹與百日咳

結語:主題回顧

參考書目

譯後記


資料來源:http://www.waterlike.com.tw/bookdata.asp?NO=R 36C 104001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escribing Colonization: the Role of Medical Practice and Policy in Japan-Ruled Taiwan 1895-1945


(《殖民處方:日治時期臺灣之醫療政策及其實態,1895-1945)


Michael Shiyung Liu (劉士永)


 


()摘要:


本書研究初衷在追溯德-日國家醫學轉譯成東亞殖民地醫療的流變過程,作者期待能補上被西方殖民醫學史界忽略之日本殖民醫學史空白。本書以日治時期臺灣醫學發展為觀察點,釐清現代醫學在本地之發展過程裡,何者受殖民統治影響較深,何者則理當歸屬於當時西方醫學全球化發展下之遺惠。全書始於日本殖民醫學所由何來;其次點明臺灣作為日本現代醫學觀察站與實驗室的意義;最後,論述臺灣殖民醫療經驗如何成為其殖民地醫療體制的範本。


Abstract:


The book aims to portray the transition of Japanese colonial medicine from German model, demonstrates the medical history of colonial Taiwan was a complex affair involving not only colonialist interest, but also the expansion of modern scientific medicine from the West.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an unintentionall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mperial center and the peripheral colonies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in East Asia . Since Japan-ruled Taiwan served as havens for Japanese scientists after the mid-1910s, Taiwan served as laboratories for experimenting with various ideas in modern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within the sphere of the Japanese empire can be seen in terms of a partnership model. Unveiling the complexity of Japanese colonial medicine may offer a stepping-stone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odern medicine within the sphere of the Japanese empire as well as to the western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medicine.


 ()內容:


殖民醫學史自1970年代以來在英籍學者引導下,成為當代醫學史研究的重要課題。然以英國歷史為主軸的論述中,僅少數法裔學者能略涉北非經驗;德國殖民醫學史研究,則在非英語系障礙外,更因一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盡失的歷史現實而遭忽視。相對地,日本殖民主義不僅是世界殖民主義比較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個案,殖民地醫療更被視為日本殖民主義裡成功之關鍵基礎。本書結合一手研究、整合既有學術成果(特別是中文與日文研究)、據之提出具有理論性與比


較性的討論架構。作者期待這樣的專論,能為醫學史家、科學史家、帝國主義及殖民主義史家,乃至於東亞史學者所接納。


本書研究初衷在追溯德-日國家醫學轉譯成殖民地醫療的流變,並略補西方研究中缺乏日本事例的遺憾。換言之,作者期待在西文殖民醫學史研究的脈絡裡,稍補被遺忘之日本殖民醫學史空白。日本的醫學西化(或德國化)不過始於領臺二十餘年前的1870年代,不論就人力或相關資源而言,欲在臺快速建立完整的醫療體系誠力有未逮。尤有甚之,德國於1918年因戰敗以致海外領地喪失殆盡,師承德國醫學的日本在臺醫界,顯然必須根據現地的條件與資源,發展出一套殖民醫學政策與理論。


    日治時期臺灣醫學最為顯著的轉變,是從漢醫治療的傳統全面轉變成西醫為主的治療體系,本書即闡述此一轉變不僅與日本殖民統治的目的有關,也和當時西方醫學中科學醫學的興起有莫大的關係。全書研究之旨趣在於釐清現代醫學在臺灣之發展,何者受殖民統治之影響較深,又有哪些部分屬於當時西方醫學全球化發展下之遺惠。全書含前言與結論,共計六章;其中前言與第一章的重點在於說明,早期德國醫學中某些關鍵性概念及操作實態,迄於日本醫界在1870年代後的接受和轉化。第二章與第三章著焦於高木友枝等北里柴三郎門生,在臺的相關聯結、活動、施政與研究事例,藉此點出當時臺灣醫學中何者具有殖民性特徵,何者則可歸因於西方醫學全球化的影響。從第四章到結論的部份,作者根據臺灣殖民醫學之檢討,對科學史研究中的擴散論提出修正,強調科學由「先進」地區向「落後」擴散的說法,並不能完全適用於日本的殖民醫學經驗中。然而,本書亦不純粹站在科學殖民主義的立場,認為現代醫學的科學特質與普世性格,讓臺灣的殖民醫學經驗可以和現代醫學全球化產生直接連結。殖民統治的差等依然存在於醫學教育、醫療政策,甚至是研究主題的選擇當中。兩相修正之餘,作者認為日本殖民醫學界之間具有夥伴性關係,而臺灣亦是最早形成之日本殖民醫學實驗室。


簡言之,全書分析重心有三:一是釐清日人規劃殖民醫學德國藍本所由何來,並述及殖民地衛生與醫療制度上的妥協處。其次,點明1914年以前北里門生與東大派爭執對臺灣醫學的影響;根據臺灣殖民醫學發展與日本內地的差異,呈現臺灣作為日本現代醫學觀察站與實驗室的意義。最後,論述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醫療、衛生觀念之轉變,及其對專業團體與一般社會大眾的影響,乃至臺灣殖民醫療經驗如何成為其他殖民地(滿州、朝鮮等)醫療體制的範本。


