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新課綱對醫療史的著墨還有多少,但這次98高中歷史課綱加入醫療史專題,的確是民國以來歷史課綱的一大變革,它令不少高中老師感到困擾與不解,不知要如何進行教學,但,它也讓許多人看到,歷史論題本身的多元與廣博,它的發展,值得大家持續關注。轉貼一場研討會,關注此問題的老師可以去聽聽喔。


以下內容為轉貼:


親愛的老師,您好:

  龍騰講堂今年不一樣了。特別設計了雙講師制度。聘請東華大學歷史系 蔣竹山教授與建國中學歷史科 黃春木老師,針對選修歷史的「醫療專題」進行教學分享,從課本史料設計應用到史料補充教學與課後評量。讓老師您面對選修歷史醫療專題每一個環節的教授備課更佳得心應手。

 

活動時間:99/4/17(六)9:00~12: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進修推廣部大樓2樓 視聽教室

    址: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

 

研習主題:如何運用史料在醫療與社會文化單元裡進行歷史教學

    師:東華大學歷史系 蔣竹山 教授 / 建國中學歷史科黃春木 老師

活動流程:

 

08:50~09:00報到

 

09:00~10:10選修歷史「醫療專題」的史料設計與融入教學 / 蔣竹山 教授

 

10:10~10:20中場休息

 

10:20~11:30選修歷史「醫療專題」的補充教學與學生評量應用 /黃春木 老師

 

11:30~12:00/Q & A

 

 

研習對象:北區高中、職歷史科老師

指導單位:教育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主辦單位:全國教師會高中職委員會、台北市教師會

承辦單位:台北市教師會高中職教育委員會、台北市立西松高中教師會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立西松高中

贙助單位: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研習時數:此次研習活動已報請教育局核發進修研習時數3.0小時

注意事項:詳細活動辦法以龍騰網站公布為主

 

報名方式

1.填妥報名表後,交由業務人員帶回(報名表詳見背面)


3.電話報名:(02)2299-9063    

4.傳真報名:(02)2299-5311

活動費用:免費參加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活動前三天為止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連結有這樣的資源,大家可以上去看看,這是最新一期2010年的中華醫史雜誌PDF網址,可循著看看其他期資源。(全文可能需要去大圖書館,不然要申請帳號才能全文看)


http://lib.mh.sinica.edu.tw:8080/cgi-bin/jsu/brwhtm.cgi?o=dbrwhtm


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新知通訊→新到期刊目次→(語文:設定中文,往下找即可)中華醫史雜誌。(其他也可以慢慢閱覽,服務大家,就盡量貼吧)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好,陽明大學STS所,台聯大STS領域推動計畫,以及STM期刊,將於四月十六日(五)在陽明舉辦一場「精神醫學、歷史與社會」的研討會。與會者包括來自於STS,社會學,人類學,歷史的朋友:

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助研究員)
真的有精神病嗎?一個跨領域研究取徑的定位與反省

陳嘉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社會與行為系博士)
消失的歇斯底里烙印

王珮瑩(清華大學歷史所 碩士班)
警察眼中的精神醫學:日治時期之在台內地不良少年論述

王文基(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所 副教授)
「西風與我」:民國時期大眾心理衛生論述中的自我

林淑蓉(清華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教授 )
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經驗與自我

李舒中(清華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精神症狀的展演:一個被害妄想個案的分析

吳建昌(台灣大學社會醫學科 助理教授/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看見/瞭解」心智:從精神科檢查過渡到神經影像學是一種重大突破?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屆時。報名與詳細議程,請見下列網頁。

http://sts.ym.edu.tw/01announcement/01news.html

謝謝!


轉貼訊息自:http://stsweb.ym.edu.tw/board/read.php?f=8&i=3407&t=340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卷


    者:張志斌


平裝本 / 256


出版社: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 96/09/01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了四方面的內容: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疫病流行與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的研究;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的資料長編;疫病流行年表古地名備考。而年表中的地方志資料引用日本人井村哮全《地方志所載之中國疫癘考》之第一篇《疫癘年表》,此文原文刊登在1936年日本的《中外醫事新報》1233號上,目前已不易查找。為了方便讀者的使用,本書以附件的方式將此文與本書相關部分的中文節譯附在書後。


目錄:


緒論
一、疫病的含義及范圍
二、疫病流行資料調查方法
三、疫病流行年表標注方法
四、年表相關統計與分析方法
五、年表相關問題說明
六、原始資料的提供方式
七、關于古地名備考的說明
第一章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
第二章 疫病流行與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的研究
第一節 影響古代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一、社會政治因素
二、地理環境因素
三、中外流通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二節 古代疫病流行的綜合討論與啟示
一、各主要因素問的相互關系及權重
二、古代疫病流行給予今天的啟示
第三節 關于古代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發展的分析與思考
一、中醫在防治瘟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疫病流行與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的相關性研究
三、中醫瘟疫理論的辨病與辨證
四、中醫瘟疫理論的特色
五、20世紀50年代中醫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經驗思考
六、2003年中醫治療SARS的經驗思考
七、中醫瘟疫理論的創新發展的規律探討
八、中醫瘟疫研究面臨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第三章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資料長編
第一節 先秦及秦漢魏晉南北朝
第二節 隋唐五代
第三節 宋金元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四章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古地名備考
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古地名字頭索引
附錄
地方志所載之中國疫癘略考(節譯)


 


資料來源: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f_id=99M155F10c108e72c108H67T111R125CAIuHGm127Ib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便處――盥洗室的歷史(歐洲社會文化史譯叢)(簡體書)














作    者:[法]羅歇-亨利·蓋朗
精平裝/頁數: 平裝本 / 186頁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 98/08/12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方便處——盥洗室的歷史。“本能需要”在19世紀成為資產階級的偽善道德的禁忌對象,但此前,人們可以毫無羞愧地拋開虛假的羞恥心以滿足這些需要。糞便曾是詩歌創作的題材,且不說自在放屁所引起的欣喜和狂熱。作為中世紀行吟詩人的傳人,拉伯雷并非唯一沉湎于”邋遢”之中的作家,因為啟蒙時代也是糞便文學的黃金時期。隨著資產階級勝利的到來,人們得永久地克制自己身體應該受控,應該恪守“理性”原則。衛生工作者、城市規劃師和建筑師都在認真考慮“方便處”的問題,身體的壓抑以及隨之而來的性壓抑由此被強化了。


目錄:


噪音和氣味
第一章 “當心尿!”
序言
粗獷而精致的中世紀
糞便的詩意
忸怩作態的人們
最早的建筑學關懷
第二章 便桶椅,托馬斯和布爾達魯
隨意小便的時代
無拘無束的屁蟲萬歲!
某種小壺
在椅子上接待別人
閣樓上的廁所
巴黎那些該死的糞便
第三章 “澤菲爾”最后的歌唱
往哪里放氣
永遠忠誠的“托馬斯”
“英國式”廁所?
公共衛生問題
菲菲師傅逃到了鷹山
第四章 公共衛生建設的起源
大便藝術的終結
巴黎,腐臭的作坊
令人作嘔的環法旅行
張著嘴的便盆
學校里的廁所
法令最后落到了何處
利維坦的內臟
第五章 條條大路通陰溝
奧斯曼的大樓味兒大
迷人的法國城市
整治垃圾場
通陰溝者貝爾格蘭
褐色騎士一
街道上的公廁
第六章 如廁的規則
衛生工作者和巴黎的爛房子
勒·普雷的弟子們的控訴
蒙日學校的上蠟坐便器
抽水馬桶的頌歌
衛生間在里面!
神奇的放屁蟲
第七章 破壞自由的法律
未受關注的問題
塞納河病人膏肓
一位耶穌會士的介入
普貝爾,集體主義的省長
鷹派分子的抵制
第八章 巴黎的男用公共小便池和街頭茅房
幾千所小房子!
體面的茅房
火車上請憋一會兒!
第九章 在愉悅和謹慎之中
阿謝爾精神
啊!多么舒服的衛生紙
塞納河邊的廁所史
人人都能使用的流動公廁
新的糞便危害
結論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講人:Prof. Éric MARIÉ(法國Montpellier大學醫學院教授)


第一場:(法語演講,現場有中文翻譯 )
時 間:4月16日(週五)下午2:00-4:00
地 點:本所研究大樓 701會議室
講 題:
Transferts de savoir, diffusion et influence de la médecine chinoise en France aux XVIIe et XVIIIe siècle.
知識轉移:中醫在法國的流傳與影響(17-18世紀)


