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這是從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的「清史讀書會」電子報上擷取下來相關訊息,供大家參考囉。


2010/04/12 陳秀芬教授講演活動記實


 


四月十二日,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陳秀芬教授應邀至近史所演講「養生與修身:晚明文人的身體書寫與攝生技術」。陳教授係英國倫敦亞非學院博士,研究精神醫學與身體史。有感於醫療史、身體史和社會文化史之對話較少,《養生與修身》(臺北:稻鄉,2009)一書試圖整合身體醫療史及社會文化史,主題上則嘗試藉由養生(醫家、養生家、道教)與修身(儒家)結合,對儒家之養生與修「身」之法進行再思考。


養生一直是中國傳統醫學、仙道與部分政治權貴關注的課題,儒家對於養生的態度向來隱微不張。宋代後,帶有濃厚宗教、方技色彩的養生思維與作為跨越原有軫域,開始在不同的社會場域中現身。《養生與修身》一書中,作者注意到明嘉靖 (1522-1566) 後出現的許多養生文本,藉由分析當時科舉考試與一般教育、印刷術及出版業、商業經濟的發展,其與文人文化與物質文化的關係,說明養生文本的作者、出版機制、內容,並指出晚明養生的「文人化」傾向與趨勢,勾勒出晚明養生文化的幾種面向。為了釐清養生的「文人化」、「世俗化」甚至「商品化」在明代社會及其在整個中國史上的意義,此書的研究著重於考察晚明養生書寫與文人修身的關係,提供一個關於傳統日常生活史的側面瞭解。


陳教授提出幾點思考與未來研究方向:修身是否等於「道德化」的養生?養生是否只是身體教養以及補養(特別是富人)虛損的身體,窮人有無養生?養生是否旨在轉化柔弱的身體以為武器?性別與年齡上,養生的寫作者主要是以中老年男性為主,女人、兒童有無養生?養生之季節和時間觀是否適用所有階級的人?養生風氣與補養文化是否特別盛行於江南地區?是否可視作普遍現象?古代的養生(個人)是否等於現代衛生(個人污染、環境污穢、國家控管)?


會場的討論熱烈,主要集中在晚明養生文本的讀者與相關實踐。是誰在實踐與使用高濂《遵生八牋》等醫書?李漁等文人的養生書寫又如何與醫書知識系譜扣聯?醫療史寫作的確切語言(如儒醫混入後)如何掌握?不同宗教,如佛、道教又是否可以按此引伸,作進一步的討論?這些都是可供思考的進路。


 



http://mingching.sinica.edu.tw/newsletter/parts/qing_history.htm# 2010/05/26 +Jennifer+Eichman+博士講演活動記實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說明:

(一)具國內外博士學位或部定助理教授資格以上,且具中醫師資格者,並有志中醫藥教學與研究者,其專長領域如下:

1.中醫基礎學科:醫史文獻、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藥物等領域。
2.中醫臨床學科:中醫內科、中醫兒科、中醫婦科、針灸科、中醫外傷科等領域。

(二)具國內外博士學位或部定助理教授資格以上,且有志中醫藥教學與研究者,其專長領域如下:

1.醫史文獻
2.中醫藥物學等領域
二、意者請備妥下列證件:
1.履歷表(附照片)。
2.畢業證書及學經歷證明書影本。
3.教師資格證書影本(無者可免附)。
5.五年內著作目錄(含研究論文之CJA與RPI值)。
三、截止日期:99年6月21日下午5點前,以郵戳為憑送至本校人事室。
四、聯絡方式:(404)台中市北區學士路91號 中國醫藥大學人事室


發佈日期:2010/06/15
聯絡人:李小姐
聯絡電話:04-22053366*1052


網址:http://web1.nsc.gov.tw/newwp.aspx?act=Detail&id=0990615034&ctunit=24&ctnode=38&mp=1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感謝中國醫藥大學 江佩蓉 醫師傳來的訊息,敬請參考。


 




  1. 會議名稱:中醫藥研究發展論壇
  2. 會議日期:7月2日至3日(週五-週六)
  3. 會議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大樓R1-1222會議室
  4.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6月18日止(一律採網路報名)
  5. 報名網址:http://pubcal.nhri.org.tw/CmrForum/
  6. 會議討論主題

          【7月2日】 中醫藥前景與挑戰
                               台灣中醫藥之現況
 
          【7月3日】 中醫藥未來發展之政策與制度
                                中醫藥未來發展之學界參與
                                中醫藥未來發展之教育
     


• 講員及與主持人:請詳見附加之PDF檔案


請參閱網頁:http://www.cmu.edu.tw/ann_detail.php?sn=35849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專長領域:應用人文、社會、倫理、法律等學科於醫學(教育)相關研究。
2.應徵資格:2010年7月底以前取得博士學位,且博士學位不超過五年。(具助理教授資格者優先錄取)
3.檢具資料:履歷表、著作目錄表、推 薦函二封及未來研究及教學計 畫。
4.申請截止日期:請郵寄電子檔,紙本資料於99年6月21日前送達,以郵戳為憑。(地址:台北市仁愛路1段1號 臺大醫學院人文館社會醫學科 陳佩如 小姐收)


發佈日期:2010/06/14
聯絡人:陳佩如
聯絡電話:23560029#37
相關網址:http://www.mc.ntu.edu.tw/main.php
E-Mail:u0102108@gmail.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這是我在網路上瀏覽看到陳重仁教授的課程計畫書,名為「第二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98 學年度夏季學院通識教育課程:文學、帝國與醫學想像」,感覺很有意思,就轉貼上來。如果醫療史可以這樣教,就更有趣了,除了史學,還有文學、電影的元素在內,值得學習。


請參閱:http://juang.bst.ntu.edu.tw/N2/documents/B2007.pdf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2 Sat 2010 23:07
  • 致謝

        版主:得周春燕博士致贈新書《女體與國族:強國強種與近代中國的婦女衛生(1895-1949)》一本,特此致謝。


        沒想到呂老師也是口試委員呢。看了致謝詞後,很是感動與感慨,一則感動於博士論文之完成必經千辛萬苦與眾人扶持,其間苦澀難耐與委屈恐不足為外人道;一則乃莫名無聊地感概於「芸芸眾」博士花了如此多心血寫成的力作,知曉者卻往往不是那芸芸眾生,而是少數關切此論題的專業人士,或還可能必須經過「流浪」、「退稿」、「被打槍」等洗鍊,這是必經的磨練,也許是吧,拿到博士其實都三十好幾了,已不再年輕,那艱苦歲月可有曾光輝過?


廢話完畢。


但是,版主覺得周博士這本力作兼顧專業與趣味化,讀起來很有意思,絕對有價值讓芸芸眾生來閱讀。尤其是女性作為醫療史觀察的一個主體,她本身就有一種吸引人閱讀的感性魅力,也許是版主自己是男性,對其好奇之故?以上版主贅語那麼多,終就是希望春燕博士能早日修成正果,找到適合的研究崗位,並能順利地繼續發表文章,堅持走下去,僅此數語略表祝福。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成功大學「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發表會」12日登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611 18:02:13)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謹訂於2010年6月12日(六)假成大成功校區圖書館地下一樓會議廳舉辦「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發表會」,將由12組學生發表『mihumisum』等12個主題,分享行動過程,並展出作品。歡迎媒體記者蒞臨採訪。


