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
文章標題 |
人氣 |
2021-01-18 |
【老皮說史】從畫符到香氛,從石膏到綠豆:古人抗疫大作戰
|
(11) |
2021-01-12 |
中壢大東戲院拆除
|
(191) |
2021-01-10 |
《 旅讀中國OR 》「老皮說史」古代老人的養生與日常生活史
|
(30) |
2021-01-04 |
轉貼:面對大學的全面崩壞,教授將何去何從?
|
(13) |
2017-02-24 |
「轉貼」韓國女性的「火病」:我們所受到的壓迫,身體都知道
|
(45) |
2017-02-24 |
近代醫療史研究資源
|
(66) |
2017-02-09 |
開學前一周末
|
(10) |
2016-03-17 |
國醫節快樂
|
(20) |
2015-11-13 |
【醫學的物質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隨想
|
(58) |
2015-11-13 |
2015年第4次中醫各家學說討論會--吳鞠通的學術思想
|
(46) |
2015-11-10 |
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人文院張大慶來訪
|
(45) |
2015-06-23 |
「伏梁」的考證
|
(118) |
2015-06-17 |
李中梓生平著作讀書感想
|
(132) |
2015-05-31 |
一段和中醫朋友談醫史的對話
|
(63) |
2014-10-07 |
雷祥麟老師贈書
|
(158) |
2014-08-22 |
從「芳草」到「蕭艾」:檳榔是個「問題」
|
(105) |
2014-06-22 |
何謂國立大學?
|
(24) |
2014-05-05 |
臨床醫經醫史研習會
|
(119) |
2014-04-24 |
張永賢教授兩篇文章
|
(236) |
2014-04-12 |
成都漢墓出土史上最多數量醫簡
|
(343) |
2014-02-25 |
會議雜記
|
(13) |
2014-01-13 |
感謝兩篇書評
|
(112) |
2014-01-06 |
關於老中醫定義的歷史
|
(39) |
2013-12-13 |
鄭宛鈞:五輸針刺理論的歷史
|
(473) |
2013-11-29 |
牙醫轉研醫療史 專書獲獎
|
(47) |
2013-11-26 |
林文源演講:技術物的政治性題
|
(221) |
2013-11-24 |
中國醫學史百年
|
(57) |
2013-08-19 |
老友開業祝賀
|
(2735) |
2013-07-23 |
教科書: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重要媒介
|
(12) |
2013-07-23 |
碩論:題目:頡頏、協力與協商-日治初期漢醫傳統性、近代性、合法性的生成與交織
|
(88) |
2013-06-30 |
搭建國際檔案平臺 推動中國醫學史研究
|
(9) |
2013-06-29 |
當中醫遇上細菌史演講補記
|
(13) |
2013-03-30 |
《中國醫學源流論》真正的著者是誰?
|
(281) |
2013-03-19 |
轉貼:誰是核能安全專家?
|
(2) |
2013-03-15 |
近代中國的身體、商業與政治內容摘要
|
(55) |
2013-01-20 |
跟診經驗與治史雜述
|
(30) |
2012-12-16 |
《中國疫災歷史地圖集》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發展
|
(9) |
2012-08-12 |
廖育群:重構秦漢醫學整體圖像
|
(168) |
2012-07-14 |
中國醫療史研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31) |
2012-07-05 |
訊息:中國醫學史研究交流會在京舉行
|
(3) |
2012-06-16 |
臺灣中醫醫史文獻學會成立大會
|
(246) |
2012-06-08 |
《史原》憶往──林富士教授學思訪談
|
(67) |
2012-05-02 |
甘懷真:作好一分研究生刊物
|
(71) |
2012-04-18 |
研究計畫的常見缺點
|
(365) |
2012-04-17 |
中醫文史哲小刊物《杏仁》第3期
|
(118) |
2012-04-09 |
不能示弱!領導人為權為命拼健康
|
(13) |
2012-02-10 |
郭文華:我的大學之道
|
(1485) |
2012-01-28 |
我對「科學史」的理解
|
(51) |
2012-01-24 |
轉貼:臺灣的學術會議怎麼開?
|
(668) |
2012-01-24 |
梁其姿:道堂乎?善堂乎?清末民初廣州城內省躬草堂的獨特模式
|
(828) |