第二場:(法語演講,現場有中文翻譯 )
時 間:4月27日(週二)下午2:00-4:00
地 點:本所研究大樓 701會議室
講 題:
Sources chinoises et analyse du contenu du premier traité rédigé en français sur le dignostic oriental (Les Secrets de la médecine des Chinois, 1671).
第一部以法文寫成的東方診斷論著之中文參考來源和內容分析(中國人醫療之秘密,1671)



主辦單位:中研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
協辦單位:中研院史語所「影像與醫療的歷史」主題計畫、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轉貼自:http://tw.myblog.yahoo.com/modern-china/article?mid=5158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與社會】長庚大學「健康、醫療技術與社會」教學工作坊當中醫遇上STS 


「健康、醫療技術與社會」教學工作坊系列2


當中醫遇上STS


 

































活動日期:2010417 () 上午08:30~12:30


 


活動地點: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B2簡報室(桃園縣龜山鄉頂湖路123)


 


指導單位:教育部顧問室科技與社會計劃辦公室


 


主辦單位:長庚大學「健康、醫療技術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


報名請洽活動聯絡人:


錢克綱 (03-2118800#3322kirkquiang@mail.cgu.edu.tw)



時間



議程



08:3008:50



報到



08:5009:00



開幕引言


引言人:游智勝(長庚大學中醫學系)



09:0009:50



專題演講第一場


STS遇上中醫


主持人:黃寬重 (長庚大學通識中心)


主講者:林崇熙(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學系)



09:5010:40



專題演講第二場


中藥科學化與科學中藥


主持人:張恆鴻(長庚大學傳統中國醫學研究所)


主講者:劉士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0:4010:50



中場休息



10:5011:40



專題演講第三場


由杜聰明的漢藥研究之謎出發:兼論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


主持人:沈建忠(長庚大學中醫學系)


主講者: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1:4012:30



綜合討論


主持人:林崇熙(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學系)



12:30



閉幕



資料來源:http://hss.edu.tw/doc_detail.php?doc_id=2167&plan_title=STS%E8%B7%A8%E9%A0%98%E5%9F%9F%E6%95%99%E5%AD%B8&class_plan=167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體的現代轉型-以近代中國城市休閒為中心-(1840-1937)


作者:劉豐祥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日期:2009-11-01


 


 


 


 



























特色及評論



 





 











 



《身體的現代轉型:以近代中國城市休閒為中心(1840-1937)》:匯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原創學術成果搭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探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著出版的新模式擴大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影響力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近代以來中國人的身體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問題,而以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城市休閒領域的現代變遷為考察的中心。通過對近代中國城市休閒生活中引起身體現代轉型的多個不同面向的分析,展現近代以來中國人經歷現代性的過程,總結中國人在經歷現代轉型時的特點,凸顯人的現代化在整個社會向現代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本書目錄



 





 











 



緒論
一、選題的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三、研究思路和創新點
四、難點與不足之處
五、本書結構
第一章 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一、政治上的民主趨向
二、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
三、思想文化上的解放運動
第二章 身體的商品化趨向
一、主人的私有物——中國古代演員(優伶)的身體
二、近代新式休閒領域中的商品化身體
三、明星的身體形象成為人們的消費對象
四、性的商品化
第三章 身體評價標準的轉變
一、劃分身體等級標準的變遷
二、身體美麗標準的變遷
第四章 身體時空觀的轉變
一、時間與身體休閒
二、休閒空間與身體
第五章 國家對身體的管理
一、對休閒身體的強制性管理
二、對身體休閒取向的導引
三、民國政府對身體休閒管理的特點
第六章 民國時期新式知識分子的休閒生活
一、知識分子在中國境遇的變遷
二、新式知識分子休閒生活的基本類型
三、新式知識分子休閒生活的特點與原因分析
四、從新式知識分子休閒看當時的社會生活情況
第七章 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休閒生活
一、民國時期上海人休閒活動的類型
二、休閒活動的承辦者以及承辦目的
三、休閒活動的受眾
四、休閒活動的特點
餘論: 近代中國身體與西方的差異
參考文獻
後記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高血壓防治歷史










    者:余振球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 99/02/01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老一輩醫學專家多次深入專訪,認真查閱近百年來的醫學文獻、年鑒、會議紀要,各大學、研究所、醫院、學術團體及專家收藏的傳記和文集,以簡史和傳記相結合的方式,盡可能完整地收集整理了為中國高血壓防治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資料。本書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以及涉及的人物進行了反復核實,對我國高血壓防治重大史實進行了補充和佐證。本書客觀、公正地反映了各專家的特點,具有可靠、準確和完整的史料價值;再現了老一輩醫學家熱愛祖國、獻身事業的精神,是啟迪后輩、開創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本書從專家個人回憶結合史料的角度來撰寫,使得內容更具體、更細膩,更能直觀地反映歷史;同時配以總論和各編概論,讓讀者有層次地了解高血壓學科60年來的發展歷程。
  本書可供高血壓學科相關研究人員、內科醫師及醫學院校師生閱讀。


目次:


《高血壓學科叢書》前言

前言

總論

 我國高血壓防治簡史

第一編 播種奠基

 面對高血壓危害,他們及時決策,無愧炎黃

 鞠躬盡瘁——憶吳英愷教授的高血壓防治之路

 奠基心血管、功在高血壓——黃宛教授在中國高血壓研究中的歷史地位

  劉力生 教授與中國高血壓防治事業

 我和高血壓結緣五十年

第二編 領航高歌

 開展高血壓防治,他們身先士卒,感動中華

 一、引領方向

  流行病學開山何畏艱辛,高血壓的研究慧眼觀清——憶 何觀清 教授

  高山仰止——憶 陶壽淇 教授

  憶 陶壽淇 教授指導我編書

  防治高血壓,影響全中國——記 龔蘭生 教授在領導中國高血壓防治中的作用

  風雨兼程,結束無降壓藥歷史努力實踐,總結出降壓藥聯合

  白手起家,一生致力于高血壓防治工作

  科學源于實踐、勤奮與思考

  歲留痕——憶 周北凡 教授在我國高血壓防治中的重要貢獻

  高血壓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的探索

  踐行高血壓防治與研究50年歷史的回顧

  愿為我國高血壓的防治貢獻全力

  搭建平臺,促進我國高血壓防治

  瞄準前沿——高血壓血管機制生理學研究小記

  我們經歷的那段時光

  人群防治——控制血壓的必由之路

  中國高血壓防治50年:我的經歷與思考

 二、帶動團隊

  熱愛東北,無愧職責

  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持之以恆

  個純粹的人——,億 李彥三 教授為中國高血壓群防群治做出的重要貢獻

  一生大愛,奉獻邊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堅持37年,在農村開展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及人群防治的坎坷與輝煌

  首鋼模式之我見

  把黨的關懷送給邊疆人民

  熱愛邊疆建設,崇尚醫學事業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為高血壓防治事業而努力

  江蘇省高血壓防治歷史

  無悔新疆五十年,江南學子愛邊疆

  風雨兼程50——寧夏回族自治區高血壓防治回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開拓探索,科學實踐,書寫高血壓防治的執著人生

  河南高血壓防治50

  鹽與血壓:一個古老而又任重道遠的課題——血壓的鹽敏感性與高血壓防治

  研究點滴體會

  百折不撓,控制血壓

  環境地位可改變,控制血壓不動搖

  探索高血壓防治的必然之路

  在扼制高血壓方面隴源天使所做的幾件事的回顧

  開展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防治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承上啟下,眾志成城,控制血壓

第三編 戮力耕耘

 解決高血壓難題,他們始終不渝,影響中國

 一、探索征途

  防治高血壓從流行病學做起

  無私奉獻,持之以恆

  平凡的一生,偉大的事業

  開創特區高血壓防治

……
第四編 繼往開采

後記與附錄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年度醫學專業教育教學發展計畫徵件公告




  教育部為提升國內醫學院校「人文社會」及「倫理法律」教育之品質及成效,建立國內醫學人文社會、倫理法律之學術社群,鼓勵推動醫學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領域課程及教材發展,以培育醫學院校學生之人文素養、社會意識及公民知能,依據本部補助推動人文及科技教育先導型計畫要點,公告徵求大學校院推動醫學專業教 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計畫執行期程自9981日至100731日止,歡迎踴躍提出申請。