 


資料訊息:http://www.asian-studies.org/publications/cart/Members.aspx?Action=ServiceDetail&productID=414以及http://140.109.185.220/news_look.php?no=2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娛悅大眾:民國上海女性文化解讀


出版社:上海辭書


作  者:姜


 


內容簡介:


本書在由女性主義史學、大眾文化史和文化的社會史這三種視角和方法交叉構成的總體框架下,對20世紀上海都市文化和現代城市公眾空間的性別和階層問題作深入的探討,著重考察女性對上海通俗演藝市場的介入是如何影響了這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女性又是如何通過參與營造這一都市的公眾空間而提升了自身的社會地位和身份的。


目錄:



追尋現代性:民國上海言情文化的歷史解讀(代導論)
第一部分 從戲子到明星:都市女演員的困境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民初上海女子新劇尋蹤
上升的明星?墮落的女性?
20
世紀20年代上海的電影女演員
健康的摹本?欲望的載體?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少女歌舞團的興起
第二部分 都市奇觀:摩登女郎的登場
在摩登女郎與女畫家之間:民初上海現代性文化
的重新定位
誰懼怕摩登女郎?
另類的摩登:探尋上海舞女
(1927-1945)
第三部分 淪陷的都市:女性文化的崛起

性別、娛樂與戰爭:戰時上海的越劇
從表演女性到女性表演:戰時上海的女性題材話劇
戰時上海電影的時空:《木蘭從軍》的多義性
第四部分 都市戲曲:性別、階級、地域
女性、地域性、現代性:越劇的上海傳奇
生意、藝術、情感:戰時上海滬劇時裝戲的興盛和解讀(1937-1945)
趨時與留俗:女演員與江淮戲在上海的演變


 


資料來源:http://www.shanghaibooks.com.tw/basic/basic_cart_default.asp?ProductID=9787532629695&companyname=上海辭書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視覺文化下的女性身體敘事


    者:馬藜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內容簡介:


如何走出中國女權主義的矛盾立場和進退兩難的困擾?馬藜在論著《視覺文化下的女性身體敘事》導論中提出將視覺文化中的女性身體與生態女權主義聯系起來。 「現代工業文明對自然的破壞和對人性的扭曲異化,讓女人對自己的身體隨意更改,在獲得美麗的同時,其實是對身體的一種壓迫與扭曲。」女性敘事「從父權制的敘事中脫離開來,開始傾聽更全面和更豐富的敘事,對身體文化進行理性引導和詩意超越,以避免因身體文化的過度張揚,而使更多的人流于感官刺激的平面和喪失精神批判的尺度」。提出更為理想的女性身體文化應當是「詩意地棲居,人與自然、哲理與情趣的和諧統一。她呼籲:「身體是微言,女性主義是大義」。男性應該和女性一起來呵護身體,保護女性生態平衡,維護女性利益,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


目次:


導論
第一章 女性主義與女性身體敘事
第二章 權力規訓與性的政治——女性的身體,被革命的身體
第一節 身體與女性氣質
第二節 權力規訓下的女性身體
第三節 性的政治
第四節 女性的身體,被革命的身體
第三章 視覺文化、女性與女性身體——女性,從身體中醒來
 第一節 視覺文化與權力的眼光
 第二節 視覺文化與女性形象的文化分析
 第三節 視覺文化下被看的女體
 第四節 視覺快感與影視作品中的視覺景觀
 第五節 女性,從身體中醒來
第四章 女性,身體的消費與消費的身體
 第一節 傳媒——男權的運作方式
 第二節 身體的改造——技術與文明的合謀
 第三節 影視劇中的女性身體
 第四節 廣告中的女性身體
 第五節 視覺的消費:女性身體的消費與消費的女性身體
第五章 女性身體與女性生態、生態女權主義
 第一節 女性身體與生態女權主義
 第二節 女性的生態:自然的和文化的
第六章 編織新的故事
參考文獻
後記


 


資料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29203&pf_id=99E155q9K102i 88F 109p 72L 106g 124jHXqQLc1126SxV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視野下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第十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論文集












    者:薑振寰



精平裝/頁數: 精裝本 / 255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 2009/05/01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第十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的學術論文集,全書收錄了國內外學者提交的21篇論文,內容涉及中國科學、技術、農學和醫學等多個領域,學者們研究的視角也來自歷史、文化、考古、藝術、社會學、工藝學等多個方面,是真正意義的多視野下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本書適合從事中國科學史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





    目次



 







前言
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與中國科學史研究——編史學意義上的理論可能性
技術史缺失的危險——關于中國史學研究的一項思考
地方科學技術史理論初探
從社會經濟結構與社會人的兩維度透視李約瑟問題
14
世紀初中國數學中斷並從此沉寂數百年析
試論科技史研究的價值與開發應用
Dragon Veins
Cultural Chauvinismand the Energy of the Land
中國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防治
從西醫的視角看中國古代藥物學發展的主要特點
中美醫學交流:坎農的影響與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影響
The Reception of Atomic Theory in China
18421895
The Reception of Relativity in China
The Japanese Influence
陶葆楷與中國的環境科學
遼宋金元科技創新與理學關系的幾點定量定性分析
Simulated Experim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Question about “Medieval
Preparations of Urinary Steroid Hormon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pplication on Testing Ancient T
中國古代青銅合金演變的初步探討
劉仙洲與中國古代機械工程發明史研究
「耙」等諸字及其所表示的農具
20
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第一汽車製造廠概述
中國傳統箭矢製作及使用中的力學知識
編後記