「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以台南古城「Zeenlandia」為名,鼓勵學生組隊參與醫學人文田野調查,透過旅行或短期社區駐紮形式,走入台灣鄉鎮村里,自我搭建醫學專業、醫療歷史與日常人民生活之間的關聯,從課堂外觀察醫學與社會間的連結,從社會體驗中實踐社區參與。特殊的醫學人文行動學習計劃,曾獲得天下雜誌於440期,以「未來醫生的小島啟蒙記」為名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發表會」新聞採訪邀請主題:成大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發表會時間:6月12日(六)上午9時地點:成大成功校區圖書館地下一樓會議廳主持人: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議程: 09:00-09:10 開幕/湯銘哲教務長 09:10-09:40 mihumisum 09:40-10:10 望美部落的醫朝醫夕 10:10-10:40 人文覆滿甲,成杏逸如仙 10:40-11:10 愛在白雲無盡處‐尖石後山 11:10-12:30 午餐 12:30-13:00 Morning Light 13:00-13:30 雲端的孤島 13:30-14:00 達悟淨土 14:00-14:30 火燒.彼岸浪漫 14:30-14:50 休息 14:50-15:20 篳路蘭嶼 15:20-15:50 新鹿歷程 15:50-16:20 石硦追跡者 16:20-16:50 宗教與人文醫學關懷 16:50-17:00 閉幕 圖說:成功大學「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發表會」宣傳海報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60821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這個網站真好,從此可以看到許多西方開設醫療史,身體史,衛生史等等的課程,書單與教授,真是方便極了。大家可以進去看看,很多可以供學習參考的訊息喔~:


http://www.nlm.nih.gov/hmd/collections/digital/syllabi/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灸史話-英漢對照



作  者: 張立劍 主編


出 版 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4-1


 

 


內容簡介


 


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學習針灸,了解針灸發展的源流,因此,我們編撰了《針灸史話》一書。本書以200余幀圖片、百余個專題,按針灸發展的歷史主線形象地呈現了針灸數千年發展的概貌。
本書圖文并舉,明白如話,娓娓道來,集知識與趣味為一體,兼顧科普與學術,中英文對照,是了解和學習針灸發展史的重要參考書,可供國內外從事針灸教學、臨床、科研的工作者、各大專院校針灸學習者和廣大針灸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介紹


張立劍(1956-),從事針灸文獻與信息化研究。曾主持針灸數字博物館歷代針灸學成就多媒體展示系統建設等重點課題,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十余篇,擔任《針灸圖說》主編,《中國針灸經絡通鑒》《中國針灸穴位通鑒》《中國針灸證治通鑒》《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編委等。


 


目次


1.上古聖賢與針砭
2.
針砭灸的發源地
3.
從以石為針到針石并用
4.
火、艾與灸法
5.
戰國名醫扁鵲與《難經》
6.
最早的針灸醫案
7.
馬王堆、張家山出土經脈文獻
8.
《五十二病方))中的砭灸內容
9.
早期經脈腧穴模型
10.
《黃帝內經》與針灸學理論體系
11.
古代九針
12.
滿城漢墓金銀醫針
13.
漢畫像石針砭圖
14.
最早的腧穴專著《黃帝明堂經》
15.
武威醫簡中的針灸內容
16.
涪翁與郭玉
17.
漢末名醫華佗與針灸
18.
重視針藥結合的醫聖張仲景
19.
皇甫謐與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20.
葛洪與女灸法家鮑姑
21.
徐氏家族針灸派系
22.
針灸對外傳播之萌芽
23.
敦煌卷子灸療圖
24.
唐代針灸名醫甄權

25.
楊上善與《黃帝內經太素》
26.
藥王孫思邈與針灸
27.
官方最早的針灸專科
28.
王燾與《外臺秘要方》
29.
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中醫藥
30.“
四花穴灸法
31.
王懷隱《太平聖惠方》的針灸內容
32.
王惟一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33.
宋天聖針灸銅人
34.
北宋名醫楊介與經絡圖
35.
竇材與《扁鵲心書》
36.
《黃帝針經》北宋回歸
37.
宋太醫局針科考試
38.
南宋名醫王執中
39.
南宋李唐村醫灸背圖
40.“
騎竹馬灸法

41.
金元針灸大師竇漢卿
42.
席氏家傳針灸
43.
聞人耆年與《備急灸法》
44.
現存最早的子午流注專著
45.
竇氏針法傳人王國瑞
46.
滑壽與《十四經發揮》
47.
日本針灸銅人和銅人圖
48.
擅長針刺手法的陳會
49.
徐鳳與《針灸大全》
50.
明代針灸名醫凌云
51.
明代高武與《針灸聚英》
52.
汪機與《針灸問對》
53.
李時珍與《奇經八脈考》
54.
雷火神針與太乙神針
55.
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
56.
吳岜與《針方六集》
57.
張介賓與《類經圖翼》
58.
古代眼科針具
59.
針灸學傳人歐美
60.
吳謙與《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
61.
通俗易懂的《針灸易學》
62.
李學川與《針灸逢源》
63.
清代道光皇帝禁針詔
64.
清代灸具——灸盞
65.
《厘正按摩要術》耳背圖
66.
法國針灸之父蘇理
67.
近代傑出的針灸學家承澹盒
68.
中國針灸學研究社
69.
中國針灸講習所
70.
最早的針灸雜志
71.
針壇優秀女性朱璉與《新針灸學》
72.
首批來華學習針灸的外國專家
73.
第一家針灸研究機構
74.
針刺麻醉
75.
高等教育中醫專業統編教材《針灸學》
76.
高等教育針灸專業針灸統編教材
77.
第一部針灸對外培訓教材
78.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接受針灸治療
79.
尼克松訪華掀起美國針灸熱
80.
金針拔除白內障

81.
外國醫師針灸學習班
82.
最早建立的三所國際針灸培訓中心
83.
現代針灸刊物
84.
中國針灸學會
85.
我國第一所針灸學院
86.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87.
藏醫《四部醫典》與針灸
88.
蒙醫學與針灸
89.
現代針灸模型
90.
最常用的針具——毫針
91.
用途各異的現代針具
92.
現代電針儀
93.
現代灸療器具
94.
刺絡放血療法
95.
方便易行的拔罐療法
96.
民間常用的刮痧療法
97.
現代耳針療法
98.
頭針療法
99.
其他針刺療法
100.
延年益壽保健灸法
101.
針灸與美容美體
102.“
冬病夏治的天灸療法
103.
獸醫針灸與模型


 


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30171&pf_id=99X155K9y102s 52A 104e72k108h126WMExJIu 440L gW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逛書店的時候看到這本書,若對精神病學史及其文化有興趣者,不妨一讀。


 


 


崩潰邊緣-發瘋.創造力和人類的天性


 


者:(英國)丹尼爾·列托(Daniel Nettle)
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


 


內容簡介


發瘋是人類精神現象最核心的秘密。人類大腦的進化使人對現實產生真實的理解,使人得以融入社會,并使其行為適應周圍的環境。但是由于嚴重的精神病,大腦對現實的真實產生了相反的認知。精神病構筑起一座意識錯覺的城堡,使精神病患者不能適應現實,并因此成為人群中的異類。但精神病并非一種邊緣現象——無論何種社會和歷史時代中都有精神病人,而精神病的共同原因是基因及隱含于其中的問題。而且,醫學家發現,在正常的思維和情感中,識別精神病患者的特徵形式並不明顯。所以,從進化論和人類的觀點看,發瘋這一現象的存在,是一個可怕的謎。本書中,作者探討了精神病的性質及其中隱含的生物學機制,以及精神病與創造性天才之間的關係。


 


目次


譯序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從疾病到差異以及復原
第二章 從本性到養育以及復原
第三章 血統之恥
第四章 飄搖在風暴中的靈魂
第五章 理性沉睡后的夢魔
第六章 這種幻覺有豐富的想象力
第七章 瘋子、情人與詩人
第八章 文明及其不足
第九章 保持精神健康
結束語
補充讀物


 


 


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30170&pf_id=99E155q9K102i 39F 102p 73L 104g 126jHXqQLc188SxV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五期徵稿啟事

《高醫通識教育學報》,係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出版之學術期刊。主旨希望藉由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通識教育、全人理念以及醫學人文等領域提出研究見解。期透過文字論壇的交流,激盪新世紀的教育思維與研究成果,並提昇本中心學術研究的水準。