  徵求事宜教育部辦理補助醫學專業教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徵求事宜(99.2.12)


       教育部辦理補助醫學專業教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徵求事宜(p.1-5)


       附件一:計畫經費編列標準(包括核定經費支用原則)(p.6-9)


       附件二:計畫申請書撰寫說明(p.10-20)


  申請日期:自本部公告之日起至 99 3 31 止。


  計畫申請程序


  一、網站線上申請:http://hss.edu.tw/join_form.php?project_id=214


  二、計畫書電子檔傳送至 mhpo@mail.moe.gov.tw hss.mhpo@gmail.com 電子信箱


  三、紙本計畫書一式十份,信封註明所申請計畫名稱郵寄至:


    100 臺北市仁愛路一段一號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


    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蔡甫昌副教授收


  本辦公室收件成功將以電子郵件回覆告知,以上三步驟完成始為申請程序完備。


  其他相關資訊


  (一)歷年醫學專業教育教學發展計畫獲補助名單、審查意見總評及計畫網站請點選此


  (二) 經費核撥結報作業要點、經費經費編列基準表請點選此下載檔案


  


  承辦單位:教育部顧問室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計畫辦公室主持人: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蔡甫昌副教授


  計畫辦公室聯絡人:賴姵瑜助理


  聯絡電話:(02)2356-0029#10


  電子郵件信箱:mhpo@mail.moe.gov.tw hss.mhpo@gmail.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醫療史工作坊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辦



中國醫療史工作坊
2010423上午10
時至下午6
議程http://www.cuhk.edu.hk/his/Poster/Seminar/20100423.png(轉載自新文化史工作坊)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史新論:科技與中國社會分冊


作者:祝平主編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32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225709


裝訂: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題為《科技與中國社會》,乃藉目前西方S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的研究取逕,作為中國科技史研究的借鏡,並圖以此促進科技史和其他歷史研究的對話。


本書的目標有五:


  1.反對實證論的科學理性與線性進步的史觀。
  2.重視研究科技實作(practice)


  3.視科技為社會建構的產物。科技研究者不是獨處於象牙塔中的天才,而是不斷在同僚、體制、儀器和大自然之間穿梭,來往協調,以形成科技知識。


  4.討論科技知識和物件如何形塑社會並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待科技知識的生產。從科技知識的形成與擴散,檢討我們目前所身處的科技世界中的種種現象,以及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應對這些科技知識。


  5.反省科技本身的價值。不預設科技是人類理性發展的極致,並指出科技的研究成果及其體制,不但用以控制自然,亦用以控制人群,成為支配者(國家、階級、種族、性別)形塑特定秩序和常規標準的利器。


  本書共收論文十篇,分別討論上古宇宙觀與天文星占、中國醫學與數學的知識形構、宋代科技的實作和文化間的關係、明代的數學與社會及中國和其他文明間的科技交流。雖非未涵蓋中國科技史的全部斷代或議題,卻指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課題與方法。就議題方面而言,技術史、博物學、數術、帝國主義的擴張與近代中國科技發展等都有待更進一步的挖掘;方法方面,除了一般人已熟知的脈絡化研究外,歷史上的知識論和實作、書的歷史與科技發展、科技知識與實作的跨地網絡、科技知識和科技物與權力支配和反抗的關係等,都是本書試圖拓展新思考方向。


  經由複雜的歷史個案,我們盼望讀者與我們分享中國科技史的趣味,而不總是問:「為何中國科技落於西方之後」;並反思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文化與自我,而不只想著:「如何利用科技促進經濟發展與提振國力」。


編者簡介


祝平一


  台灣台南縣人;台灣大學商學系學士,清華大學歷史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歷 史學 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漢代的相人術》、《說地》。研究興趣:十七、八世紀中、西自然知識的交會與衝突,以及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場域中的運用與變遷。


目錄:


《中國史新論》總序/王汎森
導言/祝平一


馮時:
天文考古學與上古宇宙觀
一、天文考古學概述
二、天文學的起源與文明的起源
三、天文考古學與上古宇宙觀
四、結語


張嘉鳳:
天事恆象 殷周至漢初天文占卜體系的發展與演變
一、前言
二、殷商至漢初天文的發展與轉折
三、分野與天文占卜
四、結論


李建民:
古典醫學的知識形式
一、問題意識 古史傳說與知識傳承
二、「禁方」時代 秘密的醫療技術
三、「依託」新論 知識的權威與系譜的重建
四、正典的胎動 授書儀式的式微及其意義
五、結論 「極端的中間」(radical middle)


林力娜(Karine Chemla)
從古代中國數學的觀點探討知識論文化
一、原始資料與文化要素
二、描述中國古代對於這些要素之實作與確定詮釋的基礎
三、結論:操作的?結合與知識論文化


傅大為:
從文藝復興到新視野 中國宋代的科技與《夢溪筆談》
一、一個宋代中國的文藝復興?
二、以分別的「理」為原型、為主導的解釋與理解
三、除魅、世俗化與日常經驗性的興趣
四、作為一鬆動而多元概念網絡的對應宇宙論
五、餘緒


毛傳慧:
宋元時期蠶桑技術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一、有關宋元蠶書及蠶桑業的研究
二、宋元時期的蠶桑絲綢發展
三、宋元蠶書的背後
四、促使蠶桑技術發展的因素
五、結論


洪萬生:
數學與明代社會:1368-1607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
三、明初教育制度與《永樂大典》之算學
四、吳敬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
五、顧應祥與周述學
六、王文素與程大位
七、利息與牙錢等商業問題
八、數學、商業與社會
九、結論


張哲嘉:
占星術與中西文化交流
一、討論範圍的釐清:「天變占星術」與「宿命占星術」的區別
二、早期的中國「宿命占星術」
三、佛教與西洋占星術的東傳及其本土化
四、明清時期西洋占星術的東傳及其本土化
五、結語


韓琦:
西方數學的傳入和乾嘉時期古算的復興 以借根方的傳入和天元術研究的關係為例
一、借根方與阿爾熱巴拉新法的傳入
二、梅?成與「天元一即借根方」說
三、借根方與宋元數學的復興
四、餘論:晚清有關借根方與天元術的爭論


范發迪:
文化遭遇中的科學實作 清代中國的英科學帝國主義與博物學研究
一、引言
二、海貿、商埠與科學事業
三、田野科學與科學帝國主義
四、文化遭遇與科學實作
五、結論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4515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好像是生產過程中「不小心」摻入西藥的。


保濟丸含致癌禁藥 回收


【世界日報╱香港25日電】


香港老牌中成藥「保濟丸」被新加坡藥物監管當局驗出含有可致癌的禁藥「酚酉太」和減肥藥「西布曲明」,服後可能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衛生署指令藥物製造商「李眾勝堂(集團)有限公司」從本地零售商及消費者回收被驗出含西藥的「保濟丸輕便裝」及傳統的「保濟丸拾樽裝」,又呼籲市民立即停止服用,如有不適應盡快求醫。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表示,以往只曾傳出有偽冒保濟丸的事件,對這次保濟丸攙有西藥成分感到莫名奇妙,形容「解釋不到」。其藥房有200多盒保濟丸存貨,全屬十瓶裝。他指出,一般藥房都有數百盒保濟丸貨量,估計市面上有數以十萬計的保濟丸出售,形容這次回收行動屬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中成藥回收,促請當局盡快調查事件。


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銷售未經註冊的藥劑製品屬違法,最高可罰款10萬元及監禁兩年。


「保濟丸拾樽裝」已在港註冊為中成藥並在市面出售,「保濟丸輕便裝」則正申請註冊為中成藥。衛生署表示,藥劑部昨進行藥物監測時,得悉新加坡藥物監管當局公告回收「保濟丸輕便裝」的行動。


衛生署發言人表示,鑑於該兩款「保濟丸」含「酚酉太」及「西布曲明」,可能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此產品又被市民廣泛使用,包括高風險的組別人士如兒童及長者,故回收行動是預防措施。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說,保濟丸主要用於止瀉,若含有可致輕瀉作用的「酚酉太」,反而會令患者的腹瀉病情加劇。他認為,這次為歐化藥廠生產發霉藥事件的翻版,反映港府對中成藥的監管不足,包括巡查及檢驗,導致保濟丸離奇含有西藥成分。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497466.s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在網上搜索時,找到不少臺大醫學院圖書館內醫學人文圖書目錄,有關臺灣醫界人物的傳記,覺得甚有意義,值得關切,茲列於此供大家參考。另有「臺灣醫療史」、「醫學與人文」等等資料彙整,皆可前往參閱。資料來源:http://140.112.128.46/lib-resource/lib05/biography.asp?order=title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像與醫療的歷史」電子報第111期已經發行,敬請參閱。