 


資料來源:http://www.sciencep.com/s_single.php?id=17039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代中醫界重大創新之研究


作  者: 朱建平 著


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4-1


頁  數: 399


內容簡介


以往的研究主要著重於中醫學科本身的發展過程,本研究不是停留於一般的發展過程,而是深入具有創新意義層面的史學研究。我國古代早有中醫教育,但顯然不是近現代意義上的。受近代西學教育的影響,中醫學作為一級學科,下分基礎、應用兩大類.其中基礎類設解剖生理學、衛生學、病理學、診斷學、藥物學(本草學)、處方學、醫學史,應用類設內、外、婦、兒、眼、喉、齒、針灸、按摩、正骨、花柳、法醫科學。為了適應學校式教育,開始編寫教材,開設能供成批學生實習的醫院。近代疾病譜的變化,催生了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相結合的辨治新模式。例如中醫在防治傳染病、血證、中風等方面的新發展,脈診。理論的新進步,擴大膏藥使用範圍的新學說與實踐,一指禪推拿、六神丸、雲南白藥等新的治療方法與藥物等,基本展現出近代中醫創新發展的圖像。


目錄


第一章 近代中醫界創新的背景與概況
 第一節 近代社會背景及其文化思潮對中醫學的影響
 第二節 近代西醫學概況
 第三節 晚清前的中醫藥
 第四節 近代中醫界創新概況
第二章 近代新式中醫教育與中醫醫院
 第一節 近代新式中醫教育
 第二節 近代中醫課程設置與教材編寫
 第三節 近代中醫院
 附1:試論蘇州國醫醫院及其創新
 附2: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附設醫院及其創新
第三章 近代中醫防治傳染病之創新
第一節 近代中醫防治傳染病
第二節 近代中醫防治鼠疫
第三節 近代中醫防治霍亂
第四節 近代中醫防治疫痙
第五節 近代中醫防治白喉病
第六節 近代中醫防治猩紅熱
第四章 其他學術與技術之創新
第一節 近代中醫辨治模式的新變化
第二節 楊則民《內經》研究新思路
第三節 唐宗海《血證論》
第四節 中風新說
第五節 周學海創八字診脈綱領
第六節 薄貼的繼承與創新
第七節 一指禪與推拿學科創新
第八節 雷允上六神丸的創新
第九節 曲氏雲南白藥的創新
第五章 近代中醫界創新對當代的啟示
 第一節 古代中醫界創新案例
 第二節 近代中醫界重大創新的形式與途徑
 第三節 近代中醫界創新分析
附錄一
附錄二


資料來源: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89300&ref=product-0-D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版主:介紹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有章節介紹赤壁之戰時傳染病問題的相關研究,大家看「赤壁」電影就知道,曹軍大部分罹患「瘟疫」,電影中的曹操說:是傷寒,但是「傷寒」是一個病嗎?我看了陳勝昆早期寫的《赤壁之戰與傳染病論中國歷史上的疾病》後,還不太能解答疑惑,那天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就趕緊購得一本來看:關於曹軍罹患瘟疫的性質,現代學者主要持血吸蟲病 傷寒(一說斑疹傷寒) 瘧疾三種解釋。作者從地理環境與流行季節兩方面分析後,認為季始榮的瘧疾說較有價值。同時指出曹軍數十萬大軍,患的疫病也可能不只一種。 


 


赤壁之戰研究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6-1


頁  數: 382


包  裝: 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共14章,包括:君臣互擇:平世三公坐觀江漢、烈士馳騖與東吳西進、當先定荊的統一戰略與曹操南征、荊州整合趨勢的逆轉與劉備放棄襄陽等。


作者簡介


張靖龍,男,19567月生。浙江奉化人,現為溫州師範學院人 文學院 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CSSCI)諮詢委員會委員。曾在《文學評論》、《社學研究》、《文學遺產》、《學術月刊》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目錄


緒論 建安十三年:在歷史的轉捩點上
第一章 君臣互擇:平世三公坐觀江漢
第二章 梟雄抵幟:劉備寄寓與集團的荊州化
第三章 烈士馳騖與東吳西進
第四章 當先定荊的統一戰略與曹操南征
第五章 荊州整合趨勢的逆轉與劉備放棄襄陽
第六章 江陵爭奪與曹、劉荊州之得失
第七章 赤壁戰役時間考論
第八章 赤壁之戰戰地考論(上)
第九章 赤壁之戰戰地考論(下)
第十章 赤壁之戰戰爭規模及進兵路線考論
第十一章 戰略鎖鑰夏口與曹操東征之成敗
第十二章 赤壁之戰戰略地理論
第十三章 曹軍赤壁疾疫諸說評議
第十四章 赤壁之戰氣象問題芻議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卷