主題與範圍
通識教育理念之闡揚與論述、全人教育之理論與實務、通識教育發展之歷程與趨勢、通識教育課程之設計與實作、通識教育實踐之問題與解決、科技與社會 (STS)和科技,以及社會與醫學(STM)...等議題,皆歡迎投稿。 以上論文皆應未曾在國內外刊物公開發表者。

格式
(一)來稿中英文皆可,唯中文稿件須附英文摘要,英文稿件須附中文摘要。中文稿件全文總長以二萬字、英文稿件八千字為度。中英文摘要以三百字為限,內容應包含論文要旨、研究方法或結構、主要發現與貢獻,以及本篇結論。
(二)來稿請用Microsoft Word系統編輯,書寫格式、作者簡歷、參考書目及附註之撰寫格式,請自以下網址參考範例頁。(
http://gec.kmu.edu.tw/gec2/journal/5.htm)
(三)來稿文件除正文外尚應包含中英文篇名、作者簡歷、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五個以內),以及參考書目等。

投稿
(一)    本刊每年出刊乙次,截稿日期為八月三十一日,出刊日期約為十二月底。
(二)    來稿將由本刊編輯委員會先行初審,通過稿件再委請校外相關學者專家進行複審。
(三)    所投稿件應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並遵守一般學術論文之相關規定。
(四)    來稿經採用及刊登後,即奉贈本刊當期一冊及抽印本十份,恕不另奉稿酬。來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
(五)    投稿時請以電子郵件寄出電子檔(word檔)至
gecjournal@gmail.com。請註明中文姓名和聯絡電話,以便聯繫。相關問題請洽詢:07-3121101轉2259、2174。

第五期學報自即日起徵稿,截稿日期:99年8月31日
稿件交寄EMAIL:
gecjournal@gmail.com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
98年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
高醫通識教育學報
Journal for General Education,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TEL: (07)3121101 分機2259、2174轉20
FAX:(07)3111739
http://gec2.kmu.edu.tw

NO.100, Shih-Chuan 1st Road. Sanmin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Taiwan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版主妄想在新的學期或未來的課程中,加入部分「西方醫學史」(近世為主)的內容;由於從沒修過這樣的課程,現在談設計一個有系統有內涵的課程,根本談不上。


在外國,這類課程已經行之有年,但在臺灣,不但不普及,並且需要思索改進之處仍甚多。幾個月前,我遇到一位老師,向他吐露了這樣的痴想,他很鼓勵也很支持,他認為臺灣目前開西方醫學史的人,還是以專業的醫生為多,他們的視角幾乎到最後都變成「專科醫學史」(不是不好,或許更貼近醫生的需要),而跟人文或歷史學者關心的醫史比較不同。我接著問他,該給學生看什麼樣的書?這個問題很重要,雖然談西方醫學史的英文專書很多,但中文翻譯著作較少,如果課程大綱只列一堆英文,學生可能會「望之卻步」(其實我自己也很怕啊),除了嚇退學生外,引起不了任何選課動機。那麼,有什麼通俗、有趣又可以吸引學生閱讀的著作呢?他跟我說可以從波特 (Roy Porter, 1946-2002)主編的《醫學簡史》、《劍橋插圖醫學史》開始讀起。


平常,除了論文的寫作和少的可憐的陪伴家人時光之外,版主很少有別的「娛樂」可言,論文幾乎是一切,沒有辦法思考什麼「西方」的問題。一想也好,就把那兩本書當成「閒書」來看好了(但不是隨意翻翻,必須精讀才有收穫),沒想到,它使我心靈上獲得不少收穫。我先讀的是《醫學簡史》,這本書我早已購買了,只是它一直橫躺在書架上,凝視著它的主人:「什麼時候來閱讀我?」把它當成「閒書」來讀是愉快的,收穫很多,獲取與博論撰寫相關的知識就不說了,這本書也讓我瞭解西方醫學史發展的大綱與重要事件,我認為這是做為一本醫史教科書最重要的部分,太專門不好,再加上波特本來就是說故事高手,就像李尚仁老師在是書導讀中引述的:「若伊為一般讀者寫作的興致,遠高於專為幾十個聰明的同行專家而寫。」


當然,本書也有一定的問題,例如有些專業名詞與實驗方法,透過簡單的文字描述,我並無法掌握它的重點與獲得實驗結果的方式、原理;也就是說,這樣的閱讀讓我反思一個也是我自己的困境:我在一般大一、大二生的閉、選修歷史課程中已經融入中國醫療史的課程了,但是學生往往會做出很像醫學生做的報告,例如:探討「醫療史的現代性」或「擇醫」的歷史,他們就會把中西醫各自的優缺點列出來,順便介紹一下名醫,不過,我的回應都是:歷史的意涵在哪裡?是否,對醫學史的興趣或閱讀的動力必須根源於某部分來自對醫療專業技術的好奇?或是,其實讀醫學史本來就需要有專業素養?即使波特的通俗作品,仍有一些西方醫療的專業問題困擾著我,而且是書內容很多仍是單向的「西方醫學技術進步史」(雷祥麟老師的導讀中也透露出某些有趣的思考),這是可以再改進的部分(雖然在導言中李尚仁老師也指出波特也認為「一般史」(我們認知的通史,general history)必須加以注意,要適度跟醫學史結合;可能礙於篇幅,波特比較少著墨醫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版主自己粗淺地學過一點中醫,但對西方醫學則不甚了解,對西醫歷史上許多技術與理論的認知都是片面的,這該如何解決呢?若融入部分這樣的內容,也不夠紮實。版主一時也無甚良好之解決方法,也只好是繼續讀下去、繼續發現問題,再去參考別的著作了。還沒讀完,且繼續下去吧。有興趣的好朋友,不妨和我一起讀,不會難讀,王道還老師對本書專業的翻譯還是很棒的。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Fifth Meeting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Disease


    Crossing Historico-Geographical Boundaries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s pleased to announce its Fifth Conference. It will take place October 7-9, 2010, in Suwon of South Korea, a historical city famous for the Hwaseong Fortress inscribed o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welcomes paper submissions from general historians as well as from medical historians. We particularly invite those historians who have worked on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disease from a historico-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Although submissions from all eras and regions are welcome, Its special emphasis will be given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in terms of world history :


 


Comparative Ecology of Climate and Diseas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Nature, Humanity and Race


Asian Black Death and Global Environment


Little ice Age, Global Warming and Epidemiological Transformation


Tropical Diseases and Hygien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ism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Medicine : Biomedicine vs. Environmental Medicine


 


As always, the proposal's maximum words should be less than 2,000 words. Presentations are limited to 20 minutes. All the participants are encouraged to use MS-Word software. Please send your proposal to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Chair,


Jong-Chan LEE (Ajou University, Republic of Korea),


jclee@ajou.ac.kr


Department of Medical Humanities and Social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Ajou University


Suwon, 422-721


Republic of Korea


 


 


KEY DATES


- Conference Dates : October 7-9, 2010


- Proposal Submission Deadline : June 30, 2010


- Pre-Registration Deadline : July 31, 2010


 


VENUE


 


   AJOU UNIVERSITY & HOTEL ,


    City of Suwon, Republic of Korea


 


 


TRANSPORTATION


 


  Regularly running-shuttle bus from Incheon Int'l Airport to Suwon


  for less than 2 hours 


 


PASSPORT & VISA


  All people who want to visit Korea need to have a valid passport and   visa. The visitors from the countries It depends on the agreement condition between countries


 


 


KOREAN FOOD


For a Korean, not a day goes by without fermented dishes, such as Kimchi or Denjang Kook. Those are known as very healthful ones. Furthermore, Seolleongtang, Galbi and so on are much enjoyed by Koreans, too. I recommend you to taste Bibipbob and Bulgogi, the most popular Korean foods among foreigners.