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ih/newspaper/newpaper20100322.ht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和幾位同學聊天,有人不是做醫療史的,但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有提相關的部分,我誠摯的邀請他把其論文中的醫療史部分轉寄給我,或能夠寫個摘要,我幫他轉貼在部落格上。我認為這樣很有意義,即使不是專門的醫療史作品,它在論述中若有提到相關的部分,也可以給我們一點由小見大的啟發,身體、疾病、性別、醫療等角度,本就可以作為很多歷史事實切入的另種視角,這便是研究擴張出去的意義。至於有同學想轉做醫療史,當然不是「純」的醫史,大概也是以某個時期「醫療」問題作為看考察當時國際關係的一種視角;也有學長希望以「東三省鼠疫」這個問題再出發,他認為還有新的外國檔案資料還未使用,可以再挖掘。凡此,我都希望各位好朋友能踴躍提供自己的研究,那怕是一個構想或已經有初步研究成果的東西,本站都樂於轉貼、介紹,可以直接寄信給版主,版主會在最快時間幫各位刊出、轉介,謝謝。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題 目:  疾病因果與公衛政策的歷史觀點



主講人: 鄭雅文 教授 (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時 間 : 九十九年四月十六日(星期五) 10:00~12:00



地 點 : 中研院人社中心B202會議室


 


消息來源:http://www.issp.sinica.edu.tw/hygiene/activity/seminar.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飛人藥水


引自2010-03-16 中國時報


【林郁庭/文】


    這雙飛人真是法國生產進口到香港嗎?為何於原產國不聞聲息,在千里之外的香江卻如此這般普度眾生?我開始想著,或許它並非誕生於絢爛卻也陣痛不斷的十九世紀法國,而是如同鴛鴦茶咖啡、檸檬可樂、菠蘿油般的混血產品,不折不扣地Made in Hong Kong:華洋雜處的背景下,挾著殖民地豐沛的創造力雜交再生,留存了帝國影子與當地特色的變種生物。


     歲暮在香港停留,不慎染上風寒,香江風景便無奈地於愈來愈濃滯的鼻息、一刻比一刻啞澀的喉壁前模糊了。


     「要不要試試我的祕方?」


     友人鑽進一家藥房,片刻後,亮著個紅白藍相間的藥盒,獻寶地托在掌心,「Made in France,但法國回來的沒幾個人知道。」


     我睜大了眼仔細端詳,旅法兩年,不長不短的期間卻也足夠建立起藥罐子的聲譽,只是這樣的感冒藥,委實從未看過。


     藥瓶還是饒有古風的紅蓋透明玻璃瓶,黑白印刷的素淨標籤上浮現原廠法文印記(餘處則是進口商重新包裝過,中英混搭的殖民風情):Ricqles1838年始創,80%薄荷酒精。依他的示範,我得在舌上滴幾滴,慢慢嚥下去,舒緩喉嚨不適;但事實上,80%的高濃醇酒精一沾口就熱烈地燒灼我的唇舌,顧不得優雅與否,已經進了五臟六腑,威猛的後勁也讓動不動就想乾咳幾下的喉部,大吃了一驚而噤聲以對。


     酒精,薄荷精油,蒸餾水。這樣簡潔純粹的配方,的確像是兩個世紀前的作品。我可以想像巴黎石板路上敲著的達達馬蹄聲,在瀰漫著煉金術士氣氛的鋪子前停了下來,拖著裙裾搖曳至木製櫃台前的顧客,吩咐要他們賣給某某伯爵夫人同樣的薄荷水。店員拿出已經調配分裝好的小瓶,她摘下一只手套接了過來,端詳著掌上那兩個天使展翅加持的藥瓶:「就是這個?」


     就是它,溫水裡對幾滴,喝下去保證口氣清新;滴在方糖上,和進東印度來的紅茶裡,氣味特別香甜;夫人若有不適,這個比嗅鹽還好用,直接聞還是鼻端點一下,「清涼得像給鞭子結結實實抽了一把,昏死過去的也會馬上跳起來!」


     這法寶當然不光在衣香鬢影、摺扇笑語之間傳遞;找不到適當的酒精刺激之時,它那比白蘭地多一倍的烈度,也挺讓人振奮的──活在動蕩的時代,畢竟需要點惡魔的勇氣。在短短一百年間歷盡拿破崙崛起與殞落、君主復辟、接連兩次革命、共和國總統稱帝、羞辱的戰敗與黯淡前景的十九世紀法國,改朝換代如此頻繁,伴隨著走過來的Ricqles薄荷酒精,商標與成分倒是沒怎麼反映時代的變動。


     


     回到台灣,在同樣感冒的朋友A君面前,我秀出從香港帶回來的古典感冒藥水,B君在旁邊插嘴,「這不是雙飛人嗎?擦燙傷特別有效。」


     又是一個受了香港醫療文化熏陶而識得Ricqles──雙飛人的例子,但她的香港朋友只把這藥水拿來外用,「被燙到了趕快擦,涼得不得了,而且不會紅腫起水泡。」C君聽了馬上伸出手,上禮拜燙到已經快癒合的一道小疤,想來試試它的神效。


     我們展開尚帶著上世紀中期樸拙風格的圖解使用說明書,發現不只感冒與灼傷,舉凡腹痛、消化不良、牙痛、頭痛、消毒、蚊蟲咬、暈車暈船、睡眠不足等等,都是「功效神速」,有病治病,無病常飲,也會「身心舒暢」。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不曉得手中似無足輕重的小晶瓶,竟是這麼了不得的濟世良藥,瞬時間成為朋友們妒羨的視線集中點,A君更立即撥了手機勒令近期去香港的親族,勢必要帶回這神藥。


     不是那紅白藍的包裝,我真以為又是一味保濟丸、保心安油之類的港式萬靈丹。這雙飛人真是法國生產進口到香港嗎?為何於原產國不聞聲息,在千里之外的香江卻如此這般普度眾生?我開始想著,或許它並非誕生於絢爛卻也陣痛不斷的十九世紀法國,而是如同鴛鴦茶咖啡、檸檬可樂、菠蘿油般的混血產品,不折不扣地Made in Hong Kong:華洋雜處的背景下,挾著殖民地豐沛的創造力雜交再生,留存了帝國影子與當地特色的變種生物。


     


     然而Ricqles卻真是純法國血脈。1838年由藥劑師Henri de Ricqles研發成功,從藥房調配到成立公司銷售,於世紀之交打響了名號,受歡迎度扶搖直上;一戰期間,首度推出鐵盒罐薄荷涼糖,給前線將士打氣,號稱薄荷強烈的氣息能安定心神增強毅力(可見現在很流行的芳療在百年前就奠下基礎)。Ricqles之名已與薄荷密不可分,打下品牌江山的薄荷酒精卻逐日式微,薄荷汽水推出後,歡愉氣泡包裹著的淡薄荷飲料儼然成為主流,帶著苦艾酒般惡魔氣息的高濃度薄荷酒精,已經是前朝遺老,只得識相地遜位。經歷數次轉手併購,在不同集團之間流轉,包裝隨之改變──寶特瓶、鋁罐、玻璃汽水瓶──原先那兩個捧著藥瓶的小天使早就消失無蹤,只殘存強力薄荷讓人升上雲端的意象,以及那無所不在的氣泡。


     聽法國人談Ricqles──如果指的不是薄荷汽水而是強力酒精──多半帶著老祖父般的懷舊情緒:藥房還買得到,年輕人都不曉得了,以為是那個廣告詞很滑稽的氣泡水。可真是好東西啊!出門爬山背袋裡放一瓶,不怕蚊蟲咬,受傷了可以消毒,疲勞的時候,滴在糖上吃,精神馬上來。沒有帶火種,用它來生火也很快,一點就著。