    者:張志斌


平裝本 / 256


出版社: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 96/09/01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了四方面的內容: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疫病流行與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的研究;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的資料長編;疫病流行年表古地名備考。而年表中的地方志資料引用日本人井村哮全《地方志所載之中國疫癘考》之第一篇《疫癘年表》,此文原文刊登在1936年日本的《中外醫事新報》1233號上,目前已不易查找。為了方便讀者的使用,本書以附件的方式將此文與本書相關部分的中文節譯附在書後。


目錄:


緒論
一、疫病的含義及范圍
二、疫病流行資料調查方法
三、疫病流行年表標注方法
四、年表相關統計與分析方法
五、年表相關問題說明
六、原始資料的提供方式
七、關于古地名備考的說明
第一章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
第二章 疫病流行與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的研究
第一節 影響古代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一、社會政治因素
二、地理環境因素
三、中外流通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二節 古代疫病流行的綜合討論與啟示
一、各主要因素問的相互關系及權重
二、古代疫病流行給予今天的啟示
第三節 關于古代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發展的分析與思考
一、中醫在防治瘟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疫病流行與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的相關性研究
三、中醫瘟疫理論的辨病與辨證
四、中醫瘟疫理論的特色
五、20世紀50年代中醫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經驗思考
六、2003年中醫治療SARS的經驗思考
七、中醫瘟疫理論的創新發展的規律探討
八、中醫瘟疫研究面臨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第三章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資料長編
第一節 先秦及秦漢魏晉南北朝
第二節 隋唐五代
第三節 宋金元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四章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古地名備考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古地名字頭索引
附錄
地方志所載之中國疫癘略考(節譯)


 


資料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f_id=99M155F10c108e72c108H67T111R125CAIuHGm127Ib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便處――盥洗室的歷史(歐洲社會文化史譯叢)(簡體書)














作    者:[法]羅歇-亨利·蓋朗
精平裝/頁數: 平裝本 / 186頁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 98/08/12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方便處——盥洗室的歷史。“本能需要”在19世紀成為資產階級的偽善道德的禁忌對象,但此前,人們可以毫無羞愧地拋開虛假的羞恥心以滿足這些需要。糞便曾是詩歌創作的題材,且不說自在放屁所引起的欣喜和狂熱。作為中世紀行吟詩人的傳人,拉伯雷并非唯一沉湎于”邋遢”之中的作家,因為啟蒙時代也是糞便文學的黃金時期。隨著資產階級勝利的到來,人們得永久地克制自己身體應該受控,應該恪守“理性”原則。衛生工作者、城市規劃師和建筑師都在認真考慮“方便處”的問題,身體的壓抑以及隨之而來的性壓抑由此被強化了。


目錄:


噪音和氣味
第一章 “當心尿!”
序言
粗獷而精致的中世紀
糞便的詩意
忸怩作態的人們
最早的建筑學關懷
第二章 便桶椅,托馬斯和布爾達魯
隨意小便的時代
無拘無束的屁蟲萬歲!
某種小壺
在椅子上接待別人
閣樓上的廁所
巴黎那些該死的糞便
第三章 “澤菲爾”最后的歌唱
往哪里放氣
永遠忠誠的“托馬斯”
“英國式”廁所?
公共衛生問題
菲菲師傅逃到了鷹山
第四章 公共衛生建設的起源
大便藝術的終結
巴黎,腐臭的作坊
令人作嘔的環法旅行
張著嘴的便盆
學校里的廁所
法令最后落到了何處
利維坦的內臟
第五章 條條大路通陰溝
奧斯曼的大樓味兒大
迷人的法國城市
整治垃圾場
通陰溝者貝爾格蘭
褐色騎士一
街道上的公廁
第六章 如廁的規則
衛生工作者和巴黎的爛房子
勒·普雷的弟子們的控訴
蒙日學校的上蠟坐便器
抽水馬桶的頌歌
衛生間在里面!
神奇的放屁蟲
第七章 破壞自由的法律
未受關注的問題
塞納河病人膏肓
一位耶穌會士的介入
普貝爾,集體主義的省長
鷹派分子的抵制
第八章 巴黎的男用公共小便池和街頭茅房
幾千所小房子!
體面的茅房
火車上請憋一會兒!
第九章 在愉悅和謹慎之中
阿謝爾精神
啊!多么舒服的衛生紙
塞納河邊的廁所史
人人都能使用的流動公廁
新的糞便危害
結論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的現代轉型-以近代中國城市休閒為中心-(1840-1937)


作者:劉豐祥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日期:2009-11-01


 


 


 


 



























特色及評論



 





 











 



《身體的現代轉型:以近代中國城市休閒為中心(1840-1937)》:匯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原創學術成果搭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探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著出版的新模式擴大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影響力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近代以來中國人的身體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問題,而以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城市休閒領域的現代變遷為考察的中心。通過對近代中國城市休閒生活中引起身體現代轉型的多個不同面向的分析,展現近代以來中國人經歷現代性的過程,總結中國人在經歷現代轉型時的特點,凸顯人的現代化在整個社會向現代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本書目錄