 


INSURANCE


We advise all participants to visit Korea after applying for the travel and health insurance in case of diverse emergency condition. The ICAS 6 secretariat has no special insurance coverage for all participant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kinds of accidents during the convention.


 


CREDIT CARD


Visa and MasterCard are available at most Korean hotels, stores, restaurants and so on.


 


 


Organizing Committee Members


 


Jong-Chan LEE (Ajou University, Republic of Korea)


Mark CAPRIO (Rikkyo University, Japan)


In Sung CHANG (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 Republic of Korea)


Chul-Soo JEON(Korean Medical Association, Republic of Korea)


Nam Il KIM (Kyung Hee University, Republic of Korea)


Iijima WATARU (Ayoyama University, Japan)


 


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ashm/The%20Fifth%20Meeting%20of%20the%20Asian%20Society%20for%20the%20History%20of%20Medicine.ht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這本書,好想買。雖然有點貴,但我很喜歡波特的書,因為他談歷史都不會扯一些高深的理論,而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寫作,讓讀者讀起來很輕鬆。看來荷包又要縮水了,不,是乾癟了啊。


 


18世紀科學-劍橋科學史-第四卷


    者:(美)波特


精平裝/頁數: 精裝本 / 820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 99/03/01


內容簡介:


《劍橋科學史》第四卷,為一般讀者和專業人士提供18世紀科學發展的詳盡和全面的概述,探討17世紀的科學革命以及主要的新增長點,尤其是實驗科學的含意。這本書既是一本敘事性的書,也是一本解釋性的書,還可以當成參考工具書來用。其主要關注的是西方科學,也談到了一些傳統文明中的科學和殖民地的科學。所包含的范圍,既有對科學本身認知維度的分析,也有對其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意義的解釋,兩者兼顧。撰稿者大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世界領軍人物,他們既敘述了有關問題當前的不同研究成果以及方法論上的爭論,也給出了他們自己的觀點。


作者介紹:


羅伊·波特(19462002),倫敦大學學院韋爾科姆特拉斯特(Well come Trust)醫學史中心醫學社會 史榮休 教授,畢業于劍橋大學。他是200多本書和眾多文章的作者,其中包括《社會醫生:托馬斯貝多斯與啟蒙運動晚期英國的疾病生意》(Doctor of SocietyThomas Beddoes and the Sick Trade in Late Enlightenment England1991);《倫敦:社會史》(LondonA Sociaf History1994);《人類的最大利益:人類醫學史》(The Greatest Benefit to Mankind: A Medical History of Humanity1997)以及《身體政治:英國的疾病、死亡與醫生(16501900)》(Bodies Politic: DiseaseDeath and Doctors in Britain1650-19002001)。合著《貝特萊姆皇家醫院史》(The History of Bethlem1997)。


目次:


插圖目錄
撰稿人簡介
總主編前言
 1 導言
第一部分 科學和社會
 2 “科學革命的遺產:科學和啟蒙運動
 科學革命、機械論自然哲學和啟蒙運動
  18世紀中葉對機械論自然哲學的懷疑性批評
 有活力的自然:啟蒙運動晚期對懷疑論的回應
  結論:在啟蒙運動活力論與浪漫主義自然哲學之間
 3 科學、大學和其他公共領域:歐洲和美洲的科學教育
 1700年左右
  18世紀大學里的科學:創造空間
 18世紀大學里的科學:課程
  供應的擴大
 結論
 4 科學機構與科學組織
 詹姆斯·E.麥克萊倫三世
  17世紀的組織化革命
 科學院時代

  期刊
 大學和學院
  天文臺
 科學機構與歐洲的擴張
  植物園
 社會中的組織化科學
  19世紀的補遺
 5 科學與政府
 6 自然知識的探索:科學和大眾
 牛頓主義
  農學
 醫學
  植物學
  結論
 7 從事科學的男性形象
 史蒂文·夏平
  虔誠的博物學家
 品行端正的哲學家
  有教養的自然哲學家
 結論:文明專家和未來
 8 哲學家的胡須:科學研究中的女性與性別
 公共機構的圖景
……
第二部分 各門學科
第三部分 專題研究
第四部分 非西方傳統
專名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52182&pf_id=99E155q9K102i 52F 109p 74L 106g 122jHXqQLc1126SxV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從豐恩學弟部落格轉貼來的書訊喔!


 


Reproducing Women: Medicine, Metaphor, and Childbirth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uthor:吳一立Yi-Li Wu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Albion College
Hardcover, 357 pages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 edition (August 1, 2010)

Product Description
This innovative book uses the lens of cultural history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in Qing dynasty China . Focusing on the specialty of "medicine for women"(fuke), Yi-Li Wu explores the materi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childbearing in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She draws on a rich array of medical writings that circulated in seventeenth- to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to analyze the points of convergence and contention that shaped people's view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diseases. These points of contention touched on fundamental issues: How different were women's bodies from men's? What drugs were best for promoting conception and preventing miscarriage? Was childbirth inherently dangerous? And who was best qualified to judge? Wu shows that late imperial medicine approached these questions with a new, positive perspective, defining female and male illnesses as essentially alike and depicting childbirth as an inherently trouble-free process. In presenting this new view of the female body, Reproducing Women revi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Qing social relations of healing and attendant cultural assumptions about gender, the body, and nature.

From the Inside Flap
"This is a tremendously rich, exhaustively researched work. Reproducing Women is a pioneering study that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a standard reading on women's medicine in Chinese history."--Ruth Rogaski, author of Hygienic Modernity


資料來源:http://www.amazon.com/Reproducing-Women-Medicine-Metaphor-Childbirth/dp/0520260686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轉貼梁老師的一篇專訪,如下:


 


 


香港中文大學 教授:歷史研究要關注弱勢人群


 


20100531  時代週報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梁其姿2009年出版的《中國麻風病史》一書,開創了英文著作從單一疾病研究中國醫療社會史的先河,今年獲台灣教育部頒授第五十三屆學術獎(人文及藝術學科)。《中國麻風病史》著眼于中國社會從古到今對麻風的反應來研究麻風發展史,並探討這個疾病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文化意義。梁其姿研究明清時期的醫療資源、醫學傳承、方土與疾病觀、女醫等問題,在中英文權威醫療期刊與專書中發表重要論文,是當今研究中國醫療史必讀之作。


醫療社會史的先行者


梁其姿是地道的香港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對文史感興趣,後入讀香港大學歷史系。雖然教學語言是英語,梁其姿的主要興趣是中國近代史。梁其姿回憶:當年的香港大學有點類似于培養高級公務員的機構,需要多重考試才能進去,但是學術氣氛不濃。進大學前,我期待有不同的思想刺激,但進去以後有點失望,我覺得基本上是中學教學的延續,歷史教學也相當傳統,所以當時學習的興趣並不太濃,而我當時讀到的法國史學著作很有意思,當中能看到活生生的,這也是我出國的原因之一。”1975年大學畢業後,她考取了法國政府獎學金,赴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留學,1980年底獲得博士學位。


梁其姿師從畢仰高(Lucien Bianco),博士論文寫戰前解放區的合作運動。當時很多關於解放區的資料還沒有出版,梁其姿通過朋友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找到一些未曾公開的資料。完成論文後,梁其姿又在巴黎待了兩年,這時學術興趣才轉向中國明清史。


學成之後,梁其姿沒有回到香港,而是到了台灣。時值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在台灣推動國家科學委員會五年計劃,吸收國外讀書的華人,於是梁其姿選擇到中央研究院工作,同時期留學歸來的學者還有後來成為近史所所長的陳永發。1987年,梁其姿推出兩篇疾病醫療社會史方面的論文:《明清預防天花措施之演變》和《明清醫療組織:長江下游地區國家和民間的醫療機構》,被譽為中國史學界涉足醫療社會史研究的先行者。梁其姿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


2008年,梁其姿到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任講座教授,為本科生講授明清社會史,為研究生指導明清的衛生醫療研究。對比三地學生的程度,梁其姿分析:香港的本科學生和我在台灣的學生不太一樣,台灣的學生比較願意主動來探討問題。大陸和台灣的學生比較相似,人和人之間私底下的交流要多些,而香港的學生比較務實,這可能是跟香港的生活節奏比較快有關吧。


歷史是各個社會科學的綜合


時代週報:你到法國留學時的主要學術興趣是什麼?