     法國人大概想不到,那時隨著遠東貿易或派駐安南寮國諸屬國臣民傳到香港的Ricqles,在東方搖身一變成為「法國利佳製藥廠雙飛人藥水」,至今歷久不衰。為歲月潮汐沖刷而逐漸淡忘的法國傳統,香港人不但幫他們完整地保存下來,還發揚光大:Ricqles──雙飛人同屬舶來與在地,它既忠於法國原味,也已經融入香港文化的脈絡中,成為香港人很驕傲地推薦給外來客的優良在地產品。


     


     朋友們突然起了陣騷動,原來是我手上掛彩了,在重複開瓶關瓶讓她們去聞、去感受靈藥神奇之際,不知給瓶蓋還是紙盒邊角劃傷了,手背正滲出細細的血珠。「快!把它擦到傷口上!」A君幾乎是亢奮地,我遲疑地還沒說出小傷並不礙事無須掛心,她不耐煩地再加一句,「趕快!正好試試它的效果,你還在蘑菇什麼!」


     在旁邊見證的B君信誓旦旦地,原來血肉模糊好大一道口子,抹上雙飛人,傷處馬上乾了開始收縮,還說當初要是沒它,搞不好會留下疤痕。薄荷與膜拜的氣息瀰漫在空中,信徒們殷切的眼讓我明白,雙飛人已成下次訪港必購禮品,而且最難得的是終於有這麼一次,「香港品牌」的號召力,竟然遠遠勝過Made in France的事實。


     我已經記不得傷口的原貌,但薄荷酒精滴上傷口的那瞬間,彷若飛車衝上雲霄的顫慄感,又帶我回到香港。那是個喧囂又孤寂的夜晚,開往太平山頂的纜車發動之前,我和友人以治感冒的名義,又各自於口中點了幾滴雙飛人,在旁人疑慮的眼光之下(他們想著,這兩人八成在嗑藥吧!),隨著未稀釋薄荷酒精的燎原之勢,登上香港最華麗與蒼涼的所在。


     除卻少數豪宅低調的燈火,山頂一片漆黑,遙望維多利亞港邊璀璨如晝的遍地星辰,對比映襯格外鮮麗,像是一只超大的豪華鑽戒,戴在暗黑的幽魂指上。鴿子蛋。


     此時此刻,不需要雙飛人,也能感覺到掠過心口那絲寒意,像是人類文明末世的燦爛與灰飛煙滅,都這麼一眼看盡了。留得下甚麼痕跡麼?未受到雙飛人蠱惑的觀光客在一旁拍照、興奮而喧譁,對他們而言,那片黑暗是為了成就中環尖沙咀綺麗的夜景,侷限於彈丸之地高度密集的繁華,就是香港的魅力,真是讓人不虛此行了。


     能這麼相信也好。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11051301x112010031600432,00.html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義、西方文化與身體




















作者:【美】蘇珊.鮑爾多



版次:11



開本:大32



裝訂:平裝



單價:¥30.00



出版日期:200911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女性及其體型的獨特研究之作,首版於1993年,被評為《紐約時報》本年度最傑出圖書。亞馬遜網站五星級圖書。出版後社會反響強烈,圖書評論眾多,並獲普利策獎。重版幾次,最新版本為紀念首版十周年而於2004年出版。本書立足于大量的知識背景,從文化批評視角,圍繞女性體重、減肥、練習、新聞形象、電影、廣告、厭食和易餓症等,揭示了顯示社會中存在的大量現象。此書集知識性、實用性和通俗性於一體。閱讀此書,人們終於明白為什麼許多女性雜誌總是把美食說成是有罪的,為什麼有一種餅被叫做被巧克力殺死。此書提出的問題不僅是女性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我們的文化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書,值得我們深思。《紐約時報書評》這樣評論此書:此書將婦女對肥胖的恐懼與婦女力量的恐懼聯繫起來,這表明:對於女性來說,變得瘦弱意味著機會的增加





章節目錄:








  致謝
前言
——
閱讀鮑爾多
在形象的帝國中:十周年紀念版序言
——
致凱茜
導論
——
女性主義、西方文化和身體

第一部分 身體的話語和概念
這是誰的身體?
——
女性主義、醫學和飲食失調的概念化
母親是人嗎?
——
生育權和主體性的政治
作為意識形態的饑餓
第二部分 苗條的身體和其他文化形式
神經性厭食症
——
作為文化具體化表現的精神病理學
身體與女性特質的再造
解讀苗條的身體

第三部分 後現代身體
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和性屬懷疑論
物質女孩
——
消除後現代文化
後現代主體、後現代身體、後現代抗拒
注釋
譯後記







 



 



 



資料來源:http://www.book-wind.com/jspub/showproduct1.php?pid=13504#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唐道教修煉方式與道教女性觀之變化研究
















書名稱: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



作  者:



岳齊瓊



出版單位:



巴蜀書社



出版日期:



2009.11



 


作者簡介:


岳齊瓊,195711月生,四川成都人,曾當過知青、中學教師,先後獲華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四川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在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任副 教授。已有譯著(合譯)、教材(合編)出版,發表論文十餘篇。主要研究領域為道教、婦女學、英語語言文學。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前言
二 相關研究成果概述
三 研究物件與範圍和研究方法與視角
四 本書的基本架構
第一章 漢魏時期道教流行區域修道女性的宗教生活——修道與世俗生活融為一體
第一節 早期道教流行區域道教組織的軍政、政教合性質
第二節 早期道教流行區域的全民信教傾向
第三節 早期道教流行區域全民信教氛圍中的女性
小結
第二章 漢魏晉南北朝道教雙修術的演變(上)
第一節 《黃書》過度儀式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黃書》過度儀式中的男女兩性
第三節 女性在《黃書》過度儀式中的主體地位
第四節 《黃書》過度儀式的女性觀
小結
第三章 漢魏晉南北朝道教雙修術的演變(下)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雙修術變化的原因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清整道教運動的被動性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雙修術變化的方式
(一)從公開轉向秘密——道教雙修術的衰落
(二)從黃赤之術到隱書之道——上清派的雙修術
(三)從人一人雙修到人一神雙修——“合氣行為的內趨化
(四)從雙修到清修——道教女性觀的變化
第四節 道教修煉方術的演變與男女兩性地位的變化
小結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女性獨立修行的興起
第一節 女性對隱書之道的支持
第二節 女性獨立清修的逐漸興起
第三節 部分道經中的女性清修之法——女性清修實例
小結
第五章 唐代女性獨立修行制度的成熟——道教國教化影響下的女性獨立修行
第一節 唐代道教的國教化——道教女性獨立修行制度確立的背景
第二節 唐代道教國教化運動推動下的女性修道熱潮
第三節 唐代女性獨立修行制度的成熟
(一)道教女修制度之演變與發展
(二)唐代女修制度之成熟與普及
第四節 唐代道教國教化環境下女性修煉的特點
(一)住觀與在家並重——不務世俗事務、專心修煉者眾
(二)上清道法為主、修持上清之法者眾
(三)融合各派之長、兼修其他方術
(四)修道女性中清修盛行
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資料來源:http://www.waterlike.com.tw/bookdata.asp?NO=B 95C 103002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年度醫學專業教育教學發展計畫徵件公告




  教育部為提升國內醫學院校「人文社會」及「倫理法律」教育之品質及成效,建立國內醫學人文社會、倫理法律之學術社群,鼓勵推動醫學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領域課程及教材發展,以培育醫學院校學生之人文素養、社會意識及公民知能,依據本部補助推動人文及科技教育先導型計畫要點,公告徵求大學校院推動醫學專業教 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計畫執行期程自9981日至100731日止,歡迎踴躍提出申請。


  徵求事宜教育部辦理補助醫學專業教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徵求事宜(99.2.12)


       教育部辦理補助醫學專業教育之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發展計畫徵求事宜(p.1-5)


       附件一:計畫經費編列標準(包括核定經費支用原則)(p.6-9)


       附件二:計畫申請書撰寫說明(p.10-20)


  申請日期:自本部公告之日起至99331止。


  計畫申請程序


  一、網站線上申請:http://hss.edu.tw/join_form.php?project_id=214


  二、計畫書電子檔傳送至 mhpo@mail.moe.gov.tw hss.mhpo@gmail.com 電子信箱


  三、紙本計畫書一式十份,信封註明所申請計畫名稱郵寄至:


    100 臺北市仁愛路一段一號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


    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蔡甫昌副教授收


  本辦公室收件成功將以電子郵件回覆告知,以上三步驟完成始為申請程序完備。


  其他相關資訊


  (一)歷年醫學專業教育教學發展計畫獲補助名單、審查意見總評及計畫網站請點選此


  (二) 經費核撥結報作業要點、經費經費編列基準表請點選此下載檔案


  


  承辦單位:教育部顧問室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辦公室


  計畫辦公室主持人: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蔡甫昌副教授


  計畫辦公室聯絡人:賴姵瑜助理


  聯絡電話:(02)2356-0029#10


  電子郵件信箱:mhpo@mail.moe.gov.tw hss.mhpo@gmail.com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2 Fri 2010 07:14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科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計畫

第十八場 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


「教學評估及策略工作坊」


 




主辦單位:1. 教育部顧問室「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

          2. 中山醫學大學             

承辦單位:臺灣大學醫學院共同教育室、社會醫學科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暨教師成長中心            


補助暨指導單位:教育部顧問室


I、臺北場次


會議時間:9958日 (週六)9:001200


會議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01(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


II、臺中場次


會議時間:9959日 (週日)9:001700


會議地點:中山醫學大學行政大樓十二樓國際會議廳(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參加對象:醫學院教師或教學醫院之教師/醫師、與關心醫學教育之人士


報名方式:即日起至99423截止,請以網路報名。


  報名網址:


          臺北場次 http://faculty.mc.ntu.edu.tw/home/
          
臺中場次 http://cmfd.csmu.edu.tw/front/bin/form.phtml?Nbr=11
          


 



敬愛的教授、醫師,您好:


 


教育部顧問室於「96-99年度人文社科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中程綱要計畫」下推動「醫學專業教育革新師資培育計畫」,「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今年持續推出一系列之師資培育工作坊。本計畫辦公室將於20100508-9日,舉辦「教學評估及策略工作坊」。


臺北場工作坊很榮幸邀請到美國醫學教育頂尖學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及量測學系(Bio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名譽教授Ronald A. Berk (Professor Emeritu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講授如何評估教學及分享教導e-世代學生之策略。Ronald A. Berk教授專精於教育領域,曾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教學副院長,並榮獲多項優良教學獎項。


臺中場除了Prof. Berk演講並主持工作坊「A Tribute to Teaching: Humor and Multimedia as Teaching Tools for The Net Generation」外,並邀請到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醫學院病理科教授Peter G. Anderson (Professor & Director of Patholog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演講「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及主持工作坊「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Enhanced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Prof. Andersont長期致力於如何應用科技促進病理學教學及醫學教育,並榮獲多項優良教學獎項。


我們誠摯邀請各醫學院校從事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及研究工作之教師、醫師們,齊聚交流以激盪提升醫學教學的智慧火花,希望能藉此良機,協助推動國內的醫學教育革新。


敬祝  教安


 


教育部顧問室「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


中山醫學大學  謹啟


2010 05 08~09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了一本閒書,是以1918年大流感為背景所撰寫之小說,原本希望睡前看增進睡眠品質的,但讀起來總覺不對勁。翻譯小說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原文作者所使用之語言,是以描述作者在特定生活成長背景與經驗的溝通工具,經過中文翻譯後,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或是想要營造的想像,往往失去原味;以前讀存在主義大師卡繆的《瘟疫》,還不曾有這種無力感,但這本書不知怎麼了,節奏慢、鋪陳過度,我不清楚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是翻譯不佳嗎?還是這篇作品不好呢?可是它真的得了不少獎項喔。所以還是介紹出來,如果對大流感歷史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買來看看。(版主)


 


作者:湯瑪斯?穆倫


原作者:Thomas Mullen


譯者:楊淑嬌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80402


 


內容簡介:


為了拯救自己最愛的人,寧可把別人送入地獄……


我們眼見最愛的家人朋友可能因病倒下,我們聽說外面有千萬人正在死去。但是我們所能倚靠的,只有片段的訊息和謠言。所以,我們決定自我封閉起來,直到這場劫難過去。


在美國西北部深山裡有個特別的伐木小鎮,專門提供逃離暴力壓榨的工人安居樂業之地,不過對鎮長16歲的養子菲力普來說,這裡也是他生命的庇護之地,因為這裡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家庭溫暖與愛的地方。


但是當流感在鄰近城鎮大肆蔓延開來,病人咳血窒息而死,奪走無數生命時,這個尚未受到波及的伐木小鎮,在恐慌之下,決定封鎖對外的道路,派員武裝戒備,讓全鎮孤立在森林之中,以求自保。


這一天,菲力普跟他視如兄長的朋友葛拉漢,一起負責看守,卻面臨到一個兩難的抉擇:一個士兵在寒風中遠遠走來,咳嗽噴嚏不斷,懇求在小鎮借宿一夜。


菲力普跟葛拉漢應該讓這個看起來生病的士兵進入小鎮,但令自己所愛的家人陷入被傳染的危險呢?還是為了保護家人,讓這個士兵在森林裡凍死餓死呢?


結果,士兵繼續往前走來,槍聲響起。


小鎮從此捲入一連串無法阻擋的悲劇事件,居民必須面對人類最深層的恐懼,考驗人性對愛、家庭、友誼、社群與國家的價值觀,小鎮的存亡也遭受嚴重威脅,瀕臨毀滅邊緣。


得獎記錄


庫柏獎(James Fenimore Cooper)最佳歷史小說得主
芝加哥論壇報年度最佳圖書
2006
亞瑪遜網路書店年度五十大好書
2006
亞瑪遜網路書店年度十大新人獎
2006
年今日美國報年度最佳新人小說(與《不存在的女兒》同時獲選)

2006
年紐約時報編輯首選推薦
2006
9月獨立書商協會選書


本書特色


《末日小鎮》是對「理智」最殘酷的試煉。在面臨家園遭受未知疾病肆虐之時,人能想出來的對策只有盲目的猜疑與極度的恐慌。


作者簡介


湯瑪斯.穆倫(Thomas Mullen


1974年出生於美國羅德島州,畢業於俄亥俄州著名的歐伯倫學院。曾經在企管顧問公司、歷史研究機構、出版社等領域任職,目前為專職小說家。


譯者簡介


羅藹玲


清華大學外語系學士、美國奧勒岡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記者、雜誌撰稿,現為文字工作者,譯有《與包曼對話》、《當代社會學理論精簡本》。


中文版序 從未提起的事


新秀作家常聽到這樣的建議:寫作時切忌迎合市場口味或潮流。因為寫小說需要花極長的時間蒐集、研究資料、書寫、重改,等到你的作品上市時,原本想要迎合的口味、潮流早已過時了,變成去年的事,或是五年前的新聞。


我的書寫主題既然是發生在1918年的流行性大感冒,自然不會陷入這種「抓不住潮流」的困境。2002年我剛開始寫《末日小鎮》時,1918流感這件事是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插曲,只有少數歷史學家、病毒學家及公共衛生行政官員才略知一二。真的,有關這件事我只找到一本書,名叫《被遺忘的傳染病》。我自己在大學主修歷史,且專攻二十世紀當代史,但連我也沒聽過1918大流感這件事,後來是讀了一位曾經研究流感病株的愛滋病毒學者所撰寫的長篇論文,才曉得此次事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1918年間有些小鎮並未遭到流感入侵,但他們卻在鎮外派人持槍看守,不允外人進入。《末日小鎮》故事一開頭的衝突畫面,立刻在我內心出現。令我同樣吃驚的事情是,這麼可怕、影響全球的流感,竟然會被人類遺忘!本書的書名,其實就暗示了這個可怕的事實。


這麼重大的災難,為何會被掃入歷史的灰燼中而遭遺忘呢?可能是因為它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歷史上有關這段時期的記載,全部集中在戰事之上。雖然這場疾病在全球奪走了多達一億人的性命,遠超過大戰期間的死亡人數,但歷史上沒人費神去談它。就算有,也只是聊聊數語帶過。