 





 











 



緒論
一、選題的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三、研究思路和創新點
四、難點與不足之處
五、本書結構
第一章 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一、政治上的民主趨向
二、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
三、思想文化上的解放運動
第二章 身體的商品化趨向
一、主人的私有物——中國古代演員(優伶)的身體
二、近代新式休閒領域中的商品化身體
三、明星的身體形象成為人們的消費對象
四、性的商品化
第三章 身體評價標準的轉變
一、劃分身體等級標準的變遷
二、身體美麗標準的變遷
第四章 身體時空觀的轉變
一、時間與身體休閒
二、休閒空間與身體
第五章 國家對身體的管理
一、對休閒身體的強制性管理
二、對身體休閒取向的導引
三、民國政府對身體休閒管理的特點
第六章 民國時期新式知識分子的休閒生活
一、知識分子在中國境遇的變遷
二、新式知識分子休閒生活的基本類型
三、新式知識分子休閒生活的特點與原因分析
四、從新式知識分子休閒看當時的社會生活情況
第七章 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休閒生活
一、民國時期上海人休閒活動的類型
二、休閒活動的承辦者以及承辦目的
三、休閒活動的受眾
四、休閒活動的特點
餘論: 近代中國身體與西方的差異
參考文獻
後記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高血壓防治歷史










    者:余振球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 99/02/01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老一輩醫學專家多次深入專訪,認真查閱近百年來的醫學文獻、年鑒、會議紀要,各大學、研究所、醫院、學術團體及專家收藏的傳記和文集,以簡史和傳記相結合的方式,盡可能完整地收集整理了為中國高血壓防治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資料。本書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以及涉及的人物進行了反復核實,對我國高血壓防治重大史實進行了補充和佐證。本書客觀、公正地反映了各專家的特點,具有可靠、準確和完整的史料價值;再現了老一輩醫學家熱愛祖國、獻身事業的精神,是啟迪后輩、開創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本書從專家個人回憶結合史料的角度來撰寫,使得內容更具體、更細膩,更能直觀地反映歷史;同時配以總論和各編概論,讓讀者有層次地了解高血壓學科60年來的發展歷程。
  本書可供高血壓學科相關研究人員、內科醫師及醫學院校師生閱讀。


目次:


《高血壓學科叢書》前言

前言

總論

 我國高血壓防治簡史

第一編 播種奠基

 面對高血壓危害,他們及時決策,無愧炎黃

 鞠躬盡瘁——憶吳英愷教授的高血壓防治之路

 奠基心血管、功在高血壓——黃宛教授在中國高血壓研究中的歷史地位

  劉力生 教授與中國高血壓防治事業

 我和高血壓結緣五十年

第二編 領航高歌

 開展高血壓防治,他們身先士卒,感動中華

 一、引領方向

  流行病學開山何畏艱辛,高血壓的研究慧眼觀清——憶 何觀清 教授

  高山仰止——憶 陶壽淇 教授

  憶 陶壽淇 教授指導我編書

  防治高血壓,影響全中國——記 龔蘭生 教授在領導中國高血壓防治中的作用

  風雨兼程,結束無降壓藥歷史努力實踐,總結出降壓藥聯合

  白手起家,一生致力于高血壓防治工作

  科學源于實踐、勤奮與思考

  歲留痕——憶 周北凡 教授在我國高血壓防治中的重要貢獻

  高血壓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的探索

  踐行高血壓防治與研究50年歷史的回顧

  愿為我國高血壓的防治貢獻全力

  搭建平臺,促進我國高血壓防治

  瞄準前沿——高血壓血管機制生理學研究小記

  我們經歷的那段時光

  人群防治——控制血壓的必由之路

  中國高血壓防治50年:我的經歷與思考

 二、帶動團隊

  熱愛東北,無愧職責

  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持之以恆

  個純粹的人——,億 李彥三 教授為中國高血壓群防群治做出的重要貢獻

  一生大愛,奉獻邊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堅持37年,在農村開展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及人群防治的坎坷與輝煌

  首鋼模式之我見

  把黨的關懷送給邊疆人民

  熱愛邊疆建設,崇尚醫學事業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為高血壓防治事業而努力

  江蘇省高血壓防治歷史

  無悔新疆五十年,江南學子愛邊疆

  風雨兼程50——寧夏回族自治區高血壓防治回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開拓探索,科學實踐,書寫高血壓防治的執著人生

  河南高血壓防治50

  鹽與血壓:一個古老而又任重道遠的課題——血壓的鹽敏感性與高血壓防治

  研究點滴體會

  百折不撓,控制血壓

  環境地位可改變,控制血壓不動搖

  探索高血壓防治的必然之路

  在扼制高血壓方面隴源天使所做的幾件事的回顧

  開展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防治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承上啟下,眾志成城,控制血壓