梁其姿:我留法時的主要興趣是中國近代史。因為此前在香港大學念歷史系是屬於比較傳統的政治史、事件史,在我拿到獎學金要去留法的時候,讀到了一位法 國 教授畢仰高寫的《中國革命的起源1915-1949》,主要是從社會史角度來寫1949年的革命。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一個學者用社會史角度來分析革命的產生,看完以後就認定要他做我的導師,所以我的研究興趣也就放在1949年之前的革命史。


我也跟幾位法國有影響的教授進行了交流,在 和畢仰高 老師寫完論文之後才轉到明清史的研究。年鑒學派的呂西安·費弗爾(Lucien Febvre)認為,歷史應該是各個社會科學的綜合,不是純粹的政治史、事件史、戰爭史。我當時覺得用社會史角度來寫1949年前後這段歷史會比較困難,就回到中國明清史的研究。


時代週報: 到了台灣中央研究院工作後,你怎麼研究起醫療社會史?


梁其姿:在離開法國之前,我與菲利普·阿雷茲(Philippe Aries)老師一起研究心態歷史,他的課主要是西方人面對死亡態度轉變的問題。他給我最深刻的影響就是對人的生老病死的關注,當時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少有人注意。所以,我到台灣後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包括很多明清時期的方志資料,從明清的育嬰堂到安葬死人的機構資料蒐集,於是就試著去做這方面的歷史研究。


我寫完《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之後,就發現明清時醫療機構的諸多問題,大概16世紀以後,中國南方就出現收容麻風病人的機構。基於這樣的興趣,我寫了《麻風病概念演變的歷史》,中間寫了很多關於醫療、社會方面的論文。


廣州的善堂和醫療活動


時代週報:當年的育嬰堂算是中國的慈善機構嗎?


梁其姿:當然。在宋代以後,沒有很好的避孕方法,墮胎也是非常危險的手術,所以很多窮人對多生了的小孩,要麼選擇遺棄,要麼選擇溺死,算是控制人口的一種方式。但對傳統道德很看重的官方來說,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所以就出現收容被遺棄嬰兒的機構,這種機構多半是士人和地府官員捐錢來創辦的。


在中國,以前處理社會問題的角色一個就是政府,另一個就是家族。在我的研究中,發現出錢出力最多的還不是官員,是靠地方力量來支援的。但中國社會問題往往是由民間處理,並不完全是政府、家族上層精英來處理。譬如明末更多是一些知識領袖來倡導,由小部分生員或有錢的商人捐錢來建立,過去很多人都忽略這方面的問題。


時代週報:這種傳統後來還有延續嗎?


梁其姿:有,特別是太平天國之後。當時清政府沒有太多力量,全靠地方或家族來進行善後處理也不太可能,而在大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武漢,很多社會的管理問題都是善堂進行處理的。我現在研究的興趣就在這方面,特別是同治以後的廣州善堂和醫療活動。


香港有個東華醫院,那是同治以後建立的,是在廣州的愛育善堂建立之後才產生。當時英國殖民政府沒有辦法處理華人生病的諸多問題,所以鼓勵在香港有錢的商人建立東華醫院來處理這些問題。


1949年左右,廣州最大的醫院要算是方便醫院,1949年之後就慢慢成了現在的第一人民醫院,所以還算是被吸收進了國家機器裏面。


時代週報:2008年到香港後,你的研究方向有沒有大的改變?


梁其姿:趁在香港的時間,我就抽空到廣州研究19世紀的醫療文化。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廣州是最早引進西洋醫學的地方,大概是在1834年,幾個英國人在廣州建立醫院行醫,也訓練當地人做學生,像種牛痘也是在廣州開始的。後來本土善堂的進一步完善,也有了西方醫學,但兩者算是一種競爭的關係,我很想進一步了解現代醫學是如何在廣州發展與演變過程,也想具體了解何謂華南的現代醫學,我想那不只是西醫東漸那麼簡單。我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廣州,現在因為要教書的關係,去得比較少了。


黃仁宇在他的環境看歷史


時代週報:張逸安在《黃河青山》的譯後記提到你的幫助,你 和黃仁宇 先生有交往嗎?


梁其姿:其實交往並不多,因為 黃仁宇 先生有一段時間到台灣演講,但後來回去美國,加上身體不是很好,所以沒有太多交往,倒是 黃 先生的好友 林載爵 先生和我比較熟。


時代週報: 林載爵 先生認為,現在 黃仁宇 先生的史學觀點受到了主流學界的批評,是很大的不公平。


梁其姿: 黃 先生那時候的觀點是一種很自然的歷史觀,就像 錢穆 先生那樣看歷史也是很正常的。但我們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歷史,我上課也是告訴學生: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理解的歷史是與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來理解。 黃 先生是一位很好的史學家,但他的解釋是受到了他的時代背景的影響。


時代週報: 何炳棣 先生的回憶錄 和黃仁宇 先生的回憶錄給人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讀後感。


梁其姿:他們的際遇不同, 何炳棣 先生是很早就受到國際學術界肯定的一個人,而且 何 先生出道也比較早,所以看這個人的著作就和看他本人是一樣的。 何炳棣 先生是我尊重的一位前輩,我和他的交往就比較密切,他是當時我所在的中山所的通訊研究員,每次院士會議都是我們來接待他,常聽他講故事、講研究學問的態度。


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


時代週報:如果說歷史研究和自己的際遇是相互關聯的,那你為什麼關注慈善醫療這方面的研究?


梁其姿:像 何炳棣 先生從來不做二等的題目,都是研究中國社會文化思想裏的核心問題。相比較,可能是性別上的差異因素,我更為關心的是社會中下層的人們的命運。這些人是很弱勢的嬰兒、老人、病人、婦女,還有城市邊緣人,他們都沒有權利,那他們怎樣看待這個社會,怎樣對待命運,這才是我所關心的。他們常常是被主流所冷落的,同時也是被歷史忽略的,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怎樣思考、怎樣生活,我就是需要給他們一個還原歷史聲音的發言機會。


我覺得在歷史研究上,這也有技術性的困難。弱勢人群通常是沒有能力把自己的想法書寫下來,他們往往沒有掌握文字的能力,所以有關他們的看法很少,同時也需要太多資料的了解。相反,精英看歷史方面的資料就比較多。研究一個偉大的東西往往比較容易得到資料,像我研究的這方面就有困難,但又非做不可,否則歷史上又少了這方面的聲音。相對於主流精英的歷史,即英雄式的主流敘述,我要提供一個卑微人的敘述。這個方法不能流於情緒,是需要一些修養在裏面,我也儘量往這方面去做。


時代週報:在歷史裏看見你所說的卑微人物是很不容易的。


梁其姿:其實我並不是想把小人物寫成一個可憐巴巴的人,因為他們也不是這樣的人。我希望展現出來的是英雄式人物的對立面,應該寫出小人物的主體性、主動性,這需要很多努力。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05/31/1568134_0.s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很特別的演講,這應該算是劉教授擅長的環境史主題吧。以前聽過老師演講,她是個率真的學者,後來得知老師有病在身,還被立委激烈質詢的新聞,總之,祝劉老師一切平安、健康。


 


題 目:塵肺在臺灣和中國大陸的流行及其意涵
主講人:劉翠溶女士(本所特聘研究員)
與談人:詹長權先生(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陳宗仁先生(本所助研究員)
時 間:99年6月22日下午2:00-4:00
地 點:中研院台史所802室
 