還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就是美國文壇巨擘海明威、史坦貝克、福克納、費茲傑羅、多斯帕索斯等人都成長於1918大流感的年代,但他們從未在作品中提到這件事。這些小說黃金年代的大家選擇了「戰爭」這個背景盡情發揮,並且從中發掘出男性氣概、愛國情操、勇氣等寫作主題(事實上,當時力主美國參戰的人士——也就是所謂的備戰派運動人士——認為,戰爭能讓年輕人學習忠勇的騎士精神,否則年輕人會在虛無的物質主義、無情的工業化墮落社會中漂浮沈淪)。在另一方面,這場無情的疾病奪命無數,為何無法對上述作家產生同樣的創作訴求呢?原因或許是這場流感讓當時的人想起才剛剛發生過的傷寒、黃熱病、霍亂等流行病(不過流感的規模大多了),而這些流行病象徵著「前」現代的時光,新銳年輕作家如果要開闢一條大膽創新的藝術之路,最好還是把這些「前」現代的事情給忘掉吧。也或許是當時的人不知不覺接受了強大的促戰宣傳口號,要勇敢,要愛國,永不可懼怕,以致於任何有關流感奪命的書寫、有關人類面對疾病時的無助和敗退、有關疾病冤死的記載,都在激情口號底下顯得不恰當了。


也或者,1918年的流感,根本就是一個痛苦的記憶,當時的人只想快快把它忘記。好多人讀完《末日小鎮》之後告訴我,這個故事讓他們想起自己有個姨婆、曾祖父曾經在那次流感中痛失父母、伴侶、子女。更叫我震驚的是,他們告訴我的故事都有一個相同點:「他╱她後來絕口不談這件事」。經歷過1918流感的人,彷彿都將自己的記憶隔絕在一道沈默之牆的背後,經過幾代之後這些記憶就自然消失了。我只能猜測,他們選擇沈默的原因是經歷了難以言喻的痛苦,使得他們的心智無法處理眼睛所看見的恐懼,也無力坦然面對自己生命的重大損失。在我們這個心理分析、現場談話性節目、真人實景回憶口述大行其道的世代,我們相信克服創傷、舊恨的最好方式,就是把這些記憶全部挖出來攤在陽光下,讓現在的這個我和這些舊事「和解」。理論告訴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忘記過去,努力前面」,而且成為健康的人。但是在1910年代,美國人的心態不是這樣,經歷創傷的倖存者可能覺得從創傷中回復的最好方法,就是築一道牆把這段記憶關起來,慢慢淡忘,漸漸遠離。


我撰寫《末世小鎮》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希望能夠填補文學發展史上的一段空白,同時能夠留住這些正在消逝的記憶,讓這些多年來沈默無言的故事,重新有了聲音。


本書在美出版之際,正逢亞洲禽流感病情蔓延,病毒學家警告大眾說人類正面臨新一波的流感爆發。因此,1918年流感也重新自歷史中浮現,擠上焦點新聞版面。我原先以為這部小說會因為它陌生的主題而引起讀者興趣,沒想到突然間它的主題竟然變得非常切合當下的現勢了。這樣的巧合,並非事前能夠安排,也全然出乎我的預料之外。


1918年的流感本為天然災害,但人類愚行卻加遽了它的嚴重性。政府忙於打仗,未能投入足夠的資源來保護大眾的健康;戰時的言論檢查使得報紙媒體報喜報不憂;社會大眾互不信任而彼此猜忌,不願對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簡單來說,大家都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政府、媒體、家族故事都沒有發揮引導、指示的角色。就算到了媒體發達的今日,我們也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全球化潮流下的世界,尤其容易受到疾病蔓延的侵襲。1918大流感已是90年前的舊事,現在我們更不能遺忘前人的經歷,更應該理解上一代的人如何處理變局,並且思考如果今日我們面對同樣嚴峻的挑戰,該採取何種做為。


湯瑪斯.穆倫 2008.2.26


轉貼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6999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與社會理論


Body and Socity: Explorations in Social Theory , 3rd ed


作者:布萊恩.透納


原文作者:Bryan S. Turner


譯者:謝明珊


出版社:韋伯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身體既是「存活的有機體」也是「文化的產物」;身體由於涉及生殖、死亡與疾病,所以它是國家管控的對象;身體會進行一系列帶有動物性與自然意含的行為,因此它成為宗教禁欲主義的規訓對象;身體富含象徵意義,它是宗教隱喻與社會隱喻的主題;在現今的風險社會中,人體普遍的脆弱性,又構成了國際社會體制的基礎。


  由於身體的特殊地位,我們很難對「身體」意含提出一致的解釋,所以身體社會學才會如此重要。身體社會學處於眾多緊張關係的軸線上,因此,只要是真正的社會學,都離不開它。


  本書徹底改變我們思考自身與身體的方式,加深我們對二十一世紀身體意義的理解。透納讓身體社會學搖身一變,成為社會學中正統的研究領域。第三版《身體與社會理論》的每一章都有更新與修改,除此之外,還比第二版多了後面三章,不僅反思了身體社會學的新近發展,也說明透納關於人體脆弱性的新想法。


作者簡介


布萊恩.透納 Bryan  S. Turner


  英國里茲大學社會學博士,時任新加坡大學亞洲研究院社會學教授,一九九八年至二○○五年任教於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化與宗教、消費主義與青少年文化、身體與社會等範疇。出版著作有《東方主義、後現代主義與全球化》(Orientalism, Postmodernism and Globalism, 2007)、《公民身分研究手冊》(Handbook o Citizenship Studies, 2003)、《Blackwell社會理論指南》(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 1996)等書。


目錄


謝詞
第三版緒言
第一章 慾望的形式
第二章 社會學與身體
第三章 身體與宗教
第四章 身體秩序
第五章 夏娃的身體
第六章 父權的終結?
第七章 規訓
第八章 身體管理
第九章 疾病與失調
第十章 差異的本體論
第十一章 行動的身體:關於舞蹈美學
第十二章 身體與厭倦:前所未有的長壽
第十三章 後記:脆弱性與價值
參考書目
索引


 


轉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5885#catalog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squito Empires: Ecology and War in the Greater Caribbean, 1620-1914 
J. R. McNeill (Author) 

Paperback: 384 pages
Publ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January 11, 2010) 
美國環境史家McNeill的最新著作!

This book explores the links among ecology, disease,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eater Caribbean - the landscapes lying between Surinam and the Chesapeake - in the seventeenth through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Ecological changes made these landscape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vector mosquitoes of yellow fever and malaria, and these diseases wrought systematic havoc among armies and would-be settlers. Because yellow fever confers immunity on survivors of the disease, and because malaria confers resistance, these diseases played partisan roles in the struggles for empire and revolution, attacking some populations more severely than others. In particular, yellow fever and malaria attacked newcomers to the region, which helped keep the Spanish Empire Spanish in the face of predatory rivals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 In the late eighteenth and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se diseases helped revolutions to succeed by decimating forces sent out from Europe to prevent them. 

轉貼自:http://www.amazon.com/Mosquito-Empires-Caribbean-1620-1914-Approaches/dp/0521459109/ref=sr_1_2?ie=UTF8&s=books&qid=1267203710&sr=1-2#noop以及新文化史部落格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屆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季刊研究生討論工作坊



《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季刊》(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簡稱EASTS, http://stsweb.ym.edu.tw/easts/ ) 是一份由台灣學者發起,邀集日本、韓國、歐、美、澳等國學者共同編輯的國際期刊,迄今已出版十期,顯見東亞各國在科技與社會研究上的豐碩成果。去年我們舉辦了第一屆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季刊研究生討論工作坊,目的有三。一是希望大家能多瞭解EASTS這份學術期刊。二來過去在EASTS發表的論文,大多以日、韓、中國等研究場域為主,台灣的研究反倒較為欠缺。因此,我們希望台灣的研究生能透過對這份期刊的討論,激盪出更多在地的研究議題與方向,日後也能投稿這份期刊,讓國際學界能更瞭解台灣的學術貢獻。最後,也希望國內對EASTS有興趣的研究生,能藉此次非正式交流的契機,開展未來跨領域研究的合作網絡。
一年過去,第二屆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季刊研究生討論工作坊即將登場,閱讀範圍為第五-九期。工作坊延續上屆讀書會形式,從每一期EASTS中選出兩篇,共計八篇論文,請研究生依序導讀、回應。唯一不同的是,今年我們也邀請四位編委到場,從期刊的立場回應研究生的討論,研究生也能藉此互動更確實地瞭解EASTS這份國際刊物的研究生態與規劃。
歡迎對科技與社會研究領域有興趣的研究生來參與這場盛會,共襄盛舉!