第三編 戮力耕耘

 解決高血壓難題,他們始終不渝,影響中國

 一、探索征途

  防治高血壓從流行病學做起

  無私奉獻,持之以恆

  平凡的一生,偉大的事業

  開創特區高血壓防治

……
第四編 繼往開采

後記與附錄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在網上搜索時,找到不少臺大醫學院圖書館內醫學人文圖書目錄,有關臺灣醫界人物的傳記,覺得甚有意義,值得關切,茲列於此供大家參考。另有「臺灣醫療史」、「醫學與人文」等等資料彙整,皆可前往參閱。資料來源:http://140.112.128.46/lib-resource/lib05/biography.asp?order=title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義、西方文化與身體




















作者:【美】蘇珊.鮑爾多



版次:11



開本:大32



裝訂:平裝



單價:¥30.00



出版日期:200911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女性及其體型的獨特研究之作,首版於1993年,被評為《紐約時報》本年度最傑出圖書。亞馬遜網站五星級圖書。出版後社會反響強烈,圖書評論眾多,並獲普利策獎。重版幾次,最新版本為紀念首版十周年而於2004年出版。本書立足于大量的知識背景,從文化批評視角,圍繞女性體重、減肥、練習、新聞形象、電影、廣告、厭食和易餓症等,揭示了顯示社會中存在的大量現象。此書集知識性、實用性和通俗性於一體。閱讀此書,人們終於明白為什麼許多女性雜誌總是把美食說成是有罪的,為什麼有一種餅被叫做被巧克力殺死。此書提出的問題不僅是女性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我們的文化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書,值得我們深思。《紐約時報書評》這樣評論此書:此書將婦女對肥胖的恐懼與婦女力量的恐懼聯繫起來,這表明:對於女性來說,變得瘦弱意味著機會的增加





章節目錄:








  致謝
前言
——
閱讀鮑爾多
在形象的帝國中:十周年紀念版序言
——
致凱茜
導論
——
女性主義、西方文化和身體

第一部分 身體的話語和概念
這是誰的身體?
——
女性主義、醫學和飲食失調的概念化
母親是人嗎?
——
生育權和主體性的政治
作為意識形態的饑餓
第二部分 苗條的身體和其他文化形式
神經性厭食症
——
作為文化具體化表現的精神病理學
身體與女性特質的再造
解讀苗條的身體

第三部分 後現代身體
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和性屬懷疑論
物質女孩
——
消除後現代文化
後現代主體、後現代身體、後現代抗拒
注釋
譯後記







 



 



 



資料來源:http://www.book-wind.com/jspub/showproduct1.php?pid=13504#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唐道教修煉方式與道教女性觀之變化研究
















書名稱: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



作  者:



岳齊瓊



出版單位:



巴蜀書社



出版日期:



2009.11



 


作者簡介:


岳齊瓊,195711月生,四川成都人,曾當過知青、中學教師,先後獲華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四川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在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任副 教授。已有譯著(合譯)、教材(合編)出版,發表論文十餘篇。主要研究領域為道教、婦女學、英語語言文學。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前言
二 相關研究成果概述
三 研究物件與範圍和研究方法與視角
四 本書的基本架構
第一章 漢魏時期道教流行區域修道女性的宗教生活——修道與世俗生活融為一體
第一節 早期道教流行區域道教組織的軍政、政教合性質
第二節 早期道教流行區域的全民信教傾向
第三節 早期道教流行區域全民信教氛圍中的女性
小結
第二章 漢魏晉南北朝道教雙修術的演變(上)
第一節 《黃書》過度儀式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黃書》過度儀式中的男女兩性
第三節 女性在《黃書》過度儀式中的主體地位
第四節 《黃書》過度儀式的女性觀
小結
第三章 漢魏晉南北朝道教雙修術的演變(下)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雙修術變化的原因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清整道教運動的被動性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雙修術變化的方式
(一)從公開轉向秘密——道教雙修術的衰落
(二)從黃赤之術到隱書之道——上清派的雙修術
(三)從人一人雙修到人一神雙修——“合氣行為的內趨化
(四)從雙修到清修——道教女性觀的變化
第四節 道教修煉方術的演變與男女兩性地位的變化
小結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女性獨立修行的興起
第一節 女性對隱書之道的支持
第二節 女性獨立清修的逐漸興起
第三節 部分道經中的女性清修之法——女性清修實例
小結
第五章 唐代女性獨立修行制度的成熟——道教國教化影響下的女性獨立修行
第一節 唐代道教的國教化——道教女性獨立修行制度確立的背景
第二節 唐代道教國教化運動推動下的女性修道熱潮
第三節 唐代女性獨立修行制度的成熟
(一)道教女修制度之演變與發展
(二)唐代女修制度之成熟與普及
第四節 唐代道教國教化環境下女性修煉的特點
(一)住觀與在家並重——不務世俗事務、專心修煉者眾
(二)上清道法為主、修持上清之法者眾
(三)融合各派之長、兼修其他方術
(四)修道女性中清修盛行
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資料來源:http://www.waterlike.com.tw/bookdata.asp?NO=B 95C 103002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與社會理論