※ 為方便統計人數以便準備資料,欲參加者請於99年6月21日(一)下班前報名。
報名方式如下:電話:02-2652-5374或E-mail : twconf@gate.sinica.edu.tw(王美雪小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modern-china/article?mid=5302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史-學科史叢書


作者:[英]W.C.丹皮爾


譯者:李珩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朗朗書房)


出版日期:20100401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了科學、哲學和宗教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各自的發生、發展歷程,以及它們在各個歷史時期所發生的相互糾葛。作者以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主干,以哲學和宗教為枝葉,勾勒了一幅人類科學技術與人文景觀齊頭並進的美妙畫卷。


 


作者:


W.C.丹皮爾,20世紀英國著名科學史家,以批判、實證精神對科學思想發展史進行了深入研究,成就斐然,著有《物理科學的發展近況》、《劍橋現代史》中的“科學時代”部分、《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一版中的《科學》一文、《現代科學的誕生》等文章,為現當代科學史研究體系的確立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科學史》一書已成為當代學術研究無法回避的科學史經典名著。


 


目錄:


原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四版序
緒論
起源
第一章 古代世界的科學
第二章 中世紀
第三章 文藝復興
第四章 牛頓時代
第五章 18世紀
第六章 19世紀的物理學
第七章 19世紀的生物學
第八章 19世紀的科學與哲學思想
第九章 生物學與人類學的進一步發展
第十章 物理學的新時代
第十一章 恆星宇宙
第十二章 科學的哲學及其展望
譯名對照表


 


序言:


現代科學的宏偉大廈,或許是人類心靈最偉大的勝利。但是,它的起源、發展和成就的故事卻是歷史當中人們知道得最少的部分之一,而且我們也很難在一般文獻中找到它的蹤跡。歷史學家所講的不外是戰爭、政治和經濟;揭露原子秘密,在我們眼前揭開空間深度等活動,雖然使哲學思想起了革命,並使我們有可能把物質生活提高到歷代夢想不到的水平,但是關于這些活動的發展情況,大部分歷史學家卻沒有講到,或很少講到。

在古希臘人看來,哲學和科學是一個東西,在中世紀,兩者又和神學合為一體。文藝復興以後,采用實驗方法研究自然,哲學和科學才分道揚鑣,因為自然哲學開始建立在牛頓動力學的基礎上,而康德和黑格爾的追隨者則引導唯心主義哲學離開了當時的科學,同時,當時的科學也很快就對形而上學不加理會了。不過,進化論的生物學以及現代數學和物理學,卻一方面使科學思想臻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學家對科學不得不加以重視,因為科學現在對哲學、神學、宗教,又有了意義。與此同時,物理學本來有很長時間就一直在尋找,並且找到了所觀察到的現象的機械模型,這時卻似乎終于接觸到一些新概念,在這些概念里,機械模型是不中用的,同時也似乎終于接觸到一些根本的東西,這些東西,用牛頓的話來說,“肯定不是機械的”。

大多數科學家一向樸素地認為他們所處理的就是終極的實在,現在,科學家們開始更清楚地看出他們的工作的真正性質了。科學方法主要是分析性的,要盡可能地用數學的方式並按照物理學的概念,來對現象做出解釋。但是,現在我們知道,物理科學的根本概念都是我們的心靈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念,目的在于給表面上一團混亂的現象帶來秩序和簡單性。因此,通過科學走向實在,就只能得到實在的幾個不同方面
就只能得到用簡單化了的線條繪成的圖畫,而不能得到實在本身。不過,話雖這樣說,就連哲學家現在也開始明白,在用形而上學的方法研究實在的時候,科學的方法和成果是現有的最好不過的證據,而一種新的實在論,如果可能的話,就必須利用這些科學的方法和成果來建立。

就在這時候,人們對于科學以及科學同其他思想形式的相互作用的歷史,也重新產生了興趣。1913年,比利時開始發行期刊《愛西斯》(Isis),後來又成立了一個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性組織——科學史學會。這些都標志著這個問題的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哲學的復興和歷史研究的復興大概是有著聯系的,因為數學家或實驗家在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時候,只需要了解他的直系前輩的工作,研究一般科學的比較深刻的意義以及科學同其他思想領域的關系的人們,卻不能不了解科學之所以有今天的來龍去脈。

自從惠威爾(Whewell)寫出關于歸納科學的歷史和哲學的著作以來,迄今差不多一百年了。他的謹慎周詳的判斷至今仍有用處和價值。在惠威爾的時代以後,不但科學知識有了極大的進步,就是過去的歷史也因為有許多專門的研究而弄得更清楚了。效法惠威爾重新寫作一部普通科學史的時候已經來到了。它需要的不是關于某一時期或某一問題的詳細研究,而是科學思想發展的完備的輪廓。我相信,這樣一部科學史在科學本身的內在意義和科學與哲學及宗教的關系問題上,都可以給人很多教益。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重新去研究希臘文,不但是因為語言和文學的緣故,而且也是因為任希臘哲學家的著作中可以找到關于自然界的最好不過的知識。因此,當時的古典教育就包含了一切自然知識。到現在,情況早已不是這樣了,因此,如果有一種文化建立在兩千年前的語言的基礎上,它就不能很充分地代表真正的希臘精神,除非它同時研究以往的科學的方法和成就以及目前的科學的方法和成就,而對自然知識在未來的不斷增進,抱著樂觀的瞻望。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157476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醫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文藏典叢書


作者:王鳳蘭   


系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藏典叢書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作者/譯者/編者.簡介:


王鳳蘭,女,1964年生人。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副研究員,中醫古籍整理與數位化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職從事醫史文獻研究與臨床工作近20餘年。作為著名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師從余瀛鼇教授。擅長于魏晉南北朝醫學著作的輯佚、考釋,並對該時期醫學史研究多有造詣。在文獻研究方法上主張結合電腦資訊技術,宣導"讀古籍,勤臨證"。
近年來,主要從事中醫古籍知識的電腦表示方法研究和知識挖掘研究。獨立負責或參與的研究課題有近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編撰著作7種。分別獲得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2005年始,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的文本起草專家,開展了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申報與研究工作,主要就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內容和存續的狀態以及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大量調研。在研究中提出"中醫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方法"等7項,進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案本身的提出既是對中醫知識的學術分類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展示,同時也蘊含著學術創新。2007年獲文化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內容簡介:


《中國醫道》內容簡介:文化是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部分構成的。由歷史上的文物古跡和現代物質文化創新而構成的物質文化,是讀者大眾所熟悉的。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哪些文化形態呢?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下達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 42號)作了如下闡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10月17日舉行第三十二屆會議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臚列了五項內容:"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寧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歸納起來,簡單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以民眾(一定群體)口傳心授的方式而代代相傳、綿延不絕的文化。在民眾中流傳、口傳心授、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目錄:


總序

緒論 中國醫道,仁心仁術
第一節 源遠流長
第二節 道術相依
第三節 醫乃仁術
第一章 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
第一節 對於生命的獨特認識
第二節 對於健康與疾病的認識
第三節 流派

第二章 中醫診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奧妙
第四節 四診

第三章 中藥炮製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藥物的產生與炮製的起源
第三節 原理
第四節 方法
第五節 流派

第四章 中醫製劑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與方的關係
第三節 起源與傳承
第四節 劑型與療效
第五節 方劑配伍

第五章 中醫針灸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經絡腧穴
第三節 治病
第四節 擇時與取穴

第六章 正骨療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醫家
第四節 發展
第五節 手法

第七章 藏醫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理論體系
第三節 藏醫與宗教
第四節 擅治的病症
後記
附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醫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資料:http://www.shanghaibooks.com.tw/basic/basic_cart_default.asp?ProductID=9787807333807&companyname=古吳軒出版社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講題目 台灣的中國古代醫史研究 


 