主辦單位: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季刊、STS研究生籌備小組(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洪均燊、清華大學社會所韓采燕、清華大學歷史所傅憲豪、清華大學歷史所吳燕秋)
協辦單位: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時間:2010/3/6(六) , 8:50AM – 5:10PM
地點:台灣大學公衛學院211教室 (http://www.cph.ntu.edu.tw/main.php?Page=A2B6 )

如報名網址、或對於工作坊有進一步問題,可直接寄信至2010easts@gmail.com 與主辦單位聯絡,謝謝!

議程

8:30 - 8:50 報到
8:50 - 9:00 主編、副主編致詞
第五期專輯:東亞的性別與生殖科技
(Gender an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 East Asia)
9:00 –10:40 主持人:韓采燕(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
Adele E. Clarke, “Introduction: Gender an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 East Asia,” pp. 303-326.
導讀人:蕭夙茗(高醫性別所碩士班)
回應人:胡郁盈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Gender Studies, Indiana University)
John P. DiMoia,“알 맞게 낳아서 훌륭하게 기르자!” (Let’s Have the Proper Number of Children and Raise Them Well!): Family Planning and Nation-Building in South Korea, 1961–1968,” pp. 361-379.
導讀人:楊 潔(台大社會所碩士班)
回應人:盧念萱(高醫性別所碩士班)
交流編委: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10:40-11:00 休息與交流時間
第六期專輯:全球化的中醫與打坐實作
(Globalis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tation Practices)
11:00-12:40 主持人:吳燕秋(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
Iven Francis Tao,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Acupuncture Research: Physiolog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Germany,” pp. 507-524.
導讀人:張琦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班)
回應人:洪意凌(UCLA社會系博士班)
Gry Sagli, “Learning and Experiencing Chinese Qigong in Norway,” pp. 545-566.
導讀人:江順楠(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班)
回應人:陳晉煦(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班)
交流編委:雷祥麟(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12:40 –13:30 午餐時間
第七期:東亞科技與社會
13:30 –15:10 主持人:傅憲豪(清華大學歷史所科技史組碩士)
Wen-Hua Kuo, “The Voice on the Bridge: Taiwan’s Regulatory Engagement with Global Pharmaceuticals,” 橋上之聲:全球醫藥法規中的臺灣處遇, pp. 51-72.
導讀人:李明蓉(陽明大學公衛所碩士班)
回應人:郭瑞坤(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班)
Wen-yuan Lin, “Problematizing the Experts: The One-Dimensional Engineer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rs and its Contextual Frameworks,” pp. 73-90.
導讀人:韓采燕(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
回應人:章聿珩(台灣大學機械系碩士班)
交流編委:林文源(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15:10 –15:30 休息與交流時間
第八、九期專輯:東南亞科技與社會研究課題的浮現
(Emergent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utheast Asia)
15:30 –17:10 主持人:洪均燊(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班)
Rudolf Mrázek, “Boven Digoel and Terezín: Camps at the Time of Triumphant Technology, ” pp. 287-314.
導讀人:洪均燊(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班)
評論人:陳羿安(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交大社會文化所碩士班)
Sulfikar Amir, “Challenging Nuclear: Antinuclear Movements in Postauthoritarian Indonesia, ” pp. 343-366
導讀人:鄭芷伃(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班)
回應人:王 蓉(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班)
交流編委:傅大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教授)
17:30 –19:30 EASTS研究生春酒晚會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很多關於醫療史的演講,包括生命醫療史研究室的兩場(見轉貼之電子報)。梁其姿與李建民兩位老師至香港講學,也將臺灣的醫史研究帶入香港,不知會產生什麼研究上的化學效應,值得期待。









 



活動介紹:








日期: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4時30分


地點:Bookcafe(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號中商大廈2字樓[MTR中環 站 C 出口])


講者:李建民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語言:普通話



你對中醫的看法是什麼呢?針灸很神妙、很神奇?把脈玄之又玄?中藥副作用少,但好像有時候也沒有什麼效果?


一般人對中醫還有什麼看法呢?中醫長於內科?大概沒有一個中醫生,會掛出自己是「中醫外科」的招牌罷。中醫如果有外科,又是治療哪些疾病的範疇呢?相對於中醫內科的治療方式,以湯液的方藥為主,中醫外科的治療方法有何特色?


我在長庚醫學院教書,我的學生並不完全了解什麼是中醫外科。有一個學生說:中醫外科其實就是「皮膚科」(皮科);他說,中醫外科現在已經式微了,最多只是治療青春痘而已。而且歷代的中醫外科所治療的疾病,限於癰、疽、疔、癤、瘰癧、岩(癌)症、皮膚病及少數的內癰;在抗生素的時代,癰、疽、疔、癤這一大類的疾病,也已經顯著地減少了。


 如果有開刀的需要、或必須動手術的疾病,絕大部分的人腦筋裡不會想到中醫。因此,一般之見中醫是沒有「手術傳統」的醫學?但中國歷史上不是有一個華佗嗎?不過有些人腦筋會閃起,華佗冤死,他的著作早被獄卒燒掉了;中國的手術傳統,在他一代即身而絕?


打開中國醫學史,上述的種種成見是正確的嗎?


關於講者:


李建民,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研究範圍為中國醫學史,初步研究成果見於《死生之域》、《生命史學》及《旅行者的史學》三本專著。未來十年將從事中醫外科史的相關課題的探討。例如:中醫外科的分流;中醫內科的擴大化,以及外科的「內科化」的原因為何?





 


訊息轉貼自:http://www.visionbookcafe.com/eventdetail.php?eventid=108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理性與經驗:一個人類學的視角(簡體書)


    者:()古德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 99/01/01


 


內容簡介:


本書基本內容原為拜倫·古德在羅徹斯特大學人類學系主辦的1990年度摩爾根講座上的四次演講,后經修訂補充,作為講座配套出版物之一于1994年出版。本書并非一部民族志專著,而是采擇多個地點的民族志素材對醫學人類學所做的理論反思與推進,是力圖貫通作者此前20余年對醫學人類學之思考的一大努力。在對以生物醫學為典型代表的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疾病觀的批駁中,在對數種醫學人類學研究取向的斟酌中,作者倡導一種與批判理論保持緊密關係的解釋或曰意義中心取向,尤其說明了將病患作為嵌于地方道德世界、政治關係、時間之流等等中的審美對象予以解讀的理論潛力。


 


作者介紹:


拜倫·古德,著名醫學人類學家,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系教授。與人合編有刊物《文化、醫療與精神病學》,文集《文化與抑郁》、《作為人類經驗的疼痛》,并著有不少醫學人類學方面的文章。著重在主體經驗之政治、文化與心理的交叉面向中對當代諸社會中的主體性進行理論建構。除了學術研究與教學之外,也致力于醫療衛生領域的實踐工作。


 


目次:


第一章 醫學人類學與信仰問題八
 科學、拯救與信仰:對諸種基要主義認識論的人類學反應

 理性和人類學中的經驗主義范式

 人類學中的信仰問題

 基礎的動搖

第二章 醫學人類學中的病患表達:該領域一覽

 對病患表達之早期研究中的認識論主張:理性主義與相對主義理論

 關於病患表達的流行爭論:醫學人類學中的四種取向

 新議題、老問題

第三章 醫學如何建構它的對象

 醫學作為符號形式

 進人身體,建構疾病

 醫學實踐與救世神學

第四章 符號學與對醫學現實的研究八

 在諸醫學世界及不同形式的醫學知識間轉譯的問題

 關係的符號學和癥狀的意義:對一個臨床病例的解釋

 熱和冷,生、熟和爛:伊斯蘭醫學里的消化問題

第五章 身體、疾患經驗與生活世界:對慢性疼痛的一個現象學的解釋

 敘事:起源神話和疼痛的生活史

 現象學:疼痛世界的形塑

 經驗的世界

 慢性疼痛與日常生活世界的摧毀

 符號化:爭取名目

 世界的打造與摧毀

第六章 對病患的敘事性表達

 敘事性、病患故事和經驗

 情節編織與病患經驗

 病患敘事中的主觀化要素

 對苦痛的敘事性定位

 病患的敘事性形塑

第七章 美學、理性與醫學人類學

 審美對象的綜合:病患和語義網絡再訪

 解釋實踐的比較研究:文化、病患和醫學知識

 醫學、理性與醫學人類學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中英文人名對照表

譯後記


 


轉貼自: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122281&pf_id=99E155q9K102i88F101p65L105g130jHXqQLc188S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