Body and Socity: Explorations in Social Theory , 3rd ed


作者:布萊恩.透納


原文作者:Bryan S. Turner


譯者:謝明珊


出版社:韋伯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身體既是「存活的有機體」也是「文化的產物」;身體由於涉及生殖、死亡與疾病,所以它是國家管控的對象;身體會進行一系列帶有動物性與自然意含的行為,因此它成為宗教禁欲主義的規訓對象;身體富含象徵意義,它是宗教隱喻與社會隱喻的主題;在現今的風險社會中,人體普遍的脆弱性,又構成了國際社會體制的基礎。


  由於身體的特殊地位,我們很難對「身體」意含提出一致的解釋,所以身體社會學才會如此重要。身體社會學處於眾多緊張關係的軸線上,因此,只要是真正的社會學,都離不開它。


  本書徹底改變我們思考自身與身體的方式,加深我們對二十一世紀身體意義的理解。透納讓身體社會學搖身一變,成為社會學中正統的研究領域。第三版《身體與社會理論》的每一章都有更新與修改,除此之外,還比第二版多了後面三章,不僅反思了身體社會學的新近發展,也說明透納關於人體脆弱性的新想法。


作者簡介


布萊恩.透納 Bryan  S. Turner


  英國里茲大學社會學博士,時任新加坡大學亞洲研究院社會學教授,一九九八年至二○○五年任教於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化與宗教、消費主義與青少年文化、身體與社會等範疇。出版著作有《東方主義、後現代主義與全球化》(Orientalism, Postmodernism and Globalism, 2007)、《公民身分研究手冊》(Handbook o Citizenship Studies, 2003)、《Blackwell社會理論指南》(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 1996)等書。


目錄


謝詞
第三版緒言
第一章 慾望的形式
第二章 社會學與身體
第三章 身體與宗教
第四章 身體秩序
第五章 夏娃的身體
第六章 父權的終結?
第七章 規訓
第八章 身體管理
第九章 疾病與失調
第十章 差異的本體論
第十一章 行動的身體:關於舞蹈美學
第十二章 身體與厭倦:前所未有的長壽
第十三章 後記:脆弱性與價值
參考書目
索引


 


轉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5885#catalog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squito Empires: Ecology and War in the Greater Caribbean, 1620-1914 
J. R. McNeill (Author) 

Paperback: 384 pages
Publ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January 11, 2010) 
美國環境史家McNeill的最新著作!

This book explores the links among ecology, disease,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eater Caribbean - the landscapes lying between Surinam and the Chesapeake - in the seventeenth through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Ecological changes made these landscape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vector mosquitoes of yellow fever and malaria, and these diseases wrought systematic havoc among armies and would-be settlers. Because yellow fever confers immunity on survivors of the disease, and because malaria confers resistance, these diseases played partisan roles in the struggles for empire and revolution, attacking some populations more severely than others. In particular, yellow fever and malaria attacked newcomers to the region, which helped keep the Spanish Empire Spanish in the face of predatory rivals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 In the late eighteenth and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se diseases helped revolutions to succeed by decimating forces sent out from Europe to prevent them. 

轉貼自:http://www.amazon.com/Mosquito-Empires-Caribbean-1620-1914-Approaches/dp/0521459109/ref=sr_1_2?ie=UTF8&s=books&qid=1267203710&sr=1-2#noop以及新文化史部落格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理性與經驗:一個人類學的視角(簡體書)


    者:()古德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 99/01/01


 


內容簡介:


本書基本內容原為拜倫·古德在羅徹斯特大學人類學系主辦的1990年度摩爾根講座上的四次演講,后經修訂補充,作為講座配套出版物之一于1994年出版。本書并非一部民族志專著,而是采擇多個地點的民族志素材對醫學人類學所做的理論反思與推進,是力圖貫通作者此前20余年對醫學人類學之思考的一大努力。在對以生物醫學為典型代表的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疾病觀的批駁中,在對數種醫學人類學研究取向的斟酌中,作者倡導一種與批判理論保持緊密關係的解釋或曰意義中心取向,尤其說明了將病患作為嵌于地方道德世界、政治關係、時間之流等等中的審美對象予以解讀的理論潛力。


 


作者介紹:


拜倫·古德,著名醫學人類學家,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系教授。與人合編有刊物《文化、醫療與精神病學》,文集《文化與抑郁》、《作為人類經驗的疼痛》,并著有不少醫學人類學方面的文章。著重在主體經驗之政治、文化與心理的交叉面向中對當代諸社會中的主體性進行理論建構。除了學術研究與教學之外,也致力于醫療衛生領域的實踐工作。


 


目次:


第一章 醫學人類學與信仰問題八
 科學、拯救與信仰:對諸種基要主義認識論的人類學反應

 理性和人類學中的經驗主義范式

 人類學中的信仰問題

 基礎的動搖

第二章 醫學人類學中的病患表達:該領域一覽

 對病患表達之早期研究中的認識論主張:理性主義與相對主義理論

 關於病患表達的流行爭論:醫學人類學中的四種取向

 新議題、老問題

第三章 醫學如何建構它的對象

 醫學作為符號形式

 進人身體,建構疾病

 醫學實踐與救世神學

第四章 符號學與對醫學現實的研究八

 在諸醫學世界及不同形式的醫學知識間轉譯的問題

 關係的符號學和癥狀的意義:對一個臨床病例的解釋

 熱和冷,生、熟和爛:伊斯蘭醫學里的消化問題

第五章 身體、疾患經驗與生活世界:對慢性疼痛的一個現象學的解釋

 敘事:起源神話和疼痛的生活史

 現象學:疼痛世界的形塑

 經驗的世界

 慢性疼痛與日常生活世界的摧毀

 符號化:爭取名目

 世界的打造與摧毀

第六章 對病患的敘事性表達

 敘事性、病患故事和經驗

 情節編織與病患經驗

 病患敘事中的主觀化要素

 對苦痛的敘事性定位

 病患的敘事性形塑

第七章 美學、理性與醫學人類學

 審美對象的綜合:病患和語義網絡再訪

 解釋實踐的比較研究:文化、病患和醫學知識

 醫學、理性與醫學人類學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中英文人名對照表

譯後記


 


轉貼自: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122281&pf_id=99E155q9K102i88F101p65L105g130jHXqQLc188S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簡體書)


作者:國際會議編輯委員會 編輯


譯者:張士尊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01日


 


內容:


1910年至1911年冬季,在中國的東北和華北爆發了一場鼠疫,奪取了約5萬人的生命。為此,在鼠疫大面積蔓延之際,中國政府邀請11個國家派出專家出席在奉天(今日沈陽)舉行的國際鼠疫會議,以進一步確定鼠疫的性質,并提出有關預防措施建議。會議記錄和相關信息組成了這份報告。
  奉天國際鼠疫會議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國際肺鼠疫會議,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科學會議。這份報告在世界醫學史上和中國醫學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次:


第一部分 提供這次鼠疫的證據
開幕式(4月3日)
代表特別會議記錄(4月3日下午)
 會議第一部分程序規則(于4月3日下午2點30分召開
 的代表特別會議上通過)
 1910-1911年肺鼠疫需要討論問題
 第一次會議(4月4日)
 第二次會議(4月5日)
 第三次會議(4月6日)
 第四次會議(4月7日)
 第五次會議(4月7日下午)
 第六次會議(4月10日)
 第七次會議(4月11日)
 第八次會議(4月12日)
 第九次會議(4月13日)
 第十次會議(4月14日)
 第十一次會議(4月17日)
 第十二次會議(4月18日)
 第十三次會議(4月18日下午)
 第十四次會議(4月19日)
 第十五次會議(4月20日)
 第十六次會議(4月20日下午)
 第十七次會議(4月21日)
第二部分 為臨時報告準備決議和證據
 閉幕式
 第十八次會議(4月24日)
 第十九次會議(4月25日)
 第二十次會議(4月26日)
 第二十一次會議(4月26日下午)
 第二十二次會議(4月27日)
 第二十三次會議(4月28日)
 臨時報告
 閉幕式(4月28日下午)
 附錄:有關肺鼠疫菌凝集的某些試驗
第三部分 對這次鼠疫的總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轉介自: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114852&pf_id=99E155T9U101v7Y101B74j106D130eBSnOFm1496TkX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還蠻通俗有趣的,摩登與美感都牽涉歷史上審美觀與對身體的看法,此書揭示數個時代的美感與流行被塑造和流行的各種可能。(版主)


 


 


作者:辜振豐 Gu Zhenfeng


出版社:花神文坊


出版日期:20091224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的焦點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文化。法國設計師香奈兒是「摩登時代」的代言人,她強調,二十世紀一登場,女性開始進入職場,服裝應該以簡單、舒適、整潔為主。這其實是呼應新時代的來臨,因為歐洲女性開始享受悠哉而自在的時光,如騎自行車、打獵、開車、打高爾夫球、網球、滑雪。一戰之後,「摩登女郎」正式亮相,她們除了熱愛露臂的圓筒裝,也雅好「若男風」:蓄著短髮、穿襯衫、打領帶。


  摩登時代展現創作的大豐收,如喬伊斯、吳爾芙、艾略特等名家的作品。當時,《洛麗塔》作者納博科夫也開始創作,其活力更延伸到一九七零年代。然而,在設計、海報、建築方面也有驚人的成績,如工藝與美術運動、艾菲爾鐵塔、新藝術、裝飾藝術、包浩斯等。


  現代生活風格的亮相,在在展現摩登精神。除了時尚、文學、藝術外,加上種種新發明如海底電纜、照相機、收音機、電影、汽車、飛機、電話,不但改變世界的面貌,同時讓人回味無窮。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於時尚與消費,並以香奈兒為主軸,延伸到她全盛時期的歐洲摩登文化。同時,內容更跳脫現代主義書寫的框框,除了介紹吳爾芙、喬伊斯外,也討論毛姆、納博科夫等作家。書中文字深入淺出,並配上精彩的圖片,好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


作者簡介:


辜振豐


  長期研究流行時尚與消費文化,解讀歐洲文化深入淺出,獨樹一格。著有《布爾喬亞》、《時尚考》。


 



簡介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6728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