演講者: 金仕起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史學系助理教授


演講時間: 63() 10:00-12:00

演講教室:1F11教室。
 

歡迎大家参加


 


訊息來源:http://120.126.128.237/joomla/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版主:竟有中國醫療史專業的博士後研究,唉,可惜我還沒畢業啊,看看臺灣工作這麼難找,如果有機會,去外面走走也不錯,真是悲喜交加啊。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招聘啟事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是中國唯一的多學科和綜合性的科技史專門研究機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中國科技史的研究中心之一。為充實研究隊伍、培養後備力量,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


  招收方向:中國古代醫學史


  入站後從事工作方向:中國古代醫學史


  人數:1


  工資與待遇:工資與待遇等按照《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管理條例》及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基本要求:中醫史或中醫文獻學專業博士


  應聘條件


  1.具有 國內外 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二年。


  2.近三年至少已發表核心期刊或學報級刊物論文2篇。


  3.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下。須 全時從事 博士後研究工作。


  聯繫人和聯繫方式:韓健平


  hanjp@ihns.ac.cn


  010-57552541


  招聘程式


  1.選擇應聘崗位,下載並填寫《博士後申請表》。(下載《博士後申請表》


  2.提交《博士後申請表》電子版至liyx@ihns.ac.cn)   2.提交《博士後申請表》電子版至liyx@ihns.ac.cn ,並注 明 博士後招聘。


  3.資格審查,通知符合招聘條件人員進行進站考核答辯。


  報名截止日期為76日 。


  詳情可與方向聯繫人聯繫。


  諮詢電話:010-5755251857552516


  聯繫人:張宗鶴、李映新


  網址:www.ihns.ac.cn


 


出自:http://www.ihns.cas.cn/rczp/201005/t20100528_2859127.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敬啟者:
   
  教育部顧問室於96-99年度推動「新興議題及專業教育改革中綱計畫」,本計畫辦公室在此架構下致力於醫學專業教育的改革。希冀透過教學發展計畫之公開徵件及補助,鼓勵國內各醫學院校教師開發具有提升醫學專業教育成效之醫學人文、醫療社會、醫學倫理及醫療法律四大領域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發展本土範例教材、教學模式及全院型課程地圖,以培育我國未來具備人文素養、社會關懷和倫理法律相關知能的專業醫師。
 
  延續9697年度的計畫補助工作,98年度補助教學發展計畫計15門,涵括個別型、整合型、全院型及教科書出版協助計畫四類別。本辦公室謹訂於 99 6 19 日(星期六)假臺大醫學院104講堂舉辦「98年度教育部顧問室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期末成果發表會」,由各補助計畫分享其課程教學、教材撰寫及教學資源整合等各方面的珍貴經驗及未來展望。會議相關資訊如下,誠摯邀請您蒞臨與會!
 


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敬上
 






  


98年度教育部顧問室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期末成果發表會


 


會議時間 99619日(星期六)上午930分至下午430


會議地點 臺大醫學院104講堂(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


參加對象 醫學相關院校/教學醫院/醫學中心教師及所有關心醫學教育人士


會議議程 http://hss.edu.tw/upload/user/file/mhpo/990619agenda.pdf


線上報名網址 http://hss.edu.tw/join_form.php?project_id=230(開放報名至612日止)


  









































時間



上午議程



09:30-09:40



開幕致詞



全院型及整合型計畫成果報告



09:40-10:00



醫學專業素養課程發展計畫:整合人文與科學,縱貫基礎與臨床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楊泮池院長



主持人


陳東升教授


(教育部顧問室顧問)



10:00-10:20



醫學人文核心課程及教材發展計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曾啟瑞院長



10:20-10:40



PBL理念貫穿「生命」、「人我」、「醫病」三階概念之醫學倫理教學課程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吳錫金主任



10:40-11:00



綜合討論



11:00-11:20



茶敘



11:20-11:40



醫學人公民素養-核心課程建置與專業課程整合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林其和院長



主持人


賴其萬教授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常委)



11:40-12:00



建構醫學人文、倫理與社會課程與教學發展計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賴春生院長



12:00-12:15



綜合討論



12:15-13:15



餐敘



 





















































時間



下午議程



個別型計畫及教科書協助出版計畫成果報告



13:15-13:30



書寫疾病.疾病書寫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重仁助理教授



主持人


陳聰富教授


(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協同主持人)



13:30-13:45



醫學系醫學生『老人照護服務』計畫


中山醫學大學老年醫學暨老人學教育研究中心 李孟智 教授



13:45-14:00



醫病溝通-牙醫口語化課程-台語篇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涂 明 君副教授



14:00-14:15



「性別與健康」教學發展計劃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成令 方副 教授



14:15-14:30



開啟「醫療」與「社會」對話的健康社會學課程教學計畫


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翁慧卿副教授



14:30-14:45



綜合討論



14:45-15:00



茶敘



15:00-15:15



碩士層級護理倫理課程之發展與評值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所邱秀渝副教授



主持人


蔡甫昌副教授(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主持人)



15:15-15:30



以敘事情境為基礎的醫學倫理課程發展計畫


高雄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林慧如助理教授



15:30-15:45



人類胚胎醫學研究的相關法律與倫理問題之案例式教材內容與對話式教學方法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郭耀 隆助理 教授



15:45-16:00



團隊導向學習應用於倫理法律教學


慈濟大學醫學系 王英偉 教授



16:00-16:15



『精神醫學與西洋文學』教科書出版協助計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范佩貞助理教授



16:15-16:30



綜合討論



16:30



賦歸



 







 


   教育部顧問室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計畫主持人:臺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蔡甫昌副教授
   計畫協同主持人:臺大法律學系陳聰富教授
   計畫聯絡人:賴姵瑜助理  
Emailhss.mhpo@gmail.com  電話:(02)2356002910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者: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韓琦教授

 

題目: 康熙與西方科學

 

日期: 6月1日(星期二)

 

時間: 上午9點至12點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館225室

 

備註: 12點到12點半敬備午餐與討論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STS計畫


報名方式 (報名一律免費)

預先報名:請填妥報名表,於民國99年5月31日(週一)下午4點前,以電子郵件方式寄

回。



報名聯絡方式:

 

會議聯絡人:高琡媄 03-5742407 smkao@mx.nthu.edu.tw 


信件主旨請註明:康熙與西方科學演講報名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9962 (三) 上午10:00


講題:明清時期小兒醫者的自我認同與社會定位


主講者:張嘉鳳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


地點: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


訊息來源:http://www.mh.sinica.edu.tw/index.ht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體與國族:強國強種與近代中國的婦女衛生(1895-1949)


作者:周春燕 (本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出版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
        本書考察西元1895-1949年間,中國女性面對月經、懷孕、生產等生命歷程時,其相關的照護與知識逐漸走出傳統的過程,以及政府在婦女衛生推廣上的角色。
        傳統中國婦女,囿於「男女授受不親」的社會習俗,與中醫缺乏精確的解剖學、細菌學等相關知識,所受的健康保障較為侷限,尤其是涉及女性生殖器官的月經和孕產等方面更是如此;而大部分缺乏醫學知識的穩婆,亦得以獨覇傳統的生產場域。然而,甲午戰敗的刺激,以及西方醫學之大量傳入,意外地衝破中國婦女的身體界線,使婦女衛生在「強國強種」的風潮下得到改變的契機,以往較少公開談論的月經、分娩等知識,也大量透過報刊、雜誌傳播。此外,新式月經帶、西醫婦產科醫院及醫師,及受專業訓練的助產士,也逐漸滲入中國婦女的生活領域。
       1928
年以後,隨著北伐統一,政府決意介入攸關國力的婦嬰衛生改革。除了頒布相關法令外,也積極訓練舊穩婆,設立中央助產委員會,推廣西式助產教育,並實施公醫制度免費接生,以期有效預防產褥熱與新生兒破傷風,減少婦嬰死亡率。儘管在1949 年之前,中國仍有不少婦女尋求穩婆接生,但新式助產事業還是在八年抗戰、國共內戰期間逐步推展。中共政權建立後,即在此基礎上持續加以擴大。


 


訊息來源:http://www.mh.sinica.edu.tw/n/index-n1-06.asp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史研究室專題演講】


2:00-3:00
講 題:耶穌會士、法國皇家科學院和中國——康熙時代的中法科學交流
主講人:韓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人:戴麗娟 教授(本所副研究員)


3:00-3:20 茶敘


3:20-4:20
講 題:身體的隱喻:1800-1850年間西方關於中國人的人種分類話語
主講人:張先清(廈門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人類系副教授)
主持人:戴麗娟 教授(本所副研究員)


4:20-5:00 綜合討論


時間:2010618日 (週五)下午2:00-5:00
地點:本所研究大樓701會議室


出自:http://www.ihp.sinica.edu.tw/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最近好忙啊,除了修改文章、寫論文外,還要因應老婆帶班去畢業旅行,只好我這老爹兩地奔波,帶孩子了。除此之外,大學紛紛邁入期末,要算成績和監考,負擔就更重了些,還被拉去監考國中基測,真累。明天蔣竹山老師在史語所講「圖像與歷史教學:從十七世紀日本的知新流銅人形談起」,我因為有課,無法到場聆聽。幸好,生命醫療史研究室會後會貼心地將演講視訊放到網路上,可以下載來看,終稍解我未能到場的遺憾。上次 雷祥麟 老師演講「習慣成道德——新生活運動與防癆運動中的倫理、家庭與身體」,也卡到我要上課,無法親自到近史所聽,會後寫MAIL給 雷 老師,非常感謝他寄來文章初稿給我閱讀,我用很零碎的時間將它拜讀完,獲益良多,談家庭對病人的意義,我在博論中也有提及,部分是針對民國時期熱病之日常家庭照護為出發點的, 雷老師的論文給了我許多靈感,特此致謝。不知可否也 向蔣竹山老師要一下啊,哈哈。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影像與醫療的歷史」主題計畫第115期電子報已經發行,敬請上網瀏覽。


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ih/newspaper.htm


有三本書值得關注,特別是:范燕秋,《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臺灣醫學史》(台北: 稻鄉 ,2010)。我在網路上看不到其目錄,是否跟之前出版的有所重疊,還是第二版,不甚清楚。另兩本是:匡思聖等著,《人權影像:從電影文本認識醫療社會(台北: 巨流 ,2010)。以及Ben Goldacre 著;蔡承志  譯,《小心壞科學:醫藥廣告沒有告訴你的事!(台北:繆思,2010)。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習醫路上-台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叢書16


 


    者:謝博生


出版社: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出版日: 99/05/01


 


內容簡介:


    在本書第一至第三篇,我依循人文主義的思路,來考察文藝復興時期至近代時期醫學發展的脈絡;本書第四篇則是我在藝術學習方面的一些經驗。在本書各章中,我以「人」為主軸,簡述個人心儀人物的事蹟、他們的時代與環境,以及個人走訪他們生活足跡時在歷史現場或日後回顧時產生的感想。我將各章的影像資料所取材的地點,列示於該章的參訪城鎮欄中,以供參考。
本書內容及影像資料大致表達出我過去在習醫路上所做人文接觸的主要面向,也傳遞了個人進行體驗學習的一些心得,期盼它能有助於引介剛踏上習醫之路的同學,作為他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參考。


 


目錄:


《醫學人文叢書》出版旨意
二版序
初版序
前言  關於人文學體驗學習的一些看法
第一篇  追尋大師跡印
 
第一章  追尋文藝復興巨匠跡印 11
 
第二章  訪覓思想啟蒙巨人足跡
35
 
第三章  領會醫學史偉人心志
49
 
第四章  尋訪藝術大師足印
75
第二篇  人物學習體驗

 
第五章  醫師養成訓練 103
 
第六章  專業生涯營造
121
 
第七章  公共服務參與
147
 
第八章  生活觀的省思
165
附 錄

 1.
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 185
 2.
仰望人類群星閃耀 189


 


序文:


二版序
本書初版發行後不久,我應邀擔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工作小組召集人。醫學人文博物館座落的「二號館」是我在醫學院院長任內花了很大的心力將之保留、整修的古蹟建築,在這棟典雅且富人文氣息的博物館,我有機會推動以「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為核心的教育活動。
臺大醫學院「二號館」於19986月修復重新啟用後,改名「醫學人文館」,做為院內醫學文物展示空間並兼作人文與社會教育用途,200811月轉型為「醫學人文博物館」,成為一個可以讓參訪者從醫學面向來認識臺灣人的獨特、專門性場所,並做為醫學院師生探討人文學課題的討論、交流平台。這座醫學博物館的成立,為臺灣醫學人文領域的教育推廣,建立了里程碑。
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推動的「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旨在引導學生針對富有創意和富有思想的人物及其作品、思想、情感進行考察,讓學習者在優秀的人物及他們富含啟發能力的作品薰陶下,體會作品表達出來的精神意義,並跨越時空鴻溝,與這些人物進行心智上的交流,將獲得的體會,和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連結,再經由個人的反思及內省,產生新經驗,並將其融入於日常生活,內化於個人生命,成為提升人文素養的基礎。
我在醫學人文博物館規畫、試辦這一項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回顧個人半世紀來的體驗學習經驗,對自己的生命及人生進行反思,深切感激在習醫路上所獲種種機遇,由衷感謝長久以來所受前人恩惠。能夠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向許多傑出的偉人與優秀的前人學習,在個人的心靈上與他們產生交會,自他們不凡的生命歷程和睿智的思想火花獲得感悟,協助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實現理想,這是個人人生中最為珍貴的恩賜。我想,個人這樣的學習方式或許值得傳遞給年輕一代的學生,因而於本書再版時,增添自己在醫學生涯中,經由體驗學習而獲得教誨、啟發和導引的心得,以及自己內心最想告訴學生的話,重新再予以發行。本次再版的內容如能為年輕一代的醫生及醫學生在他們的習醫路上提供些微的參考,將是個人無上的榮幸。
感謝臺大醫學院楊泮池院長的支持,醫學系黃天祥主任、吳寬墩教授、 梁繼權 教授的協助,財團法人國範文教基金會 謝長宏 教授的指導,以及學習群諸位同學的參與,讓「人文學體驗學習計畫」能夠順利推展。
謝博生


 


出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940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cultural history of pregnancy : pregnancy, medicine and culture, 1750-2000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懷孕文化史——懷孕、醫學和文化(17502000


作者:()克雷爾·漢森(Clare Hanson),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英語系教授,章梅芳譯


從書名: 同文館·小歷史系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10


 


內容:


本書利用英國兩百五十年間婦產科檔、懷孕指導手冊,文學作品,流行小說和視覺圖像,比如母嬰的相對權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醫療介入對於懷孕是可接受的等關鍵問題上態度的變化。醫學和社會變化對於懷孕的主體經驗帶來的影響。


 


目錄:


插圖清單(1)
致謝
(1)
關於拼字法的一條說明(1)導言

1
給女性的建議

懷孕代言:相互競爭的真理主張

興奮性/敏感性和母性印記

評價懷孕

預成論、漸成論與《弗蘭肯斯坦》

2
道德生理學

女性的本質

妊娠期精神病

接住你的兒子吧,先生!

3
生育種族

身體劣化與優生學女權主義

婦女權利與產前環境

分析懷孕

4
大規模生產

優生學與社會階級

人工培育

國家政策

自然分娩

5
生育未來

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浪潮與人口生育

作為個體的胎兒,作為病人的胎兒

新的生育技術

生育選擇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出自:http://cbs.pku.edu.cn/scrp/bookdetail.cfm?iBookNo=61676&sYc=1&sDirType=C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